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房產杭州站   2020年01月17日 15:28
從「省級優秀特色小鎮」的「成績單」,
到「杭州新經濟會議小鎮」的羽化蝶變,
再到藍城龍塢茶鎮產業研究院的智慧探索。
2019年,龍塢茶鎮經歷了成長、收穫的一年,
2020年伊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藍城茶學院正式成立,
龍塢茶鎮向著「小目標」又邁出一步。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藍城茶學院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藍城杭州龍塢茶鎮公司合作成立。1月16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龍塢茶鎮·九街舉行。
藍城集團董事長、龍塢茶鎮名譽鎮長宋衛平發表致辭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姜仁華發表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宗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姜仁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培訓中心主任周智修,藍城集團董事長、龍塢茶鎮名譽鎮長宋衛平,藍城集團執行總裁陽作軍,藍城龍塢茶鎮鎮長郭玲玲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
浙江省職業技能鑑定中心主任陳國送、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王小玲、中國茶葉博物館副館長朱珠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丁勇、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嶽飛和新聞媒體的朋友作為嘉賓蒞臨現場共同見證。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茶葉科研機構,在提升中國茶產業科技含量、科技支撐茶產業發展、茶文化培訓推廣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幾十年來,研究所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水平,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100多項,獲獎成果118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4項,主編各類著作100多部,發表論文近4000篇,其中SCI收錄近500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聯合中國茶葉學會致力於助力「一懂兩愛」的茶葉人才培養,十餘年來累計培養茶葉人才逾4萬人次,其中培養「全國技術能手」6名,茶文化傳播精英人才300餘名,高技能人才5000多名,500多名學員已成為行業骨幹,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藍城茶學院成立後,將作為茶行業人才培養、推廣茶文化和茶知識的共建平臺。
「萬擔茶鄉」繪就天然底色
藍城集團深耕茶產業省級特色小鎮內涵
產業是小鎮發展的生命力,產業的存在,不僅為小鎮的持續發展帶來所需的資金和財富,越來越多集聚的人才又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從而,讓小鎮進入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如果說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是藍城茶學院的「知識擔當」,那麼龍塢茶鎮就是孕育它的天然溫床。
作為唯一一個茶主題的省級特色小鎮、西湖龍井最大的原產地保護區,藍城集團聯合綠城集團一起投資建設運營西湖區龍塢茶鎮PPP項目,承擔著產業發展與茶文化傳播的使命和責任。小鎮已有中國茶產業聯盟、大茗堂茶科技、藝福堂、浙大茶研所科技轉化中心等企業、機構落戶,目前,小鎮已基本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的全產業鏈模式。
在過去的2019年,龍塢茶鎮深耕產業小鎮建設,將茶文化與茶產業有效融合,並舉辦了西湖龍井開茶節、中華茶奧會等茶界盛會,且先後獲得了省級優秀特色小鎮、杭州新經濟會議小鎮等殊榮。
茶行業活動貫穿小鎮生活
以科學、文化為載體培養茶界人才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藍城龍塢茶鎮公司的友好牽手,為小鎮提供了茶文化底蘊培養和深化的基石。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藍城茶學院除了茶行業各專業課程的培訓辦學之外,將在龍塢茶鎮舉辦茶知識公益課堂、茶行業高端論壇和研討會。為茶行業培養人才,推廣茶文化和茶知識,實現打造茶人的聚集地和茶文化傳播地的目標,在科技創新、產業開發、業態創新、服務三農等方面發揮優勢。
小鎮的發展需要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更需要各類人才的不斷培育。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藍城茶學院為溫床,小鎮的文化格局不斷拓展,特色小鎮之「特」也更加鮮明。未來,龍塢茶鎮還將以更加豐富的人才智庫,應對小鎮全產業發展的更高標準。
免責聲明:本文由藍城集團供稿,版權歸屬原作者,不代表本網觀點與立場。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