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助的財稅處理差異

2020-12-24 中華會計網校

  一、基本概念

  會計準則規定,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包括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構,國際類似組織也在此範圍之內。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政府補助具有兩個特徵:

  第一,政府補助是無償的、有條件的。政府向企業提供補助具有無償性的特點。政府並不因此而享有企業的所有權,企業未來也不需要以提供服務、轉讓資產等方式償還。政府補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條件,主要包括:(1)政策條件。企業只有符合政府補助政策的規定,才有資格申請政府補助。符合政策規定不一定都能夠取得政府補助;不符合政策規定、不具備申請政府補助資格的,不能取得政府補助。(2)使用條件。企業已獲批准取得政府補助的,應當按照政府規定的用途使用。

  第二,政府資本性投入不屬於政府補助。政府以投資者身份向企業投入資本,享有企業相應的所有權,企業有義務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政府與企業之間是投資者與被投資者的關係。政府撥入的投資補助等專項撥款中,國家相關文件規定作為「資本公積」處理的,也屬於資本性投入的性質。政府的資本性投入無論採用何種形式,均不屬於政府補助。

  《企業所得稅法》沒有政府補助的概念,但第六條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財政撥款為不徵稅收入。《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收入總額包括補貼收入等。第二十六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一)項所稱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收入總額,包括政府補助,即包括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可見,政府補助,在稅法中的對應概念是收入總額中的補貼收入。另外,在執行稅法上,政府包括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構,但國際類似組織一般不在此範圍之內。

  二、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及其會計與稅務處理的差異

  政府補助表現為政府向企業轉移資產,通常為貨幣性資產,也可能為非貨幣性資產。政府補助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財政撥款在會計處理上,財政撥款是政府無償撥付給企業的資金,通常在撥款時明確規定了資金用途。比如,財政部門撥付給企業用於購建固定資產或進行技術改造的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安置職工就業而給予的獎勵款項,撥付企業的糧食定額補貼,撥付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研發經費等,均屬於財政撥款。

  在稅務處理上,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見,稅法上規定的「財政撥款」,只是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不包括企業取得的財政資金,因為企業的資金一般是不會「納入預算管理」的;對企業無償取得的財政資金,在稅務處理上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應計入收入總額中其他收入的「補貼收入」。

  (二)財政貼息在會計處理上,財政貼息是政府為支持特定領域或區域發展,根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目標,對承貸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給予的補貼。

  在稅務處理上,區分財政貼息的不同方式進行處理:

  第一,對財政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給受益企業的,財政貼息收入作補貼收入處理,利息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

  第二,財政將貼息資金撥付給貸款銀行,由貸款銀行以政策性優惠利率向企業提供貸款,受益企業按照實際發生的利率計算和確認利息費用。

  (三)稅收返還在會計處理上,稅收返還是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先徵後返(退)、即徵即退等辦法向企業返還的稅款,屬於以稅收優惠形式給予的一種政府補助。增值稅出口退稅不屬於政府補助。除稅收返還外,稅收優惠還包括直接減徵、免徵、增加計稅抵扣額、抵免部分稅額等形式。這類稅收優惠並未直接向企業無償提供資產,不作為會計準則規範的政府補助。

  在稅務處理上,企業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文件規定,實際收到具有專門用途的先徵後返(退)、即徵即退等辦法向企業返還的所得稅稅款,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取得當期的利潤總額,暫不計入取得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其他沒有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免稅的稅收返還,除企業取得的出口退稅(增值稅進項)外,一般都應作為應稅收入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增值稅進項稅額不作為應稅收入,是因為根據相關稅收法規規定,對增值稅出口貨物實行零稅率,即對出口環節的增值部分免徵增值稅,同時退還出口貨物前道環節所徵的進項稅額。由於增值稅是價外稅,出口貨物前道環節所含的進項稅額是抵扣項目,體現為企業墊付資金的性質,增值稅出口退稅實質上是政府歸還企業事先墊付的資金,會計處理上不屬於政府補助,稅務處理上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四)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在會計處理上,企業取得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比如行政劃撥土地使用權、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都屬於政府補助。在稅務處理上,企業取得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都應計入收入總額。

  對企業實際收到的財政補貼和稅收返還等,按照現行會計準則的規定,屬於政府補助的範疇,被排除了稅法規定的「財政撥款」之外,會計核算中計入企業的「營業外收入」科目,除企業取得的出口退稅(增值稅進項)外,一般作為應稅收入徵收企業所得稅。這主要有以下考慮:一是企業從政府取得的補貼收入符合收入總額的立法精神。企業取得的財政補貼形式多種多樣,既有減免的流轉稅,也有給予企業從事特定事項的財政補貼。無論企業取得何種形式的財政補貼,都導致企業淨資產增加和經濟利益流入,符合收入總額的立法精神。二是為了規範財政補貼收入和加強減免稅的管理。從1994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實行後,中央集中管理稅權,各地不得自行或擅自減免稅。地方政府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不得不採取各種財政補貼等變相「減免稅」形式給予企業優惠,進行招商引資,造成財政補貼收入的不規範,破壞了全國統一的公平稅負的環境,也是對中央稅權的嚴重侵蝕。為此,對企業從政府取得的財政補貼收入徵稅,有利於加強對財政補貼收入和減免稅的規範管理。三是出於儘量減少稅法與財務會計制度差異的考慮,也沒有必要在這一問題上保持二者之間的差異,這有利於降低納稅遵從成本和稅收管理成本。

  三、政府補助的確認與稅務處理

  在會計處理上,政府補助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在稅務處理上,一般來說,應在實際收到政府補助時再計入收入總額,即應按收付實現制確認收入的實現,因為企業實際收到款項時才具有納稅能力。在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但尚未收到政府補助時,在稅收上還不應確認收入的實現,因為此時企業尚不具備納稅能力。政府補助區分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進行處理。

  (一)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

  在會計處理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直接確認為當期損益,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自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起,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次計入以後各期的損益(營業外收入)。但是,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發生毀損的,應將尚未分配的遞延收益餘額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損益(營業外收入)。

  在稅務處理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都應在實際取得時計入收入總額。當會計上將收到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納稅調增處理;自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起,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次計入以後各期的損益(營業外收入)的,在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納稅調減處理;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發生毀損,將尚未分配的遞延收益餘額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損益(營業外收入)的,在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納稅調減處理。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

  在會計處理上,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

  在稅務處理上,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都應在實際取得時計入收入總額。當會計上將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以後的相關費用或損失,取得時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納稅調增處理;當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後,在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納稅調減處理。當會計上將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的,在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亦應計入收入總額。

  (三)返還政府補助。在會計處理上,已確認的政府補助需要返還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存在相關遞延收益的,衝減相關遞延收益帳面餘額,超出部分計入當期損益;不存在相關遞延收益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在稅務處理上,已計入收入總額的補貼收入需要返還的,無論存在相關遞延收益,或不存在相關遞延收益,在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均可按照實際返還額進行納稅調減處理。

  四、政府補助的計量與稅務處理

  在會計處理上,政府補助為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收到或應收的金額計量。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計量。在稅務處理上,《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前款所稱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但稅法沒有名義金額計量的規定。

  (一)貨幣性資產形式的政府補助。

  在會計處理上,根據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取得的各種政府補助為貨幣性資產的,如通過銀行轉帳等方式撥付的補助,通常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量;存在確鑿證據表明該項補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額標準撥付的,如按照實際銷量或儲備量與單位補貼定額計算的補助等,可以按照應收的金額計量。

  在稅務處理上,根據《實施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帳款、應收票據、準備持有到期的債券投資以及債務的豁免等。企業取得貨幣形式的補貼收入,基本認同會計金額計量。

  (二)非貨幣性資產形式的政府補助。

  在會計處理上,根據會計準則規定,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計量。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如該資產附帶有關文件、協議、發票、報關單等憑證註明的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不大的,應當以有關憑證中註明的價值作為公允價值;如果沒有註明價值或註明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較大、但有活躍市場的,應當根據有確鑿證據表明的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如果沒有註明價值、且沒有活躍市場、不能可靠取得公允價值的,應當按照名義金額計量,名義金額為1元。

  在稅務處理上,根據《實施條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取得收入的非貨幣形式,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以及有關權益等。《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前款所稱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企業取得非貨幣形式的補貼收入,基本認同會計公允價值計量。

責任編輯:zoe

相關焦點

  • 不徵稅收入及政府補助的財稅處理解析
    四、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及稅會差異分析 對於一般企業來講,企業收入中可能屬於不徵稅收入的大部分是政府補助。 (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方法 新版《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對政府補助給出了兩種會計處理方法: 1.總額法及稅會差異 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政府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帳面價值或成本費用的衝減。
  •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從理論上講,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收益法與資本法。所謂收益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收益或遞延收益;所謂資本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所有者權益。收益法又有兩種具體方法:總額法與淨額法。  企業取得針對綜合性項目的政府補助,需要將其分解為與資產相關的部分和與收益相關的部分,分別進行會計處理;難以區分的,將政府補助整體歸類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視情況不同計入當期損益,或者在項目期內分期確認為當期收益。
  • 一文教您看懂:政府補助的確認及稅會處理
    現乙企業取得政府返還款3000萬元,如何處理?對於企業收到的來源於其他方的補助,有確鑿證據表明政府是補助的實際撥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該項補助也屬於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二是政府補助是無償性的。即企業取得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務等對價。
  • 政府補助會計處理新舊對比
    舊會計制度規定,補貼收入科目核算企業按規定實際收到的補貼收入(包括退還的增值稅),或按銷量或工作量等和國家規定的補助定額計算並按期給予的定額補貼。會計處理,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本科目。這樣的會計處理,只反映了該項資金的性質及來源,無法正確反映收到資金後的使用情況。
  • 教您政府補助方面做帳——確認和計量
    全國著名財稅實戰專家,助您搶佔先機,點擊購買,即刻享有!成大事者不糾結!僅僅一頓飯的花費,受益一輩子,早系統、深入學習則早領先與獲益!】一、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政府補助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 (二)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
  • 政府補助的相關涉稅分析
    國家更是為了大力扶持各行各業步入正軌,相繼出臺了很多財稅優惠政策,也加大了政府補助的發放力度。說起政府補助,很多人對補助發放的形式以及涉稅處理都感到困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關注政府補助的相關知識。一、 什麼是政府補助?
  • 卓越新能:獲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退稅款和政府補助
    卓越新能:獲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退稅款和政府補助 時間:2020年12月24日 16:51:18&nbsp中財網 原標題:卓越新能:關於獲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退稅款和政府補助的公告證券代碼:688196 證券簡稱:卓越新能 公告編號:2020-033 龍巖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獲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 退稅款和政府補助的公告
  • 大智慧獲得145萬元政府補助
    一、獲取補助的基本情況 自本年度年初至本公告出具之日,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簡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獲得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1,446,136.10 元,具體情況如下: 幣種:人民幣 單位:元 序號 補助項目 收到補助 補助依據 補助金額 的時間 《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專 項發展資金使用和管理辦法》(滬財 預(2016)149 號、《上海張江國家
  • 鼎龍股份:獲得政府補助
    一、獲取政府補助的基本情況 湖北鼎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及子公司於2020年10月20日-2020年12月16日期間,累計收到各項政府補助資金共計人民幣182,282,008.33元,其中:涉密類(信息披露豁免)政府補助合計178,010,000.00元,具體情況見附表1;非涉密類政府補助合計4,272,008.33
  • 美格智能:公司全資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
    美格智能:公司全資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 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9:21:16&nbsp中財網 原標題:美格智能:關於公司全資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一、獲取補助的基本情況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軟體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 號)的有關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體產品,按相關稅率徵收增值稅後,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徵即退政策。
  • 卓越新能:關於獲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退稅款和政府補助的公告
    證券代碼:688196 證券簡稱:卓越新能 公告編號:2020-033        龍巖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獲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        退稅款和政府補助的公告
  • 收藏|政府補助促復工,不徵稅收入有哪些你知道嗎?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一、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徵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
  • 美格智能:關於公司全資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
    一、獲取補助的基本情況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軟體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號)的有關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體產品,按相關稅率徵收增值稅後,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徵即退政策。
  • 政府財政補助收入會計和稅務處理
    例3中,企業應分期確認政府補助收入,在做年度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不再做調整。如果當期政府補助收入補助給企業拆除的資產,作為財產損失的減項,超過政府補助收入部份的財產損失,按照國家稅務總局13號令規定,報稅務機關審批扣除,未超過作收收益。
  • 聯泰環保及子公司收到增值稅退稅和其他政府補助787萬元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12月10日消息,聯泰環保(603797)發布公告稱,2019年9月17日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已累計收到增值稅退稅和其他政府補助合計人民幣787.42萬元。公告顯示,增值稅即徵即退70%部分: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通知》(財稅[2015]78號),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汙水處理勞務可享受增值稅即徵即退70%的稅收優惠。2019年9月17日至本公告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收到汙水處理服務收入的增值稅70%部分退稅款合計人民幣114.00萬元。
  • 誤餐補助的企業所得稅處理
    誤餐補助的企業所得稅處理 2010-12-17 14:48 來源:中華會計網校博客   列印 | 收藏 |   隨著現代社會快速發展和進步,職工因工作的需要
  • 財政部解讀政府補助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總額法淨額法區別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會計司今日發布《關於政府補助準則有關問題的解讀》,解讀明確,政府補助有總額法和淨額法兩種會計處理方法,企業對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補助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對2017年1月1日至本準則施行日之間新增的政府補助根據本準則進行調整。
  • 三星新材: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獲得政府補助
    三星新材: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獲得政府補助 時間:2020年12月24日 21:06:23&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三星新材: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具體明細如下: 一、 獲得補助的基本情況 (一)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收款單位 補助項目 入帳時間 金額(元) 政策依據 三星新材 福利企業增值稅 退稅 2020年 8月-12月 5,404,960.00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文件
  • 會計與稅法差異的處理方法
    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規範的對象和目標不同,兩者的差異無法消除。如果以稅法為依據進行會計核算,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如果以會計核算的收入和利潤作為計算流轉稅和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將會弱化稅收職能,因此「財稅合一」的思路是行不通的,我國採取了國際通行的做法——財稅適度分離。
  • 政府補助入帳用總額法還是淨額法?如何判斷收益類型?
    在過去兩三個月裡,相信很多公司或多或少都收到過來自政府的補助金,比如為支持在疫情中損失較大的企業而下發的補助金、稅費的返還等等,還有上個月大家問得比較多的穩崗補貼,也屬於政府補助的一種。本文主要圍繞《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來給大家科普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