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邊重鎮話宣府》亮相央視《遠方的家》

2021-02-23 張家口晚報




11月24日17時15分,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遠方的家》欄目百集大型系列節目《長城內外》播出了張家口系列專題片的第一部《九邊重鎮話宣府》,為全國人民乃至世界各地展示古城宣化的悠久歷史。

專題片《九邊重鎮話宣府》為廣大觀眾詳細地展示了青邊口長城、宣化古城牆、宣化遼墓、宣化城市傳統葡萄園以及宣化的飲食文化、民俗民風等。此前,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遠方的家》欄目組百集大型系列節目《長城內外》攝製組已於9月16日來宣取景拍攝,宣化博物館研究員顏誠作為特約嘉賓參與錄製。他向記者介紹:「宣化是《遠方的家》欄目組在張家口境內拍攝的第一站。原定4天的拍攝時間,就因為宣化豐富的歷史內容、悠久的人文歷史讓攝製組非常著迷,又特別追加了2天進行拍攝。從歷史上講,宣化作為長城沿線的軍事要衝,具有重要意義。攝製組在溯古追源的同時,也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展示了宣化的自然美景、民俗民風、地域文化、飲食文化。在《九邊重鎮話宣府》裡,宣化古城就是唯一的主角。」

據史料記載,戰國最早修築的燕長城,以至後來的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在宣化周邊都留下了遺蹟。明王朝先後18次大規模地修築長城,增修城堡,並在長城沿線設「九鎮」,又稱「九邊」。宣化是明長城東起第三鎮,稱宣府鎮,擔負著居庸關至大同西洋河全長511.5公裡的長城防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軍城」。 (杜宏錦)


相關焦點

  • 明朝200餘年,最為倚靠的防禦系統,九邊重鎮的由來及發展變遷
    同時顧慮漠南諸衛的忠誠問題,逐漸廢除或內遷僅留九邊重鎮,分別為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甘肅和固原。這邊要著重提到一點,由於在靖難之役中,兀良哈(俗稱朵顏三衛)因「從戰有功」,被賜予大寧衛地區,這使得大明九邊重鎮中的遼東與宣府、大同的聯絡因此受阻,僅能依靠錦州一線與關內相連,破壞了明朝北疆防線的完整性,防禦聯動能力被極大的降低。
  • 明代設「九邊重鎮」 為何薊鎮為「九邊最重」
    明代不僅在長城修築上顯著升級而且更加注重長城沿線軍事鎮守體系的構建明軍佔領北京後將長城修築沿線軍務建設緊密結合 相輔相成北京成為北方軍事重鎮明長城與「九邊重鎮」九邊總兵鎮守制度明代把長城沿線劃分為九個防守區段,稱為九邊。每邊設鎮守(總兵官),謂之九邊重鎮。
  • 明朝九邊是怎樣一個防禦體系?九邊重鎮共有多少兵力?
    為加強北部的防務,明朝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裡的北部邊防線上設立了九大軍事重鎮,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朝九邊,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太原鎮)、延綏鎮(榆林鎮)、固原鎮(陝西鎮),寧夏鎮,甘肅鎮。
  • 明朝邊境防禦體系——九邊重鎮的興衰
    所種所戰皆非我所有,是個人都會有私心吧,自會引發一系列的矛盾,軍民佔地等問題;加上後期的靖難之役的影響,王子守邊的事情,越發引起當朝者的重視;永樂大帝五次出徵漠北,造成的原有基礎的崩塌,所得戰果和傷財程度成反比,漠南諸衛所逐漸廢除或內遷只剩九邊重鎮。
  • 張家口人應該知道的100件事:九邊衝要數宣府
    文/何軍九邊,又稱九鎮,是明朝在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史稱「 九邊重鎮 」。而宣府鎮(今宣化)因其距京師最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稱為「 極衝 」之地,於是便有了「 九邊衝要數宣府 」之說。
  • 「明代三絕」指的薊鎮城牆、宣府校場、大同婆娘是什麼意思
    從明朝中期開始,北方蒙古部落屢屢寇邊,邊患日益嚴重,朝廷因此在長城沿線設立軍鎮並遣重兵駐守,歷史上稱之為「九邊重鎮」。九邊重鎮東段的薊州、宣府、大同因靠近北京,作為北京外圍防線的重要屏障地位尤其重要。明嘉靖年間,北方的俺答汗連年入侵,朝廷調遣在南方與倭寇作戰的名將戚繼光為薊州總兵。
  • 明九邊指的是哪九邊?為什麼說它是明朝的馬奇諾防線?
    在官方的《明史》中記載:剛開始設置了遼東、大同、宣府、延綏四個鎮,後來又相繼設置了甘肅、寧夏、薊州三個鎮,而後又在太原、固原設置了兩個軍事重鎮,稱為是「九邊」。九邊就是九鎮,但是明朝在北方的軍事沿線上還不止設置了九個軍事重鎮。 關於「九邊」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 廣袤萬裡、烽堠相望的九邊重鎮最後竟然淪為大明朝的負擔
    九邊,又稱九邊重鎮。九邊重鎮是指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裡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史稱「九邊重鎮」。
  • 京畿重鎮張家口(組圖)
    它最早以軍事防禦目的出現在華北版圖之上,之後由於與蒙古和俄國的經濟交往日漸頻繁,張家口漸漸成為了北方的經濟邊貿重鎮。1928年張家口成為了察哈爾省的省會,日本、美國和蘇聯都在這裡設立有領事館,可見當時張家口地位之重要。  隨著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張家口再次走進國人視野,今天我們將追溯張家口的歷史,了解這座北京夥伴城市的前世今生。
  • 明代「傳首九邊」的九邊是哪裡?為何說它關係到明朝的國運?
    「傳首九邊」同樣可以專指熊廷弼為閹黨所害的事件,因為這樣的慘事只有他經歷過,袁崇煥也不過是「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裡,籍其家」。磔是古代一種分裂肢體的酷刑。 九邊在哪裡? 九邊是明朝為抵禦北方大草原上的蒙古,而在北部邊防地帶設置的九個軍事重鎮,其前身是洪武年間的九大塞王的軍事組織。九邊,又稱九鎮,是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年間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明史-地理志一》:其邊陲要地稱重鎮者凡九:曰遼東、曰薊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寧夏、曰甘肅、曰太原、曰固原。
  • 陝西榆林文旅推介活動走進泰州,展示「九邊重鎮」的獨特魅力
    羊肉搭配各色食材,烹製出196道菜品,讓你食在榆林,留香舌間……」8月5日,陝西省榆林市到泰州舉辦文化旅遊推介活動,通過文旅推介、著名旅遊景區推介、旅遊地接線路產品推介以及特色陝北文化演出等,讓水城泰州感受到「九邊重鎮」榆林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榆林市,別名駝城,位於陝西省最北部,地處陝甘寧蒙晉五省區接壤地帶。
  • 朱橞封地宣府,為什麼被封為谷王?
    宣府舊稱上谷郡,所以朱橞為谷王。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書記匈奴列傳》上谷郡歷史沿革戰國時期,燕國大軍秦開擊敗東胡,使東胡北退千餘裡,將燕國的北部疆土拓展至遼東。
  • 明代九邊之首:大同鎮,8衛64堡知多少
    朱明王朝建立後,在長城的沿邊,駐有重兵,設置九鎮,稱為九邊。《明史·兵志》(卷九一):「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為九邊」。
  • 宣府總兵楊洪明知土木之變危機,為何既未提前示警也未出兵救援?
    也先的策略是先圍攻宣府,此時朱祁鎮的大軍剛剛離開宣府沒走多遠,一定會派兵救援,這樣一來也先就可以一口一口的吃掉朱祁鎮的大軍,避免與20萬大軍直接對敵。八月十三日,也先圍攻宣府,當時駐紮在雷家站的朱祁鎮接到宣府發來的消息之後,果然派兵救援。於是也先在宣府與雷家站之間的鷂兒嶺附近的山上設伏,明軍幾乎全軍覆沒。
  • 山西大同憑什麼能成為明朝九邊重鎮之首
    圖-山西大同古城俯瞰到了唐朝,大同變成了雲州,還是北方防禦突厥的重鎮。五代十國時,雲州迎來了一次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知道臭名昭著的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乾爹耶律德光吧,這個「雲」,指的就是大同。遼朝非常重視雲州,遼興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升雲州為西京大同府,成為遼朝的五京之一。遼朝掛掉之後,統治中原的金朝,並沒有廢掉大同的西京地位,一切照舊。
  • 慘被傳首九邊的明代將領
    九邊,又稱九鎮、明朝九邊,是明朝弘治年間在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1368年明朝建國,設九大塞王統轄漠南諸衛所。永樂之後漠南諸衛所逐漸廢除或內遷只剩九邊重鎮。九邊重鎮是指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裡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史稱「九邊重鎮」。天啟五年熊廷弼為閹黨所害並傳首九邊。熊廷弼是明末傑出的將領,抗擊後金的遼東統帥,他三入遼東,知兵善戰。萬曆三十六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
  • 宜都再亮相央視《遠方的家》,這次聚焦……
    近日CCTV-4中文國際頻道播出《遠方的家》系列節目《回望長江》第13集《走進綠色之城宜昌》聚焦宜都宜紅茶和貴子湖△ 2019年9月,《遠方的家·長江行》欄目攝製組走進宜都,帶我們了解宜紅茶的調配技藝和品評方法,
  • 九邊大同鎮,何以士馬甲天下?
    國之重鎮也。在關係大明王朝安危的長城防禦體系中,大同是無可替代的雄藩巨鎮。大同,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北魏、遼、金三個少數民族政權或在大同建都,或以大同為陪都。大明立國第二年,常遇春兵不血刃光復了這座淪陷400餘年的城市,開始著手恢復和重建漢民族的統治秩序與文化傳統。
  • 大同鎮是明朝邊疆重鎮,長期抵禦外敵入侵,為何反而軍亂頻發?
    明朝前期很少有邊境軍亂的情況發生,後來到了嘉靖年間九邊多處發生變亂,引起統治者的注意。首先開始的是以張的祥為首的大同軍人,他們因為糧餉供應不足的事情發起變亂,這次人數比較少,也就沒有被重視。後來分別在三年、十二年再次發生兩起比較大規模的鬧事、軍亂,這才引得朝廷派兵鎮壓。雖然很快得到平息,但是因為軍亂導致的社會問題和經濟損失也讓明朝廷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