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念佛的講究!

2020-12-16 百萬佛友圈

一心不亂地執持名號

《佛說阿彌陀經》文中常說執持名號,第一執持要通達和徹底真正的理解他的涵義,其二,皈依信受,全心全意得我靠著這個名號,結合兩方面融匯貫通。執持的三業最重要的是口業,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標準,這個衡量的標準使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福德,善報,因果等。執持這種名號,需要長久的時間去檢驗。

在佛門裡面,七個數字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事情都是以一七為準。 包括平時所說的禪七佛七,也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取的時段名稱。據說之所以設為七天,是因為凡夫收攝身心的極限最多是七天。我們太容易被五濁所侵蝕,被五欲六塵所滋養。我們受世間的七情六慾,五欲六塵的影響,無論我們節食,盤坐,禪修,七天七夜不曾懈怠,極限都是七天。如果超過七天,凡夫的精神接受不了,會發狂發癲的。這只是據說,無處可就。

由於念佛之人根性不同,有的人一心不亂,有的禪境下來要很長的時間,我們以七為準,但我們淨土一門,要盡形壽執持,要用一世來信願持名,才能決定往生。有的人以一的狀態來入定,接著冥想禪修以此觀心,修的一顆淨心,明心,面對心態的渾濁和清澈差別的告誡。佛法是心地法門,要在修心上下功夫,當達到並保持「一」,心就會體現出清淨了。想要做到「一」,就必須要專注正境,就是要專注到一個正定中正的境界,而非專注在某個妄念當中,如果能始終保持在一個正的狀態,一個雜念都不產生,修行的方向就對了。

行、走、坐、臥、唯此一念,念念相續無有斷絕。對於諸多的事情我們事一心理一心的,理解佛陀的要解,念念佛號沒有一絲的妄想和邪念。保持心中的一絲不亂的狀態。理一心更加的困難,俗話說念佛三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修持到一種狀態,心無雜念,心中有佛,佛中有念,執持佛號的一種常態中,無礙於外界的影響,心中一念無忘,便是功夫到家了。

在末法時期,一心不亂:首先,對淨土法門的信心不亂;其次,切願求生極樂的願力不亂;最後,老實念佛的行持不亂,這也叫一心不亂。

以這顆真信切願的不亂之心,念一聲是一聲九蓮種子,持一句是一句往生正因,如此依然可以往生,這叫一心不亂。我們念佛不亂,信願不亂,研習的法門不亂,秉承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那麼真的能成功,往生極樂,其實沒那麼容易,一路修行以苦行僧的狀態,苦而難,難易退。不退,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能夠信受淨土法門,能夠相信這句佛號,這個功夫不是一般人可以具有的。,過去修十善業修的圓滿,持戒持的清淨,而且生生世世見過無量的世尊。世人修淨土,修得一顆善心,平靜心,平常心,相信一句佛號:南無以阿彌陀佛的信念,一天,一月,一年,還是一世,我們要用時間考究。

藕益大師說,一句佛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此五濁惡世悟到的,成就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在念佛上面,我們一般分為四種念佛方法,第一個實相念佛,第二個觀想念佛,第三個觀像念佛,第四個持名念佛。

在家修行學佛以上面四種為基本,第一學到深處,以淨土法門為根本,參學修行,第二,以《觀無量壽經》裡說,有十六種觀法,先從落日觀,水觀,冰觀,乃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第三,心繫在極樂世界,想著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清淨海眾,極樂世界的種種水鳥樹林功德,七寶池八功德水大蓮花,心系緣念佛,最後以供奉一尊佛像來持誦名號修行學佛。這就是在家念佛的種種和一些參考。

相關焦點

  • 釋淨空:我提議念佛還是在家裡念佛
    你到道場去,修行得不到利益,不如在家裡念佛。念佛,是修清淨心,修一心不亂;凡是障礙一心不亂的,我們一定要遠離.念佛三昧人人都能修,我們沒有一個理想的修學環境,在家裡修。家裡面我們不懂儀規沒有關係,儀軌是小事,我們跟著念佛機念就好。
  •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項事!
    第一項,回去以後要精進念佛。在家裡修的那種精進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進不一樣。這裡七天打七是勇猛精進,回去以後,當以平常心為精進,每天規定自己念多少萬聲佛號,一定要把它念完。念佛的時間,念佛的數目,必須有增無減。總而言之,要度量自已的時間,自己的能力,不可以一曝十寒,不可像隔日的精進。
  • 在家念佛人也可功夫成片,能念佛者人中芬陀利華!事中念佛二十句
    【事中念佛二十句】在生活中念佛,在念佛中生活。在工作中念佛,在念佛中工作。在散步中念佛,在念佛中散步。在臨睡前念佛,在念佛中入睡。在洗澡時念佛,在念佛中洗澡。在做飯時念佛,在念佛中做飯。在家務時念佛,在念佛中家務。在塞車時念佛,在念佛中開車。在打牌時念佛,在念佛中打牌。打麻將時念佛,念佛中打麻將。在地鐵中念佛,念佛中坐地鐵。騎單車時念佛,念佛中騎單車。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答:除非寺廟也是專修念佛道場,否則在家裡念佛好。問:用108顆念珠念佛一遍後,可以越過母珠繼續念嗎?答:可以的,佛經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只不過約定俗成到母珠返回。如果你介意,返回念就是了。
  • 念佛感應錄:念佛,坐著往生
    宜蘭有一位年老菩薩,每天都念佛十萬聲。她很簡單,只念佛,因為她不識字,其他的什麼誦經都不會。老菩薩原來是一般民間信仰,每年會跟著人家搭遊覽車,到臺灣島繞一圈去拜拜,叫「進香團」,也就是一般所稱的世間善人。
  • 什麼才是真正的念佛?
    淨宗念佛法門,屬於易行道,確實是方便法門,但並不是說嘴裡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如果自己沒有生起出離心、菩提心,也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那你光嘴上念佛,還是沒什麼用處的。不是說念佛沒有用,是你根本就沒有念佛。有口無心的念佛,這是現代念佛人最大的悲哀。
  • 念佛需要持戒嗎?
    很多大德提倡持戒念佛,而日本淨土宗則為念佛無須持戒,請問你怎麼看?慧淨法師:往生的正因只有一個「念佛」,不要夾帶,夾帶持戒念佛,或者是禪淨念佛,或者是教理念佛,定慧念佛,菩提念佛,什麼念佛。還有這裡有一個誤區,認為我們強調念佛那就不要持戒、禪定、深入經藏,怎麼會做這樣的解釋呢?那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穿衣服,對不對?因為沒有衝突,念佛是就往生來講的,持戒是以每一個人的本分來講的,譬如說在家眾他如果受五戒、菩薩戒,他就要去守這個戒。
  • 念佛好處多:佛友念佛得子
    淨土法門易行難信,佛友的經歷以及我接觸過的很多法師的經歷,都是從不知到深究,從疑惑到摯信,乃至全副生命奉獻教門,這是給後來念佛行者的信心與榜樣:彌陀救度永不改變,念佛行者也唯有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乃可酬答善知識恩惠於萬一。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禪是自力,而念佛是自他兩力。)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 念佛感應錄:念佛化腫瘤的奇蹟
    因不放心女兒單獨在家,我只好差妻子早些回家,明天再來。目送妻子坐著長庚醫院交通車回家,心裡又一陣不忍,不知她將陪伴著我一起要過多久的苦日子?9月14日,妻子一早到院,我被安排第一位做手術。病床被推到手術房,仰望著天花板向後移動,以前只在電影裡看到的情節,如今卻發生在自己身上。抬到手術臺上,麻醉師親切地向我說明麻醉的無痛過程,並且讓我放鬆心情來配合注射麻醉針。
  • 釋淨空:在家居士可否誦經念佛做超度
    平時眾生請居士誦經,但是我們心中有很大的疑問,請居士誦經念佛做超度回向功德,但是作為居士自己根本沒有這種能力,但不接受又覺得不夠慈悲、不隨順眾生,接受又怕自己沒有能力這個應該如何處理最佳?說起超度這樁事情認真的來說是要修行證果才行,你才有能力超度,你修行沒有證果,你都沒有能力。
  • 在諸多的念佛方法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精進修行?
    念佛方法。法無定法,量力隨緣,對於初學,如選擇不當,會影響自己的精進。當然能夠真心切願、淨念相繼為最好,可是對於初學者念佛時出現種種狀況,如昏沉、氣力不足、不能定心等等。這與初學和選擇念佛的方式方法也有一定的關係。念佛方法的選擇須根據自己的精神氣力而定,選擇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
  • 【念佛常識】什麼是念佛三昧?
    謂一心念佛,不為外境所動。  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11頁復楊煒章居士書)  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正受。
  • 佛教:真正的念佛,需要注意四點,真懂的人不多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這一法門,不僅是淨土宗的專利,而且也是淨土宗之外的其它教派所共持的法門,也就是說,對於淨土宗以外的教派來說,念佛一樣是極其殊勝的法門。或許正因為如此,念佛這一法門,才能成為流行最廣的法門之一。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因為很多修行方法,不講究普度眾生,也不願意被別人知道,就一直以尋找徒弟的方式流傳。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
  • 念佛對現實生活,有什麼實際作用與意義
    而禪宗則是在中國流傳了千年之久的特色修行方法,最為講究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對於追求智慧和覺悟者而言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因為它講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求修行人要擁有極佳的悟性,方可開悟。所以到了現代,雖然追捧的人多,可真正實修禪宗的人卻少之又少。
  • 淨宗法師:為何不標榜「持戒念佛」?
    「你們專修念佛、專弘念佛,這也不錯,可是如果能夠提倡戒律的話,那就更圓滿了。你們怎麼不提倡戒律呢?」。2.「他們就講念佛,他們是反對持戒的?」。3.「他們提倡不持戒?」。內部方面,所謂內部,就是自認為在修學念佛法門,其實也沒有正確理解。
  • 念佛為什麼要用念珠?
    靈巖山寺前方丈明學長老曾經當眾說:「我的念珠最值錢,雖然是兩塊錢買到的,但它是我用來念佛的,所以它就是最貴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串最珍貴的念珠。念珠有一定的數目,常見的為108顆,代表斷除108種煩惱,佛門裡稱其為「百八煩惱」。
  • 劉素雲老師修行念佛語錄-念佛偈
    《劉素雲老師念佛語錄念佛偈》做人要正,做官要清,學佛要像(佛)。記住「中」字,就是讓我們閉住嘴巴,少說話。我心裡只裝阿彌陀佛改過比念佛重要,改過、改習氣,一定要把這個放在第一位,念佛你都可以放在第二位。
  • 淨土法門: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淨土念佛法門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而橫出三界,靠的是他力,而不是自力。這不是說眾生不需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等著別人幫助。而是因為自己在了生脫死的大事上做不了主,所以才依靠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幫忙。總有好事之徒或閒著沒事之人譏諷念佛人,說有念佛的工夫還不如去行善。他們哪裡知道,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