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即念誦佛的名號,是對佛的恭敬與讚嘆。
虛空法界有無量世界,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也許有人不知道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的名字,但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許多人都不知道人類世界所在的大千世界叫作娑婆世界,但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西方極樂世界。
這實在是很有意思的現象,人們對自己所在大千世界和佛教教主的熟悉程度遠不如對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以外的西方極樂世界及其教主阿彌陀佛的了解。
尤其是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可謂人盡皆知,無論信佛與否,人們都或多或少地念過這一句佛號。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如此為人們所熟知呢?
阿彌陀佛信仰的廣為流行,要感恩於釋迦牟尼佛的慈悲開示和淨土宗歷代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揚。
佛陀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經典中介紹了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以及經過積功累德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宗的高僧大德們則根據這幾部經典,發現並總結出了靠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
根據淨土諸經的描述,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清淨佛土,那裡沒有惡趣,只有莊嚴美好,而且門檻很低,如果有人願意去,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在臨命終時得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接引。
佛教講普度眾生,可眾生根器有利鈍、慧根有深淺,許多人在無上甚深的佛法面前不得門路、望而卻步。淨土念佛法門的安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真正使普度眾生成為了可能。
一句佛號,看似簡單,實則含藏著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與大悲願力。淨土念佛法門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而橫出三界,靠的是他力,而不是自力。這不是說眾生不需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等著別人幫助。而是因為自己在了生脫死的大事上做不了主,所以才依靠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幫忙。
總有好事之徒或閒著沒事之人譏諷念佛人,說有念佛的工夫還不如去行善。他們哪裡知道,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佛陀在宣講《阿彌陀經》時,十方諸佛都來作證,都來讚嘆。因為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念一佛就等於念一切佛。十方諸佛做榜樣,都稱讚阿彌陀佛的功德。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就是跟十方諸佛學習,也是稱讚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所以說念佛是積德,積的不是小德,而是像虛空法界那麼廣闊的大德。
有好事不能一人獨享,而要與眾人分享。教人念佛,就是幫助他人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因而是在行善,行的不是小善,而是像須彌山一樣高廣的大善。
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代表無量光明與無量壽命,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中介紹了自己修行的念佛圓通法門,說明真正的智慧是念佛。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也來輔佐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淨土,說明真正的慈悲是教人念佛。
念佛之人向西方三聖學習慈悲與智慧,自然會在生活中積德行善,利樂有情。念佛與行善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積德行善固然很好,但也只是在修人天福報。即使來世做了大富大貴之人或享受天福的天人,也仍然沒有出離三界,仍舊要生死流轉。
佛法,是究竟解脫之法;佛道,是徹底覺悟之道。念佛,是殊勝方便法門。積德行善之人得遇佛法,得聞念佛法門,就獲得了一生成就的可能。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念佛不離行善,行善不離念佛。念佛就是行善,行善就是念佛。念佛為了離苦得樂,行善為了幫助他人離苦得樂。
有人說:「那麼多人念佛,佛難道不會煩嗎?」這實際上是以凡夫之心度佛菩薩之腹,是不懂佛法、不懂念佛法門的表現。
阿彌陀佛既然發下大願,自然就歡迎眾生念誦他的名號,不但不會厭煩,反而會很歡喜。多一個人念佛,阿彌陀佛就可以多幫助一個人脫離苦海。完全為普度眾生著想,這才真正是佛的境界。
積德行善,老實念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