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海歸爸媽租地建農場 造生態園散養孩子(圖)

2020-12-19 搜狐網
家長帶著孩子在生態農場裡享受大自然的樂趣 晚報 何雯亞 現場圖片


  □晚報記者 肖波 通訊員 俞冠麗 報導

  白羊在農場自由漫步,小雞跟隨雞媽媽到田裡覓食,孩子們給可愛的小馬歡歡洗澡,家長與孩子們在稻草堆裡玩耍,歡聲笑語飄散在農場上空……

  昨天,這一幕幕場景在奉賢莊行鎮的樂田家庭農場上演,這個最近在申城年輕家長中小有名氣的農場由一對海歸父母打造,初衷是為了給自己「散養」的女兒尋找玩伴。

  緣起:

  希望女兒享受自在童年

  「生活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裡,雖然衣食住行都不缺,但總覺得缺少一份自由與自然的清新。」穿著紅色衛衣,站在農場的田埂上,Lily爸對記者說。

  Lily爸和妻子都是留德「海歸」。在德國時,夫妻倆擁有一塊田地,閒暇時候自己動手種種蔬菜水果,也算是一种放松。

  回到上海後,有了女兒Lily。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每到節假日,他們就打開地圖,搜尋有綠色的地方。

  Lily媽遺憾地說: 「但綠色的地方大多是公園,孩子在公園裡不能動手種植,也沒有小動物可以親密接觸。」

  為了能讓女兒有地方自由玩耍,這對父母開始了探索。

  「如果可能,我們希望在上海設立一個有機的生態社區,以家庭為單位,讓鄰裡關係變得融洽,增進相互間的交流。 」Lily爸爸說,「在郊區擁有一塊田地,培育新鮮、健康的蔬菜水果,品位辛勤勞動后豐收的喜悅,休息日可以請上三五好友前去參觀、聊天,這一直是我嚮往的生活方式。 」

  在奉賢區政府低碳農業項目的支持下,2010年1月,Lily爸爸的想法得以實踐,他們在奉賢區租下一片面積超過100畝的地。

  實踐:

  百畝農場種蔬果養動物

  申請租地成功後,Lily爸媽正式投入了農場的建設工作中,由於兩人均是學習環境工程出身,對於生態農場的規劃自有一番設想。

  農場被規劃為兩大塊功能區,分別為免費的親子活動區和會員社區,具體有社區農園(8m×8m小菜園)、牧場、池塘、寶寶菜園、小沙灘等。 「為了節約成本,更為了環保,我們親自選購搭建材料,然後由農場裡的師傅動手構建。」Lily媽媽說。如今,原先滿是油菜花的地裡種上了各類蔬菜、瓜果,葡萄、草莓、番瓜、豆苗。一大片空地裡還散養了兔子、雞、鴨、母羊和小馬等。

  Lily媽媽帶著記者走過荷花池,這裡種下了農場師傅從家鄉帶來的野荷花苗,等到夏天開花後會滿園飄香;走進了草莓棚,甜甜的香味撲鼻而來,這裡施的肥都是由附近農業合作社提供的鴿子糞、蚯蚓糞;穿過一座小木橋,路邊分布著「順順菜園」、「小寶菜園」、「東東菜園」……這是農場會員們的寶寶小菜園。

  除了施有機肥料外,Lily爸媽在未開發的田地裡種植了大片紅花草,這種天然綠肥能夠幫助改善土質,增進土壤肥力。另外,他們還收集男生尿液作為肥料,分類處理垃圾等,一切遵循環保的理念。

  「豐收後的農作物,部分用作飼料,其餘的放到市場上賣。農場雖不以盈利為主,但它的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我們現在通過自產外銷的方式為農場提供經濟保障。 」Lily爸說。

  此外,成為農場的會員後,可以擁有農場的一塊地,以自管或託管的形式種植個性化農產品,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現場:

  農民伯伯教做莊稼活

  每個周末,Lily全家都會到農場精耕細作,但去年10月,Lily問了一句:「爸爸,農場有沒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啊? 」女兒對同伴的渴求提醒了父母。Lily爸爸在籬笆論壇上發帖,名為「周末散養在農場裡的寶寶需要小夥伴」,並上傳了Lily在農場裡挖菜、餵兔子、趕鴨子、抱羊撫馬的眾多照片,一下子引來眾多家長跟帖。越來越多的家長找到他們,希望能夠周末到農場來一起「散養孩子」。

  上周末,記者親臨現場,採訪了一次農場周末「散養」活動。上午11點,自由玩耍了一兩個小時的孩子們被Lily爸爸召集到瓜棚,第一步是認識Lily爸手上的番瓜,第二步就讓孩子們去棚裡比賽尋找成熟的番瓜。看到有的家長幫孩子找,Lily爸爸急著喊;「讓孩子們自己找,家長們不要幫忙! 」

  找完番瓜,孩子們又在農民王伯伯的帶領下來到育苗園。 「先用鏟子剷出番瓜苗,小心別鏟斷根……」王伯伯教孩子們從盆裡移出小苗,這些3-7歲的娃娃們小心翼翼地捧著帶著泥土的小苗來到種植區,用鏟子松鬆土,挖個坑,放入小苗,埋土,澆水,每個步驟都由孩子和家長協作完成。有的家長第一次來,總是不放心孩子做這做那,Lily爸爸鼓勵家長們放手讓孩子自己體驗。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奔走于田園間,嬉水於小沙灘邊,堆城堡、餵小兔子,笑聲不斷。此時已近中午,Lily的爺爺奶奶忙著為大家張羅吃喝的。 Lily爸爸告訴記者:「之前辦農場,爺爺奶奶不太同意,擔心我忙不過來,後來他們也喜歡上了這裡。 」

  Lily爸爸說,不同季節農場會推出相應的親子活動,春天會教孩子們扎稻草人、夏天會擺出充氣遊泳池供孩子們嬉戲,會員家庭可以自行攜帶帳篷,如果一天玩不夠,還可以在帳篷裡過夜,第二天繼續。

  家長:

  孩子和成人一起放鬆

  頭戴棒球帽的丁丁媽站在自家菜園裡,忙著為新的菜苗搭棚。她告訴記者:「我每周至少帶孩子來一次,現在的小朋友就缺少這樣的地方,能接近大自然,無拘無束。 」

  丁丁媽的菜園裡種了好幾種菜。有西葫蘆、黃瓜、番茄、大蒜、土豆,她還打算種甜玉米、甜瓜、西瓜、四季豆、豌豆苗和毛豆。

  「我們在家育苗,孩子就幫忙做育苗土,小朋友很愛幹活的,到地裡去,他們會爭著幫你播種。 」丁丁媽說,「其實我們來樂田農場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教育孩子,從長遠來看,想讓他知道珍惜糧食、愛護自然、保護生態平衡,再有就是做事要持之以恆。 」

  如今,丁丁和Lily成了好朋友,他倆合作種土豆,一個澆水,一個下種,鍛鍊了團隊協作能力。

  在農場的嬉戲與勞動中,丁丁也懂得了好多知識,全家一起學習,上網查資料,買書,從勞動中學會分辨植物,知道如何播種。丁丁媽笑著說:「以前他最愛去的地方是遊樂場,現在最愛去的地方是農場,他經常跟同學們自豪地講述勞動過程和成果。 」

  「通過農場的活動,孩子的獨立性增強了很多。在農場,不僅是孩子得到放鬆,大人也有一種很享受的感覺。 」如今,丁丁媽已經迅速「成長」為了一位種菜高手,不時與其他家長分享種菜心得。

  第一次來到農場的家長Jimmy媽媽興奮地和4歲的Jimmy在稻草堆上摸爬滾打,頭上沾著稻草的他們笑得一臉燦爛。

  Jimmy媽媽說,自己生寶寶後的四年來一直在尋找這樣一個地方。Jimmy平時也會參加各式各樣的學習班,媽媽認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是抽象的,而在這裡,孩子可以親手觸摸到書本上說到但碰不到的東西,能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做遊戲,體驗大自然。

  「農場是Lily的另一個家,只要天氣好,每個周末我們都會帶她來這裡。 」Lily爸爸說,「我覺得通過農場的『散養教育』,我們家Lily的創造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平時我們都生活在一定的模式之中,思維已經形成一種定式,但在農場,作物和動物們沒有剛性規則,它們是多變的,Lily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除了思維更發散了,她和大自然的感情也更深了。 」

(責任編輯:UN111)

相關焦點

  • 海歸爸媽租地建農場 打造生態樂園「散養」孩子
    白羊在農場自由漫步,小雞跟隨雞媽媽到田裡覓食,孩子們給可愛的小馬歡歡洗澡,家長與孩子們在稻草堆裡玩耍,歡聲笑語飄散在農場上空…… 昨天,這一幕幕場景在奉賢莊行鎮的樂田家庭農場上演,這個最近在申城年輕家長中小有名氣的農場由一對海歸父母打造,初衷是為了給自己「散養」的女兒尋找玩伴。
  • 青島一學校租地300畝開農場 學生田間收菜(圖)
    17日上午,記者來到膠州市馬店鎮小寨村,佔地300畝的青島超銀學校農場就位於此處。據農場負責人高華強介紹,該農場同時是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集種植、養殖、採摘、觀光、休閒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生產體系,其中用了150畝地建立了綠色健康蔬菜生產基地,種植了膠州大白菜、馬家溝芹菜、濰坊蘿蔔、金鄉大蒜等30多種名優蔬菜。
  • 特色又好玩的深圳寶安農家樂野炊公司團建一日遊-樂湖生態園
    樂湖生態園千畝花海深圳農家樂寶安樂湖生態園佔地面積四百多畝,漫步農場內鳥語花香、萬木崢嶸、一片生機勃勃展現出人與自然祥和的一面一切都是鄉村的常態生活,我們田間捕捉農家散養走地雞、肥嫩肉鮮水庫魚、大水鴨、小排骨、餃子餡、鮮豬肉及多種新鮮採摘蔬菜!撿取果木柴火再配合著農家獨有的大地鍋,起鍋燒油加入農家食材,頓時香溢四方、撲鼻而入,實在讓人垂涎欲滴!可以讓您在小夥伴兒面前炫一把精湛廚藝!
  • 建生態園或家庭農場的用電手續?
    市民:在安陽縣建生態園或家庭農場如何辦理農業生產用電手續?因為農業生產用電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所以請領導安排有關人員解讀政府農業優惠政策。    安陽縣政府回覆:1.辦理農業生產用電手續,需要本人向本村電工或本鄉鎮電管所提出申請,經電工核實情況後方可辦理用電手續。
  • 「家庭農場」建進農業科技生態園
    □記者 姜言明 通訊員 桑學陽 報導  本報寧陽訊 寧陽縣伏山鎮馬廟村農民李正,藉助當地一家農業科技生態園龍頭企業提供的種苗和科研技術優勢,毫不費力地建起30個蔬菜大棚,每年只需精心管理,每個大棚年純收入便可達到4萬元。
  • 京西南:小馬駒親子農場 實地認知啥叫「狡兔三窟」
    同樣,要想讓孩子了解書本上的大自然,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親眼看看、親手摸摸。在北京的小馬駒親子農場,孩子們可以學習種植各種蔬菜,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做菜。同時,他們也可以親密接觸鴕鳥、兔子等小動物,比如觀察在地上散養的兔子的洞穴,實地認知「狡兔三窟」這個成語。
  • 這裡建豬圈那裡種水稻,浙江倆爸爸買下300畝山頭,為孩子造農場
    種菜建遊樂場,我的孩子也養起了豬我們沒請設計師,兩個人就站在山上,手一指:這裡建個豬圈吧,先養豬;那裡種水稻,再種點櫻桃,桃子好吃,也種點水蜜桃……兩家的老大都幾歲了,沒有遊樂設施不行,還要給他們建片遊樂場。
  • 「村落概念農場」是什麼?祁東這家生態園告訴你!
    祁東融媒體中心/廣電手機臺4月24日訊(通訊員:陳失)近日,祁東縣海哥生態園加入「村落概念農場「抱團發展,嘗試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祁東海哥生態園位於祁東縣過水坪鎮同福村G234路旁。生態園採用種養結合的生態模式,除養殖烏骨雞外,還種植了果樹,並建有配套的山塘水庫。烏骨雞採用散養的方式,以林間草叢自由覓食為主,並輔以純玉米粉作為補充,不餵食任何添加飼料,確保呈現最自然的味道。
  • 80後海歸崔碩:創立親子農場 給孩子野趣童年
    9月26日下午,第四屆現代都市農業暨鄉村旅遊發展峰會在廊坊舉辦,80後海歸、「莊絡親子農場」創始人、華夏神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碩,向記者講述了她探索的親子遊模式。  鄉村親子遊,包含兩大關鍵詞,即「親子旅遊」「鄉村旅遊」。親子旅遊是指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共同參與,集認知、體驗、親情、休閒等於一體的旅遊形式。
  • 網友到生態園體驗現實版開心農場(圖)
    10月7日,在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近百位網友乘車來到了藁城縣濱河生態園,男女老少齊上陣,大家滿載而歸,玩得不亦樂乎。見習記者 杜曉靜 劉茜大棚摘菜:多種蔬菜任你選10月7日上午9時許,「搶菜」大團隊來到了位於藁城縣的「開心農場」—濱河生態園。
  • 這裡建豬圈那裡種水稻,浙江倆爸爸買下300畝山頭,為孩子造農場
    種菜建遊樂場,我的孩子也養起了豬我們沒請設計師,兩個人就站在山上,手一指:這裡建個豬圈吧,先養豬;那裡種水稻,再種點櫻桃,桃子好吃,也種點水蜜桃……兩家的老大都幾歲了,沒有遊樂設施不行,還要給他們建片遊樂場。
  • 孝感永高農業生態園在哪裡?孝感永高農業生態園路線介紹
    孝感永高農業生態園是一家非常不錯的家庭開心農場,這個農場的環境好,遊玩的項目非常多,同時你還可在這裡租地種植專屬於你的蔬菜或水果,讓你真正體驗到開心農場帶來的快樂喲,那麼這個生態園到底在哪裡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下路線詳情。
  • 農民集荒地 建媽祖生態園
    N本報記者 黃凌燕 文/圖 本報訊 一位普通的農民,時時以媽祖精神勉勵自己行善舉,他牽頭籌建的「媽祖閣」現在成為海外文化交流基地和農村文化活動中心。如今,他集合村民在海邊無法耕種的鹽鹼地,再次籌款建設「媽祖文化生態園」。 詹金爐是莆田秀嶼區東莊鎮馬廠村人,生在海邊、長在海邊的他信仰媽祖。
  • 給現實版「開心農場」算算「開心帳」
    不過,梁女士認為租地還是就近一些好,據她了解,因為很多在那裡租地的人離農場比較遠,有好幾塊地都荒掉了。    2 收穫:蔬菜和樂子    梁女士說,今年開春的時候,地裡種的是白菜、生菜和莜麥菜,夏天就種上了茄子、苦瓜、西葫蘆,如今秋天已到,前兩天剛種上的蘿蔔和大白菜。
  • 平涼路動遷地塊發現3塊日冊租地界碑 1塊「失蹤」[圖]-界碑,租地...
    圖片說明:臨青路外牆面開缺口處 讀者王辰供圖圖片說明:平涼路1695弄12號門前的J.C.750租地界碑 讀者王辰供圖圖片說明:現存的沿臨青路外牆面下部的日冊租地界碑,刻字不清 讀者王辰供圖圖片說明:沿臨青路外牆面下部的日冊租地界碑
  • 京西南:小馬駒親子農場 實地認知啥叫「狡兔三窟」
    同樣,要想讓孩子了解書本上的大自然,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親眼看看、親手摸摸。在北京的小馬駒親子農場,孩子們可以學習種植各種蔬菜,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做菜。同時,他們也可以親密接觸鴕鳥、兔子等小動物,比如觀察在地上散養的兔子的洞穴,實地認知「狡兔三窟」這個成語。
  • 爸媽造嗎?孩子右腦開發hin重要
    爸媽造嗎?孩子右腦開發hin重要 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但不少人誤以為只要開發孩子的左腦,那麼他就能夠變得聰明。事實上,這還不夠,右腦要一同開發才對。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相關的知識。
  • 與友一道,同沙生態園遊記
    湖岸留影又是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周末,準備約上一位好友一起去東莞同沙生態園走走。打去電話他才剛起床,告訴他待會兒開車到他家樓下來接。同沙生態園廊橋亭臺聊著聊著來到了生態園一側入口,生態園有很多入口,幾乎都在不同鎮區,說明面積很大。進入生態園,一股大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
  • 雲南曲靖80後鄉村校長建120畝「開心農場」沒親吻過土地的孩子 沒...
    原標題圖:曲靖80後鄉村校長建120畝「開心農場」 師生三餐免費 每頓兩葷兩素 沒親吻過土地的孩子 沒有童年10年時間,校園裡已經建成了120畝農場,種植了白菜、小瓜、菠菜等時鮮蔬菜,並種植了南瓜、彩椒、板藍根、蒲公英等植物;同時還養了豬、雞、魚,建起了特種養殖區,養殖了梅花鹿、孔雀、鴕鳥、豪豬等。雷應飛說,學校裡的農場是「動物園」,還是「植物園」。  120畝農場不僅讓靖外明德小學62名老師和1217名學生有了吃不完的肉和菜,也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
  • 海歸美女山裡養起生態豬
    孫新娜(右二)和遊客一起撿拾雞蛋燕都融媒體記者 黃國清 文/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學院研究生畢業並攻讀完西安交大EMBA、北科大EMBA課程的美麗女孩——孫新娜,2014年底在靈壽縣開了一個農場,幹起一件讓很多人驚訝不已的事情——養黑毛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