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解讀政府補助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總額法淨額法區別

2020-12-21 閩南網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會計司今日發布《關於政府補助準則有關問題的解讀》,解讀明確,政府補助有總額法和淨額法兩種會計處理方法,企業對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補助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對2017年1月1日至本準則施行日之間新增的政府補助根據本準則進行調整。

  財政部於2017年5月修訂印發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財會〔2017〕15號,以下簡稱政府補助準則),為便於理解,財政部對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方法、「其他收益」科目、等問題做出解讀。

  解讀明確,政府補助準則規定,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衝減相關成本費用。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政府補助準則不對「日常活動」進行界定。通常情況下,若政府補助補償的成本費用是營業利潤之中的項目,或該補助與日常銷售等經營行為密切相關(如增值稅即徵即退等),則認為該政府補助與日常活動相關。

  解讀指出,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總額法和淨額法。總額法是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其全額一次或分次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帳面價值或者成本費用等的扣減。淨額法是將政府補助確認為對相關資產帳面價值或者所補償成本費用等的扣減。

  企業應當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判斷某一類政府補助業務應當採用總額法還是淨額法。通常情況下,對同類或類似政府補助業務只能選用一種方法,同時,企業對該業務應當一貫地運用該方法,不得隨意變更。企業對某些補助只能採用一種方法,例如,對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即徵即退只能採用總額法進行會計處理。

  解讀明確,企業選擇總額法對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的,應增設「6117 其他收益」科目進行核算。「其他收益」科目核算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以及其他與日常活動相關且應直接計入本科目的項目。對於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企業在實際收到或應收時,或者將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分攤計入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期末,應將本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本科目結轉後應無餘額。

  如果企業先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再確認所購建的長期資產,總額法下應當在開始對相關資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時按照合理、系統的方法將遞延收益分期計入當期收益;淨額法下應當在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或預定用途時將遞延收益衝減資產帳面價值。如果相關長期資產投入使用後企業再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總額法下應當在相關資產的剩餘使用壽命內按照合理、系統的方法將遞延收益分期計入當期收益;淨額法下應當在取得補助時衝減相關資產的帳面價值,並按照衝減後的帳面價值和相關資產的剩餘使用壽命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

  《財政部關於進一步規範地方國庫資金和財政專戶資金管理的通知》(財庫〔2014〕175號)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要嚴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預算和用款計劃撥款,對於年度預算執行中確需新增的支出項目,應按規定通過動支預備費或調整當年預算解決,不得對外借款。對於確需出借的臨時急需款項,應嚴格限定借款對象、用途和期限。借款對象應限於納入本級預算管理的一級預算單位(不含企業),不得對非預算單位及未納入年度預算的項目借款和墊付財政資金,且應僅限於臨時性資金周轉或者為應對社會影響較大的突發事件的臨時急需墊款。借款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解讀明確,根據上述規定,政府原則上不對企業借款,相應不存在政府對企業債務豁免的情況,故將原政府補助準則(2006年制定發布)中準則適用範圍的有關規定予以刪除,即刪除了「債務豁免,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

  政府補助準則規定,企業對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補助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對2017年1月1日至本準則施行日之間新增的政府補助根據本準則進行調整。

  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補助主要指當日仍存在尚未分攤計入損益的與政府補助有關的遞延收益。因採用未來適用法,企業不需調整2016年12月31日有關科目的期末餘額,在編制2017年年報時也不需調整可比期間的比較數據。2017年1月1日至政府補助準則施行日之間新增的政府補助,主要指在這一期間內新取得的政府補助。企業對2017年1月1日存在的和2017年1月1日至政府補助準則施行日之間新增的政府補助應當視同從2017年1月1日起按照政府補助準則進行會計處理,以確保在2017年度對政府補助業務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保持一致。

  解讀指出,政府補助準則發布後,財政部此前發布的有關政府補助會計處理規定(相關應用指南、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等)與本準則不一致的,以本準則為準。

原標題:財政部解讀政府補助準則有關問題 明確適用範圍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政府補助入帳用總額法還是淨額法?如何判斷收益類型?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在會計處理上,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及會計司解讀的要求,涉及的科目包括遞延收益、當期損益、相關的成本費用科目、其他收益、營業外收支。
  • 政府補助咋記帳?看財政部最新解讀
    通常情況下,若政府補助補償的成本費用是營業利潤之中的項目,或該補助與日常銷售等經營行為密切相關(如增值稅即徵即退等),則認為該政府補助與日常活動相關。  二、關於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方法  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總額法和淨額法。總額法是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其全額一次或分次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帳面價值或者成本費用等的扣減。
  • 政府補助會計處理新舊對比
    基於上述情況,《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2017年修訂)》作了如下調整:首先,將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
  •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從理論上講,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收益法與資本法。所謂收益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收益或遞延收益;所謂資本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所有者權益。收益法又有兩種具體方法:總額法與淨額法。總額法是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其全額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帳面餘額或者費用的扣減。淨額法是將政府補助確認為對相關資產帳面餘額或者所補償費用的扣減。政府補助準則要求採用的是收益法中的總額法,以便更真實、完整地反映政府補助的相關信息。
  • 不徵稅收入及政府補助的財稅處理解析
    (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方法 新版《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對政府補助給出了兩種會計處理方法: 1.總額法及稅會差異 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政府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帳面價值或成本費用的衝減。
  • 《企業會計準則———政府補助》簡析
    企業不論通過何種形式取得的政府補助,政府補助準則規定,在會計處理上應當劃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1)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
  • 政府補助的相關涉稅分析
    其中,我們要特別區分:註:直接減徵、免徵、增加計稅抵扣額、抵免部分稅額等不涉及資產直接轉移的經濟資源,雖按照政府補助準則進行會計處理,但他們其實並不屬於政府補助。政府補助的帳務處理方法分為兩種:1) 總額法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帳面價值或者費用的扣減;將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隨著資產的使用而逐步結轉入損益。
  • 政府財政補助收入會計和稅務處理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以下簡稱準則),談談政府對企業補助收入如何進行走帳,結合稅法進行納稅納稅調整,彙算清繳以納稅人為主,企業納稅人做好納稅調整。目前尚未實行準則的企業,建議涉及政府補助收入的核算,走帳時可參照使用,因為在準則前的相關會計制度和通則,對政府補助收入涉及極小,不適應當前會計核算的需要。
  • 《中級會計實務》第十二章 政府補助筆記
    20×7年3月31日,甲公司收到政府即徵即退的增值稅額300萬元。20x7年3月12日,甲公司收到當地財政部門為支持其購買實驗設備撥付的款項120萬元,20x7年9月26日,甲公司購買不需要安裝的實驗設備一臺並投入使用。實際成本為240萬元,資金來源為財政撥款及其借款,該設備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10年。預計無淨殘值,甲公司採用總額法核算政府補助。
  • 政府補助的財稅處理差異
    (三)稅收返還在會計處理上,稅收返還是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先徵後返(退)、即徵即退等辦法向企業返還的稅款,屬於以稅收優惠形式給予的一種政府補助。增值稅出口退稅不屬於政府補助。除稅收返還外,稅收優惠還包括直接減徵、免徵、增加計稅抵扣額、抵免部分稅額等形式。這類稅收優惠並未直接向企業無償提供資產,不作為會計準則規範的政府補助。
  • 一文教您看懂:政府補助的確認及稅會處理
    您知道政府補助確認及稅會處理都怎麼做嗎?有哪些方法嗎?看完這篇文章您就都懂了!案例介紹:房地產開發企業乙通過招拍掛購入土地100畝,與國土部門籤訂的出讓合同價格為10000 萬元,企業已繳納10000 萬元。
  • 如何核算政府補助
    為了規範政府補助的確認、計量和披露,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以下簡稱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該準則不涉及債務豁免與所得稅的減免。
  • 政府補助如何會計核算
    新會計準則取消了「補貼收入」科目,原來記入「補貼收入」的政府補助都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在《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中規範。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 財政部答問:政府購買服務與政府對服務機構的補助有何區別?
    不久前,財政部綜合司針對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於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理解不完全到位,執行中存在一些偏差,有的購買行為甚至背離了改革的初衷,為此對政府購買服務政策做了梳理,組織編寫了《政府購買服務知識問答》一書,幫助各地各部門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政府購買服務政策要求。全書共有96個問答。政府採購信息網(caigou2003.com)特予以連載發布。
  •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考點講解:政府補助收入
    2012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第四章 收入  考點四:政府補助收入  (一)政府補助的概念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 實務| 一文說清加計抵減計算、會計處理及申報表填寫
    二、會計處理(本例分錄只考慮增值稅,其他涉稅處理略)(一)一般計稅項目1.實現收入時借:銀行存款等 140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40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30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30(四)實際繳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 第十一條以及財政部會計司《關於<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適用
  •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財政部令第72號)
    >第一條 為了規範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準則。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舉辦(上級)單位、債權人、事業單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第五條 事業單位應當對其自身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  第六條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應當以事業單位各項業務活動持續正常地進行為前提。
  • 何博士: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解讀
    2016年7月18日,財姨發布了《關於徵求<關於增值稅會計處理的規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正式文頒布後,將自今年5月1日開始實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企業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2〕13號)等原有關增值稅會計處理的規定廢止。本規定發布前未按上述規定處理的,應當進行追溯調整。
  • 山航B:獲得政府補助
    補助金額 補助依據 是否與日常經營活動相關 補助類型 會計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支線補貼 4,570,000.00 《支線航空補貼管理暫行辦法》民航發【2013】28號 是 55,183,929.58 是 與收益相關 其他收益 合計 95,110,312.21 二、補助的類型及其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1、補助的類型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規定,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