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胸部CT的廣泛普及,體檢查出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一小部分後來被證實是肺癌,這難免讓人感到恐慌,以至於有些人一旦發現肺裡有肺結節,就覺得自己要生肺癌了。
對此,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陳恩國有著明顯的體會。陳主任說,最近幾年,門診因為肺結節來就診的患者較前明顯增加,幾乎佔到門診就診病人的一半以上。
65歲的老陳(化名)是一家企業的老總,前段時間體檢,被查出肺部小結節,醫生說問題不大,建議他三個月後複查就行。但老陳等不及,他心慌意亂,忍不住每個月都去查一次。每次結果出來前,他都很緊張:擔心情況變糟了,每次結果都是與前相仿,他又擔心下個月會不會變糟。
像老陳這樣的患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陳恩國主任醫師幾乎每天都會遇到。
其實老陳的結果蠻好,三個月後肺部CT複查,顯示他的結節明顯變小。
「只是炎症。」陳恩國主任說。老陳長出一口氣。
體檢查出肺小結節
她緊張到取消備孕計劃
事實上,很多人像老陳一樣,看到體檢報告中「肺結節」的提示,心裡就會 「咯噔」一下,「馬上想到,會不會得肺癌?」
其實,「肺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結節。」陳恩國主任說,像老陳的肺結節,體檢時查出是6毫米大小,也沒有其他異常,「這種情況下,一般三個月到半年再做複查就可以。複查太頻繁,間隔時間太短,其實意義並不大。」
但陳恩國主任也能理解,像老陳這樣的患者對小結節的恐懼。曾經有一位20多歲的女患者,結婚沒多久,體檢時查出肺部小結節,只有三四毫米,形態也不特殊,他建議對方半年後再來複查。
但是女孩子很緊張,總是擔心結節會有進展,本來已經計劃懷孕了,因為這個,備孕計劃也取消了。
做完這個手術10多年
大伯沒再復發轉移
對於一些符合相應指徵的肺結節患者,陳恩國主任一般會建議做一個特殊的氣管鏡檢查-----導航氣管鏡檢查。
通俗來講,就是給普通氣管鏡配備了導航系統,像汽車上的導航儀一樣,精準指引氣管鏡操作醫生到達靶病灶,並取材活檢。在導航探頭的引導下可進入更細微的支氣管甚至直至肺泡,進行病理活檢取樣、病灶標記定位,並可以針對肺結節進行局部微創消融等治療。」
在導航氣管鏡引導下,如順利到達肺結節部位,就可以進行活檢,明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對患者來說,創傷要小很多。
「如果結節是惡性的,在徵求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還可以在氣管鏡下進行微創消融治療。」
實際上,陳恩國主任利用氣管鏡技術對早期肺癌進行評估處理已經可以追朔到10多年前了。
2005年左右,一位60多歲的大伯因為痰血前來就診,胸部CT檢查未發現異常,但氣管鏡檢查發現左主分叉處腔內有腫瘤。
「他去了很多地方,有醫生建議他做左全肺手術,把腫瘤拿掉,但可能會影響他的生活質量,他有些猶豫。」於是抱著一線希望找到陳恩國主任。
陳恩國給他進行全面評估,早期左主中央型肺癌,與長期抽菸有關,長期抽菸也導致了嚴重肺氣腫,肺功能嚴重損害。外科手術不能耐受。「經他同意後,我們在氣管鏡下給他做了氣管鏡下介入手術。」
手術後,這位大伯每年都會來隨訪,10多年過去了,他的情況一直很好,也沒在出現過復發。
「提高肺癌的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全靠一個『早』字。氣管鏡可以提高早期肺癌診斷的準確性和成功率,對一些適合的早期患者來說,還可以進行氣管鏡下的介入治療,損傷也會更小。」 陳恩國說。
他有家族肺癌史
卻拒絕體檢,還每天一包煙
找陳主任就診的患者,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有了肺結節要怎麼辦?其實查出肺結節,首先不要緊張。肺結節檢出雖然多,但惡性比例並不大,只要它不變大、密度不變高,就像木料裡總有個疙瘩,布料上難免有根線頭一樣,是正常的,完全不需要過分緊張。我們要做的就是動態觀察,藉助高分辨CT來觀察它的變化。所以大家去找醫生看肺結節,醫生大多時候會說:不要緊,但是需要定期複查,就是這個道理啦!
當然,也不能麻痺大意。是不是所有人查出肺結節都沒關係呢?當然不是。有些人肺結節惡性的風險高:比如長期吸菸、工作環境粉塵顆粒物多、家族有腫瘤病史;此外,還得看肺結節的大小、形態和生長速度。醫生可以據此判定結節是否有潛在風險,甚至是不是大家擔心的早癌。懷疑有問題的肺結節,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包括CT引導下經皮肺結節穿刺、經導航支氣管肺外周結節活檢等方式明確診斷。
也有很多患者會問:我要不要做手術?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手術切除結節是最讓人放心。但是臨床中,也存在不少類似情況,手術後病理結果顯示,結節是良性的。
一般來說,當肺部小結節是以下情況的,才需要警惕:8毫米以上;結節有毛刺;半實性磨玻璃結節等 。
「如果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要重視。」
陳恩國主任剛剛接診了一位男患者,對方是一位高校老師,曾有多位親人確診肺癌,其中有的確診後沒多久,人就走了,「他本人本來抽菸就很厲害,一天抽一包多,雖然單位每年有體檢,但他也不去檢查,有點迴避這個問題。」
直到今年,這位患者咳痰時,出現血絲,到醫院檢查時,已經是肺癌晚期。所幸,現在肺癌的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多,他接受治療後,治療效果還不錯。
體檢發現肺小結節、磨玻璃影的人越來越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低劑量螺旋CT檢查越來越普及,這對於疾病的早發現、早監測是一件好事。
「大部分肺小結節是不需要處理的,即使和肺癌相關性高的一定大小的磨玻璃結節,也只有20%左右的患者屬於高危。」陳恩國說,可以說絕大部分肺結節都不是肺癌,如果檢查查出肺小結節,積極配合醫生的建議,堅持規律複查即可,「另外就是,如果有條件的話,4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都能做一次肺部CT檢查。」
來源: 錢江晚報 | 作者: | 責編:汪傑菲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