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畝荒廢農場,只用了2年,如何引流40萬人?

2021-02-26 田園鄉愁

來源:搜狐 推薦關注:文旅報導

前些時間,似乎因為「佛系」的流行,一些關於遠離喧囂過上「佛系生活」的夫妻們的報導多了起來。

另一方面,近幾年鄉村民宿的流行,讓一部分人在安靜生活和養家餬口之間找到了平衡,「守拙歸園田」的例子數見不鮮。

Iwan和Manuela是瑞士人,從小在山裡長大。Iwan從小喜歡藝術,更擅長賣藝術作品。

2005年時,因為工作關係他們從瑞士搬到了倫敦,但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後來終於在離倫敦2小時車程的布魯頓小鎮,發現並獨具慧眼購置了這片農場。


豬圈、穀倉變成藝術空間,牛棚改成美食餐廳,老農房變身為獲得設計大獎的民宿……沒錯,這座舊農場裡有很多值得細數的驚喜……


Durslade農場在1960年代全貌

這處農場起初購置時一片廢墟,牆皮斷裂,多處屋頂塌陷,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其中有棟農房還是英國的國家二級文物,感覺一場暴風驟雨就能把它摧毀,有錢人一般都瞧不上。


這是夫妻倆剛接手農場時的樣子。這些房子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最早是修道院,後來才變成農場,其中有棟農房還是英國的國家文物保護建築。


然而,Iwan和Manuela卻對這破舊的農場頗感興趣,將它買下變廢為寶,花了近四年時間來了一場廢舊之地變身藝術空間的夢幻改造!


改造後的農場


尤其在改造房子前,他們先在後院,種起了一片美到極致的荒野花園。因為擔心當代藝術對村裡的鄉親們來說太陌生了,而英國人喜愛花園,於是,藝術家就先造一個讓大家都願意來的花園。


這片園子共6000㎡,最初就是一片荒地,Manuela請來了好友也是荷蘭園藝大神奧多夫來設計這個花園。

他們先用一年時間重新翻新了土壤。然後再種下26000多株植物,每平方米種幾種植物、種多少數量,都經過了奧多夫的精心布局。


雖然種植的植被經過精心設計,實際上卻很難看出人工痕跡,因為它不像一般花園的柔美,這裡反而更像一片「荒原」,花花草草們好像就是從周圍的荒野蔓延過來的。

各種花草高低錯落有致,如野草般生機勃勃色彩斑斕,渾然如天成,充滿了野趣。這也是奧多夫花園最大的特點。


園林本就應該一年四季都有生命,所以這座花園的景觀是可持續的,冬天也耐看。

他在設計時把花園分成無數的小塊,種上不同的植物讓它們彼此混合生長,此生彼落,一年四季都很好看。

春夏時,每天都有鮮花盛開。Manuela說,到了冬天下過雪,花園的美就更有一種壯觀的感受。


而在自己的環境中擁有綠化是人類基本的需求,優秀的設計師一定會極力地創造自然的棲息地,並深知,氛圍是設計花園的重點,需要深刻了解植物的生長行為,需要耐心、精力與渴望。深思熟慮地喚起自然、強調植物的形狀、質感以及自然的和諧。


枯榮交替、四季更迭,在這裡,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這片在荒野上開墾出的絕美花園,也被無數人奉為「拍照聖地」。


而與花園連著的這個U型的建築群,是改建後的展廳和餐廳。「人們為了花園而來,不知不覺也就會溜進展廳看看,以及愉快地用餐」

牛棚變餐廳,民宿獲大獎,

帶來舌尖上的旅行和藝術的夢境


原來的牛棚和擠奶場,改成了餐廳。


不僅採用農場裡的食材保證有機健康,還不忘添加特色和創意,餐廳裡裝飾著各種藝術作品,主廚開發了城市裡很難實現的柴火烤雞。

人們本是被畫廊吸引而來,卻被這裡的美食圈粉不願離開。


成功改造了豬圈、牛棚、穀倉,夫妻倆一不做二不休,瞄準了農場的一棟空閒的三層農舍,準備把它改造成民宿。


這是個獨棟的老宅,之前是農民的住宅,現在是一個充滿個性的民宿,還獲得了多項世界設計大獎。

他們邀請了建築師路易斯·拉普拉斯來設計,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房子的原狀,屋內保留了原有的家具和飾品。

雖然是新裝修的房子,卻像是有著三百歲的靈魂,不僅吸引了電影《濃情巧克力》在這裡取景,更獲得了無數設計大獎。


民宿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藝術氣息,一家民宿是否有味道,更多是看民宿主人的品味。

一進屋映入眼帘的窗戶上的貼畫,大多是維多利亞時代留下的,雖然形狀不甚完美,但這份充滿年代感的美無可附加。



餐廳的牆壁上是藝術家古雷默·奎特卡畫的壁畫,他被稱為當今油畫家最為獨立的聲音之一,在農場足足住了5個星期,才完成了這部作品。


義大利藝術家皮皮洛蒂,也曾帶著兒子在小鎮住了一年,把農場花園裡的風景拍成了影像,投影在牆上,房間瞬間變得少女心十足。



從U型建築的正門進入,便會看到小鎮的重頭空間「石頭展廳」了。 把曾經的豬窩和雞圈重新修繕,刷漆翻新打造成一個小型展廳,用於展示一些小幅作品。


曾經的農用穀倉,如今變身極具特色的石頭展廳,主要展出一些大型藝術品。


這裡經常會設置一些互動裝置,來觀看的人們或是席地而坐,或是駐足細細品味。


緊挨著「豬棚」和「穀倉」的,是一棟模仿穀倉的樣子新建的房子,裡面則展示了一些大幅的作品,供人們參觀欣賞。

「我們不想假造任何東西,做得更多的其實是對這些百年老房的修復。房頂的木結構、磚牆都保留了。」


畫廊每周營業六天,一直以來都免費面向大眾,通過一些互動式展覽,拉近人們與藝術的距離。


這裡不僅組織各種展覽,還承擔著當地社區的教育項目,定期舉辦一些關於園藝、餐飲、鄉村的講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Iwan和Manuela一家人生活在農場,夫妻倆一起遛狗上班。

這座原本荒廢的舊農場,在他們夫婦改造後開放的2年半時間裡,已經吸引了40多萬人來。

即便是高傲的倫敦人,周末也爭相前往,連帶著旁邊有點悽涼的小鎮,也熱鬧起來。藝術空間不僅給小鎮帶來了人氣,還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影響著這裡的人們。

產業融合,化繁為簡。這是現實版的農業與旅遊融合,農業與影視融合,農業與藝術的融合,當藝術注入鄉村同時也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是世界農業大國,當更多力量匯聚鄉村,回歸鄉村,中國式莊園也將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莊園的道路,引領復興田園。

 

6天時間,1位遊學導師全程陪同講解

8個多維度融合的經典案例

【考察時間】:2020年3月12日—17日【6天5晚】

【考察國家】:日本·東京

【主辦單位】:北京壹方城智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壹方城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

 日本知名文旅項目參觀考察,涉及特色小鎮、 民宿、田園綜合體、主題公園、在地文化的運營等。

與特色小鎮、主題公園、田園綜合體、 休閒牧場等項目操盤手座談交流項目理念、管理運營、品牌故事。

發現行業新機會,連結產業新資源,探尋操盤轉型新路徑, 抱團進步、 聯合發展。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

房地產行業董事長、總經理及各部門管理負責人。

房地產投資、特色小鎮、文旅投資、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旅遊規劃等企業高管。

農場設計、客棧設計、建築設計、景觀園林、室內設計等企業及設計院中高層負責人。

1、小布施町---日本最成功的自然村升級度假村樣版、一村一品、一二三產融合;

2、母親牧場---迄今為止日本最成功的田園綜合體【農業+文旅】

3、Teamlab--- 日本東京的數字藝術博物館;

4、草津溫泉---「東有草津,西有有馬」,在日本是自然湧水量最高的一個溫泉,位居日本溫泉首位;

5、淺草寺---是日本現存的具有「江戶風格」的民眾遊樂之地(體驗日本傳統寺廟文化、日本特色文化深度體驗、特色文旅街區呈現);

6、輕井澤---世界排名前三著名的度假小鎮(涉及民宿集群、度假酒店集群、文創商街、婚禮堂、原住民生活小鎮、新舊城改造融合區、重大交通樞紐);

7、萌木之村---1977年打造的一個複合式小村落。在商業運作下,被稱做「離星星最近的高原小鎮」青年人嚮往的地方;

8、森林康養-武田社---擁有2500公頃森林,被認證為森林治療基地;

詳細資料添加文章尾部微信諮詢

1、電話報名劉老師 13552520238 (長按複製手機號碼可加微信 備註「諮詢遊學」)

2、簡訊報名:編輯「企業名稱+姓名+職位+聯繫方式」發送至13552520238

3、微信報名:掃一掃備註「諮詢遊學+企業信息+聯繫方式」否則不通過!

長按識別二維碼,一鍵直通主辦方

   備註:遊學屬於高端商務活動,收取費用,請知悉,非誠勿擾,謝謝

相關焦點

  • 佛系「女瘋子」:從荒廢農場到最具活力的生態園
    經營著萬畝農場、2018年被選為成都市人大代表,兩個孩子的媽媽,「凡樸生活」的創始人凡樸姐姐——塗海霞,非常誠懇的告訴我,這個排序是很符合我對她的認識的。2013年,她就讀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老公,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職業抉擇,不回北京原單位——空總,直接轉業且要去承包一個荒廢農場,搞農業科研!
  • 40餘萬畝可養水面如何物盡其用?從0到2萬畝,這個地方小龍蝦產業...
    40餘萬畝可養水面如何物盡其用?其中湖泊等大中水面積28.6萬畝,精養池塘面積10.2萬畝,適合稻蝦養殖稻田面積近30萬畝。2016年,他承包了215畝田種植水稻,並在2017年2月份成立了樅陽縣施祥龍家庭農場,隨後又擴大規模,另外承包了110畝。然而僅僅種植水稻並不能獲取多少的經濟效益,在周邊人的建議下,施祥龍決定嘗試養殖龍蝦。有了想法之後,他四處參觀學習,向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取經。今年3月份,他花了12萬從外地買了苗種,開始養殖龍蝦,投苗後,他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把握每一個環節,關注每一個細節。
  • 內蒙古2.5萬畝「成都農場」豐收啦!5年內,成都異地農場將達25~30...
    紅星新聞今日(21日)從成都益民集團獲悉,隨著內蒙古扎賚特旗進入秋收季,該集團旗下成糧集團在內蒙古扎賚特旗建立的2.5萬畝「成都農場」正式開始收割。該農場種植的水稻、玉米總產量1.8萬噸,其中,玉米為1.6萬噸。後續,這些糧食將陸續運往成都。
  • 100畝的農場,如何能輕鬆年賺100萬?
    在以往的文章中,我們談過5畝、10畝、50畝的規模,如何去規劃設計能夠將小而美發揮到極致,今天,我們來說說100畝的農場,想要盈利,又該怎樣去打造? 104畝:一個種苗基地的神奇蛻變 臺一生態休閒農場位於臺灣南投縣埔裡鎮,由臺灣農民張國禎創於1991年,
  • 武漢楊氏家庭農場:20畝小農場,毛收入最高20萬元
    早在2009年時,楊家雄家的近10畝土地便已蓋上大棚,連片集中種植,灌溉、供肥等配套設施也都已然成型。  走進楊氏家庭農場,綠紫相間的菜薹依然鋪滿土地,萵苣葉泛出的翠綠光芒還是那樣璀璨奪目……一片片黃土地被「塗」上了各種生機勃勃的色彩。  兩年過去了,農場從10畝地變成20畝地,蔬菜大棚從9個變成了14個。這個春節過後,楊家雄這20畝地的毛收入,最高可達到20萬元。
  • 200畝,500畝,1000畝,甚至上萬畝,農場多大地才適合?
    家庭農場現狀 查詢各種相關文件發現,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適度規模」,但針對怎樣才算是「適度規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家庭農場約87.7萬個,經營耕地面積1.76億畝,平均經營規模200.2畝。
  • 280畝農場,耕種了30年,40歲喪妻的農場主,咋再娶不上媳婦?
    閱讀文字是需要想像的還得從1991年說起,我們村莊後面八裡遠有個農場,雖然從公社改成了鄉,又從鄉改成了鎮,歷經30年,我們當地人還依然把老郅承包的農場,稱為「公社農場」。由此,可見我們當地農民的固執。公社農場是1970年組建,當年能在公社農場上班的青年男女,都是村裡「有臉有面」的官宦之家子女。1980年,集體的土地分給了農戶耕種。公社農場也由周邊村裡一些「有臉有面」的人物承包耕種,當時一畝地承包費是十幾元,後來承包金逐年增加。
  • 租地1800畝,淨賺80萬,這個家庭農場如何做到(案例拆解)
    當年,他在上海崇明島租地種糧,由於當地搞開發,合同籤10年他種了6年就提前終止了。2010年,回到家鄉繼續包田種水稻和小麥,並逐步走上正軌。2013年,國家頒布政策支持家庭農場發展,於是胡成海發力租了1800畝土地種植水稻和小麥,還投入100多萬元購買農用拖拉機和4臺烘乾機等設備,採用機械化生產和種植,從播種到施肥、除草、收割,全部都是機械化操作,農忙時租用30~40名農民。2015年,刨去土地租金、前期投入和人工工資,胡成海一年淨賺80多萬元。
  • 中國鄉村旅遊如何轉型增收,摒棄偏見學習日本農場年入2億的方法
    鄉村旅遊是農業增收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式,本文需要我們摒棄民族觀念好好學習一下日本是如何通過休閒旅遊帶動農場創收2億元人民幣的?日本有一家農場,一年能夠吸引85萬的遊客到訪,年收入超過了兩個億的人民幣的規模,這家農場在日本的千葉縣,名字叫母親農場,距離東京都大概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已經有60多年的發展史了。老闆是誰呢?就是日本東京塔的創始人,他建立農場是為了紀念他的母親,同時也是為了發展日本的新型農牧業,他是怎麼運營的呢?
  • 2.5萬畝「成都農場」正式開鐮 1.6萬噸玉米將運達成都
    隨著內蒙古扎賚特旗進入秋收季,2.5萬畝「成都農場」生長的玉米、水稻農作物陸續成熟。2.5萬畝「成都農場」11月底完成第一次秋收伴隨著「轟隆隆」機械作業聲,兩臺大型收割機在玉米、水稻田裡來回穿梭,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秋收的繁忙景象。
  • 【農場】29.9元親子票!通州第五季生態農場,遊100畝熱帶雨林,餵養萌寵
    米入場方式:下單後10分鐘內接收簡訊驗證碼,現場憑簡訊驗證後入場營業時間:8:00-18:00使用期限:2020年8月6日-8月31日產品價格:特惠價29.9元/一大一小,其中小限制1.3米以下包含項目:園區內參觀+小動物餵養(可自帶餵養食材)+價值30元遊樂設施一項注意事項:1、電子碼產品售出不退換,請在有效期內使用,如不能成行請自行轉讓2、每周六日,可免費乘坐小火車遊覽園區。
  • 下崗女職工返鄉,從種植小白變500畝葡萄園「農場掌門人」!
    在湖北省仙桃市的陳場鎮,心怡家庭農場的主人田習姣正拿著剪刀,細心地給葡萄藤剪枝。田習姣之前是供銷系統的一名職工,下崗以後她回到了家鄉,想重新找一份工作。回到家鄉的田習姣發現,村裡很多農民都去外面打工了,田地都荒著,她心想著正要做點事,於是就有了開荒的想法。她剛開始承包了村裡的40畝撂荒地,打算種植果樹。
  • 以花海為主,不靠門票和餐飲,180畝年入6000萬,遊客110萬,如何做到的
    但是日本有一個農場,以花海聞名於全世界,至今發展113年,花海項目已有60餘年,180畝花海,每年前去參觀的遊客超過100萬,收入6000萬(RMB),最奇葩的是一不靠門票二不靠餐飲,那他的盈利主要靠啥呢?
  • 周榮峰的家庭農場7年從100畝到1500畝
    2003年,當了4年兵的周榮峰退伍,回鄉後做起了家紡生意。經過多年打拼,手頭有了點積蓄。周榮峰在老家——商河縣懷仁鎮周家集村承包了100畝地,並於2013年成立了家庭農場——商河縣榮峰家庭農場,由「商」轉「農」。  「我轉型還是很成功的,用實在話說就是『掙錢了』。」
  • 看這些不到10畝的迷你農場是怎麼做的
    相對於大農場豐富資源,小農場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如何運營成了許多中小農場主頭疼的問題。事實上,農場體量大不一定就是好的,縱觀不少小型農場成功的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出,小而精的發展模式比一味講究體量、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營收更高。今天,我們想介紹幾個10畝以內的迷你小農場,這些農場面積雖小,可盈利能力一點也不含糊!
  • 臺灣經驗大陸農場,40畝草莓莊園,年產值400多萬!
    40畝草莓園,今年能預計有400-500萬的產值。臺灣的農場大多面積不大,但他們能在有限的面積內,把產品開發到極致,一畝地的草莓一般能賺到五萬元,單純的種草莓、賣草莓,還開發了上千種草莓衍生產品,將草莓與美食、咖啡、觀光等融為一體,還可以做草莓酒莊。
  • 臺灣老闆大陸做農場,40畝草莓園,年產值400多萬!
    40畝草莓園,今年能預計有400-500萬的產值。臺灣的農場大多面積不大,但他們能在有限的面積內,把產品開發到極致,一畝地的草莓一般能賺到五萬元,單純的種草莓、賣草莓,還開發了上千種草莓衍生產品,將草莓與美食、咖啡、觀光等融為一體,還可以做草莓酒莊。
  • 這家農場,以「贈票」模式帶動二次收入,開業1年火爆長三角
    2019年,江蘇啟東新開了一家農場,在「火爆」的長三角地區「脫穎而出」,吸引上海及啟東的遊客紛紛前往,並有成為大「IP」的趨勢,該農場即為「元龍灣MOUMOU海島農場」。在強手如雲的長三角地區,「元龍灣MOUMOU海島農場」如何1年之內便強勢出圈,這和它的經營及營銷密不可分,我們可以一起來復盤一下。
  • 四川資陽40畝農莊轉讓,看臺灣農莊是如何經營的
    畝農莊轉讓周邊景區:大環境好,有部分現有建築。臺灣休閒農莊如何經營的?資源太少,農莊如何做好經營?看臺灣休閒農業如何「以小取勝」(2)精品農特產加工臺灣的農產品深加工從果品鮮食、保鮮存放、幹品制煉到成分提取製作面膜膏和護膚美容品等具備一整列的生產、製作和包裝技術,極大地延伸了產業鏈。
  • 遼寧瀋陽市光輝鄉80畝農場低價轉讓,看大型農場這樣經營
    首先,農場定位是關鍵所在,定位不清晰,導致有很多人都死在農場定位上。我們應從自身的資源出發,尋找那些可以用的資源、讓資源可以變現。還有,要對養殖種植有一定了解,熟悉農場的銷售模式,同時我們還要知道網際網路是如何傳播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