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神話中古羅馬城外有一條壕溝,叫做Mundus Trench,是羅馬的第一位王,戰神的兒子Romulus,用聖犁耕出,用來標示羅馬和其他地方的界線。Romulus的孿生兄弟Remus嘲笑這種劃界線的行為並故意跨越這條線以表示不屑,結果被Romulus當場斬殺。古羅馬的這條壕溝是西方對邊界最早的溯源。
邊界是地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用來描述對空間或領域的劃分,既體現在圍牆等物質上的分隔,也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界限和控制,其形式並不一定是可見的實體,但標明了權力所及的範圍[i]。隨著時代的發展,邊界的概念和範疇不斷演化,從城邦的圍牆到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中民族國家的國界線,以及國家之上的區域聯盟和國家內部的區劃等,在功能和形式上變得多樣化。對邊界的研究也經歷了多次轉型,20世紀以前主要以歷史-地理法的描述以及邊界功能和分類方法研究,20世紀後期以來採用政治分析法考察邊界在國際衝突中的作用的研究增多,也有研究通過社會認知分析、「系統-認同」以及「政策-理解-實踐」等框架來認識和解讀邊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採用地緣因素分析法考察全球化進程對政治邊界的影響也成為重要的趨勢[ii],新自由主義推動著經濟國際化和自由化,也將邊界的壁壘效應推向聯繫效應。Ohmae (1990)[iii]《無邊界的世界》指出,國家和地區之間傳統的空間邊界正在被全球化侵蝕。Friedman (2005)[iv]的《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描繪了一個相似的全球化願景,認為世界將成為一個沒有界線的整體,成為「world without walls」而變得平坦。數十年快速的全球化和日益緊密的跨國聯繫似乎印證著這一派學者的觀點。然而,
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的迅速蔓延所導致的從地區、國家到市鎮、社區尺度上邊界的封鎖和控制告訴我們,圍牆隨時可以被豎起,邊界遠遠沒有消退,反而以新的和多樣的形式被生產,並持續影響著疫情的進程和廣泛的社會問題。本文以東南亞部分國家在新冠疫情應對中的措施為例,探討邊界作為防疫工具的演化特徵和影響。
一、東南亞的疫情發展概況作為與中國空間距離最相近且經貿聯繫和人員流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東南亞受2、3月份第一波疫情的影響較小,總體疫情防控表現獲得較多認可。雖然大多東南亞國家醫療硬體和治理系統並不成熟,但通過積極的防疫政策和手段,總體將疫情穩定在可控水平。其中,中南半島的大陸國家比島國的防疫效果更為突出,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等多國總確診病例數控制在數百例以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少數幾個國家在4、5月份受第二波疫情的影響較大,確診病例陡增(圖1、圖2)。
圖1 東南亞國家累積確診案例的變動(數據來源:WHO,2020-01-11至2020-06-30)
圖2 東南亞國家總累積確診案例的空間分布(數據來源:WHO,截止2020-07-08)
二、疫情期間邊界的演化由於人是病毒傳播的中介,對人員流動的控制是傳染病防控的常見手段。民族國家的行動對外表現為對國界的管控,通過公民身份等特徵對入境人員進行過濾;對內表現為地區、城市等的封鎖隔離,減少跨越邊界的流動。另一方面,對醫療物資等關鍵物質資源的流動則通常採取加快其跨界流動的手段,保障國家內部的供應。隨著疫情的推進,東南亞國家採取了不斷演化的邊界控制措施,包括邊界檢查、出入境控制等。
1. 作為篩選器的邊界邊界作為防疫的工具主要體現在其過濾性的變化,針對的對象包括跨境流動的人員和往來運輸的商品。隨著疫情的加劇,東南亞各國的邊界控制措施逐漸轉向更大程度的入境限制,從最初限制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到一些國家禁止非本國公民入境。越南針對性地不斷升級管理措施,管控對象從1、2月的中韓兩國為主到3月初的限制歐洲入境人員直至3月底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v];寮國2月起暫停向中國遊客籤發旅遊籤證,3月暫停所有落地籤與旅遊籤證並關閉所有地方口岸,3月底全國進入封鎖狀態,關閉國際和省際邊界;柬埔寨於1月底全面停飛武漢航班,3月起限制來自高危國家人員入境,停止發放旅遊籤;緬甸實行外籍人士籤證入境禁令,停辦全部落地籤和電子籤業務,停飛所有國際商業客運航班[vi];馬來西亞3月起實施出入境限制,禁止民眾出國和外國人入境[vii]。這些出入境禁令通常與公民身份緊密相關,從早期限制特定高危國家公民入境,到僅允許本國公民入境。
通過這些強硬的政策,疫情期間的東南亞國家邊界形成一個重要特點:過濾性增強、可滲透性降低。對商品來說,醫療用品等關鍵商品與普通商品也在能否流通和流通速度方面被篩選。2. 人員的邊界檢查與入境隔離對於沒有過濾掉的人員來講,邊界檢查和入境隔離等也使得邊界特徵與以往有所不同。傳統對邊界的認知將其視為是線性的,然而如今邊界的概念已不僅如此,
跨界不僅是像羅馬神話中邁過一條壕溝,更多的跨界行為發生在機場、海關等不連續的點狀要素處,邊界變得像素化。在這些像素化的關口的檢查成為疫情期間普遍的邊界控制手段,例如柬埔寨衛生部派遣專業人士在陸路關口和各機場設卡,安裝熱掃描儀,監控所有入境旅客的體溫,以防止病例傳入。
這種檢查同時展現出邊界發展的第二個特徵——技術化。熱掃描儀等海關檢測基礎設施空前發展,邊界與這些機器、工具緊密聯繫在一起,或者通過這些機器、工具得以體現和管理。
邊界檢查的第三個特徵是邊界擴大化和彈性化。疫情下的檢測和隔離要求使得跨界需要經歷兩周甚至更久的時間完成,不再只是短時間可以完成,流動性降低的同時跨界行為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增加,隔離時間和地點都被囊括在跨界行為之中,邊界從線或者點的概念擴大為緩衝區域。
3. 商品的進出口政策除了同人流一樣受到邊界控制的篩選和拖延,疫情期間邊界對關鍵商品資源的跨界流動,特別是流入,反而表現出更高的通暢性。對商品貨物的跨界控制一方面體現在關口的檢查,由於口岸的關閉或通關受阻,貨物的流動性和可滲透性同樣降低。更多地則是通過政策鼓勵或限制、許可的發放或撤銷以及稅收的增加或減少等方式完成的。疫情期間,越南出臺了針對口罩、洗手液等醫療防護用品的進出口活動的政策,例如加快發放醫用口罩進口許可,限制某些公司的出口等[viii];新加坡將口罩生產線從臺灣搬回國內,以保障口罩供應。由此,邊界通過政策的實踐實現對關鍵資源的跨界獲取。
邊界的演化總體上從前疫情時代的全球流通,到多孔隙的邊界,再到幾乎完全封閉。疫情下的邊界主要表現出如下幾個特徵:可滲透性降低,像素化,技術化,擴大化與彈性化,對關鍵商品則表現為通暢化。隨著疫情的緩和,邊界的一些特徵將逐漸消退,逐漸回到多孔隙邊界,但距離恢復前疫情時代順暢的跨界流通仍為之尚遠。三、邊界控制對中國與東南亞的影響快速演化的邊界控制使得人與物的流動不得不隨之做出相應的變動,這些變動對國家安全、經濟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1)非傳統安全的挑戰傳統的邊界研究將安全作為邊界控制的首要任務,疫情期間的邊界同樣發揮著這一作用,只是重點從傳統的軍事和防禦轉向生物安全和生命安全等非傳統安全。邊界在保障非傳統安全中的主要作用便是篩選和過濾,阻止可能對國家安全有害的人、物的進入。疫情期間收緊的邊界控制旨在強化這一功能,但隨著官方通關渠道的收緊或關閉,通過非法途徑跨越邊界的行為增加,其所可能造成的安全問題較之以往可能更為嚴重。偷渡和非法移民向來是中國與東南亞陸地鄰國之間非傳統安全的重要問題之一,合法和非法的移民勞工數量眾多,中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是主要的勞務輸入國,柬埔寨、寮國、菲律賓等則是主要的勞務輸出國。謀生的需求和邊界的阻撓使得偷渡的現象更加泛濫,也帶來嚴峻的防疫和安全難題。
(2)旅遊業的低迷東南亞多國嚴重依賴旅遊業,年入境訪客數量逐年上升(圖4)。以泰國為例,入境旅遊業帶來的收入佔其GDP的12%。疫情期間邊界控制和封鎖引起的旅遊業大幅縮水衝擊著這些國家的經濟。疫情前,泰國每年接待中國遊客1000萬人,2019年在泰國消費180億美元。據泰國國家旅遊局預計,2020年1月到4月,僅中國遊客的減少就將給旅遊業帶來損失約30.5億美元[ix]。隨著疫情的緩和,這些國家正在準備相應的策略刺激旅遊業的復甦,但雨季通常是東南亞國家旅遊的淡季,因此旅遊低迷的狀態可能還會持續更長時間。
圖4 東協年入境訪客總人數變動(數據來源:ASEAN Data Portal, 2013-2018)
(3)產業鏈斷裂風險雖然疫情期間的邊界提高了關鍵商品的流動性,但由於多國在內部施行居家隔離要求和活動限制措施,很多生產活動難以照常進行,全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鏈上遊與下遊生產難以很好地同步生產和進行跨界貿易。例如,柬埔寨支柱產業服裝加工行業原材料高度依賴外部,疫情期間出現短缺,面臨「斷鏈」危機。半導體工業是一個被貼上「全球化工廠」標籤的產業,形成了全球範圍內的生產空間等級,組裝部分甚至更為複雜的生產階段被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中國與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是產業鏈上集成電路出口的重要環節[x](圖5)。疫情之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採取了封國措施,對外的空運海運基本都暫停,貨物運輸受阻。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的貨物運輸未受封國措施限制,這給了馬來西亞相關產業從新加坡轉到出口和從新加坡進口的窗口,且在政府特殊關照下生產運輸恢復較快,而相較之下菲律賓封島使得產業所受的影響要更為嚴重,產業鏈上下遊的商家可能會轉向其他國家的產品和業務,若封鎖時間過長,其產業發展將嚴重受挫,可能面臨產業鏈破裂的風險。
圖5 半導體產業鏈[xi]
四、 後疫情時代邊界的消退隨著疫情在中國和東南亞逐漸緩和,部分國家開始有條件開放國家間邊界。然而由於疫情的不穩定,邊界的開放也將是慎重而緩慢的。
短期來看,針對人員流動的邊界開放將是協商的、彈性的和動態的。首先,邊界的開放將重新由雙邊或區域多邊的談判協商完成,在疫情防控表現較好、防控能力較強的地區首先開放。其次,邊界將是動態的,可能隨時按照雙邊疫情的發展情況進行重新的協商調整。最後,邊界將是彈性的,從完全封閉轉變到多孔隙邊界的過程中,邊界的篩選功能彈性縮放,以控制往來的人員數量。中國與東南亞若干國家目前已開始邊界互通的協商,但開放程度仍十分有限,主要對商務和政府人員開放特殊通道。中緬已協商建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在確保兩國疫情聯防聯控效果的同時,對重要合作項目急需人員的往來採取便利措施,油氣、發電、基建項目等多批人員赴崗復工;越南針對「中國投資者、技術專家、高級技術人員、企業管理者」開通商務特批入境;新加坡為中國特定省份有需要的商務和公務人員開通往返的「快捷通道」。但在中國與東南亞開展跨境業務的中小企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仍受人員流動限制的影響。為推動旅遊業的恢復,泰國已重新開放落地籤,其旅遊部門正與疫情已得到較好控制的國家如中日韓等協商推行「旅行泡泡」計劃,即雙方互相開放國際旅行且不必防疫隔離14天,但由於部分國家疫情的反覆,計劃一度推遲。中國需要本著嚴控病例且加速流通的原則,逐步恢復區域內的正常人員流動,對於豁免隔離的人員,仍需以提供檢測證明或強制檢疫的方式獲準入境。
長期來看,人員流動隨著疫情的消退將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但產業鏈和貿易來說,有些行業則可能在國家或地區之間形成更穩固的邊界。各國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會更傾向於將關鍵醫療等產業鏈完全遷回國家的內部或能保障供應的地區內部,以保障緊急狀況下的國家安全需求。由於邊界阻礙使得一些產業鏈上的環節斷裂,產業鏈將進行調整重組,從全球供應鏈安全角度加劇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中國與多數東南亞國家在疫情中恢復較快,本地生產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邊界開放恢復較為緩慢,貿易的不通暢對其產業鏈上的地位受到的衝擊可能較大。加快中國與東南亞區域內部的邊界流動和加強地區內產業鏈的融合可能是應對衝擊的重要方式。
(作者:劉曉鳳,香港大學地理系博士生。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立場無關,文責自負。引用、轉載請標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處。))
參考資料:[i] Szary, A. L. A. (2015). Boundaries and borders. In The Wiley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olitical Geography, 13-25.
[ii] 弗·阿·科洛索夫, 牟沫英(譯). (2013). 國家邊界學理論: 新的研究方法. 國外社會科學, (5), 130-140.
[iii] Ohmae, K. (1990). The borderless world. McKinsey Quarterly, (3), 3-19.
[iv] Freidman, T. (2005). The world is flat.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v] Vietnam Briefing. COVID-19 in Vietnam: Travel Updates and Restrictions. https://www.vietnam-briefing.com/news/covid-19-vietnam-travel-updates-restrictions.html/, 2020-07-01.
[vi] 李文龍, 曹莉, 吳代君. (2020). 新冠肺炎疫情可控,越老柬緬有什麼經驗做法. 第一財經 https://www.yicai.com/news/100644662.html, 2020-05-26.
[vii] 東協. (2020). 東南亞疫情及入境規定(截至7月12日20時). https://mp.weixin.qq.com/s/Zm5RYFEphRo_BTirUa4xRw, 2020-07-13.
[viii] Pham Hong Manh. (2020). Conditions of business for some of the necessary medical equipment goods. https://www.lexology.com/library/detail.aspx?g=af5b586b-2c99-48bc-bdd2-abf6dd67b0aa, 2020-05-12.
[ix] 環球旅訊. (2020). 疫情下的東南亞旅遊業:衝擊或持續6~12個月. 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35814, 2020-, 2020-02-19.
[x] 彼得·迪肯,劉衛東 等(譯). (2007). 全球性轉變:重塑21世紀的全球經濟地圖. 商務印書館.
[xi]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2016). Beyond borders: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value chain. https://www.semiconductors.org/wp-content/uploads/2018/06/SIA-Beyond-Borders-Report-FINAL-June-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