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北區未來五年每年新增5000畝水稻種植面積

2020-12-26 新華網江蘇頻道

  「作為我區農業主導產業的水稻種植業,近年來卻出現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的趨勢。上級部門是否可以加大對適度規模、集約化水稻種植的補貼力度和土地流轉獎補?」常州市新北區人大代表蘭紅娟提出的《關於加強對水稻種植扶持力度的建議》,引起了區領導的高度關注,被列為區委書記督辦的「一號建議」,並確定全區將力爭用5年時間每年水稻面積增加5000畝,「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提出建議的區人大代表是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黨總支書記。2013年,西夏墅鎮東南村將650戶農戶的2000餘畝零散土地集中流轉至村委,並成立東南有機稻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優質稻米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合作社2000畝的優質水稻,500畝通過有機認證,1500畝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其「夏墅」牌大米榮獲「江蘇好大米」十大創優品牌、省「名優產品」等稱號。合作社積極與省農科院、揚州大學等開展合作,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示範。作為東南村的當家人,蘭紅娟從這種適度集約化、規模化的水稻種植模式中嘗到了甜頭。她也深刻感受到,由於水稻種植效益低,加上近年來農資產品價格上漲、糧食最低收購價下跌、勞動力成本直線上升等因素,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大受影響,也引發了農村良田大量無序流轉。

  有著多年農業農村工作經驗的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敏很快注意到這條建議,種植面積減少意味著糧食產量也在逐年下降。如何增加糧食種植面積?為更好地督辦建議,區人大常委會會議審定,確定該建議為2020年重點建議,會議同時確定農業局為主要承辦單位。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敏就建議辦理向區委作了專題匯報,區委書記周斌在聽取匯報後高度重視,將建議列為區委書記督辦的「一號建議」,親自督辦,他認為該建議不僅是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國家戰略,也是推進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為更深入了解問題所在,提出切實有效措施,區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積極與承辦單位農業局溝通,區農業局通過深入實地調研走訪,發現基層普遍反映:水稻種植效益低、勞動力缺乏、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積極性不高,希望能增加水稻種植補償力度。

  發現問題,接下來如何解決。農業局又趕赴蘇州、無錫進行學習,同時作為主辦單位,積極與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多次協商水稻補貼政策,基本形成一致意見:一是開展水稻種植補償。一方面對實際種植水稻面積,另一方面對整村流轉入股農戶達到50%或流轉入股承包土地面積達到50%並做到分戶籤訂流轉入股協議的種植水稻的村進行獎勵。二是開展新增水稻種植面積補償。對原先種植草坪、苗木、林果等經濟作物以及水產養殖的田塊進行復耕,復耕後進行水稻種植的,按新增水稻種植面積給予一次性補償。據測算,新北區每年將要拿出3000萬元左右資金進行水稻種植補償。

  9月11日下午,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帶隊督辦「一號建議」辦理工作。針對「一號建議」辦理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各部門和人大代表進行了充分交流,提出具體意見建議。最終會議確定了,承辦單位農業局不僅要落實好提出的辦理建議,更要提高標準,通過財政激勵、制度落實和嚴格執法,力爭用5年時間每年水稻面積增加5000畝,「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來,新北區人大常委會將高質量建議轉化為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的實際舉措。堅持「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2019年,新北區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區人大交區政府辦理建議74件,其中綜合經濟類13件,城建城管類39件,農業農村類11件,科教文衛體類9件,社會保障類2件,代表滿意74件,滿意率100%。2020年,新北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區人大共交辦區政府辦理建議72件,目前,建議辦理正在有序推進中。(朱莉娜 石鵬)

相關焦點

  • 常州新北區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出爐
    而在20多公裡外的常州新北區羅溪鎮,江蘇壕熊世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裡又是另一片繁忙景象。這家成立於2016年1月的公司,主要從事主題創意農業觀光項目和相關品牌文化及衍生產品的開發,滿足旅遊觀光、農產品、衍生品三大需求。首家「壕熊莊園」落戶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航空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佔地350畝。
  • 常州新北區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出爐
    而在20多公裡外的常州新北區羅溪鎮,江蘇壕熊世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裡又是另一片繁忙景象。這家成立於2016年1月的公司,主要從事主題創意農業觀光項目和相關品牌文化及衍生產品的開發,滿足旅遊觀光、農產品、衍生品三大需求。首家「壕熊莊園」落戶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航空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佔地350畝。
  • 常州新北區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來,新北區水稻面積和總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今年年初召開的新北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區人大代表蘭紅娟提出《關於加強對水稻種植扶持力度的建議》,被確定為「一號建議」。新北區進一步加大水稻種植力度,提升糧食生產安全保障水平。  在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優質水稻新品種展示區內,16個品種的優質食味水稻長勢喜人,其中針對國慶市場的5個品種即將豐收。
  • 重慶豐都:水稻常年種植面積保持32萬畝
    同時,水稻也是大春的主要糧食作物,是人們的主要口糧,因此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縣水稻種植面積達到巔峰。近年來,雖然農業結構調整,紅心柚、龍眼、榨菜等成為後起之秀,但全縣水稻常年種植面積仍然保持在32萬畝左右,稻穀總產量達到15萬噸。雜交稻種提高糧食產量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
  • 200餘畝養殖園每年純利潤超過100萬 他是怎麼做到的?
    &nbsp&nbsp&nbsp&nbsp一個200多畝的種植養殖園——年利潤是怎樣超過100萬元的?&nbsp&nbsp&nbsp&nbsp記者五一前夕來到新北區羅溪鎮健康村的「健康生態園」時,負責人周洪澤正為接待面積不足而感嘆。「每到周末,有時一下來兩三百人,不僅餐飲接待不過來,連車都沒地方停。」周洪澤說。
  • 無錫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 水稻種植面積達58.3萬畝新增6000畝
    昨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上周隨著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水稻進入插秧期。無錫市水稻面積多年來縮減的態勢今年扭轉,預計較去年增加6000畝,達58.3萬畝。在錫山區東港鎮東南村,今年新增的400多畝水稻田約80%已種上水稻。
  • 常州年鑑 2013
    夏熟作物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99.3萬畝,其中小麥81.4萬畝,增加1萬畝;油菜17.9萬畝,減少0.1萬畝。全市建立小麥、油菜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範區134個,示範面積8.14萬畝。 【秋熟生產】2012年,全市秋糧種植面積137.8萬畝,比上年減少2.5萬畝,其中水稻124.7萬畝,減少1.7萬畝。
  • 新北區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完成新北區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專項規劃、城市設計等30餘項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城市規劃體系。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規範完善土地徵用手續,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要。全年新開工各類房屋面積318.3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50.33萬平方米,徵用土地13.8平方公裡,批租土地5.8平方公裡,拆遷房屋102.3萬平方米。
  • 常州新北區未來房價……
    此次推介會共吸引約50家知名開發商前來,其中不乏新城、萬科、恆大、中海等房企對新北未來規劃十分感興趣。 這是常州新北區目前相當成熟的片區,西側即是剛剛通車的地鐵1號線,東側是新城樾府小區,南側天譽花園,北側為東南花園。
  • 2018年農民種植水稻,一畝補貼多少錢?
    水稻作為世界上的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世界上的糧食生產上具有極高的地位。中國是一個水稻生產大國,中國的水稻種植歷史也是由來已久,已經有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歷史了。現在,無論是在我國的南方還是北方,均有水稻種植產業。近日,國家出臺了水稻種植補貼政策,針對水稻的種植實行相應的補貼。但是,時至今日,說好的水稻補貼問題仍然還未發放下來。
  • 雲南幫助緬甸寮國發展罌粟替代種植面積90萬畝
    新華網昆明8月25日電 (記者 王長山)記者25日從雲南省境外罌粟替代發展動員大會上了解到,到今年6月份,雲南省幫助緬甸北部、寮國北部地區發展罌粟替代種植的各類農經作物總面積累計達90餘萬畝。  雲南省公安廳副廳長孫大虹稱,到2005年底,雲南省總計投入5億多元人民幣及大量人力、物力,幫助緬甸北部、寮國北部地區發展罌粟替代種植的糧食、橡膠、甘蔗、水稻、龍眼、茶葉等各類農經作物總面積達70萬畝,其中近40萬畝是在原種植罌粟的土地上進行替代與改種的。
  • 我國油茶種植面積達6800萬畝
    目前,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800萬畝,高產油茶林1400萬畝,茶油產量62.7萬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160億元。據介紹,近年來我國油茶產業政策支持持續加大,油茶種植面積、產量逐步提高。今年,中央財政將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納入支持範圍,國家林草局發布了《油茶產業發展指南》,15個油茶主產省區印發了省級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和管護。
  • 常州新北區建"鴻雁樓" 為鳥類提供棲息場所
    原標題:常州新北區建"鴻雁樓" 為鳥類提供棲息場所   紅色的外牆,四周布滿大小不一的「窗戶」,周邊全部是綠色植物,在新北區的新龍生態林啟動區東側,豎立著這樣一座別致的小樓。這座小樓名叫「鴻雁樓」,建設的目的是築造鳥類美好的生存空間,構築人與動物和諧共處。
  • 湖南:瀏陽永和鎮苗木種植面積近5000畝
    2000年,黃義仁開始種植苗木。幾經嘗試、摸索後,最終選擇種起了羅漢松和竹柏。「羅漢松可塑性高,易於造型,在民間很受歡迎。」由於產業較大,黃義仁僱用6名村民長期在他的苗木地裡幫助打理,除了每個月給他們發放工資外,收益好時,黃義仁還會在年底給他們額外發獎金。    從1998年起,黃義仁就接觸了苗木產業。
  • 稻花香裡說豐年 | 喀什市萬畝水稻開鐮收割
    稻花香裡說豐年 | 喀什市萬畝水稻開鐮收割 2020-10-19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中心|中國常州網 常州第...
    當然,這裡沒有手裡拿著鐮刀的農民——    收割機在金色稻海裡轟鳴,1小時能收8畝田    11月10日上午,徐亞紅又一次來到新北區孟河的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園,在這裡,有她的一個千畝水稻種植基地。連續多個陰雨天后,天空終於放晴露出了陽光,千畝水稻在藍天白雲的映照和秋風吹拂下,金澄澄的稻浪起伏,連空氣中都充滿了稻香。又是一個豐收季到了,徐亞紅欣慰地笑了。    徐亞紅,常州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常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掌門人,人稱「大米皇后」。這些日子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時候,既要跑田裡看收割,又要跑銷售找客戶,還要找專家談明年的生產計劃和農技推廣。
  • 常州新北區2宗重磅宅地擬掛牌入市
    30個重點項目籤約、31個重點項目開工,常州高鐵新城建設全面啟動;2010世博沙特館重建開工,「月亮船」永泊江南環球港;總投資158.3億元,常州高新區19個項目集中開工;常州濱江化工園區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發布……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持續異彩紛呈!
  • 西夏墅東南村:傳統水稻種植的「新花樣」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南到海南島,北至黑龍江均有種植。端午期間,長江中下遊水稻移栽拉開帷幕。日前,走進田園小鎮西夏墅,在東南村感受傳統水稻種植的「新花樣」。   新型育秧 高效種植  初夏的東南村,鮮花簇簇,景色宜人,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村裡那三四十畝色彩鮮綠的秧田,而這秧田裡,還藏著「新玩意兒」——新型的水稻育秧方式:缽苗法。東南村把傳統水稻種植玩出了「新花樣」。
  • 繼「新北區」之後,江蘇又誕生「黑馬城市」,常州有望成為新一線
    「新北區」本是常州市北部的郊區,經過國務院批准,這片土地才成為國家最早的高級新區。一直到2002年,行政調整這裡才有了「新北區」的稱呼,並且在次年重新進行城市劃分,這才有了現在的「新北區」。這座市區的發展一直不錯,成為江蘇境內小有名氣的城市,也為常州帶來更多的發展,城市綜合實力提高。
  • 常州未來「吃香」的轄區,天寧、鐘樓落選,也不是新北區
    常州位於杭州高鐵和杭州高速的中心,它是江浙皖三省的邊界,位於杭州和南京中間,有機地連接江浙皖三省,現在常州是長三角都市圈的重要成員, 常州是江蘇沿江經濟帶的重要成員,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成為蘇南地區耀眼的明珠,隨著近年來的發展,常州從三線城市進入二線城市,江蘇省交通越來越發達,常州與南京、上海等區域內大城市的時空差距也越來越小,受到其他大城市的帶動,常州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