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國慶、長假,鼓浪嶼總是遊客來廈必去的一站,隨之而來的是濃濃的商機。
不過,去年年底廈鼓航線調整之後,遊客不再從輪渡碼頭上島,讓日均2萬遊客的商機改了方向。導報記者昨日調查發現,航線調整後的第一個國慶長假,鼓浪嶼龍頭路、中山路,作為曾經的商業寶地已沒了往日色彩,而遊客上島最集中的東渡商圈,卻是人氣爆棚。
龍頭路 不少店鋪空置待轉
以往每逢長假,鼓浪嶼龍頭路總是人山人海、人氣爆棚,然而,今年這個國慶黃金周,這裡卻顯得安靜了許多。
去年11月,廈鼓新航線開通,遊客被規定分別從鼓浪嶼的內厝澳、三丘田兩個碼頭登島,而距離龍頭路最近的鋼琴碼頭,被規定為廈門市民上島專用。
「航線調整加上鼓浪嶼限客,大量客流被分散,讓龍頭路客流少了一大半。」在龍頭路賣魚蛋的商家林先生告訴導報記者,「以前一天最多能賣幾千塊錢的魚蛋,現在一天也就賣個幾百塊錢。」
老鼓浪嶼人陳先生也說,鼓浪嶼以前是東南熱、西北冷,如今西北邊的內厝澳熱鬧了,東南邊的龍頭商圈卻「降溫」了。
或許正是受不了遊客量的急劇減少,國慶這樣的黃金時段,龍頭路依然不少店鋪關門待轉。鋼琴碼頭出來不遠,一家叫做「糖衣炮彈」的沿街店鋪大門緊閉,幾步之遙的「湯姆斯」同樣人去樓空,門口貼著招租公告。
中山路 商家說比去年差多了
廈鼓航線調整,原本從輪渡碼頭上島的遊客,改道東渡郵輪碼頭和海滄嵩嶼碼頭,中山路一下子冷清了不少。「遊客不從輪渡進出島了,想要逛中山路就要特意來,我們的生意比去年國慶差太多了。」沿街一個賣工藝品的店老闆說,如今的中山路人流,只有去年同期的四成不到。
逛中山路,黃則和花生湯在網友的必吃榜上排名第一,其負責人黃先生坦言,現在雖然也是每天排隊,但客流量確實減少很多,去年國慶第一天,光花生湯就賣了7000多碗,今年第一天直接少掉1/3。
除了花生湯,號稱「全廈門最好吃的裡脊肉烤串」,也是遊客的必食小吃,小攤攤主直言,今年國慶是最近幾年最差的一個國慶,白天客流量少太多,只有晚上還可以。
中山路支路鎮邦路上,一家店鋪老闆正打算歇業出門旅遊,在他看來,遊客不走輪渡後,中山路的定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弄個攤位就能賺錢,現在卻要挖空心思,「比不上去年國慶那是肯定的,但比航線剛調整的時候要好一些」。
東渡商圈 黃金周客流多到爆棚
龍頭路,冷清了;中山路,沒那麼火了。東渡商圈怎麼樣呢?「客流多到爆棚,從早忙到晚,微涼的天氣,穿背心還滿頭汗。」東渡附近一家食雜店店主告訴導報記者,航線調整後不久,這裡的生意就開始「火」起來了,現在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據了解,雖然海滄嵩嶼也有遊客碼頭,但大部分遊客還是選擇距離較近的東渡碼頭上島,東渡也就成了來廈遊客進出鼓浪嶼的必經之路。
除了食雜店,東渡附近的餐飲店,也成了航線調整的最大受益者。
臨近中午,東渡郵輪碼頭天天漁港旗艦店,早已被遊客坐得滿滿當當,服務人員表示,自從航線調整後,他們店的生意幾乎天天如此,不用為客源擔心。
東渡餐飲一條街上,導遊章小姐正要帶一車遊客去一家海鮮餐廳吃飯,她告訴導報記者,東渡的海鮮餐廳幾乎天天爆滿,如果不是長期有合作,估計國慶這幾天都訂不到位子。
一家定位中低端的餐館老闆直言,他們店做的就是遊客生意,適中的價格吸引了很多進出島的遊客。尤其是午餐,航線調整之後生意較以前增加了幾十倍。
本文轉載來自:海峽導報 記者 孫春燕,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