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苦了快遞員:派件費層層擠壓一單只賺兩毛五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快遞巨頭間兇猛的價格戰,害苦末端網點。

今年以來,快遞價格持續下滑,通達系單票收入(單票收入不等同於快遞單價,而是單價的均值)集體下滑25%以上,逼近2元,申通降幅最大,7個月內下降1/3,由1月的3.3元下降至2.12元。

價格戰對應的結果是,巨頭們的業務量節節攀升,中通市場份額首次突破20%。然而,與總部業務欣欣向榮相比,價格戰下矛盾重重,處於快遞末端的加盟網點、快遞員卻屢屢罷工,用戶也體驗直線下降。

派件一單賺兩毛五,用戶只能自提

由於針對個人散件,通達系的收費標準沒有變化,一般消費者對此輪快遞降價沒有感覺,江浙滬皖等地區首重基本維持10元左右,降價主要面向大單量的電商客戶,通達系的最低收件價已降至2元以下。

快遞是個錙銖必較的行業,單票利潤以毫釐計算。單票收入大幅下滑,還有利潤麼?

討論之前,先了解下快遞費用是怎麼分配的:

快遞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攬收、中轉、派送和信息服務四個環節,收入來源於面單收入、中轉費和派費收入,每個環節採取不同收費標準。由於加盟制的原因,各家與網點的結算方式略有不同,比如申通、圓通、韻達的單票收入,包含以上三項費用,中通不包含派費收入,這是其單票收入低於其他企業的原因。

有媒體曾拆解過快遞費用的分配環節,假設用戶付出10元快遞費,其中的3元歸網點,1.6元歸攬件快遞員,城市內分撥費用0.6元,運到分撥中心運費0.3元,總部收到面單費1元、中轉費2元以及派件費1.5元。

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餘的派件費相應減少。減少的兩部分,正是末端加盟網點和快遞員的利潤來源。

一位河北巨鹿縣加盟網點負責人告訴《21CBR》記者,加盟網點的收入主要來自收件和派件兩方面,其中真正賺錢的是收件,「一般一公斤以內的快遞運費10元,給快遞員3元提成,網點收7塊,除了交給總部的固定成本,剩下的都是網點的利潤。」

他表示,江浙滬等地的快遞網點儘管收件價低,由於電商發達,快遞需求大,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獲得規模效應;電商資源少的鄉鎮網點,收件量很少,派費便成收入主力。大部分快遞企業的派費是給一級網點,再由一級網點按一定比例分發給二級網點,最後才是末端網點分給快遞員。

持續的價格戰下,快遞收件價和派費一降再降,基層加盟商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只能在後端壓縮快遞員的派費。

3月以來,湖南、河南、江西等多地快遞加盟商發布聯合聲明,因總部派費下調導致無法經營,只能停止快件的攬收和派送。今年4月,河南省潢川縣「三通一達」的五家快遞加盟商,因上一級網點下調派費,決定將下級鄉鎮派費降至0.6元/件,引發鄉鎮代理點集體罷工。

一位縣城快遞員告訴記者,在前兩年,快遞員一單的到手快遞派費拿到1.5元、1.2元,今年很多地方降到1元以下,部分鄉鎮地區甚至降到6毛、4毛,「據我所知,總部給我們縣代理網點的派費是1.2元,網點給快遞員7毛。」

記者在貼吧中看到,許多快遞員對派費下降叫苦不迭,一位安徽某縣城中通快遞員在網上吐槽: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

為完成業務量指標,搶佔市場份額,總部又不斷提高加盟網點的收件任務,導致基層網點增量不增收,生存壓力增大。

上述快遞員告訴記者,為節省成本和時間,提高配送量,快遞公司在縣裡每個小區內均設快遞超市,配送時,四通一達直接將快遞送到快遞超市,再由用戶自提,快遞員只送門市街道的快遞。

利潤薄如紙一降再降,基層網點動蕩

快遞降價背後,除了加盟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一些快遞公司的利潤也一再下滑。比如2020年上半年,申通淨利潤同比下降91.5%;韻達淨利潤同比下降47.47%。

為了減緩價格戰導致的運營壓力,各快遞企業均採取多種手段降低成本,包括應用自動化設備、採取電子面單、提升物流效率等,疊加上半年高速公路免過路費政策以及油價的下跌等因素,快遞企業的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為應對價格戰提供了操作空間。

以中通為例,2020年第二季度,扣除跨境業務影響後,中通快遞的單票收入為1.29元,同比下降20.9%,單票成本為0.92元,同比下降14.0%。

單票毛利僅0.27元,並且,由於成本下降不及收入降幅,毛利依然持續下跌。

中通還是行業裡成本優勢較強的企業,其他同行毛利更低,上半年, 韻達單票收入2.36元,單票成本2.18元,單票毛利為0.18元,利潤可謂薄如紙。

正是如此驚人的薄利,卻吸引了大量對價格敏感的商家,形成快遞行業分毫必爭的「價格戰」。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告訴《21CBR》記者,單票下降對加盟網點來說是雙刃劍,可能帶來一定業務流的增長,利潤攤薄會加劇基層網點的「貧血」,衝擊服務品質的穩定,「如果基層網點自身缺乏服務競爭力,又缺乏總部反哺或者增量業務,或將加速洗牌,目前快遞市場仍存在多頭競爭格局下,多數基層加盟網點的動蕩在短期內難以避免。」

各快遞公司的相互傾軋,卻促成電商行業的繁榮。即便快遞發貨價單件僅下降1毛,對每天發貨上萬件的商家來說,成本就直接降低1000元。

對於用戶而言,卻可能不得不承擔「通達系」為了盈利節約成本,犧牲服務所帶來的惡果。

有沒有感覺到,越來越多快遞員沒有事先通知,直接塞到快遞櫃,匆匆離去?

(文章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相關焦點

  • 快遞業陷價格戰泥潭,一單只賺2毛5?快遞究竟是不是越便宜越好?
    來源:江瀚視野根據新京報9月21日報導,記者在貼吧中看到,許多快遞員對派費下降叫苦不迭。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員更忙了,快遞員為什麼反而收入降了?原來,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餘的派件費相應減少。減少的兩部分,正是快遞員的利潤來源。
  • 快遞價格戰:投訴快遞不上門,快遞員:就賺幾毛錢
    目前在攬件、包裹長途運輸上已經沒有可以壓榨的地方,可以壓縮的空間就是最後的派件過程,如果挨家挨戶的派件,終端成本會陡增,而放在快遞櫃或者是驛站讓收件人自取,能省下不少錢。因為快遞價格戰之下,不這樣做根本活不下來,那麼這場價格戰,到底是誰獲利了?快遞員不上門的問題又該誰來買單?
  • 多家快遞公司出現無人派送,快遞員討薪難
    在通達系加盟制快遞網絡中,總部掌握定價權和管理權,一級代理網點掌握轄內網點的分包權和罰款權,以每單1~1.2元的價格向下分發派件。二級及以下加盟商依靠收發快遞的基礎業務,派件每單賺取0.1~0.3元的利潤,最末端的派送員賺取每單0.7~0.9元的派送費。業內日益慘烈的價格戰進一步擠壓了二級加盟商和快遞員的生存空間。
  • 五家快遞公司出現「無人派送」:低價戰反噬快遞業
    從今年3月開始,通達系快遞公司多地加盟網點異常情況增多,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上級網點降低或拖欠派件費,下級網點發起停業以示抗議;二是網點經營不善,資金緊張,網點降低或拖欠快遞員工資,導致員工集中罷工或離職,網點難以正常運營。  無論哪種原因造成的停業,最終承擔後果的都是位於最末端的基層網點和快遞員。
  • 快遞員罷工時間頻頻出現 繞不開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的價格戰
    究其原因不過以下幾類:派件費降低快遞行業發展初期,因為行業的前景良好,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大量的快遞公司如雨後春筍在各地紛紛成立。如同其他傳統行業,行業的過度競爭總會走向拼價格的局面。以國內最大的網貨供應基地之一的義烏為例,2015年義烏平均每單快遞價格為7.44元,到了2019上半年,腰斬至3.45元,不足行業均價的三成。
  • 網點不堪重負 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
    剛接手三塘分部時,韻達總部承諾的派件費每單1.3元,貨物超過3公斤還有額外的大貨費。今年年初降到每單約1.1元,且取消了大貨費。這意味著,如今他無論送多重的貨,都只能拿到1.1元/件的派件費。  劉喜祖坦言,今年以前的派件費,再降也能有每單至少一毛錢的利潤空間,如今利潤空間徹底降沒了。
  • 別讓價格戰成為壓垮快遞業末端的「稻草」
    一家日雜供應鏈店鋪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部分快遞公司可以給出市場最低價格,但因為存在爆單情況下收件響應不及時,丟件問題嚴重,售後服務跟不上等問題,他寧願選擇與單票價格更高的快遞企業合作。「疫情之後派費從8毛降到5毛,再扣除簡訊費、人工費,剩下的就不多了。」李文欣在江西樂安縣經營著一家涵蓋中通、韻達、申通、圓通業務的鄉鎮綜合服務網點,今年他們遭遇了派費的整體下調。
  • 為何很多快遞員更願意將快遞放在驛站?快遞員:收入會更高
    為何很多快遞員更願意將快遞放在驛站?快遞員:收入會更高說實話現在收快遞,很多時候都是快遞員直接發一條簡訊過來,或者直接打一個電話過來說是放到了驛站或者代收點,你想讓他們送過來,都會說不方便。而驛站其實是需要收費的,為何快遞員還要花錢來使用這個,不願意直接讓客戶下來拿快遞呢。
  • 快遞企業集體上調派件費,你的快遞會漲價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何欣榮  5月中旬以來,關於圓通、中通、韻達等6家加盟制快遞企業將從6月1日起提高網點派件費0.15元/件的消息不斷傳出。記者詢問圓通、韻達相關人士,確認消息屬實。作為與百姓生活緊密關聯的快遞行業,派件費的上調將帶來哪些影響?  會不會推高快遞價格?  何為派件費?
  • 人為峰物流|快遞員「不上門」的派件,究其原因是什麼?
    小編在昨天已經收到雙12買的大半包裹了,而這快遞到來的時候,我是一個電話都沒接到,收到的都是簡訊,就說雙11雙12,大部分人買的東西都不少,多則十幾二十幾件,少則八、九件也是有的,而且當好幾個快遞一起到來時,然後又忘記拿快遞,積累到一起,還要一條條簡訊對著,有哪些快遞到了、被送到哪去了
  • 「深度」快遞鏖戰義烏:最低1.2元一單,業務量超北京上海
    快遞員給商家的報價,先要看關係,還要看總部的政策。從流程上來說,地方快遞公司要提前從總部採購面單。行規是商戶要預先向快遞公司充值購買面單,即支付首重價格,續重的價格一般按照行業標準算,例如,發江浙滬是5毛左右一公斤。有時,按照快遞總部衝擊日均幾百萬業務量短期目標的要求,義烏本地快遞公司會放出一批極低的面單購買價,過期不候。
  • 是誰,偷走了快遞員的工資?
    相對應的,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從18.5億件增長到了312.8億件。行業初期的高速增長釋放了就業紅利。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10年我國快遞員從業人數為54.2萬人,而到2016年,這個數字已達200萬。但這些從業人員並不能滿足高速增長的行業需求,2014年,我國快遞員的缺口在70萬。供不應求下,快遞員薪資上漲。
  • 快遞價格戰如火如荼 單票價格逼近2元
    快遞價格戰持續 在增量市場為行業生態帶來新變化的同時,2020年,各大快遞企業單票價格持續下滑,價格戰依舊如火如荼。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快遞總數達到643.8億件,同比增長29.6%,增幅超去年全年。不過,快遞數量的增加並不一定轉化為收入增長。
  • 快遞界李佳琦:海南快遞小哥直播賣水果,每月僅快遞費就多賺2萬
    這讓看好他的領導倒吸一口氣,興隆鎮網點長年處於癱瘓,招不到商的狀態,片區是旅遊度假區,派件多、攬件少,夏天遊客一減少收派件都極少,出了名的難賺錢。但張承島不信邪幹了起來。張承島想了個辦法,承諾總部給的派費,全部給快遞員,自己一分不拿,這才招來零星幾個快遞員。隨著客服和操作部陸續招到人,「草臺班子」總算搭好。
  • ...通達系價格戰依舊激烈、快遞員罷工頻傳、順豐每單收入8倍碾壓...
    單票收入不同於快遞單價,它指的是快遞公司完成一單快遞業務可以獲得的收入,是月度經營數據中的核心指標之一。在各大快遞公司發布的10月經營數據中可以看出,通達系的單票收入均在2元左右,且都呈現出了較大的降幅;順豐速運的單票收入遠遠領先於全行業,且下降幅度最小。
  • 快遞價格戰持續!單票價格逼近2元 行業加速整合
    快遞價格戰持續在增量市場為行業生態帶來新變化的同時,2020年,各大快遞企業單票價格持續下滑,價格戰依舊如火如荼。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快遞總數達到643.8億件,同比增長29.6%,增幅超去年全年。不過,快遞數量的增加並不一定轉化為收入增長。
  • 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
    押金、更名費、場地租金、車輛購置費……這是劉喜祖加盟網點需要投入的成本,而他最大的收入來自攬件費和派件費,其中佔大頭的要屬派件費。剛接手三塘分部時,韻達總部承諾的派件費每單1.3元,貨物超過3公斤還有額外的大貨費。今年年初降到每單約1.1元,且取消了大貨費。
  • 義烏快遞價格戰:一夜間打到老闆破產
    幹我們這行,價格戰不是什麼新鮮事,經常打,每年都感覺那年是最猛的,但幹了十幾年也沒想過申通居然會放出9毛錢每單的價格。這是什麼概念?我們發一票件,要給總部上交面單費、中轉費以及派費等,固定成本在三塊錢左右,這還不包括場地租金、設備折舊、人員工資、水電費什麼的。
  • 快遞公司十月業績出爐!通達系價格戰依舊激烈、快遞員罷工頻傳
    單票收入不同於快遞單價,它指的是快遞公司完成一單快遞業務可以獲得的收入,是月度經營數據中的核心指標之一。各大快遞公司為了佔領市場,均不斷壓縮單票收入,每派送一單的盈利從一開始的幾塊錢降到了如今的幾毛錢。不僅降低派送費,還增加了發件量考核與包倉費。許多網點為了完成越來越多的攬件任務,甚至想出發「空包」的方法應付。根據某地快遞員實際採訪,自今年起,快遞員的派送費就再沒有高過1元/件,很多公司甚至取消了底薪。
  • 雙十一快到了,快遞不幹了?
    快遞員因派費降低罷工甚至改行,基層網點受困於不斷提升的攬件指標甚至發空包充數,這些問題的背後與快遞行業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不無關係。為了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快遞公司紛紛選擇低價衝量。一快遞員表示,該服務站已拖欠二十餘名員工共計三十幾萬元工資,自己從4月到現在只拿到5000元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