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餘萬畝可養水面如何物盡其用?從0到2萬畝,這個地方小龍蝦產業...

2020-12-15 水產養殖網

40餘萬畝可養水面如何物盡其用?從0到2萬畝,這個地方小龍蝦產業發展未來大有可為

2018-05-15 16: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3197 次 我要評論
「五月江聲千裡客,夜深同到射蛟臺。」2000多年前,漢武帝於樅陽親作《樅陽之歌》。歷史上的樅陽,以發展而風雲,以文章而風採。而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這裡依舊蓬勃發展,散發著它獨有的魅力。

樅陽,古稱宗子國&nbsp,隸屬於安徽省銅陵市,境內有菜子湖、白蕩湖、陳瑤湖、兩賽湖,豐富的淡水資源對農田灌溉、水產養殖構成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兩年,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樅陽開始大力發展龍蝦產業,那麼,經過兩年的發展,這個地方的小龍蝦產業發展現狀究竟如何?此次,我們龍蝦中國行來到了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希望對這個縣的龍蝦產業現狀做一個了解。

(左一:中國水產養殖網主編&nbsp蔡俊&nbsp右一:樅陽縣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nbsp邢超美)

據樅陽縣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邢超美介紹,樅陽縣擁有40餘萬畝可養水面,已養面積39.1萬畝,其中湖泊等大中水面積28.6萬畝,精養池塘面積10.2萬畝,適合稻蝦養殖稻田面積近30萬畝。2016年,樅陽才開始發展小龍蝦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2017年已發展到近8000畝,主要是稻蝦綜合種養,分布在藕山鎮、橫埠鎮、老洲鎮、錢橋鎮等地,從事稻蝦養殖面積200畝的規模養殖戶19家,養殖的模式主要是稻蝦連作,畝產60公斤,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三個千畝連片示範基地。另外,龍蝦池塘養殖近千畝,其中桃芝特種水產家庭農場100畝、錢海軍家庭農場100畝、樅陽縣華明生態有限公司100畝、樅陽縣晶金鑫水產養殖有限公司270畝。

在邢站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拜訪了當地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養殖基地和合作社。

自給自足才是王道

五月的樅陽柳絮飄揚,放眼放去,鬱鬱蔥蔥,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此時正是龍蝦上市的季節,身處藕山鎮的方光成有點忙,每天早上不到四點便起蝦,等到六點多鐘,周邊的商販便陸陸續續來收購龍蝦,將其運往市場銷售。我們去的時候,方光成剛剛忙活完,他告訴我們,五一過後,龍蝦的價格稍有下降,昨天每斤賣27元,今天賣到了24元。儘管近期龍蝦價格有所波動,但是依然不愁沒有市場。

(右一:方光成)

2013年,方光成承包了280畝田成立藕山鎮方光成家庭農場,主要從事水稻、小麥、油菜的種植與銷售。然而,單靠種植這些作物,農場效益並不可觀,甚至會出現虧本的局面。為提高農場的經濟效益,2016年下半年,方光成開始嘗試稻蝦綜合種養。有了想法,他開始挖蝦池、開環溝,在一切準備工作做足後,他從外地引進苗種,養起了龍蝦。養蝦一年多,現在已經逐步形成了規模,投入的成本也已慢慢回本,現在正值龍蝦上市季節,方光成每天都有進帳,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300斤龍蝦,按照每斤25元算的話,一天就能進帳7500元。

方光成告訴我們,自從養殖龍蝦以來,農場的效益連年翻番,但缺乏苗種一直是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了實現蝦苗自給自足,方光成從去年開始便自己嘗試育苗,7月上旬選擇一定的田塊種植生長期短的早熟稻,提早收割,提早育苗,等到9月下旬收割水稻,水稻收割時留茬30cm,稻草還田,灌水並投放種蝦20公斤以上。到今年,方光成不僅實現了蝦苗的自給自足,還能賣一部分苗種給周邊的養殖戶,光今年就已經賣出了五千多斤苗種,苗種價格每斤25元左右。

苗種繁育地

曾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他重獲希望

200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施祥龍陷入了絕境。因為身體疼痛,施祥龍到醫院檢查,不想被確診為尿毒症,此後,四處求醫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變得舉步維艱。吃藥、透析讓施祥龍痛苦不堪,然而這些並沒有什麼用,主治醫生告訴他,要想保命,只能做腎臟移植手術。但是去哪兒找到腎源是個問題,令施祥龍沒想到的是,妻子唐傳雲得知他要換腎,瞞著他去醫院做了腎源匹配檢查,結果正好匹配。就這樣,在妻子的強烈堅持下,施祥龍答應了做腎臟移植手術,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讓這個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施祥龍和妻子唐傳雲

雖然手術成功了,但是那場病已經讓家裡傾盡所有,為了讓家裡走出困境,施祥龍想著自己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要讓家裡的生活好起來。於是,在妻子的幫助下,他全身心投入自己的預製板廠。經過幾年的努力,預製板廠的生意也逐步做起來了,家裡的日子也逐漸往好的方向發展。

近兩年,家裡情況逐漸好轉,施祥龍又想著能不能再兼做一些別的事。2016年,他承包了215畝田種植水稻,並在2017年2月份成立了樅陽縣施祥龍家庭農場,隨後又擴大規模,另外承包了110畝。然而僅僅種植水稻並不能獲取多少的經濟效益,在周邊人的建議下,施祥龍決定嘗試養殖龍蝦。有了想法之後,他四處參觀學習,向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取經。

今年3月份,他花了12萬從外地買了苗種,開始養殖龍蝦,投苗後,他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把握每一個環節,關注每一個細節。功夫不負有心人,施祥龍養龍蝦養出了成果,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自5月1日起,施祥龍每天銷售成蝦300斤以上,日均銷售達到6千餘元。

八年「抗戰」,砥礪前行

來到樅陽縣五華家庭農場,一望無際的蝦田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農場主章五華告訴我們,整個農場的佔地面積達1197畝,2017年產值達437.7萬元,&nbsp純利潤182.7萬元。

(右二:章五華)

49歲的章五華扎跟農田已經八年了,從2011年開始,他承包農田300畝種植水稻,2015年家庭農場承包農田面積達1197畝,此前章五華一直將水稻種植放在首位,附帶養殖一些龍蝦,但隨著近年來龍蝦產業發展迅速,章五華開始嘗試稻蝦綜合種養,走上了規模化養殖龍蝦的道路。2016年發展為苗種繁育30畝,&nbsp標準化稻蝦綜合種養270畝,&nbsp蝦--稻--鴨循環種養897畝,可以說是物盡其用了。

多年來,章五華不僅自己實現了富裕,還給當地的農民提供了勞動就業崗位。例如現在龍蝦上市的季節,他就請了當地的小工幫忙起蝦子、餵飼料。等到龍蝦差不多賣完的時候,他又要請人來插秧,章五華告訴我們今年估計到時候要請100多個工人,就怕趕不上季節。儘管現在他將重點放在龍蝦上面,但只要掌握好時間節點,水稻的產量和效益依然能夠維持原樣。7月上旬播種安育早1號等早熟品種,9月下旬收割水稻,提早收割。提早育苗,憑藉這種模式,農場還榮獲了省農委頒發「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綠色生態模式」。

工人在餵飼料

八年來,守著一千多畝的田地,章五華看起來得心應手,而未來,他將憑藉自己的經驗繼續走下去,積極探索,創造更多的效益。

池塘養殖是個技術活

如果說稻田養蝦可以人人參與,沒有什麼太高的「門檻」,那麼池塘養殖龍蝦絕對是個技術活,沒有點準備,不會有人輕易嘗試。

家住周潭鎮的章真從2012年開始就從事甲魚養殖事業,經過多年的摸索,他逐漸掌握了一些池塘養殖經驗,這些無疑為他涉足龍蝦養殖奠定了基礎。養殖甲魚雖說有所收益,但是卻存在養殖周期長、資金回收困難等現實問題。看到如今龍蝦市場的火爆,章真想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擴寬一下自己的養殖品種,雖然龍蝦跟甲魚不是一回事,但是池塘養殖的技術原理都是類似的,一通百通,所以養殖龍蝦對於章真來說並非難事。

(左三:章真)

養殖池塘

不同於稻田養殖,池塘養殖龍蝦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還要藉助一些外部機器,我們看到塘口布滿了微孔增氧機的管道,池塘可以大密度養殖,但是極容易使水體氧氣不足,這時候增氧機就派出了用場。而什麼時候使用這些增氧機、怎麼用,這些章真心裡都有一個數,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判斷,適時調整。

章真將自己的池塘劃出100畝來養殖龍蝦,2017年每畝投入了120斤苗種,畝產量達到了400斤。自養殖以來,章真堅持做好生產、投苗、銷售三項記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之後,來年加以改進。我們看到他今年的帳本,哪一天賣出多少龍蝦,價格多少,均有詳細記錄。


多條腿走路

打小,方愛春家裡就做飯店生意,耳濡目染之下,註定了方愛春要跟「吃」結緣。在餐飲行業做久了,方愛春知道什麼東西市場銷量好,什麼東西有利潤空間。他發現很多人愛吃泥鰍,但是在自己家鄉卻很少有人養殖。看中了這塊的市場潛力,在外學習的他決定回家從事水產行業。

(左二:方愛春)

2012年,方愛春創辦了金江特種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水稻種植、特種水產苗種繁殖養殖工作,最初單一從事泥鰍人工養殖,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泥鰍苗種成活率,獲取更大利潤,方愛春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突破了泥鰍人工繁殖技術。多年來,方愛春一直堅持多條腿走路,在掌握了成熟的泥鰍人工繁殖技術後,又掌握了沙塘鱧和小龍蝦的人工繁殖技術。&nbsp

近幾年來,隨著小龍蝦產業的飛速發展,小龍蝦苗種成為制約小龍蝦產業發展的瓶頸,從外觀購買苗種價格貴,長途運輸成活率低且質量難以保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合作社一方面利用部分池塘和泥鰍、沙塘鱧育苗後閒置的溫室進行龍蝦育苗,提早上市,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600餘畝稻田合理的培育苗種。與此同時,方愛春還向我們透漏,自己下一步還將嘗試小龍蝦和沙塘鱧搭配養殖,如果能實現,將是一個新的局面。

孵化溫棚

現如今,合作社佔地面積820畝,其中親魚池135畝,稻漁綜合種養600餘畝,其他水面80餘畝。2017年成功繁殖小龍蝦苗10萬斤,再加上泥鰍苗和沙塘鱧苗,合作社年純收入達到了226萬元。

邢站長告訴我們,今年,金江特種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籤訂了水產技術研發和創新科技合作協議。另外,由於當前樅陽縣龍蝦養殖較分散,分散的養殖戶由於意識等原因,致使信息、技術不能共享,生產經營無序化,苗種購進、銷售等不能有組織的進行,導致了苗種質量差、價格高,所銷售的小龍蝦價格低,效益差,為解決這一矛盾,合作社擬在樅陽縣愛春稻蝦共養合作社、樅陽縣信衛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樅陽縣金誠龍蝦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樅陽縣龍蝦產業協會,以增進合作機制,現在協會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近期或將成立。

一天的走訪結束了,不難看出,樅陽優質的水源條件給這裡龍蝦養殖事業帶來了契機,據我們了解,銅陵市農委以及樅陽縣政府非常重視樅陽龍蝦產業的發展,不僅大力宣傳,還給養殖戶提供一系列技術指導,與此同時,給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的養殖戶每畝獎補500元。邢站長告訴我們,從以前的分散養殖,到現在的規模化養殖,樅陽的龍蝦養殖事業在穩步前進。今年樅陽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有望突破20000畝,而樅陽可養水面有40萬畝,適合稻蝦養殖稻田近30萬畝,可想而知,未來這裡的龍蝦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養殖面積15萬畝、年交易量達2.5萬噸,潢川縣小龍蝦產業咋就這麼火?
    此時此刻,位於該鎮的潢川縣東區小龍蝦交易市場裡,卻是人聲鼎沸,商販客戶絡繹不絕。今年4月建成運營的這個小龍蝦專業交易市場,已經入住商戶20餘家,每日交易量可達2萬-3萬斤,日交易流水在50萬元以上。而這裡不過是該縣小龍蝦繁榮興盛、產業鏈條日益完善、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 1261萬畝小龍蝦引爭議,要蝦還是要稻?
    1680萬畝,其中稻田養蝦麵積1261萬畝,超過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的四成。其次,在所有稻漁共養的模式裡,目前「稻蝦種養」有過熱的趨勢。實際上,在去年4月,農業農村部關於規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發布過一個通知,已經注意到一些不規範的苗頭。湖南是袁隆平院士的「根據地」之一,他一直強調,產量和質量是一對矛盾,產量是基礎,提高糧食質量不能犧牲這個基礎。
  • 每畝蝦塘賣了一萬多塊,養螃蟹連續幾年畝純利超萬,安徽無為養殖...
    眾所周知,龍蝦養的好還要賣得好,那麼今年龍蝦價格普遍如何呢?「從我們收集到的數據來看,今年總體盈利最多的還是高產塘,因為今年的規格不怎麼影響價格。小蝦一直賣的很貴,沒有低過十塊。所以在價格上,高產在今年比規格大更佔優勢。打個比方,我的一個22畝高產塘今年畝產600斤蝦,賣了25萬多,利潤相比規格大低產的塘口高了不少。」
  • 霑化區濱海鎮:一尾小蝦苗「盤活」42萬畝大水面
    一尾小小的蝦苗,「盤活」了濱海鎮42萬畝水面養殖面積,帶動了700餘戶蝦農走上致富之路,實現了從「南苗北育」到「北苗南飛」的飛躍,一幅集科研、育苗、養殖、冷鏈物流、深加工的全產業鏈現代漁業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 萬畝馬鈴薯、萬畝佛手瓜、40萬羽蛋雞養殖……烏蒙山區這個極貧鄉...
    得益於近年來新發鄉強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截至目前,全鄉傳統籽粒玉米等低效作物已實現全部調減。一改農村種籽粒玉米的傳統,如何確保村民有增收?  「用經濟效益高的作物來替代低效作物,至少能讓群眾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30%以上的收益。」新發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景給出了答案。
  • 1斤小龍蝦最高價賣到100元,定遠縣每年新增10萬畝養殖面積,安徽小...
    1斤小龍蝦最高價賣到100元,定遠縣每年新增10萬畝養殖面積,安徽小龍蝦第一縣將2019-03-27 18」報導小組即馬不停蹄地來到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這個小龍蝦產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的縣城。2018年,定遠縣「稻蝦共作」面積僅12萬畝,至今年已達22萬畝,作為一個縣城,可利用可開發作稻田綜合種養的面積目前仍近百萬畝。2018年10月定遠縣委、縣政府及時出臺《定遠縣大力推廣稻蝦共作模式加快發展小龍蝦產業的實施方案》,成立了定遠縣小龍蝦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 這樣養魚養蝦,一畝純利賺8萬/年,央視也忍不住怒贊!
    ,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 品種開拓:光伏板下養澳龍,畝純收益超2萬元 除了養魚,不少養殖戶也開始琢磨著在光伏板下養蝦。 「你看,這些澳洲龍蝦長得多健康,肉質鮮嫩,外殼色澤光亮。」
  • 這個村有萬畝花卉產業基地,年產值可達3000餘萬元
    在蔣官屯街道辦事處,花卉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手段。2016年,位於徒駭河西,北外環兩側的蔣官屯街道鄧官屯村建設了佔地200餘畝、花卉大棚8萬餘平方米的花卉市場,種植花卉有600多種,日交易額15萬元,全市銷售的花卉近80%都從這裡發出。
  • 電工出主意 60畝蟹塘一年能賺100萬
    電工出主意 60畝蟹塘一年能賺100萬2017-06-13 08: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江蘇網  史國虎是餘家壩村的養蟹大戶,他承包了六十多畝的水面專門從事河蟹養殖,可這河蟹最害怕的便是高溫天氣。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高溫天氣頻發,前年原本畝產可達150斤蟹的水面,到最後實際還不到到正常產量的一半。一年下來養蟹虧了10多萬,這對史國虎河蟹養殖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去年初他甚至動了把蟹塘轉包出去的念頭。
  • 後湖管理區傾力實施潛江龍蝦「走出去」戰略 廣西桂平20萬畝小龍蝦...
    20萬畝小龍蝦示範基地項目協議正式籤約,標誌著後湖管理區實施潛江龍蝦「走出去」戰略邁開了實質性的一步。管理區黨委書記王冰介紹,桂平市位於廣西東南部,耕地面積101.7萬畝,是廣西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兩廣交通大動脈——南廣高鐵縱貫桂平,至廣州、南寧分別只需2小時。該項目以桂平為中心,輻射兩廣,直達珠三角,可使物流配送時間縮短2至6小時,達到提速、降費、增效的目的,也為潛江龍蝦挺進兩廣奠定基礎。
  • 到新疆養對蝦去!最高利潤可達35元/斤,80萬畝「處女地」待開發
    &nbsp80萬畝水面前景誘人&nbsp新疆是我國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省份,省內可利用養殖水面就高達80萬畝,分布於北疆(烏魯木齊地區、昌吉地區、石河子地區、伊犁地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和南疆(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幾個主要產區。目前各地區主要養殖四大家魚,喀什螃蟹養殖開始興旺,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三地南美白對蝦相對集中。
  • ...產區盤點:700萬畝面積,超百萬噸飼料容量,畝產150斤就能賺五千
    這裡的產業起步時間早,行業發展成熟,從業人口眾多,再加上河蟹產品的高利潤,給當地養殖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入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據數據顯示,江蘇全省河蟹養殖面積約為360-370萬畝,其中蘇南地區60-70萬畝,蘇北地區有接近300萬畝的養殖水面,佔了全國河蟹養殖水面的40%多,地位舉足輕重。
  • 嘉魚縣東湖村立足「一村一品」「稻田養蝦」已突破萬畝
    他有8畝稻田養蝦,年收入可達到2萬元左右。陳士安的這份收入,得益於東湖村立足 「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近年來,該村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領群眾發展產業致富。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該村黨支部瞄準「稻田養蝦」綜合經濟效益較高的優勢,建設萬畝稻田養蝦示範基地。
  • 章繼剛:什邡9萬畝紫皮大蒜怎樣才能種出創意農業康養產業鏈
    什邡9萬畝紫皮大蒜怎樣才能種出創意農業康養產業鏈文/章繼剛四川省什邡市種植大蒜400餘年,種植面積超過9萬畝,其中核心區洛水、湔氐兩鎮的大蒜種植面積達3萬餘畝。什邡市近年來圍繞大蒜種植打造綠色有機產業集群,培植大蒜文化,發展創意農業產業。按照大蒜產業發展目標,到2022年什邡大蒜基地種植面積穩定在9萬畝左右,蒜薹蒜子產量9萬噸,產值9億元。此外,大力開展大蒜產品精深加工,年加工量達到2.0萬噸,加工產值3.8億元。
  • 柑橘之鄉種橘40餘萬畝
    「我們採取了豬-沼-果的生態培養模式,點燈撲蛾的生態技術,所以我們的橘子賣到了1.5元左右一公斤,最高的達到了1.8元一公斤,比周邊其他縣的柑橘每公斤高出7角錢以上。」張碧空滿臉喜悅地說。據了解,通過打造生態橘園,去年該園藝場柑橘收入20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258元,原來未進行生態園建設時,橘農的收入僅有1640元。而這只是石門進行生態柑橘建設的一個縮影。
  • 又到吃小龍蝦的季節,柳州這裡出產澳洲青龍蝦,可年產20萬公斤!
    又到吃小龍蝦的季節,柳州這裡出產澳洲青龍蝦,可年產20萬公斤!5月22日,鹿寨縣江口鄉六合村長洞屯的蝦塘,水面倒映著藍天白雲,一片片水草在水中搖曳。脫貧戶林培英在蝦塘裡忙碌六合村長洞屯的脫貧戶林培英在給青龍蝦餵料投食,「現在村裡的這個小龍蝦項目,我負責看護,每個月1800塊錢。生活可以更好一點!」林培英患有高血壓,之前兩個小孩上學導致貧困。
  • 吃了8萬塊錢的飼料,十畝田只賣了9千塊錢的蝦,怎麼回事?
    這是一位小龍蝦養殖戶朋友今年的心得:  10畝田的養殖面積,吃了8萬塊錢的飼料,只賣了9000塊錢的小龍蝦,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們聽他講講:  這個養殖戶朋友聽看見別人去年上半年養蝦賺了錢,取經之後把別人的話聽進心坎裡去了。
  • 成都油橄欖產業城市公園坐落金堂縣,佔地上萬畝
    金堂縣大力搶抓油橄欖產業發展機遇,在龔家山片區等流轉土地數萬餘畝,引種上萬畝優質油橄欖樹,促進以油橄欖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率先建設成都「東進」鄉村振興的示範區。四川聚峰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近期,四川聚峰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又聯手四川旅投集團強勢入駐,打造西部一流的龍泉山國際橄欖田園康養度假區、油橄欖產業新高地和成都文化旅遊的新名片
  • 租地20畝投資40萬 歡迎來當農場主
    租地20畝投資40萬 歡迎來當農場主     眉山推介都市近郊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市委書記發邀請    本報訊(記者 文銘權)只要項目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租地20畝以上,即可擁有屬於自己的農場
  • 大閘蟹養殖新模式畝產過2萬,利潤可達137350元!10畝狂賺13.7萬
    閱讀提示:河蟹是一個傳統的養殖品種,我國養殖歷史已達10餘年,小龍蝦卻是最近2-3年火爆的養殖品種,二者都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和領地意識,脫殼生長的時候會被對方互相吃掉看起來似乎水火不相容的兩種生物,湖北仙桃的張老闆卻把它們成功地養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