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屆三江國際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為期一個月的2015年兩岸文化交流月暨臺灣士林夜市美食節,8月1日在我市新瑪特廣場拉開大幕。
8月4日晚,記者在新瑪特廣場看到,由佳木斯人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默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引入30個檔口上百種臺灣特色小吃,讓市民在家門口便可品嘗到最正宗的臺灣飲食文化特色。
美食節剛剛開幕幾天,便得到了眾多市民青睞,夜場幾乎場場叫座,一桌難求。
臺灣中壢新民牛肉冬粉、臺灣鹹豬肉、鮮蝦棒、榴槤酥、臺灣士林夜市脆皮雞排、臺灣第一家鹹酥雞、酥炸魷魚、大腸包小腸、正宗臭豆腐、士林夜市冠軍美食雞翅包飯、正宗臺灣蔥燒牛肉麵等上百種臺灣特色小吃,香飄四溢,令人味蕾大開,流連往返。
大臺北「蚵仔煎」檔口前,前來購買品嘗的食客已經排起了長隊。據該檔口的臺灣師傅廖晉豪講,臺灣牡蠣又稱「蚵仔」,主產於臺灣彰化、雲林、嘉義等地。
牡蠣肉肥厚,味鮮美,營養豐富,入秋以後,品質更佳,是螺、貝一類水產鮮品中的佼佼者。在臺北各種風味食攤星羅棋布,其中「蚵仔煎」常以獨特的風味,形美色豔,令人垂涎,引得食客紛至沓來。臺灣師傅廖晉豪,秉承著祖輩三代幾十年的傳承手藝,在臺灣當地小吃中頗具「盛名」,此次他親自操刀現場製作,為市民帶來最為正宗的大臺北「蚵仔煎」,體味原汁原味的臺灣飲食文化特色。
品嘗的不僅有臺灣的美食佳品,還帶來了集聚臺灣本土特有文化,結合電音和臺灣傳統的民俗藝陣形成的「電音三太子」的精彩演繹,將美食節氛圍不斷推向高潮。
上海默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長崔正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感謝佳木斯搭建這樣一個好的交流平臺,讓臺灣的美食能在這裡得到很好的宣傳、推廣,讓當地群眾接觸到正宗、地道的臺灣美食,感受臺灣的民俗飲食文化。希望將臺灣的美食留傳在這裡,與當地餐飲企業配合取得長期發展,促進兩岸文化日益繁榮。
本報記者 張廣新
編輯|黃賓賓 (微信號:sjwbhbb)
※本報獨家報導 如轉載請標註來源
全力打造佳木斯權威媒體微信平臺第一品牌
業務聯繫電話:8548196 1351266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