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化市著力開發建設十大中心城區旅遊項目
記者王忠先攝    今年,通化市著力建設中心城區十大重點文旅項目,採取政策引領,包裝策劃,為項目輸血等措施努力實現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十大文旅項目已開工8個,另2個項目計劃年度內全面施工。
-
省文旅廳支持舉辦甘肅·金塔西部大環線聯盟暨2020年西部主力城市...
省文旅廳支持舉辦甘肅·金塔西部大環線聯盟暨2020年西部主力城市旅遊交流推介會 2020-09-14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化市柳安向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區建設項目
計劃將大迫子水庫上遊規劃建設成自然風景區,與向陽鎮雲嶺生態旅遊生態園、匯源龍韻酒莊和錢旺紫隆冰谷酒莊形成一條旅遊特色生態圈。一是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二是實施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三是出臺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結合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致富和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全國生態旅遊發展的總體布局,形成包括生態旅遊協作區、生態旅遊目的地、生態旅遊線路、生態旅遊重點景區的生態旅遊精品體系。
-
雲南省各級文旅部門大力推動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
原標題:全省各級文旅部門大力推動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 未來3年布局超400個半山酒店 12月9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曾豔率隊參加《金色熱線》節目時表示,為守護好「雲南旅遊」這塊金字招牌,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將雲南的旅遊文化業作為全省的八大重點產業和五個萬億元產業之一,同時明確提出了國際化
-
峨眉山市:打造綠水青山典範城市 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峨眉山市委宣傳部 供圖) 一年來,峨眉山市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委和樂山市委要求,堅定落實打造「綠水青山典範城市」一個總體定位,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文旅興市、產業強市」三大發展戰略,持續深化「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培育優勢產業集群」等七大專項行動,深化做好「文旅融合、擴容提質、景城一體、全域旅遊」四篇文章,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節點崛起。
-
民樂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民樂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每日甘肅網6月15日訊 據張掖日報民樂報導 民樂縣立足「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小縣優城」提升行動,不斷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著力優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更好的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投資2500萬元在新民路北側、世紀大道西側、北環路南側、團結巷東側建設城東公園。在完善城市園林配套設施的同時,計劃投資7425萬元,重點實施公共綠地綠化工程5項602畝,道路綠化工程16項126畝,綠地養護工程2項6026畝。
-
廣東這座城市「來好事了」,迎來百億新高速,形成生態旅遊大環線
廣東這座城市「來好事了」,迎來百億新高速,形成生態旅遊大環線廣東省一直發展起來都很不錯,吸引了很多人去那裡搞事業,這個省發展越來越突出,國內城市建設也很優秀,出現了很多黑馬城市!特別是在交通事業的建設中,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同時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交通的輔助力也促進了旅遊業的迅速崛起! 今天說說這樣的城市!那是位於廣東的肇慶,從懷集到陽江港的高速公路正式開通,粵西地區增加了連接廣東港澳大灣區的豎線高速,而且在懷陽高速公路肇慶關閉段金裝服務區,肇慶千裡文化生態旅遊大環線正式啟動。
-
武安:「鋼城煤都」亮出生態旅遊新名片
作為一座產業結構偏重的工業城市,近年來,武安把生態旅遊業作為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產業,深入挖掘獨特的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等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努力擦亮生態旅遊這張新名片。「作為國家全域旅遊創建示範區,近年來,我們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實施生態環境治理,為旅遊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
-
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開啟「詩與遠方」新徵程——通化市旅遊產業振興行動
通化市文旅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大行動、百項工程」戰略部署,搶抓高鐵開通歷史性機遇,堅持「點上突破、線上輻射、面上覆蓋、四季皆宜」的思路,發展全域旅遊,構建「一核、兩翼、三帶」的產業布局,進一步釋放「山水林田湖草花、冰雪溶泉凇瀑掛」優勢,全力克服疫情影響,著力實施旅遊產業振興行動十項工程
-
通化市白雞峰國家森林公園滑雪旅遊度假區建設項目
、人傑地靈的通化市東南部,是「長白山生態旅遊圈」南大門,也是「通白吉」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吉林東部休閒度假旅遊的重要節點城市,東接白山,西鄰遼寧,北連遼源、吉林市,在區域旅遊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長白山、鴨綠江、高句麗古蹟、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等世界級旅遊資源的經濟潛質和開發空間進一步提升。集安、輝南、柳河、通化縣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申報創建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已成功通過專家評審。參加中央電視臺的《魅力中國城》城市競演活動首戰告捷,充分展示通化市歷史走廊、冰雪戰場、生態天堂和康養福地的魅力嬌容。
-
劉坪:舉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 為四川建設文化和旅遊強省貢獻阿壩...
阿壩全州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精神特別是彭清華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承辦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為契機,動員全州上下順應大勢、把握機遇,紮實做好「文旅融合、全域旅遊」這篇大文章,加快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努力為四川建設文化和旅遊強省貢獻阿壩智慧和力量。
-
對話戴鳳玲:順勢而為,楚雄開足馬力乘勢而上,引爆大滇西旅遊環線
尤其在高鐵優勢下的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楚雄欲大展身手,在旅遊轉型升級崛起上鬧出點動靜來。「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以嶄新姿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戴鳳玲局長介紹,楚雄州作為全省「8字形」大滇西旅遊環線的西北環線與西南環線交匯點,是昆明到西北環線和西南環線的必經之地。為了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楚雄州順勢而上,主動融入到大滇西旅遊環線中來。「王牌」組合,引爆大滇西旅遊環線如何讓楚雄在大滇西旅遊環線上散發世界獨一無二的魅力?
-
如何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騰衝:計劃打造「戶外+民俗」旅遊度假區
2019年4月起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成為雲南省繼「旅遊革命」和「一部手機遊雲南」建設後,推動雲南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生物多樣、生態優美、路徑一體、智慧友好」的世界獨一無二旅遊勝地的重要戰略舉措。意義打造雲南旅遊核心競爭力省文化和旅遊廳資料顯示,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雲南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獨一無二旅遊勝地的重要舉措。
-
荔灣著力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而荔灣區圍繞建設人文灣區戰略目標,堅持保護傳承和改革創新相結合、城市更新和產業提升相結合,建設嶺南文化傳承展示中心、創新發展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打造嶺南文化示範區,建設以荔灣為核心的嶺南文化中心區。>建設,推進粵劇粵曲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構建嶺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更加融合、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更加契合的發展新格局,提升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區的軟實力和影響力。
-
大滇西旅遊環線上的半山酒店什麼樣?雲南全新旅遊產品呼之欲出!
據悉,雲南將通過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工作,推動旅遊產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要進一步完善建設規劃,大力打造「8字形」大滇西旅遊環線,加快建設因形就勢、融入自然的高品質半山酒店。什麼是半山酒店「半山酒店」是指結合高品質度假、戶外旅行、文化體驗、主題營地的綜合性旅遊產品。
-
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精品線路建設總體設計方案
2011—2020年)》為指導,以知名景區景點為依託,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及縣鄉幹道為軸線,以具備旅遊基礎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鎮、現代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水利風景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為景點集群,以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為核心內涵,串點成線,連線成廊,延廊成環,著力構建
-
通化市鴨綠江景觀帶建設項目
、城市形象三位一體,營造國家級文化名城的文化長廊和綠色屏障;體現國家級旅遊城市和邊貿經濟城市的城市特色,營建現代、開放、時尚的景觀格局,並最終形成具備鮮明城市特色的景觀標識。 吉林省是一個旅遊大省,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生態資源,而且具有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聚焦】新華社|生態旅遊項目加快建設
摩天輪已完成安裝,多功能館、室內水上樂園正在進行主體建設,造浪池、飄流河及仿生牆加快施工……日前,記者從通化生態旅遊項目投資建設方通化佳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項目建設正在全力推進。近年來,通化市全面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開發生態旅遊項目,把生態旅遊優勢轉化為生態產業優勢。
-
麗江股份:圍繞雲南省打造大滇西旅遊環線和將麗江建設成為世界級...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9月18日訊,有投資者向麗江股份提問, 公司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公司回答表示,蘭妹妹 2020/09/18 10:59:02 未來2年,公司將繼續立足麗江,圍繞雲南省打造大滇西旅遊環線和將麗江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及將麗江打造成為大香格裡拉區域主要門戶和中心城市的核心目標,遵循「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大玉龍雪山、瀘沽湖、大滇西旅遊環線、金沙江旅遊帶景區投資開發,促進景區轉型升級;打造目的地綜合服務中心,實現產品與市場無縫對接
-
對標新加坡 建設高品質園林城市
總投入10億元的慢行系統景觀工程正在建設、4個萬畝級森林公園將在今年完成規劃、復星旅遊文化集團籤約要將南國桃園片區打造成珠三角最具魅力的「活力綠島」…… 生態空間是城市空間品質提升的重要一環,也是城市產業創新的重要空間基礎。作為國家新型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獅山鎮一直立足於城市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目標,不斷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讓城市宜居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