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機制幣以其精湛的鑄造工藝、豐富的品種以及濃厚的貨幣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中國錢幣最熱門的收藏板塊,藏品價值較十年前已是今非昔比 ,數倍翻升,珍稀品種於拍賣會的成交價屢創新高。在SBP2020年5月香港十周年年慶-機制幣專場成交一片大好,一枚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銀幣樣幣(七二反版)以136萬落錘,今天藉此極為小編邊帶大家認識一下各版本七錢二分。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各版本銀元的由來
光緒十五年(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採納英國滙豐銀行建議,停鑄面值七錢三分的銀幣,改鑄七錢二分。廣東錢局在英國伯明罕造幣廠提供的模具基礎之上加以修改,銀幣正面點圈內仍為漢文和滿文,「光緒元寶」四字以英文環繞。背面蟠龍居中,上下鐫「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二分」。由于洋文與漢字同列一面的設計與其他省份銀幣相反,被稱為「七二反版」,當局亦認為不合體例,而未量產。
廣東省造七二反版全套五枚
成交價(人民幣):868.25萬
2018年北京誠軒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
於是在1890年廣東錢局遂將「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二分」改列正面,英文鐫其背後,方才鑄造流通於世人。其是廣東錢局在英籍駐廠技師指導下,選用經拋光的模具及坯餅特別製作,彼時作為呈樣或贈送貴賓之用;其與普通喜敦版銀幣相比,精整度明顯高一般幣,龍面下方數字「2」右側有點,學術界把這類錢幣稱為喜敦版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樣幣。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樣幣一枚,俗稱「廣東七二反版」,是第一套在中國制模鑄造的機制銀幣,僅壓印少量樣幣並未發行,存世極少;拍品鋼模初打,版模極深,邊齒及馬齒銳利,龍鱗滿打,立體感極強,雙麵包漿均勻,光澤充沛和包漿鮮明,保存頗佳,彌足珍貴,堪稱中國機制幣翹楚,至為寶貴,近二十年僅出現一次,且為全套出現,目前市價保守估計不低於200萬。
1890年喜敦版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樣幣一枚,Y-203/LM-133,此幣以精拋光鏡面版底鑄造,齒邊規整凌厲,龍面下方數字「2」右側有點,精整度明顯高於一般市面所見普通喜敦版銀幣;據孫浩編著《中國近代機制幣章》一書記載,此種幣面極其光亮精美的喜敦版PROOF級幣樣,是廣東錢局在英籍駐廠技師指導下,選用經拋光的模具及坯餅特別製作,彼時作為呈樣或贈送貴賓之用;樣幣底版明亮如鏡,通體包裹較濃重的五彩包漿,銀光通透,折射出的光澤,色彩斑斕絢麗,存世罕見,NGC SP64
清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一枚,打制清晰平整,邊齒及馬齒銳利,龍鱗滿打,立體感極強,自然氧化形成輕薄包漿,版底無瑕,雙麵包漿均勻,光澤充沛和包漿鮮明,金盾PCGS MS64,為此公司此品種第二名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