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妹妹」劉仙:我們都可以做「一束光」去照亮他人

2020-12-06 小平故裡手機臺

「我覺得,『雨衣妹妹』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這次抗疫的過程中,有千千萬萬個平凡人在為此付出努力,『雨衣妹妹』只是一個縮影。這個獎項是屬於我們所有平凡人的。」9月11日下午,榮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雨衣妹妹」劉仙在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動情地說。

劉仙是地地道道的廣安人,今年24歲,是一名黨員。「雨衣妹妹」的稱呼來自於她的著裝:疫情期間「逆行」武漢,剛開始免費送餐時,由於沒有防護服,她就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到各家醫院送餐,被醫護人員們稱為「雨衣妹妹」。

2月3日,了解到武漢不少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劉仙就帶上企業的廚師和食材從成都「逆行」前往武漢。此後的近40天,她每天為當地的抗疫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盒飯約500份。而她的盒飯門店,也變成了愛心周轉站。

「逆行」歸來,劉仙發起成立了「雨衣公益」。為何成立「雨衣公益」?劉仙談到,其實我們這個社會真的非常溫暖,它不缺乏有很多愛心的人士,缺乏一個紐帶或者是舉旗幟的一個凝聚點。「雨衣妹妹在這個過程中,成了這樣一個點,就是把他們結合在一起。所以,我想把一群人的力量、一群人的愛規範化,然後讓它走得更長遠一些,就成立了雨衣公益。」劉仙說。

目前,「雨衣公益」已經有上萬名愛心人士加入,成員遍布各地。在這位廣安妹子看來,越來越多的青年已經行動起來,「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如今,她想掙錢,在涼山建一所希望小學,幫助更多的孩子們,讓他們「快樂地上學」。她也將繼續堅持公益,「志願服務是人人可為、處處可為的」。

「雨衣妹妹」的專訪,小編帶你提前看——

廣安市廣播電視臺:是什麼原因,讓您選擇「逆行」武漢?並在武漢堅持長時間免費為醫護人員送餐呢?

劉仙:父親的耳濡目染,廣安賦予我的紅色精神,從小聽到的小平爺爺、「雙槍老太婆」的故事,這些都給予我動力。我覺得,身為偉人故裡的娃娃,作為一個黨員,就更應該勇於擔當、勇於傳承。這一點在影響著我,也一直讓我在武漢堅持了這麼久。當時,我在武漢,我的想法是絕不給家鄉人民丟臉。

廣安市廣播電視臺:武漢「逆行」歸來,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您成立 「雨衣公益」呢?是不是在武漢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呢?

劉仙:是的。我在武漢的盒飯門店變成了一個愛心中轉站,很多人都提供幫助。其實,我們這個社會真的非常溫暖,它不缺乏有很多愛心的人士。它是缺乏什麼呢?缺乏一個紐帶,或者是舉旗幟的一個凝聚點。雨衣妹妹在這個過程中,成了這樣一個點,就是把他們結合在一起。所以,我想把一群人的力量、一群人的愛規範化,然後讓它走得更長遠一些,就成立了雨衣公益。

你可以做「一束光」,去照亮他人。這就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

(黃春利 鄭夢伊)

相關焦點

  • 「雨衣妹妹」:武漢歸來 愛心不停
    一開始,武漢的防疫物資緊缺,為了保護自己,劉仙穿著雨衣穿梭在門店和醫院之間,給醫護人員送盒飯,被武漢醫護人員和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這個寒冷的冬天,「雨衣妹妹」不僅餵飽了醫護人員的胃,也溫暖了他們的心。「『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我背後千千萬萬個支持者,集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把大傘,能保護更多的人。」
  • 【跑好我們這一棒】3.0版本的「雨衣妹妹」: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雨衣妹妹劉仙在川鄂友誼工廠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  【跑好我們這一棒】3.0版本的「雨衣妹妹」: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四川新聞網成都12劉仙告訴記者,由於受此前武漢地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普通企業一開始都「婉拒」湖北籍務工者。  得知這一情況,再加上自己在武漢期間親身體會到的醫用口罩的重要性,劉仙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此前從未涉及醫療器械行業的她,投資1500萬元,籌建了「四川省雨衣妹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川鄂友誼工廠」。
  • 川人有話說|逆行武漢的四川志願者「雨衣妹妹」劉仙:過去、現在和...
    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 張庭銘12月31日傍晚,成都的天色漸暗,但「雨衣妹妹」劉仙公司的會議室卻格外熱鬧,她把骨幹員工們組織起來,一起收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一新年賀詞。作為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仙因為疫情期間逆行武漢當志願者而被大家熟知。
  • 「跑好我們這一棒」3.0版本的「雨衣妹妹」: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雨衣妹妹劉仙在川鄂友誼工廠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跑好我們這一棒】3.0版本的「雨衣妹妹」: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4日訊(記者 喬永禎 胡旭陽 攝影報導)她是「雨衣妹妹」劉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她從成都「逆行」武漢,穿著雨衣「防護服」為醫護人員免費供餐,
  • 疫情之後,「雨衣妹妹」的煩惱與快樂
    3月20日清晨5點過,雨衣妹妹故意趁天還沒亮,就離開了武漢城。臨走前一晚,一位在送飯路上經常見到的武漢民警得知她即將回川的消息,站得筆直然後敬禮,拍拍肩以表感謝。這一幕與她2月3日她來武漢時,如出一轍。當時她向住處門衛師傅解釋來意,老人家看著這倆「川A」牌照的車開過身邊後,默默念叨著:「你們四川,是我們的恩人。」
  • 網友質疑「雨衣妹妹」逆行武漢的用心?願我們都心存厚道
    這位24歲的中國女孩,在武漢疫情暴發以來,就開著自己的車奔走各家醫院,為醫護人員送上熱乎的盒飯,因為當時防護服緊缺,所以她就穿著雨衣在奔走,為醫護人員送餐因此被網友親切稱為「雨衣妹妹」。在「逆行」武漢的40多天裡,她製作了超過20000份盒飯,幾乎每天就要做400份,她的事例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
  • 小雨衣大能量:24歲雨衣妹妹的溫暖逆行
    所以大家親切地叫她 「雨衣妹妹」 「雨衣妹妹」劉仙 千裡「逆行」為醫護人員做飯 「雨衣妹妹」叫劉仙,來自成都
  • 「雨衣妹妹」有新動作:賣車賣房加抵押,建了一個口罩廠
    劉仙說,決定建廠時,她就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有戴不完的口罩,再也不要因為口罩去求人了。而且口罩生產並不複雜,熟悉一下操作就好上手,可以為湖北籍同胞提供就業崗位。另外,自己生產的口罩,質量也可以把控。儘管進入口罩產業的時間較晚,但劉仙還是帶領團隊,投資1500萬左右,籌建「川鄂友誼工廠」四川省雨衣妹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省委書記為「雨衣妹妹」點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雨衣妹妹』,你是大名鼎鼎的。」4月30日,在中共四川省委的一間會議室裡,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對志願者劉仙說。這是彭清華和各界青年的一場座談會。
  • 「雨衣妹妹」賣口罩卻遭退貨 理由讓客服很委屈
    今年2月,四川廣安的志願者劉仙帶著自己的餐飲團隊趕到武漢,開始免費為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送餐。當時,由於沒有防護服,她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奔走在各家醫院,被醫護人員親切的稱為「雨衣妹妹」。疫情結束後,雨衣妹妹回到成都開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專門生產口罩。
  • 「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雨衣妹妹」劉仙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在武漢的每一天自己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人說『雨衣妹妹』感動了全國,實際上是大家感動了我」。  2月2日,得知武漢醫護人員難以吃上溫熱的飯菜後,「90後」餐飲從業者劉仙寫下遺書,和團隊從成都「逆行」前往武漢,在40多天的時間裡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了超過兩萬份熱氣騰騰的免費盒飯。
  • 「有人說『雨衣妹妹』感動了全國,實際上是大家感動了我」
    「雨衣妹妹」劉仙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在武漢的每一天自己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人說『雨衣妹妹』感動了全國,實際上是大家感動了我」。2月2日,得知武漢醫護人員難以吃上溫熱的飯菜後,「90後」餐飲從業者劉仙寫下遺書,和團隊從成都「逆行」前往武漢,在40多天的時間裡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了超過兩萬份熱氣騰騰的免費盒飯。
  • 中國球員缺少社會責任感,雨衣妹妹是最好學習榜樣
    在武漢疫情期間,有一位來自四川的姑娘,免費為武漢新冠肺炎收治醫院的醫護人員送盒飯,她的名字叫劉仙,因為她沒有防護服,只能穿一件雨衣保護自己,被網友親切的稱為雨衣妹妹,她一天要為前線的醫護人員送盒飯400餘份,40天下來送了接近兩萬份盒飯,絕對是餐飲業的正能量代表。
  • 雨衣妹妹:她們共同的名字叫做「志願者」
    這些飯菜都是雨衣妹妹和團隊從頭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早起又緊鑼密鼓地烹飪、裝車、運送,他們每天要準備400到600份餐飯,在武漢支援的40天,一共送出了兩萬餘份免費盒飯。 環球網文化頻道聯繫到志願者雨衣妹妹,聽她還原那段時光。在武漢,她看到了許多和她一樣的女性志願者身影,那些女孩都像男人一樣幹活,搬起東西來一點也不含糊。
  • 「雨衣妹妹」武漢歸來又支援西昌滅山火
    「雨衣妹妹」劉仙「雨衣妹妹」的事跡在前面的文章介紹過了。剛回到程度時,她感嘆:「我們已平安回來了,甚至我現在都還覺得做夢一樣,所有人平安回來了!」回來後,她帶回來禦寒的「千家衣」,還有那件雨衣,被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行李箱的夾層裡。這些都是她最珍貴的『寶貝』,尤其是這件雨衣,將來要把它掛在店裡最顯眼的地方,這就是記憶。
  • 被聯合國點名表揚的「雨衣妹妹」是誰?
    劉仙近照(來自網圖)「你看我的『五湖四海套』,都是愛心人士送給我的。」絨衣、線帽,戴著口罩,不修邊幅,一身不搭的穿戴,裹在了志願者劉仙身上。誠然,我們的確需要科學上的突破、政府的行動和大量資金支持,但是我們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傑出青年貢獻出他們的智慧。
  • 照亮你的人,也會讓你活成一束光
    生活中那些持續帶給我們溫暖的人,一定都具備積極向上的某些特質。這些特質像一簇簇火焰,不斷迸發出驅散陰霾黑暗的光亮。 生命中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智慧、有力量的人,恰如那道光源,照亮我們的同時,也會讓我們漸漸活成一束光。 當你活成一束光,其他的光會看到你這束光。
  • 一則有深度的教育小故事:父母是照亮孩子的一束光
    我一直覺得不管經歷過什麼事,心中都要有一束光,這束光可以照亮自己,在你迷茫時,照亮你的前行之路。在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心裡一直覺得我的媽媽就是我心中的一束光。猶記得,在我讀初中時,我是個非常叛逆的小女孩,很不服管教,那時候剛讀初一,去到一個新的環境,還沒適應過來,成績便一落千丈了。恰巧的是,我沒有其他人幸運,能夠遇到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帶領我走出困境。那位班主任老師是非常注重成績的,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十分看重,而對於我們這些後進生是理都懶得理,這也導致了我朝著自甘墮落的方向發展。
  • 讓自己活成一束光 點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當遇到救援環境複雜時,她也絕不輕言放棄,與怒吼的狂風抗衡,與肆虐的海浪搏鬥,會始終堅持尋找一絲光亮,給深處危難的人們帶去希望。宋寅將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使自己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海上搜救飛行員,同時她也照亮了無數人的生命之光。
  • 雨衣妹妹:雨衣變成了一把「大傘」!
    她,每天免費為武漢醫護人員送400-600份盒飯,被醫護人員們稱為「雨衣妹妹」。 她是「雨衣妹妹」這位年輕的女孩和她的團隊每天免費為武漢醫護人員送400-600份盒飯剛開始送餐時由於沒有防護服她就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到各家醫院送餐被醫護人員們稱為「雨衣妹妹」不願意公開名字的「雨衣妹妹」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