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問答
音頻
探究
話題
闢謠
作者|我方團隊周威
《歷史品讀社》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虞姬什麼品格讓現今人依然傳誦:堅守婦道的虞美人
在古代,弄權的女人都美麗,而一些美麗的女人卻不都弄權。她們默默無聞,堅守婦道,無私奉獻,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屬後一種。
虞美人即虞姬,是項羽畢生鍾愛的一個女人。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徵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裡,她就跟到那裡。
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鹹陽只有幾十裡的地方。鹹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裡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
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準備的酒餚,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繡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衝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一支大軍去援救陳餘。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沉舟,揚言只準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有死無生、誓死一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一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
巨鹿之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將軍,凡是參加巨鹿之戰的諸侯軍無一不歸其麾下,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號令,一直隨他西徵。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鹹陽。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鹹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爭開始的時候,項羽佔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
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
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洩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徵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衝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捨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
」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豔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橋林民間傳說:項羽北徵並未帶虞姬隨軍,後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順江而上在行至"石磧鎮"(今橋林),驚聞"籍(項羽)兵敗烏江,寶馬贈亭長,頭臚送故人",虞姬傷痛欲絕,拔劍自刎於石磧橋頭.後人感憐其與霸王之情誼改"石磧鎮"為"失姬鎮"。
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七夕節,在我國已經延續有數千年的歷史。因為融入了一個悽美的民間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現在許多青年男女將七夕節作為中國式情人節。
小時候,聽老人們是這樣講述牛郎織女故事的: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遊,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裡,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裡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划,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動了惻隱之心,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本文章由作者查看書籍與自己見解完成
如有侵權還請聯繫後商議
原創不易,各位看官點擊下方卡片廣告
支持一下原創作者
您的鼓勵是我們努力下去的動力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