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微姐 柳州晚報
故事背景
摘帽村和脫貧戶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產業是最有力支撐,集體經濟是堅實基礎。鹿寨縣江口鄉六合村作為江口鄉唯一且已脫貧摘帽的貧困村,想方設法發展養殖產業,多措並舉壯大集體經濟,千方百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脫貧戶林培英展示捕撈上來的青龍蝦
故事主角:脫貧戶林培英
出場人物:青龍蝦項目負責人楊鵬鈺,六合村支書曾俊安,六合村第一書記韋志波,江口鄉黨委副書記、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分隊長李偉等。
塘水清,龍蝦肥,村民笑。
5月22日,鹿寨縣江口鄉六合村長洞屯的蝦塘,水面倒映著藍天白雲,一片片水草在水中搖曳。
脫貧戶林培英在蝦塘裡忙碌
六合村長洞屯的脫貧戶林培英在給青龍蝦餵料投食,「現在村裡的這個小龍蝦項目,我負責看護,每個月1800塊錢。生活可以更好一點!」林培英患有高血壓,之前兩個小孩上學導致貧困。2016年兩個小孩工作後,他家就脫貧了。「我們屯是人多地少,我家只有1畝多的水田和1畝多的旱地,土地帶不來什麼收益。我們的收入主要是打工,在周邊搞建築,一天賺個50到70塊錢。雖然脫貧了,但也沒達到富裕的水平。」
脫貧戶林培英展示捕撈上來的青龍蝦
每月能給林培英帶來1800元收入的是鄉裡引進的澳州青龍蝦養殖銷售項目。項目共10個蝦塘,佔地33畝,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營,於2019年10月開工,今年正式養殖。預計可年產澳洲青龍蝦20萬公斤,營收約150萬元,包括504名脫貧戶在內的村民從中受益。
林培英的工作也不複雜,主要是經常管理蝦塘,偶爾給青龍蝦投食,在蝦塘巡邏,防止鴨子、老鼠、飛鳥等捕食澳州青龍蝦。
脫貧戶林培英和村主任黃慶文(左二)、公司代表楊鵬玉(左一)從蝦塘邊走過
據介紹,澳州青龍蝦又叫淡水小龍蝦,與當前市場流行的小龍蝦不同,其個頭更大、價格更高。與六合村合作的企業方負責人楊鵬鈺說,在六合村的10個澳洲青龍蝦塘,都是通過地下水蓄積而成。蝦塘四周綠樹圍繞、水質優良,非常適合青龍蝦養殖,前期的試養非常成功。「今年到了豐產期,我們還會加大用工力度,將再聘請3名村民進行看護等工作,屆時每人每月的工資將有2600元。」
荒廢了20多年的荒田變成一個個蝦塘
村支書曾俊安介紹,現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一些土地丟荒,還有一些土是條件不好,種不了東西。像下面那片蝦塘,因為有汶水,全是爛地,人都走不進去。青龍蝦項目不僅以每畝每年租金600至700元租賃群眾丟荒的土地和正常情況下不能產生效益的土地,還聘請脫貧戶進行看護,鞏固了脫貧成果。
「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蝦苗投得晚,現在才開始投,比計劃晚了兩三個月,但合作社還是給了2萬元的分紅。」第一書記韋志波說,澳州青龍蝦一年可收兩季,項目由引進的企業與村委合作,成立合作社,每年給村集體分紅5萬元。
在脫貧戶林培英家裡,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分隊長李偉(右一)和駐村幹部、村幹部入戶了解林培英的生產生活情況
六合村為江口鄉唯一的貧困村,已於2018年順利脫貧摘帽。為鞏固脫貧成果。從2018年以來,六合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培育壯大產業。當年開展汽車租賃、門面出租業務,使村集體經濟有了穩定收入,告別了「空殼村」歷史。2019年底又引進了青龍蝦養殖銷售項目,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產業發展,2019年六合村順利完成了23戶73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剩餘9戶23人未脫貧。今年村集體將有12萬元的收入。
來源/柳州1號 記者 董明 黎寒池
原標題:《又到吃小龍蝦的季節,柳州這裡出產澳洲青龍蝦,可年產20萬公斤!》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