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 許倩 | 北京報導
今年以來,地方債發行再度提速。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2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發行一般債券2732億元,發行專項債券9498億元;且全部為新增債券。截至2020年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2.53萬億元,剩餘平均年限5.4年。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萬億元,同比增長3.8%,為近30年來最低。
「3月或迎來一波發行高峰,預計全年發行高峰將在上半年,2020年地方債發行規模可能在3萬億元上下。」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
以時間換空間,被不斷提速的地方債發行背後是地方政府償債壓力逼近。
據國盛證券研究所測算,從2020年地方債和城投債還本付息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標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市)中,貴州和青海2020年地方債和城投債償債壓力較大,均超過70%,償債壓力第三是天津,該指標達69.7%。
相比2019年,2020年除上海市整體償債壓力有所減小外,其餘各省市償債壓力均增大。從增長幅度看,吉林、青海、貴州償債壓力顯著增大,均較2019年提升超過25個百分點。內蒙古、甘肅和雲南提升超過20個百分點。
━━━━
被不斷提速的地方債
疫情衝擊下,財政部再出手。
2月11日,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5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0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專項債12900億元、一般債務限額5580億元。
值得注意的,2020年提前下達的專項債資金投向與2019年有所不同,由土儲和棚改轉移至基建投資,並重點用於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城鄉電網、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等能源項目領域。
尤其是今年1月地方債發行呈現暴髮式增長,其中專項債發行7148億元,佔提前下達額度12900億元的55.4%,其中基建類投向規模佔比超8成。疊加疫情後返工受影響,2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回落至3439.92億元。
中國房地產報(微信ID:china-crb)記者從多位業內專家了解到,疫情會對中國一季度的經濟活動造成擾動。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限額可以確保地方債資金儘早到位,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以地方債之水解經濟之近渴。其中,通過發行一般債儘可能減輕地方政府壓力,專項債主要目的在於加快復工,有助於經濟企穩回升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發現,以往,各地方人大一般在每年5月批准預算調整方案後才向各地下達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所以各地方往往集中在下半年發行地方債。此次地方債新增限額提前到來,意味著2020年地方債發行進度將進一步超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經濟展望》中提出,專項債將是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的主要抓手,全年預計專項債限額2.8萬億——3萬億元,基建投資有望小幅回升。而基建投資的重點發力,將支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反彈。
儘管疫情尚未結束,但當前重大項目復工已按下「加速鍵」。近日,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雲南省、江蘇省等地發布了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據不完全統計,總投資額合計逾11萬億元,其中基建投資仍是重要部分。
今年1-2月,廣東地區(除深圳市)地方債發行規模最大,達到1474億元;其次是四川(901億元)、山東(855億元)、江西(747億元)。從資金用途上看,新增專項債資金多投向基建領域,但投向醫療衛生領域的佔比加大。2月份,一般債發行規模前三為四川、江蘇、江西,三省合計發行721億元,佔2月新增一般債發行總額的41.98%;專項債發行規模前三為上海、重慶、天津,三市合計發行707億元,佔2月新增專項債發行總額的41.05%。
據多位業內專家預測,提前發行新增債的發行完成時間可能會在3月底,由此推算3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可能接近甚至超越1月份,迎來又一個高峰。2020年專項債額度會上調至3萬億元以上,赤字率也可能突破3%,全年地方債淨髮行額可能接近5萬億元。
━━━━
貴州青海天津等地償債壓力激增
隨著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加大,財政「緊日子」成為常態。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表示,政府要過緊日子,中央財政帶頭,大幅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從嚴控制新增項目支出,堅決取消不必要的項目支出,原則上不開新的支出口子;地方財政也要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堅決把該壓的壓下來,該減的減下去。壓減出來的資金,用於加大對教育、「三農」、疫情防控、三大攻堅戰等重點領域的保障力度。
劉昆認為,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風險隱患依然不少。應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從嚴整治舉債亂象,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配合查處地方債務風險中隱藏的腐敗問題。
部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究竟有多大,可以從一組數據看出。
據國盛證券研究所統計,全國31個省(自治區、市)中,貴州2020年地方債和城投債償債壓力最大,其地方債和城投債還本付息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比值達77.6%;其次是青海,該比值達76.9%。
其中,貴州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排全國下遊,而2020年地方債和城投債還本付息總額為2240.3億元,排全國第7位。雖然青海地方債和城投債還本付息總額較小,僅為305.6億元,但由於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較低,排全國倒數第二,因此償債壓力較大。
天津、吉林、雲南的地方債償債壓力均超過60%,其中,天津地方債和城投債還本付息總額較大,為2397.3億元(城投債還本付息額佔比76.2%),2020年地方債償債壓力比值為69.7%。雲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在全國排中遊,但2020年地方債和城投債還本付息規模較大,為2201.2億元,排全國第8位。
從地方債務增長幅度來看,吉林、青海、貴州償債壓力顯著增大,這些省市2020年地方債償債壓力均較2019年提升超過25個百分點;內蒙古、甘肅和雲南等償債壓力提升超過20個百分點。
未來三年地方債券償還金額佔其最新公共財政收入的比例較高的地區分別為:貴州(249.13%)、湖南(202.39%)、雲南(197%)、青海(187.47%)、重慶(185.10%)、江蘇(177.81%)、陝西(160.19%)、廣西(159.52%)、天津(153.27%)、四川(146.19%)、甘肅(134.41%)、內蒙古(132.42%)、湖北(128.56%)等。
在前述地方債務中,並未統計入隱形債務。國盛證券研究所研報指出,目前我國顯性債務規模接近27萬億元,即便按照1:1,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也有近30萬億元,因此整體上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超過50萬億元應該問題不大,但考慮到90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11萬億元的公共財政收入,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率可想而知。
責任編輯:馬琳 曹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