溫州等地試種海水稻 推廣後年增產糧食可養8千萬人

2020-12-12 騰訊大浙網

海水稻是我國糧食品種育種攻關的重大突破。5月28日,我國在五大鹽鹼地類型和次生鹽鹼退化耕地上,同時大面積栽插海水稻,這標誌著海水稻項目進入了產業化示範推廣階段。

海水稻既不是生長在海裡,也不是用海水澆灌,而是一種耐鹽鹼稻。此次海水稻插秧在新疆喀什、黑龍江大慶、山東東營、山東青島、浙江溫州同時進行,分別代表了乾旱半乾旱、蘇打凍土、環渤海、濱海小流域和東南沿海新生鹽鹼地等五大鹽鹼地類型,再加上陝西延安南泥灣次生鹽鹼退化耕地的稻作改良,基本實現了海水稻對我國主要鹽鹼地類型的「全覆蓋」。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執行主任 劉佳音:主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品種的耐性,我們會把一些耐鹽鹼水稻的品種,以及雜交水稻的品種,具有抗鹽性的品種,在五大類鹽鹼地上進行品種的試驗示範,篩選出適應當地氣候帶的耐鹽鹼水稻品種。同時,我們配合著土壤改良工程,在這些鹽鹼地類型上進行土肥和相關土壤數據的人工智慧處理。使我們的土壤進行一個活化,並且保證我的鹽鹼性降低。

劉佳音介紹說,目前,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經聯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與國內18家研究機構或企業聯合成立耐鹽鹼水稻區試聯合體,建立區試工作組,確定中早粳晚熟組、黃淮粳稻組和南方沿海秈稻組三大區試試驗組別,選育出更多優質品種,以加快鹽鹼地的改良。

海水稻開始產業化推廣

研發海水稻,改造鹽鹼地,要經過品種小規模選育、區域試驗示範和產業化推廣三個階段。今天,六大類型鹽鹼地同時試種海水稻,這標誌著我國海水稻品種小規模選育已經成功,進入第三階段——產業化推廣。

在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有2億畝可以通過種植海水稻,改造變成良田。按照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目標計劃,到2019年,力爭改造1億畝。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項目主管 張彥榮:今年我們嘗試將濃度上升到8‰,對海水稻進行進一步的耐鹽測試。第二方面,2018年從全國各地又收集了更多的種質資源,準備今年在青島地區進行試種和耐鹽篩選,主要是為海水稻後期的選育提供更多的種質資源。

從2012年起,海水稻研發團隊開始進行耐鹽鹼水稻攻關。2016年,國家啟動耐鹽鹼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項目,海水稻研發團隊初步篩選出一批種植品系,畝產突破500公斤;2017年,研發團隊開展耐鹽鹼水稻區域試驗,9月測產時,成功獲得1個畝產超過620公斤的耐鹽鹼水稻材料,基本上達到良田種植普通水稻的畝產。今年,海水稻在各大類鹽鹼地大規模試種,進一步篩選出優質海水稻品種,同時探索產業化示範推廣。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 張國棟:2019年以後,我們將開始真正的全國大範圍推廣,屆時,國家的標準有了,第一批經過國家審定的耐鹽鹼水稻品種也有了,經過一年的試驗示範總結的經驗教訓,我們技術規範也成熟了,經濟測算也比較真實可靠了。我相信在全國人民的一併的努力下,這一億畝的良田改造,我認為這是一個現實可行的目標。

目前,青島對海水稻研發項目已在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投入1億多元予以扶持,今後,還將在籌建海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青島市李滄區委書記 王希靜:你比如說,在人才方面,要把相應的中堅團隊,主要的科研人員,要讓他們參與海水稻進行研發,要給他們配套相應的醫療、文化等等服務保障。特別是下一步要再為國家實驗室提供一定數量的土地,再拿5到6個億,為海水稻研發提供更大面積的示範。

袁隆平:我期待海水稻的100分

海水稻,其實也是一種雜交稻,作為海水稻研發團隊的掌舵人,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如何看待海水稻的研發

在18億畝耕地紅線的約束下,我國提高糧食總產量,更多只能依靠提高單產來實現。因此,袁隆平院士希望加快海水稻研發,來改良鹽鹼地,擴大耕地面積。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我們雜交水稻搞成功的話,按最低300公斤來算,如果推廣到1億畝,每畝增產糧食300公斤,就是1億畝300億公斤。300億公斤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300億公斤可以養活8000萬人口。

實際上,在袁老的心裡,他早已繪製出海水稻研發的時間表和成績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我們想通過三年時間,去年開始第一年,今年第二年,明年成功,然後推廣,這個每畝最低的產量達到300公斤,打60分算及格,400公斤打70分,500公斤打80分,600公斤打90分,700公斤打100分。

目前,海水稻正在向畝產700公斤攻關,今年已經88歲的袁老,不遠千裡,從湖南來到青島,現場觀看海水稻插秧,他期待著海水稻100分的成績單。

東北破天荒種上「海水稻」

東北是我國重要的大米種植區域,也是我國五大類鹽鹼地區之一。今天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的肇源縣,破天荒地種上300畝海水稻。

我國約有15億畝鹽鹼地,東北地區是典型的蘇打凍土鹽鹼地,它和其它鹽鹼地有很大區別,特點是含鹼特別高,含鹽並不高。專家介紹說,在東北鹽鹼地上種海水稻,更具挑戰性。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鹽鹼地改良技術處處長 吳佔勇:咱們取點稻田裡的這個水,這是我們改良過的,我們看到是(含鹼度)7.92,7.92這個已經很好了,最初的時候這個田含鹼度都能到10左右,目前這個仍然是偏鹼性的水質。

專家介紹說,常規水稻的種植要求水的鹼度不能超過7.5,但對海水稻來說不是問題。

肇源縣約有五千萬畝蘇打凍土鹽鹼地,過去這些土地一直都是荒廢的土地。假使要種常規水稻,也必須要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來降低土壤煙毒和鹼性,且先不說耗水量,即使第一年種下去也往往是顆粒無收。

吳佔勇:通過我們獨有的四維改良法,加上我們選育的特殊水稻品種種上去之後,基本上當年就能實現收益,每畝產量基本上都能達到三四百公斤。

專家介紹說,東北地區還具有積溫低、風期長等氣候特點,這給海水稻的育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吳佔勇:我們選育的是生長期比較長的品種,因為這邊風大的原因,我們選擇一些抗倒伏的,這裡和其他地方試種的品種是不一樣的。

相關焦點

  •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每日甘肅網肅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王永霞)近日,在酒泉市肅州區銀達鎮鹽鹼地上試種的200畝海水稻經過100多天的精心培育,迎來了收穫期。
  • 青島試種海水稻成功 屬於中度鹽鹼地
    青島試種海水稻成功 屬於中度鹽鹼地時間:2018-10-11 21:09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島試種海水稻成功屬於中度鹽鹼地 新華網青島10月10日消息,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10日開始收割在青島市城陽區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試種的海水稻,專家組現場對編號為1803的水稻材料進行測產
  • 中國斬獲震撼全球的成就:水稻10年增產1億噸,青藏高原將成糧倉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一農作物進口大國,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國也是全球糧食產量最多的國家。單是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就達到了6.64億噸,比第二名的美國高出了近1.7億噸。無獨有偶,小麥出口巨頭俄羅斯本年的糧食產量也不過1.2億噸。
  • 海水稻科研推廣迎來關鍵之年
    來源:經濟日報日前,由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組織發起,山東青島、山東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多處鹽鹼地開始孕育豐收的希望。活動期間,袁隆平院士通過視頻致辭表示,2020年中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達到10萬畝。在本次的四地海水稻插秧活動中,最受關注的是青海格爾木市。地處柴達木盆地核心區的格爾木市擁有特殊的地理條件,可以試種海水稻。在海拔2800米的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多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 中國雜交水稻助東南亞增產,菲律賓一年淨增產量240萬噸
    ­  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措施。東南亞多國自此開始推廣雜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團隊根據各國土壤環境、氣候條件,研發出了適合東南亞國家種植的不同品種雜交水稻。如今,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都能看見大面積種植的中國雜交水稻。這些來自中國的「神奇水稻」為解決東南亞民眾的「吃飯問題」帶來了曙光。
  • 袁隆平團隊海水稻再獲豐收,為什麼要花大精力在鹽鹼地種水稻?
    糧食關乎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近日,袁隆平團隊在新疆嶽普湖縣重度鹽鹼地試種的海水稻再獲豐收,畝產達548.53公斤。消息一出,立馬吸引了網友們的關注。花費大量研發成本在鹽鹼地種植海水稻,有何意義?一起來看看吧!嶽普湖縣試種海水稻再獲豐收還記得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試種的300畝海水稻嗎?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
    據介紹,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計劃在中國開展海水稻萬畝實驗示範,在山東示範推廣耐鹽鹼水稻一萬畝以上,在內蒙古、新疆等地示範推廣五千畝以上,海水稻研發團隊2020年在中國的示範種植面積將達100萬畝。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
  • 芸樂收水稻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湖北荊州勝利召開
    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安排,湖北省植保總站組織,荊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湖北省荊州市水稻芸樂收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荊州市荊州區梅槐分場拱橋隊勝利召開。室內交流會現場會議由荊州市農技中心副主任高紅兵主持,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李大勇主任宣布測產結果:經過收割、精準量地、稱重計算,按照13%的水分折算,水稻使用三遍芸樂收的示範區比未使用芸樂收的對照區畝增產153斤。
  • 黔西南:科技助力糧食生產 水稻畝產最高達1081公斤
    (同期聲:貴州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 羅德強 按照今年的試驗的情況來看,這片示範地應該是可以實現增產20%以上,這片示範地我們是採用目前生產上最好的優質高產品種,採用我們水稻所引進創新的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採用良種良法配套,通過這個技術進行示範,可以讓老百姓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產量)經過測產,試驗示範田畝產最高產量達1081公斤。
  • 我國今年首次大範圍試種海水稻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改良
    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範圍試種。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這176份我們會重點在全國主要鹽鹼地進行重點的、深入的(做)一些測試,爭取今年能夠拿出不低於一個可以在全國大範圍推廣,經過國家審定的一個品種。
  • 海邊灘涂地長出了「新寶貝」 海水稻讓「農業荒漠」變「良田」
    去年,海宴鎮政府與陳日勝在海宴華僑農場建立了海水稻研究院,承包了700多畝由鹽鹼地墾造出來的水田試種海水稻,主要開展海水稻的選育、試驗與示範等工作,晚造畝產超過450公斤。今年早造,海水稻研究院已經實現種植面積5800畝。
  • 全國累計推廣7000萬畝 嘉興市農科院合作選育的這個水稻好厲害
    「華浙優261」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院士團隊和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歷時8年合作選育而成,不僅好吃,而且生育期早、適應性強,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和華南稻區試種效果很好,市場潛力大。作為國家級水稻研究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近年來潛心選育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支撐「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突出貢獻。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 袁隆平稱全國海水稻將擴大至10萬畝,鹽鹼地改造100萬畝
    2020年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於當日在山東青島、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袁隆平通過視頻致辭表示,今年全國海水稻的推廣面積將擴大至10萬畝,團隊同時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1億畝打下堅實基礎。
  • 暴雨高溫擋不住水稻增產——在河北曹妃甸區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9月22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區第四農場的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試驗基地,合作社理事長韓建明行走在稻田小路上,不時躬下腰認真查看水稻長勢。「今天是豐收節,咱也來地裡聞聞即將豐收的稻香。」韓建明笑著說,今年稻子長得特別好,儘管經過了挺多惡劣天氣,可暴雨高溫也擋不住咱的水稻增產。
  • 瞭望|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我國攻克、推廣水稻矮化育種技術使稻穀產量增加20%~30%,給水稻生產帶來第一次突破性飛躍。隨後雜交水稻的出現,正式按下增產的加速鍵—— 上世紀70年代,袁隆平團隊在海南島發現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通過全國大協作,將三系法雜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平均畝產在矮化育種的基礎上增產20%。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我國攻克、推廣水稻矮化育種技術使稻穀產量增加20%~30%,給水稻生產帶來第一次突破性飛躍。隨後雜交水稻的出現,正式按下增產的加速鍵——上世紀70年代,袁隆平團隊在海南島發現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通過全國大協作,將三系法雜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平均畝產在矮化育種的基礎上增產20%。
  • 再創浙江水稻單產紀錄 「甬優」超級稻是怎樣煉成的
    在推廣第一代秈粳雜交水稻甬優6號的過程中,馬榮榮聽到有農民抱怨,「產量的確比以前的種子高,可秸稈太高,除蟲打藥很不方便。」還有一些農戶向他反映:「稻葉太厚了,收割的時候,一不小心手就被葉刺劃破了。」
  • 水稻「減肥」農民增收 吉林省推廣水稻耕作新技術
    鎮賚縣大屯鎮農民利用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耕作。 王巖 攝中新網吉林鎮賚6月5日電 (郭佳 潘晟昱)近幾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在吉林省鎮賚縣開展的「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試驗示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 川糧穩產增產看大春 力爭全年產糧704.7億斤
    他說,如果黃明水這樣的種糧大戶穩住了,今年糧食穩產增產將更有底氣。近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全力以赴,力爭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704.7億斤,同比增加5億斤。□記者王成棟大春備戰五大主糧擴種100萬畝,確保糧食增產「秧苗都長得還好,化肥農藥都備好了,誤不了農時。」宜賓興文縣種糧大戶盧建文底氣十足,他今年將增加300畝流轉土地,「全部種水稻,搞得好,每畝純利潤能有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