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福建漳州共研「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沙龍交流活動中,穿插充滿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元素節目。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漳州10月18日電 (塗志偉 沈毅玲)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17日在漳州古城舉辦「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研討會與第八場閩南文化沙龍。來自閩、贛、浙三地的專家學者探討了閩客移民史、建築、方言、風俗、民間信仰及閩客文化的現代傳播等問題。

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過程中與其他文明相互交融。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動經濟文化建設發展,做長做久文化產業,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寫好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充分交流發展這篇文章,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贛南師範大學客家研究中心教授林曉平發表主題演講。主辦方供圖

閩南師範大學教授湯漳平、贛南師範大學客家研究中心教授林曉平、福建省文史研究館員、龍巖市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原主任孫國亮和漳州文管辦原主任、文博研究員楊麗華從各自專業的視角,分別發表題為《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關係》《閩南民間信仰與客家民間信仰的關係》《閩南民俗與客家民俗的聯繫和區別》《淺談閩南土樓與客家土樓在建築上的共性與個性》主題演講。

湯漳平認為,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均來源於河洛文化,移民南遷到南方以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族群文化,各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進行文化比較,更重要的是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漳州文管辦原主任、文博研究員楊麗華發表主題演講。主辦方供圖

「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實際上都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其主要基因具有同質性。」林曉平認為,民間信仰也相互滲透、影響和關聯,閩南與客家不同的區域歷史,不同的民俗風情,使得兩者在多方面形成差異。

孫國亮則從閩南人眼中的客家和客家人眼中的閩南的二個維度,分析了閩南民俗與客家民俗的聯繫和區別,提出了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兩者相融、共存的意義。

楊麗華從土樓建造的背景、客家與閩南兩地相同的土樓建築文化以及在建築上的不同的特點等三個方面分享了她的研究心得。她的結論是:客家民系與閩南民系雖然在傳統文化上有所差異,但是同為中原移民,很多方面卻是相同的,土樓建築亦是如此。

沙龍交流活動中,穿插來自薌城、平和、南靖的充滿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元素節目:人偶同臺《戲偶獻瑞》、閩南語歌曲《鄉愁鄉音》、南靖提線木偶《舞獅》、平和客家傳統小調《賣花線》、南靖客家山歌《十勸郎》、平和客家山歌《五更想妹》等,精彩節目博得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完)

相關焦點

  • 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能碰撞出什麼火花?
    來自閩、贛、浙三地的專家學者探討了閩客移民史、建築、方言、風俗、民間信仰及閩客文化的現代傳播等問題。福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漳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榮譽指導李珊珊,漳州市政協副主席陳躍鴻,廈門市海滄區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陸曉紅等領導參加活動。近幾年來漳州古城成為一張漳州文化旅遊的新名片,是展示漳州文化的窗口。
  • 海峽兩岸學者聚首漳州共同探討黃道周文化
    何凌霄 攝  中新網福建東山6月14日電 (何凌霄)14日上午,漳州市黃道周文化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開幕。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有100多人出席開幕式。何凌霄 攝  開幕式後,隨即舉辦了本次活動的重頭戲——黃道周文化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政法大學文法學院教授黃震雲主持,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就黃道周文化進行了主題發言。  「黃道周在臺灣也有幾處廟宇,這對閩南文化建設和兩岸交流很有意義。」
  • 「陽明學在福建」學術研討會在漳召開 論道地域文化融合發展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8月31日消息(記者 莊楊筱)正值「一代大儒」王陽明踏入福建513周年,及《陽明先生集要》(崇禎刻本)在漳刻成發行385周年之際,「陽明學在福建」學術研討會8月29日在福建漳州舉行。
  • 2019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漳州開營
    2019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漳州開營。 龔雯 攝   1日晚上,2019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漳州開營。  活動期間,營員們將走訪漳州、廈門、泉州等閩南文化區域,領略豐富多彩的閩南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龔雯 攝  據悉,本次研習營活動為期7天。
  • 首個「國際茶日」福建漳州學者共探「茶·林語堂與世界」
    福建漳州舉辦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為主題的「國際茶日」系列活動。 龔雯 攝中新網漳州5月21日電 (龔雯)「只要有一把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中國人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 【學院Ⅴ】閩南文化類
    南音學成立至今,始終秉承著以「擇閩南而棲,品文化經典」的指導理念,傳承與發揚閩南文化精髓並且多年來連續被評為校「精品社團」。學會相繼在校內和漳州福利院、中山公園、武廟、文廟演出,派員或組團赴廈、漳、泉城鎮鄉村拜師學藝、聯合演出。應邀赴福州表演《閩海漁歌》,雅前流芳。
  • 兩岸共探閩南文化與民營經濟發展
    兩岸共探閩南文化與民營經濟發展 2018-12-16 20:57: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
  • 福建五市文旅部門齊聚漳州 共商閩西南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大計
    臺海網8月8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導 8月6日至7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旅遊宣傳推廣交流活動在漳州舉辦。福建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巖五市文旅部門、世遺景區、旅行社代表等齊聚平和高峰谷,共商閩西南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大計。7日上午,2020年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文旅部門聯席會議召開。
  • 閩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漳州光榮入選,廈門遺憾落選
    從1982年開始,國家陸續將134座城市,評選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建有四座城市入選,分別是泉州、福州、漳州、長汀。泉州是第一個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福建城市,它入選的時間,比福州和漳州早4年,比長汀早了12年。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是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關鍵所在。從閩越國到現在,福州有據可考的歷史,有2200多年。
  • 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共敘文化交流 共促融合發展
    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是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臺,受到了兩岸各界的廣泛關注。「雲交流」成兩岸新形態新亮點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雲交流」成為新形態、新亮點,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更無礙、更實時、更多元。
  • 徽派建築、閩南古厝、客家土樓…在古民居中追溯中國建築文化脈絡
    ,閩南古厝是指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是一種結合了居住、家族教育、宗廟祠堂的居住形式。閩南人以紅色為尊、為大、為喜、為吉。閩南人「敢為天下先」,加之福建沿海地區自古以來都是「山高皇帝遠」,於是「違禁紅色建築」在閩南一帶悄然風行。
  • 「大咖」齊聚共論客家文化發展
    本報訊 11月25日上午,由龍華區委宣傳部指導、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觀瀾版畫村順利舉行,現場嘉賓的精彩論述引起了聽眾的積極反響,現場氣氛高漲、互動熱烈。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16日上午,由三明市客聯會、寧化石壁客家宗親聯誼會、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等社團組織共同主辦的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來自省內外58個客家社團的代表齊聚祖地,尋根謁祖,共話發展。
  • 【閩南文化】閩南四大聖王
    歡迎關注詩山微信號:shishanzhen美麗詩山—
  • 客家人和閩南人是閩越人還是漢人後裔?
    閩南人與客家人,廣府人與客家人,潮汕人與客家人,歷來不甚和睦,直至今日,閩南、潮汕和廣府仍有大部分人認為客家人為閩越人後裔,而相反的,客家人亦常常論斷閩南人、潮州人和廣府人的百越基因,凡此種種,閩粵人與客家人之間矛盾除了二者文化上的差異之外,當然更多的是不同民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地盤和資源的爭奪造成的衝突。
  • 羅新煥:「客家文化網絡形象大使」
    汕尾市陸河縣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羅新煥的故事《陸河客家文化的「網絡形象大使」》獲評「南粵十大好網民故事」。 2006年以來,羅新煥撰寫了100多篇有關海陸豐客家民俗文化歷史等方面的文章,在《汕尾日報》《光明網》《客家網》《梅州日報》和福建《環球客家》等報刊、網絡平臺發表,出版了《陸河民俗文化(採擷)》《閒話陸河》等客家文化書籍。每年編輯出版一期《陸河客家》會刊,加強對外客家文化交流。
  •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考察王陽明事跡陳列館建設
    4月27日,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帶領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相關專家、學者,到平和縣參觀考察王陽明事跡陳列館。 王陽明事跡陳列館從策劃、設計、布展始終得到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的支持與幫助。
  • 福建民俗遊閩南有天地 漳州雲霄搶伯公泥田裡的戰鬥
    攝影/圖文/原創 邱太建福建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雲霄「搶土地伯公」 ,一場特殊的民俗,表達對土地的摯愛。每年農曆正月十六,這一場年輕男性唱主角的搶伯公大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圍觀群眾。盡然是一個盛大的民間體育運動,即可參與其中酣暢淋漓,也可成群結隊拉家帶口的觀戰。
  • 海峽兩岸水仙花文化論壇在福建漳州舉行
    張金川 攝「漳州水仙花承載著漳州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人文情懷,是漳州的閃亮名片。」福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在論壇上指出,一段時間來,漳州在積極推動原產地保護,推廣漳州水仙花文化品牌、拓展漳州水仙花市場、推進漳州水仙花產業開發運營等方面取得成效。近年來,兩岸關於水仙花的交流日益增多。
  • 福建漳州,土樓和風動石
    福建漳州,當北方早已漫天飛雪,這裡還有著20多度的氣溫,是個適說走就走的地方。獨一無二的夯土土樓、雲水謠古鎮德爾悠長古道、百年老榕樹等等,無不使人著迷。漳州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境內有東山島、漳州濱海火山公園、南靖土樓、雲洞巖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