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村裡有地往外承包,我手裡有點錢,就接過來了。」說起與種地結緣的過程,周榮峰至今仍感慨,「沒想到今天能種這麼多地。」
2003年,當了4年兵的周榮峰退伍,回鄉後做起了家紡生意。經過多年打拼,手頭有了點積蓄。周榮峰在老家——商河縣懷仁鎮周家集村承包了100畝地,並於2013年成立了家庭農場——商河縣榮峰家庭農場,由「商」轉「農」。
「我轉型還是很成功的,用實在話說就是『掙錢了』。」周榮峰頗為高興地說,「掙錢後就再流轉地,到今年我已經流轉了將近1500畝地,其中1263畝種小麥、玉米,一年淨收入六七十萬元,規模種糧有帳可算。」
5月28日,周榮峰在地頭給記者算起種地帳。小麥,每畝有125元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縣裡還有100元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補助,今年他的農場承接了600畝的優質小麥訂單項目,每畝小麥又能多賣100元左右;玉米,一畝有55元的補貼,今年農場承接了800畝的高澱粉玉米訂單項目,一畝比普通玉米還能多賣100元左右。周榮峰介紹說:「鎮裡把黃河水引到附近,我們免費用,所以我們這一帶糧食產量格外高,即使沒有農業項目,我也很樂意種地,因為現在種地不再僅憑一把力氣,機械化讓種地越來越輕鬆。」農場1400多畝地,日常由4個人管理,耕耙播種收有專業公司協助;糧食銷售更省心,周榮峰在糧食收購和加工企業均有專戶,他日常工作就是協調一下各方面關係,不定期到地裡轉一轉。
由於種地種得好,家庭農場經營有方,周榮峰被鎮上任命為「鄉村振興工作專員」。「規模種地是有帳可算的,我的目標是5000畝。」42歲的周榮峰信心滿滿地說,「種地咱是專業的,現在政策這麼好,咱多種地,多打糧,為國家做貢獻,讓自己多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