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生命禁區」蟄伏三年,冒死拍下野生動物絕密畫面

2020-12-12 澎湃新聞

野生動物攝影師顧瑩,

身材嬌小才一米五三,

為了拍攝,跨越七大洲四大洋。

她去到地球三極——

南極、北極、青藏高原,

尋找那裡最具代表性的三種動物——

帝企鵝、北極熊、藏羚羊,

重點拍下了它們的繁衍生息,

成為完成這個題材的世界第一人,

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人。

2016年她成為「中華文化人物」,

2017年獲NBP世界最佳自然攝影大獎,

作品被美國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別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生命禁區」,

她看起來卻是動物王國,

「拍攝野生動物,也是為了保護它們,

即使為之付出生命我也在所不惜。」

自述 | 顧瑩  編輯 | 石鳴
顧瑩在可可西裡無人區腹地

2016年6月,我第一次進入可可西裡拍攝藏羚羊,到現在為止已經拍了三年了。現在我是可可西裡唯一的特約攝影師。

之所以會去可可西裡拍藏羚羊,是為了完成我「地球三極」的選題。2014、2015年,我去了北極圈附近,拍了北極熊。2015年11月,我去了南極腹地,拍到了帝企鵝。

所以接下來,我就想去地球上的「第三極」——青藏高原,拍攝這裡最具代表性的動物藏羚羊。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但是其實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在中國的,也就是說,「第三極」其實大部分都位於中國境內。

可可西裡無人區

迄今為止,還沒有很多野生動物攝影師紮根在可可西裡拍攝。一是因為這片地域高寒高海拔,號稱「生命禁區」,條件非常艱苦,不適合人類生存。

其次,可可西裡是中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非常脆弱,禁止非法穿越,出入都需要保護區管理局的許可。

對於拍野生動物的人來說,每一次拍攝,都希望能夠拍到儘量多的素材。比如說去非洲,動物都在你的身邊,有很多機會拍到不同的場景。去個一周,就會有很大收穫。

但是在可可西裡不是這樣。可可西裡的野生動物都很怕人,會跟人保持距離,你想見上它一面都難,就更不用說還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成千上萬隻藏羚羊在準備大遷徙

▍ 「偷窺」藏羚羊 

其實我第一次看藏羚羊的時候,我是沒有看到羊的。

那個時候,我和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一起開車往裡走,看到遠遠一片塵土飛揚。我問工作人員那是什麼,工作人員告訴我,那是藏羚羊跑了。

我們還沒來得及看見它們,它們就已經發現了我們的車。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羊是這麼敏感、這麼怕人的。

打鬥中折斷一隻角的藏羚羊

後來開始進帳篷拍攝的時候,我對這一點有了更深的體會。為了不讓藏羚羊發現,我每天早上天不亮、5點半就要進帳篷,趕在它們從山谷裡出來吃草之前隱蔽好。

然後一整天都要呆在帳篷裡面。吃喝拉撒,都要在帳篷裡面解決。直到晚上天黑以後,才可以出來。

雌性藏羚羊產仔

在帳篷裡面,任何有味道的食物都不能吃。拍攝的時候,我只吃八寶粥,吃完以後還要拿塑膠袋把包裝封死。

曾經有另外一位攝影師和我一起在帳篷裡面呆了兩天。為了減少方便的次數,這位攝影師就儘量不喝水。

等到兩天以後出帳篷的時候,他手背上的皮一揪就可以揪得老高,等於已經處於脫水狀態了。

在帳篷裡等候藏羚羊時自拍

拍攝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等待。你沒有辦法主動靠近動物,你只能等它靠近你。有的時候,一天下來都沒有一個好的鏡頭。

隱蔽在帳篷裡,主要是為了拍攝藏羚羊產仔。動物繁殖的過程都非常隱秘,但好處是它們會選擇固定的區域,靜悄悄地蹲守就可以。

藏羚羊交配、打鬥、求偶等等,就沒有一個固定區域,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能拍到的機會就比較偶然。

雄性藏羚羊打鬥

三年下來,我拍下許多可遇不可求的珍貴照片。有些畫面,在可可西裡已經呆了幾十年的工作人員都沒見過,就更不用說被拍到過了。

我每一次進可可西裡,都要待很長時間。最長的可能要待兩個月,最少的也要20天。算下來,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可可西裡。

第一年,我的高反很嚴重,可可西裏海拔5000米,我到2700多米的格爾木的時候就已經不適應,後來一直嘔吐,全靠藥物硬撐。

去了很多次以後,我現在到可可西裡,已經完全沒有高原反應了,被人戲稱「已經變成可可西裡人」。

藏羚羊交配

2016年9月,在第16屆平遙國際攝影展上,我的個展《角落裡的生命——生息在地球三極》獲得了最高獎「優秀攝影師評審委員會大獎」,這也是最高獎第一次頒給野生動物題材的作品。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也非常認可我的作品和工作狀態,2016年,他們授予了我唯一的申遺特約攝影師身份。我的作品也無償提供給管理局,大量的素材都用於可可西裡申遺項目。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裡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也是青藏高原上唯一的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申遺成功後,我還是繼續在可可西裡拍攝。我想完成一部以藏羚羊為主的反映可可西裡自然生態的影片。

中國的物種非常豐富,特別是青藏高原,那裡還隱藏著太多沒被大眾熟悉的物種。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本土的攝影師,有責任把可可西裡和三江源拍好,把中國的生物更好地展示給全世界。 

獵隼

藏野驢

今年夏季,可可西裡的天氣尤其不好,不停地下雨、下雪、下冰雹,我們的汽車開進去都陷在裡面不能動,有時候路爛得連摩託車都開不了。

但是就在今年,我終於拍到了藏羚羊與正在行駛的火車同時通過青藏鐵路橋的畫面。

2006年,青藏鐵路剛剛建成的時候,大家都在猜想鐵路對藏羚羊的影響。因為鐵路穿過了藏羚羊世世代代遷徙的路線,突然來了火車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對藏羚羊來說是非常陌生的。

它即便要過鐵路,可能也會選擇火車沒有經過的時候趕緊跑過去。那個時候,想拍到羊和火車同框的畫面是非常困難的。 

曾經有一位攝影師想拍而沒有拍到這樣的畫面,於是分別拍了火車從鐵路上過、藏羚羊從橋下過,然後進行合成。後來被證明是造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2016年,我第一次去可可西裡拍攝藏羚羊遷徙的時候,拍到了一個火車從橋上過,藏羚羊在旁邊奔跑的畫面。

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想,這麼多年藏羚羊來來回回走這條路線,會不會有所改變呢?

三年裡面,我一直沒有停止過,想去拍這個畫面。每次藏羚羊要遷徙,我都會去鐵路邊守候。直到今年,我終於拍到了這個畫面。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野生動物一直在努力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但是我們要給它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它們能夠慢慢地適應。

▍ 「最近的時候距離死亡只有8米」 

在可可西裡,我主要是拍藏羚羊,也拍一些其他的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動物,比如棕熊、藏狐、藏野驢、野犛牛等等。

羊越多的地方,它的天敵也就越多。在我最常拍攝的一片區域周圍,大約有幾十頭棕熊。

其實,我剛進可可西裡的時候,管理局的領導就一再提醒我,遇到狼還可以稍微放鬆一點,棕熊一定要加倍注意。在青藏高原每年都會發生棕熊襲擊人的事件,有的時候甚至會有傷亡。

猞猁

有一天,我正在拍攝,整群的羊突然開始慌不擇路地奔跑。我奇怪發生什麼事了,就從帳篷上的小窗口往外看。

遠遠地看見一頭棕熊過來了,越來越近,行走路線正好是向著我的帳篷而來。

其實我的帳篷隱蔽得非常好。棕熊的嗅覺很靈敏,但是它的視覺不好,應該沒有看見我的帳篷。但是我腦海裡出現了管理局領導的叮囑:絕對不能讓熊和你近距離接觸,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我感到一陣恐懼,趕緊想了個辦法,把熊給嚇跑了。

熊跑了以後,作為一個攝影師,我突然感到特別後悔。

我應該讓熊走得再近一點。因為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一頭棕熊能夠面對面朝你走過來,而且是在特別自然的狀態下。對於任何一個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說,這都是夢寐以求的一個鏡頭。

從那一刻起,我心裡就埋下了一個小小的情結。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拍一個棕熊頭部的特寫,一個滿屏的、而不是裁剪的頭部特寫。

後來有一次,我發現了一個棕熊常去的覓食地,我就開始在那裡守候。等了很久,熊終於來了。

我當時只顧拍攝,忘記了自己應該及時撤離。熊發現我的時候,我還站在它的領地裡,它非常生氣,立刻就衝我奔過來。

那個時候,我才反應過來,但是我還存著僥倖心理,一邊逃跑一邊還扛著腳架和相機想繼續拍。因為它還走得不夠近,我還沒能夠拍到那個我想要的頭部特寫。

然後我就摔倒了,摔了個嘴啃泥,腳架和相機全摔到地上。熊還在往前奔,最近的時候,離我就只有八米。那個場景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還好旁邊有一根電線桿,拉了一根很細的鐵絲。這根鐵絲攔住了熊。它衝到跟前才看見鐵絲,一個剎車,土都飛起來了。

就在那一瞬間,我趕緊爬起來,奔回車上。老天爺眷顧我,撿回了一條命。

後來我反省自己。其實我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尊重野生動物的野性。我們不能把人的意志強加給野生動物。不要以為野生動物都很溫順,我們人類可以控制它們。       

每一種生物,在食物鏈上,都有自己的位置。這就是自然法則。我們人類在野外碰上棕熊這樣的野生動物的時候,其實真的就只是它們的一種食物而已。

棕熊一家三口的溫馨瞬間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拍藏羚羊拍得多了,我一眼看過去,就能看出羊群的意圖。

比方說都是奔跑,有的時候,是躲避天敵的奔跑,有的時候,卻是為了逃避拍攝的人的幹擾。

我看過不少媒體用無人機航拍野生動物的片子。在他們的航拍畫面中,動物其實是在慌慌張張地逃命,好像背後有什麼人追著它們一樣。這種就是被人為的拍攝嚴重幹擾了。

使用無人機航拍,是會有噪音的。絕大部分野生動物都很害怕這種噪音。所以怎麼飛,才能不驚擾到它們?你要非常了解野生動物才行。

我航拍的藏羚羊,通常都是非常安逸的、自由自在的狀態,沒有一點慌張奔跑的樣子,都是慢慢在走,有的時候甚至是躺在地上睡著了。

顧瑩航拍的藏羚羊

我在可可西裡拍了三年,從來沒有見過一輛車,在路上禮讓藏羚羊。

藏羚羊要過馬路的時候,每次都是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路上攔車,讓出一條道,讓羊群通過。

有的車在路上看到藏羚羊,不要說停下來,連鳴笛都不鳴笛,直接開過去。所以有的時候就會發生藏羚羊被車撞傷的事故。

工作人員幫助藏羚羊過馬路

藏羚羊被撞傷以後,如果它失去了自主進食能力的話,它肯定是活不了的。我拍過這樣的傷羊,拍完三天以後,它就去世了。

所以我很想呼籲大家,不要和野生動物去搶道,因為對於它來講,我們的車真是太強大了。其實有的時候只需要我們踩一個剎車,挽救的就是一條生命。

非洲象、北極熊、美洲獅……人們可能對這些動物的名字再熟悉不過。但是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因為我們人類的活動,幾乎每天都有物種在滅亡。

瀕死的藏羚羊,眼睛裡有顧瑩的影子

過去40年,光中國的陸生脊椎動物,就已經消失了一半。有很多物種,甚至從來沒有機會被影像記錄下來。

我們為什麼拍野生動物?不是為了得到一張好看的照片,一段優美的視頻。每個物種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了解野生動物,了解它們和人的關係,其實是讓我們更了解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記錄本身,就是為了保護。保護野生動物,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一個女「鳥人」 

我的父母都是空軍,我從小就渴望天空,喜歡飛翔。

在從事野生動物攝影之前,我是一名滑翔傘飛行員,加入了國家隊。從2003到2009年,我狂熱地飛行了6年,四次獲得滑翔傘女子全國冠軍,第一位創造了中國女子滑翔傘點對點直線越野的百公裡紀錄。

2009年,在一次國家隊的集訓中,我發生了飛行事故,腰椎第二節骨折受傷。在床上躺了三個月之後,暫停了滑翔傘的事業。

天堂鳥——薩克森風鳥

之後,我開始尋找其他的興趣愛好。我長居在深圳。2011年初,我和朋友一起去拍鳥,拍到了深圳一種珍稀候鳥——黑臉琵鷺。

看到鏡頭中它起飛的那一個瞬間,我突然感到,自己飛翔的夢想和情感,隨著黑臉琵鷺的飛翔,又回到了天空。

飛滑翔傘的人,都把自己戲稱為「鳥人」。我感到,如果我拍鳥兒,也可以繼續當一個「鳥人」。

青藏高原特有的紅胸角雉

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注在拍攝野生鳥類上。5年來,我的足跡遍及七大洲四大洋,拍攝了1000多種鳥類,作品被收入世界最權威的鳥類全書《世界鳥類手冊》,其中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珍稀種類。

為了能夠拍到它們,我凌晨三點一個人負重三十公斤爬山,在南太平洋食人族的原始森林裡一待就是21天。

拍鳥兒的同時,我也慢慢地擴展到拍攝所有的野生動物。

2015年,我到南極拍攝帝企鵝,一呆就呆了18天,創下了獨立攝影師在南極帝企鵝繁殖地連續拍攝時間最長的紀錄。

其實那一次,我們是被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暴風雪困在了裡面。當時被困了八天,有一個機會可以離開,所有其他的攝影師都馬上收拾行李走了。我決定不走。

因為我費勁周折才來到這裡。而且我聽說,後面還會有更多的暴風雪。我想留下來,拍暴風雪裡的帝企鵝,那才是它們最真實的生存狀態。

事實上,南極是地球上風力最大的地方,也是已知的溫度最低的地方。常年都在刮暴風雪。

然而進出南極的帝企鵝繁殖地要坐飛機,都要選風和日麗的天氣,所以其實以往大部分人都沒有拍到這個常態。

我看到,暴風雪中,許許多多的小帝企鵝剛出生就死去了。每一場暴風雪過去,都有成群的小帝企鵝的屍體留在地面上。

我拍到一隻小企鵝,它被暴風雪颳倒了,但是它有生存的欲望,一直扇它的翅膀、蹬它的小腿,想站起來。

最終,它還是沒能站起來。我的照片拍完幾分鐘,它就死去了。

通過我的作品,我希望大家不僅僅看到野生動物的可愛,更應該了解到它們生存的危機。

將死的小帝企鵝

▍ 「去嘗試你可能會失敗的東西」 

那一年進南極之前,我還偶遇了著名的英國探險家亨利·沃斯利。

他是一位極地經驗非常豐富的探險家。他當時要獨自一個人,歷經南極點,徒步穿越南極。所有的裝備和補給,他全都自己帶在身上,整個過程中不接受任何外來援助。

這其實是一百年前,另一位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曾經嘗試過的路線。沙克爾頓當時是率領一整支探險隊,而亨利·沃斯利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有人問他,為什麼選擇明顯更加危險也更加困難的獨行,沃斯利說:「我以這句話作為自己人生的指引——『去嘗試你可能會失敗的東西』。我們都在做自己能輕鬆完成的事,卻很少將目標門檻設定得比自己能確定完成的事更高,那正是我此行的動力所在。」

顧瑩與亨利·沃斯利的合影

我見到他、和他合過影的第二天,他就進了南極。等我回國之後,最後得知他的消息,就是他已經不幸去世。那個時候他已經走了一千多公裡,只剩下幾十公裡,差一點就要完成他的壯舉。

他留給世界最後的話是:「我的身體耐力逐漸被耗盡,如今終於要付出代價了,我不得不悲傷地宣布這次旅程到此為止——距離我的目標是如此之近。」

我非常敬佩他。我在新聞裡看到他給自己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是那麼憔悴,和之前看到的他簡直判若兩人。他真的是已經完全拼盡了自己最後的一點力氣。

其實從事滑翔傘運動的時候,死亡對我來說就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我飛了6年,身邊因為滑翔傘事故離世的就有14位傘友。

但是我從來沒有因為死亡近在咫尺而想要放棄滑翔傘。不如說,我早就有了為滑翔傘運動付出生命的心理準備。因為這是發自心底的熱愛。

滑翔傘更多的可能是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現在我拍野生動物,傳達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我覺得這更加有意義。

如果有一天,我因為野外攝影而不幸失去生命,我也是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因為這是我熱愛的事情,付出一切我都覺得值得。

生命非常可貴,也非常脆弱。每個人都會有走的一天,關鍵是你要怎麼樣精彩地活著。

相關焦點

  • 人類「生命的禁區」又是野生動物的遊樂園——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在藏語中的意思為「青色的山梁」,這裡自然條件極其惡劣,氣候嚴酷,人類無法長期居住,因此又被稱為是「生命的禁區」。然而,正是因為人跡罕至,才為高原野生動物創造了極好的生存環境,使得可可西裡又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樂園」。其實,人們通常所說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和「可可西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核洩露十年後的日本福島:從禁區變野生動物"天堂"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近十年後,美國喬治亞大學和日本福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個人們原先預想的「生命禁區」實際上已經變成野生動物的「天堂」。研究人員在不同地區拍攝了超過26.7萬張野生動物照片,記錄下了20多個物種,包括野豬、日本兔、獼猴、野雞、狐狸以及貉等。領導這項研究的野生生物學家詹姆斯·比斯利(James Beasley)說:「我們的結果首次證明,儘管存在輻射汙染,但福島禁區內現在有大量野生動物生活。」比斯利表示,經常與人類發生衝突的物種,特別是野豬,在人類禁區內常被攝像頭捕捉到。
  • 中國版圖上的幾個生命禁區,幾乎無人敢進入
    1、 生命禁區——羅布泊人跡罕至的羅布泊充滿了神秘色彩,這裡被稱為生命的禁區,發生在這裡的傳奇故事常常伴隨著失蹤和死亡,但羅布泊有著誘人的另一面,它是世界地質演變的活化石和氣候變化的記錄儀,是探險者和科學者的樂園
  • 當年的禁區早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當年的禁區現在已經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相比核輻射,人類似乎更加可怕。▲禁區裡的動物,依次為歐洲野牛、歐亞猞猁、駝鹿、棕熊事故剛發生時,很多受到大量核輻射的動物當場死亡,即使僥倖存活下來的,它們的後代也大多是畸形,生下來幾小時便死亡。
  • 生命之聲:雲南保山拍到珍稀野生動物雲貓
    雨文:雲南保山拍到珍稀野生動物雲貓01:13來自呼籲文明養犬主播:雨文2、這一次的驚喜發現,足以證明我們的保護措施是有效的,雲貓在保護區內是有一定種群數量的,這也給了更多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人員信心。下一步當地自然保護區會加大監控、保護力度,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也可以以拒絕野生動物製品、積極宣傳動物保護等方式,為動保組織提供力量。
  • 中國「最大」的無人區,生命的禁區,卻讓人無限嚮往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氣候惡劣,自然條件惡劣,被稱為「生命禁區」,但這裡是高原野生動物生活的樂園,藏羚羊雪豹、猞猁、馬努貓、野犛牛、藏野驢等高原野生動物在這裡生存。
  • 人類的禁區,野生動物的天堂,北方的空地,青藏高原的可可西裡
    同時,它還是中國建成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自然環境較好的保護區之一。與羌塘、阿爾金山、羅布泊,並稱為「中國四大無人區」。子衛最初知曉可可西裡,是從電影《可可西裡》的導演陸川說的一句話開始的:「可可西裡,是天堂,是地獄,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因為,可可西裡的故事難以訴說,只有真正走過的人才能體會。」
  • 青海「生命禁區」,一組令人震撼的照片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第 51 處世界遺產這片世界上最年輕,最廣闊的荒原是生機勃勃的野生動物天堂滋養了中國幾條大河的冰川擁有寶貴的砂金礦、高原精靈藏羚羊在惡劣環境中依然豔麗綻放的高原植物是公認的「生命禁區
  • 中國四大無人區,空氣稀薄、人跡罕至,最後一個真正的生命禁區
    雖然阿爾金被稱作是四大無人區之一,但是它其實是生命最旺盛的地區。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欣賞到自然風光的神奇還能見到本地的很多「原住民」,有時候很多珍稀的動物都會突然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來,因為這裡有太多的也會使能保護動物像:野駱駝、藏雪雞、藏羚羊、雪豹等等,據統計野生動物數量達到15萬,還有數百種珍貴的野生植物,為此國家在1987年於此地建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區。
  • 中國4大生命禁區 有一處被稱為"魔鬼三角區"(圖)(1)
    在中國,有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生命的禁區,它們分布在人煙稀少的西藏以及新疆,無人區的神秘莫測被列為旅行社的黑名單。但這些禁區卻是動物們的宜居地,因為沒有被外來物的打擾,所以無人區呈現的各種奇觀,是有生命力、有資源力的一片淨土。
  • 神秘的可可西裡無人區,為什麼說是「生命的禁區」?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面積有60萬平方公裡,也是我們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之一。為什麼說可可西裡無人區,是「生命的禁區」呢?可可西裡無人區危險之一,便是它惡劣的天氣和自然條件。平均海拔達到5000米,短時間內可以快速引發肺部疾病。一旦發生肺水腫、腦水腫就非常危險。而且這裡廣泛分布的是鹹水湖,找到淡水非常困難,生存機會渺茫。
  • 陳光:生命禁區的魂
    許多生命在這裡無法生存,稱之為生命禁區,並不為過。有冬去春來自由飛翔的鳥類;有在草原上覓食繁衍後代的動物:藏羚羊、野驢、犛牛、蒼鷹,禿鷲、野狗、獺兔、巖羊;有胡楊樹、油菜花、格桑花;還有青稞、豌豆、土豆和那灰黃的草根以及更不起眼的蕨類植物。生命的頑強和堅韌,在這裡得到了有力的展示和詮釋。
  • 陳光:生命禁區的魂
    許多人把青藏高原視為生命禁區,望而卻步。的確,由於海拔太高,氧氣稀薄,天氣嚴寒,氣候環境惡劣,自然條件苛刻,再加上地勢偏遠,交通和經濟條件很差。許多生命在這裡無法生存,稱之為生命禁區,並不為過。但是,一次次的高原行讓我發現,在這片眾人皆知的生命禁區裡,卻有許多的生命在頑強的生存著、生活著、奮鬥著、拼搏著、奉獻著。他們是雪域高原的魂。他們令人肅然起敬,嘆為觀止。我感嘆高原上那頑強的生靈。
  • 當擺拍、PS、造假橫行,是他們守護著野生動物攝影的底線
    在名、利的驅使下,攝影師放棄了拍攝真實的底線,讓野生動物攝影師這個職業遭受懷疑,更讓我們失去了對野生動物有正確認知的機會。真正有責任感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他們的日常你想像不到。按下快門只要不到一秒,而為此付出的,是他們的一切。
  • 生命禁區的可可西裡:平均海拔4600米,為何卻引無數人嚮往?
    在很久以前,可可西裡的風光比現在還要美,植被茂盛,野生動物遍地。 對於動物種類,可可西裡已知的已經達到30餘種,其中野犛牛、藏羚羊、野驢、白唇鹿等等青藏高原上才有的獨特野生動物,從98年的2、3萬隻已經恢復到十萬隻左右,特別是藏羚羊數量從1.5萬隻達到如今的5萬多隻,以前在可可西裡上很難看到的它們,如今也能零星看到一些了,足以可見可可西裡的保護取得了實質性效果
  • 中國最美生命禁區就在新疆這個地方!不是膽子大就能去的!
    這些「生命的禁區」神秘而壯闊景色絕美的地方,是探險者的夢想,自駕者的樂園,攝影者的天堂,走過它的人都會發出一個感想:第一次認真的思考死亡。阿爾金山位於若羌縣境內的阿爾山,海拔約為4000米,面積約為4.5萬平方公裡,我國最大的一個高山自然保護區,同時也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
  • 柴達木盆地野生動物數量穩定增長
    >   中新社西寧5月18日電 (孫睿 趙洪甲)「近年來,我州嚴格落實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瀕危野生動物資源保護,不斷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修復,嚴厲打擊涉及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全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逐漸恢復,野生動物數量呈穩定增長趨勢。
  • 從人類禁區變成生命天堂,車諾比核爆後發生了什麼?
    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普氏野馬,在引進到烏克蘭阿斯卡尼亞 諾瓦核汙染區後,種群數量由原來的30多匹,發展到了100多匹,曾經的生命禁區,如今儼然一幅動物天堂的景象。 野生動物對抗輻射的能力比我們想像中強得多,面對輻射,這些生物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它們能根據環境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
  • 旅遊,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可可西裡失聯大學生,死後被動物攻擊
    可可西裡無人區,位於我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橫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無人區(4.5萬平方公裡),號稱生命的禁區,也是國際第三大無人區。可可西裡無人區,不適宜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沒有淡水,不能種植農作物,只有野生動物出沒。
  • 可可西裡因女孩失蹤案火了,生命禁區可可西裡「不歡迎你」
    可可西裡因女孩失蹤案火了,生命禁區可可西裡「不歡迎你」最近可可西裡女孩失蹤案火了,引起了全網的關注,一時間人們對女孩,對可可西裡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世人皆說可可西裡美得不像話,卻忘了可可西裡還有個名字叫做「生命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