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引用一句很出名的廣告語來回答: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具體點說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運動時長對一個人來說是最好的,而是應根據自身情況來確定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運動時長就行了。但什麼是「比較適合自己」?接下來我們聊。
1-減肥者的運動時長
在所有參加運動健身人群中,以減肥為第一目標的人數佔比可能是最大的。對於這部分人,每次運動時長多久合適呢?先引用國家體總《全民健身指南》中對於超重和肥胖人群運動時長的建議:
超重人群,每天運動45至60分鐘,每周5至7天;肥胖人群,每天運動60至90分鐘,每周5至7天。
新手朋友們一看,估計會暈過去了。這樣的運動時長,吃不消啊!
所以,剛開始運動減肥的朋友,應根據自己的情況有一個4至10周(甚至更長時間)的適應期。在這個適應期內,逐步提升運動時長,直到能接近或達到體總的這個建議。但拋開運動強度說時長沒有意義,所以也要考慮適當的運動強度。我的建議是:
(1)在適應期內,每次運動時長不少於30分鐘,就算你不能一直保持預定的運動強度,你也必須用降低強度的辦法來完成剩餘的運動時長。比如,你只能以中低強度慢跑15分鐘,那麼接下來的15分鐘就可以用走跑結合的方式來完成。(2)適應期結束後,體能上升、身體條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這時可以參照體總的建議,每次運動時長45分鐘以上。
實際上,當你的身體回到標準體重的範圍之後,隨著運動能力的提高,每次45分鐘至60分鐘的運動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也能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如果你是跟隨一些團操課程來訓練,比如健身操課、動感單車、瑜伽、普拉提等,一般一次課的時間也在45至60分鐘這間,但有些瑜伽課程的時間會比較長一些(1個半或2小時的都有)。你跟著上就是了,無需擔心時長問題。
2-力量訓練者的運動時長
如果你的是新手,而且還蠻胖的,屬於肥胖或超重人士。我的建議是先減肥,體脂和體重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參考一下:男性體脂率20%以下),再逐步增加力量訓練的內容。時長怎麼安排呢?
如果是新手,建議跟著教練或健身老鳥一起練,從低重量、比較基礎的動作訓練起,每次運動時長40至60分鐘也就行了。
健身老鳥各有自己的訓練安排,一般比較認真、有計劃的普通健身愛好者,訓練時長也就是在60分鐘上下。但我也碰到過個別健身多年的肌肉男,每次的訓練時長在1個半小時至2小時的,這因人而異。仔細觀察一下,有些人的訓練風格是快速密集地完成一組又一組的訓練動作,有些人則是組間休息時間較長,所以訓練時長就會差別挺大,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或規定。
此外,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健身房內的室溫並不是很高,可能需要在力量訓練中間反覆插入幾次途中熱身,以保持體溫,這也會一定程度上增加訓練的時長。
關於運動頻率
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力量訓練,每周至少需要安排三個訓練日,才能累積訓練效果。否則(比如一周兩次)你會發現,每次運動完,你就像新手一樣,持續二至三天的肌肉酸痛。等酸痛消退後,你再去運動,酸痛感又來一遍,但運動效果卻無法積累。
比較建議的運動頻率是,每周安排四至五個訓練日,每次健身一小時,然後留出兩天好好休息。我可沒說一定是周一至周五訓練,周六日休息。完全可以將休息日分開插入到訓練中間,或者你有更高明的安排。
在運動健身的時長安排上,無需教條。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運動安排和訓練,能見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那個運動時長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