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雨衣妹妹』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這次抗疫的過程中,有千千萬萬個平凡人在為此付出努力,『雨衣妹妹』只是一個縮影。這個獎項是屬於我們所有平凡人的。」9月11日下午,榮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雨衣妹妹」劉仙在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動情地說。
劉仙是地地道道的廣安人,今年24歲,是一名黨員。「雨衣妹妹」的稱呼來自於她的著裝:疫情期間「逆行」武漢,剛開始免費送餐時,由於沒有防護服,她就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到各家醫院送餐,被醫護人員們稱為「雨衣妹妹」。
2月3日,了解到武漢不少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劉仙就帶上企業的廚師和食材從成都「逆行」前往武漢。此後的近40天,她每天為當地的抗疫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盒飯約500份。而她的盒飯門店,也變成了愛心周轉站。
「逆行」歸來,劉仙發起成立了「雨衣公益」。為何成立「雨衣公益」?劉仙談到,其實我們這個社會真的非常溫暖,它不缺乏有很多愛心的人士,缺乏一個紐帶或者是舉旗幟的一個凝聚點。「雨衣妹妹在這個過程中,成了這樣一個點,就是把他們結合在一起。所以,我想把一群人的力量、一群人的愛規範化,然後讓它走得更長遠一些,就成立了雨衣公益。」劉仙說。
目前,「雨衣公益」已經有上萬名愛心人士加入,成員遍布各地。在這位廣安妹子看來,越來越多的青年已經行動起來,「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如今,她想掙錢,在涼山建一所希望小學,幫助更多的孩子們,讓他們「快樂地上學」。她也將繼續堅持公益,「志願服務是人人可為、處處可為的」。
「雨衣妹妹」的專訪,小編帶你提前看——
廣安市廣播電視臺:是什麼原因,讓您選擇「逆行」武漢?並在武漢堅持長時間免費為醫護人員送餐呢?
劉仙:父親的耳濡目染,廣安賦予我的紅色精神,從小聽到的小平爺爺、「雙槍老太婆」的故事,這些都給予我動力。我覺得,身為偉人故裡的娃娃,作為一個黨員,就更應該勇於擔當、勇於傳承。這一點在影響著我,也一直讓我在武漢堅持了這麼久。當時,我在武漢,我的想法是絕不給家鄉人民丟臉。
廣安市廣播電視臺:武漢「逆行」歸來,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您成立 「雨衣公益」呢?是不是在武漢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呢?
劉仙:是的。我在武漢的盒飯門店變成了一個愛心中轉站,很多人都提供幫助。其實,我們這個社會真的非常溫暖,它不缺乏有很多愛心的人士。它是缺乏什麼呢?缺乏一個紐帶,或者是舉旗幟的一個凝聚點。雨衣妹妹在這個過程中,成了這樣一個點,就是把他們結合在一起。所以,我想把一群人的力量、一群人的愛規範化,然後讓它走得更長遠一些,就成立了雨衣公益。
你可以做「一束光」,去照亮他人。這就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
(黃春利 鄭夢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