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鼓航線分流效應發力,選擇從嵩嶼碼頭前往鼓浪嶼的遊客大幅增加。
廈鼓輪渡航線調整進入第二天,磨合正在加快——數據顯示,截至昨晚21時,廈鼓輪渡共運送上島乘客24000人次,較前一天增加約3000人次。
昨日,廈鼓輪渡比前一天多運了3000多人上島。
「多」出來的3000人次,絕大多數出現在東渡郵輪中心碼頭——昨日,東渡郵輪中心碼頭運送上島遊客16711人次,較前一天增加2642人次。另一個「上升大戶」為嵩嶼碼頭,昨日全天客流量約1700人次,比前天多了650餘人次。
主管部門和責任單位優化服務流程、提升船班利用率,各家媒體積極宣傳引導、遊客分流錯峰出行,是上述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
【客流高峰】
比前一天來得早
昨天上午6點45分,東渡郵輪中心碼頭安檢口前,已有一百多人在等待過安檢。他們全是要搭首班船的遊客,有散客,也有旅行團。遊客張靜介紹,聽說票很緊張,首班人比較少,就一早趕過來了。現場唯一的旅行團來自廈門逍遙遊國際旅行社。導遊稱,他們前天沒買到票,於是決定昨天過來趕早班船。
記者了解到,昨日從東渡乘坐首班船前往三丘田的遊客有123人,而前日只有24人,第二班船的282人也遠超前日的39人。8點開始,幾乎每班前往三丘田的船都搭載了超過300人,接近滿載——這個時間點,比前天要來得早。
前往內厝澳的船高峰期來得稍晚,前四班船中,除了7點50分票價為35元的班次,其他三班最多的一班只搭載了13名遊客。不過,這條航線的客流從8點半起出現井噴。
種種跡象表明,遊客出行的錯峰效應正在顯現。與此同時,分流效應也在發力,選擇從嵩嶼碼頭前往鼓浪嶼的遊客大幅增加。
【部門出招】
緩解尖峰時段買票難
前日廈鼓輪渡航線啟動調整,初步實現了「居民優先、客流分開、提升品質、安全第一」,調整首日基本實現平穩過渡,市民、遊客反映良好。但是,首日運行也存在尖峰時段旅客買票難等情況。
針對這些情況,多部門、單位努力優化服務流程,提升船班利用率,包括本報在內的各家媒體也積極宣傳引導遊客分流錯峰出行,早班船的客座率明顯上升。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和單位在尖峰時段加快驗票、放客速度,確保船班整點發出;將售票窗口按航線進行劃分,減少詢問量、加快售票速度;加大廣播和LED電子顯示屏的信息量,及時顯示最近幾班船的餘票量。
同時,遊客也在積極適應變化。記者了解到,20日調整首日,約有8成遊客不知道航班調整細節,昨日這一情況已明顯好轉,遊客積極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信息。
在多方努力下,東渡郵輪中心碼頭昨日的客運量較前一日明顯增加。輪渡工作人員介紹,9時至下午16時期間的船班基本都是滿員出發,「頭尾」的兩個旅客低峰期上座率也明顯提高。
【新變化】
遊客被合理分流 感覺路都寬敞了
「很乾淨,也安靜許多,仿佛回到了六七年前遊客比較少的時候。鷺江道不那麼堵了,進出島也不用與遊客在輪渡擠來擠去了,島上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好了很多。」——鼓浪嶼居民詹麗華
遊客正走在綠蔭小道上
鼓浪嶼的韻味回來了。靜了,淨了,居民的家園,仿佛回到了未曾經歷喧囂的六七年前;遊客也終於可以悠閒地在島上漫步了,拍照取景時,也不用再擔心被陌生人「亂入」。
其實,2.4萬人次登島,昨日的鼓浪嶼與平時相比,人數並沒有減少。不過,遊客被合理分流到島上各處,上島時段也更加均衡,島上的空間頓時顯得清朗了許多。
昨日下午3時許,記者在延平路上看到,遊客三三兩兩,馬路很寬敞。附近的龍頭路人流雖然稍大,但比起以往的摩肩接踵,依然寬鬆了許多,遊客甚至可以輕鬆地站在街上自拍,不用擔心被人闖入鏡頭。
實際上,昨日鼓浪嶼的上島人數與平常相比並沒有太大改變,但是由於上島路線和時間的變化,島上的人流分布變得更加均衡,島上旅遊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在內厝澳碼頭發現,附近人流不少,許多遊客從內厝澳碼頭登陸鼓浪嶼,然後沿著海岸線遊覽,還有人深入內厝澳片區的小路,尋找幽靜的鼓浪嶼。
清靜,乾淨,這是這兩天不少龍頭社區居民的感受。除了一些商家聚集的主幹道外,許多居民居住的街巷人煙稀少。人流分散,讓原先喧鬧的鼓浪嶼東南部變得安靜了許多。
地面也十分乾淨,無論是在街心公園、馬約翰廣場等人流密集地帶,還是在泉州路、中華路等小路,都很難在地上發現垃圾。下午5點半,在泉州路上,清潔工人金增友坐在路邊休息,在他面前是清潔的路面——「垃圾比較少,今天很快就掃完了,平時這時候肯定都還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