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高溫擋不住水稻增產——在河北曹妃甸區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2020-12-23 河北新聞網

沐浴著秋天的陽光,一望無際的稻田閃爍著金燦燦的光芒。

9月22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區第四農場的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試驗基地,合作社理事長韓建明行走在稻田小路上,不時躬下腰認真查看水稻長勢。

「今天是豐收節,咱也來地裡聞聞即將豐收的稻香。」韓建明笑著說,今年稻子長得特別好,儘管經過了挺多惡劣天氣,可暴雨高溫也擋不住咱的水稻增產。

幾個月前,韓建明還是滿臉愁容。

「可咋好,育苗的時候趕上了冰雹;這剛插完秧,就要下暴雨了。」6月中旬,剛插完秧,韓建明便收到了氣象部門發布的極端天氣預警信息。

韓建明想到了合作社的老朋友——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陳德昌博士。

一直以來都在推廣水稻生物菌劑和生物農藥的陳博士,與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著長期合作關係。「天災」當頭,韓建明只能寄託科技的力量。

佳音傳來:國際先進的超濃縮海藻素、高純度有機鉀和相關生物菌,能有效幫助水稻抵禦極端天氣影響,同時還能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強作物抗旱、抗病能力,促進農作物生長,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和還原農產品品質。

「太好了,1萬多畝水稻有救了!」韓建明心頭的陰霾終於消散。

噴施完陳博士推薦的先進生物菌劑、生物農藥,合作社的水稻經歷了數次極端天氣,不僅沒出現大規模倒伏等狀況,而且長勢愈發旺盛。這可樂壞了韓建明:「科技『武器』就是厲害,連『天災』都不怕了。」

8月19日,來自葡萄牙的歐盟認證專家一行4人來到合作社,進行歐盟有機產品和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認證工作。最終,合作社稻米品牌「大喜康田」獲得歐盟認證。

「『科技在手,高產我有』,再有半個月就能開鐮了。合作社種的600畝歐盟認證標準水稻預計畝產1200斤;1.2萬多畝大田種植的稻子,預計畝產1500多斤,跟去年比,能增產5%。」韓建明喜笑顏開,應用新技術,不僅提升了水稻產量和品質,更收穫了「舌尖上的安全和健康」。(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曹妃甸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厚道糧農 匠心種植_綜合新聞_唐山...
    唐山市曹妃甸區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曹妃甸區四農場和順村。曹妃甸區地處北緯40度,這一緯度植物生長周期長、日照充足、乾濕度均衡,是適合優質水稻生長的黃金寶地,更是頂級粳米的傳統種植帶。曹妃甸被譽為「河北大米之鄉」,素有「北方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聚享農業合作社擁有水稻種植面積2萬畝,是「全國綠色農業產業示範基地」。
  • 北崗鄉永德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糧換糧巧手種出致富米
    一碗好吃的米飯,其原料水稻種植過程哪個環節也缺不了。來到水稻田邊,縣永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戶們正忙得不亦樂乎,湊近些看,種植戶們身上背的揚肥設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旁的合作社理事長為我們介紹起來,原來這是永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水稻種植科技人員經過近三年的實驗論證,他們共同探索出了一門獨一無二的水稻種植方法,先把榨過油的豆餅粉碎高溫烘熟,然後再撒入稻田。
  • 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 唱響農業科技的悠揚牧歌
    黑龍江素有「天下糧倉」的美譽,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五常市六穀水稻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走在了全國水稻種植的前列,五常市六穀水稻農業的發展在黑土地上奏響了悠揚的牧歌,為龍江水稻業的科技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
  • 福建水稻田聽《大悲咒》等音樂增產15%(圖)
    [原標題]福建水稻田聽《大悲咒》等音樂增產15%(圖) 給胎兒播放音樂胎教,並不新鮮;給水稻播放音樂增產,您可曾聽說?在良山村的這片水稻田裡,三季的種植實踐證實,聽音樂的水稻不僅增產15%,顆粒也更加飽滿。農業專家表示,音樂不僅可以增強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傳輸和轉化,還達到驅蟲的效果。
  • 正定「魚米之鄉」再續水稻前緣
    現在又種上水稻了,好像又回到了以前。張振華和王榮芝描述的這種變化,源於當地生態環境的恢復,為水稻種植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據了解,經採取生態修復、河道治理、自然補水、生態補水、控制地下水開採、關閉南水北調受水區範圍內142眼自備井等一系列措施,當地的地下水水位已回升到34.51米。水稻插秧時的場景。
  • 原來水稻還是「音樂迷」?
    給胎兒播放音樂胎教,並不新鮮;給水稻播放音樂增產,您可曾聽說?在良山村的這片水稻田裡,三季的種植實踐證實,聽音樂的水稻不僅增產15%,顆粒也更加飽滿。農業專家表示,音樂不僅可以增強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傳輸和轉化,還達到驅蟲的效果。
  • 割水稻、搭穀子、唱山歌、摸魚……巴南區木洞鎮第三屆農民豐收節...
    割水稻、搭穀子、唱山歌、摸魚……一樣樣農事體驗活動,讓從城裡趕來的數千市民耍嗨了,過了一把當農民的癮。據木洞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重點組織開展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現場展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展示木洞鎮獨特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農特產品以及傳統農耕文化。
  • 種好稻 創品牌 ——大安市金田水稻種植合作社備春耕見聞
    93棟溫室大棚內,擺滿了水稻缽盤。一粒粒稻種,均勻地散落在黑土中,已經露出細嫩的小芽。為了進一步提高稻米品質,大安市金田水稻種植合作社6000公頃稻田,全部用來種植「綠色」水稻。金田水稻合作社是大安市裕豐糧貿有限公司的主要種植基地。此時,裕豐院內正機器轟鳴,剛加工好的大米被包裝成袋。
  • 水稻聽音樂 收成或增加
    原來,這些水稻從小就聽著音樂長大,煞是新鮮。「今年7月份,這批晚稻播種後,合作社投入3萬多元購置了300多個音樂播放器,放置在承包的300畝田地裡。」泉珍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管理員鄭國進介紹,這些播放器通過太陽能光伏玻璃板吸收太陽能,再通過轉換器轉化成電能。每個播放器裡有20首左右的輕音樂或古典樂,播放完了又從頭開始,如此循環往復,實現24小時無間斷播放音樂。
  • 精心種植雜交水稻,做好秧田管理,有助於促進水稻的生長
    導語:做好雜交水稻的秧田管理,掌握種植技巧,促進水稻的生長,提高產量,增加收益栽培雜交水稻,我們根據其生長習性,應該做好秧田管理。接著呢,咱們一起了解了解栽培水稻的相關知識吧!因此在措施上要注意:1、防止高溫燙芽,堅持芽期不灌水,苗期淺水勤灌2、嚴防鼠雀危害3、及時清除雜株雜草4、狠治黑尾葉蟬,防止矮縮病的發生四、雜交水稻每畝要有多少有效穗才能高產?
  • 「密山新聞」助力豐收年——我市榮騰水稻專業合作社鴨稻米增收紀實
    在密山市榮騰水稻合作社的「田字格」裡,藍天、白雲、田埂書寫著答案:種地對準「供給側」,砍「大路貨」,增」新奇特」,用」新奇特」補市場空缺。種植鴨稻,完成了土地經營、銷售的轉向。41歲的張德龍,是密山市興凱湖鄉愛民村種地大戶,2016年,創辦密山市榮騰水稻專業合作社,幾年的光景,他創造出精彩:由一人刷單幫到與合作社社員一起抱團闖市場;將愛民村1、2、3組,新民村3組210戶農民的土地一次流轉4200畝,210戶農民走出土地;土地經營權發生改變,土地整體劃一,連片種植;突破傳統種植方式,560畝由普通水稻改為「鴨稻」,麻鴨與自然與人力共同培育的
  • 水稻「減肥」農民增收 吉林省推廣水稻耕作新技術
    鎮賚縣大屯鎮的英臺農業農機合作社率先用上了這項新技術。在耕種過程中,傳統分開進行的插秧與施肥環節合二為一,農民邊插秧、邊施肥,直接降低了水稻生產的人工成本。鎮賚縣水田一景。 「在水稻生產過程中,施肥最耗時費力,一季水稻一般要施肥三四次。除了機械投施底肥和飛機播撒葉面肥,返青分櫱肥、穗肥需要人工。」英臺農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任治國說。該項目技術首席專家、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侯立剛介紹,吉林省水稻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瓶頸就在施肥環節,這項技術如果推廣好,可以直接提高機械化率。
  • 常州新北區未來五年每年新增5000畝水稻種植面積
    「作為我區農業主導產業的水稻種植業,近年來卻出現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的趨勢。上級部門是否可以加大對適度規模、集約化水稻種植的補貼力度和土地流轉獎補?」常州市新北區人大代表蘭紅娟提出的《關於加強對水稻種植扶持力度的建議》,引起了區領導的高度關注,被列為區委書記督辦的「一號建議」,並確定全區將力爭用5年時間每年水稻面積增加5000畝,「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 西夏墅東南村:傳統水稻種植的「新花樣」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南到海南島,北至黑龍江均有種植。端午期間,長江中下遊水稻移栽拉開帷幕。日前,走進田園小鎮西夏墅,在東南村感受傳統水稻種植的「新花樣」。   新型育秧 高效種植  初夏的東南村,鮮花簇簇,景色宜人,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村裡那三四十畝色彩鮮綠的秧田,而這秧田裡,還藏著「新玩意兒」——新型的水稻育秧方式:缽苗法。東南村把傳統水稻種植玩出了「新花樣」。
  • 水稻打葉面肥是早上好還是下午好?水稻打葉面肥真能增產嗎?
    而且,水稻噴施葉面肥確實有輕微的增產、改善農作物生長的能力。水稻噴施葉面肥,最好還是在早晚相對涼爽的階段,一方面是減少高溫期間作業肥料溶液的損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增強肥效反應;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對生殖生長期間某些特定生育時期的不良影響,以免影響產量。而且,水稻噴施葉面肥與噴施殺蟲劑、除草劑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異,不能相互混淆。1、避開高溫時段作業。
  • 水稻熟了,70、80後們還記得那些年暑假搶收水稻忙插禾的心酸嗎
    在古代多數地方一年只能種一季水稻,種植技術低,產量低,天荒蟲害常有,農民還飽受壓迫各種剝削,常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劇發生。如今科技發達,雜交水稻、高產水稻讓農民增產增收,國家政策好,不收公糧還補助鼓勵種植,農民不僅有餘糧,還能種糧賣糧致富。我國地域廣闊,氣候條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農忙時節也因地而異,如今這個時節在我們廣西這邊屬於最忙「雙搶」季節。
  • 「大豆搖金鈴,玉米舞棒槌,水稻笑彎腰」
    上午,小分隊一行來到靠山鄉富國村富強大豆專業種植合作社。據負責人王士良介紹,該合作社共流轉土地1600畝,今年試驗施用「海藻酸肥」大豆75畝、水稻60畝、玉米75畝,今年都比施用普通化肥長勢好、產量高。
  • 綏濱縣是如何種植有機水稻的
    綏濱縣和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機水稻種植3月份1、做好育秧物質準備工作,及時清雪、扣棚,搞好農機具檢修。 2、做床、曬種、鹽水選種、種子包衣。水稻扣棚水稻早扣棚有利於水稻的出苗和前期的成長。扣棚早土壤早化凍,化凍後水會蒸發掉,還有增溫的效果。所以我們要早扣大棚來增加土壤的溫度,這樣有利於出苗。土壤溫度低對稻苗有什麼不利,對稻苗的壯苗和練苗很不利。想水稻種的好,就要早扣棚。
  • 中國雜交水稻助東南亞增產,菲律賓一年淨增產量240萬噸
    ­  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措施。東南亞多國自此開始推廣雜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團隊根據各國土壤環境、氣候條件,研發出了適合東南亞國家種植的不同品種雜交水稻。如今,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都能看見大面積種植的中國雜交水稻。這些來自中國的「神奇水稻」為解決東南亞民眾的「吃飯問題」帶來了曙光。
  • 香港專業雜交水稻加盟_菰稻科技品質服務實力強大
    香港專業雜交水稻加盟,菰稻科技品質服務實力強大,   公司主要科學家、技術發明人臧劍老師,長期從事遠緣分子雜交技術研究,自1996年至今,臧劍老師專心致志,孜孜不倦,潛心研究這一世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