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安沿霸河入藍田,別過「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藍關,跨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地方,就來到秦嶺最美是商洛之最美的地方一一洛南。洛南西北方橫亙著高聳入雲,遍布石海草甸,冷杉和高山杜娟綿延不絕的草璉嶺,炎炎夏日隔擋了來自關中平原的燥熱,成就了洛南的夏天"婆婆不搖扇子,晚上要蓋被子"的避暑勝地,人稱「夏都"。冬天又把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大漠沙塵和關中平原的霧霾阻擋在草璉嶺的北坡,給了洛南冬天不覺寒,三九也有「小陽春」的溫暖。草璉嶺就象是庇佑洛南的觀世音,當關中平原霧霾遮天撇日,白天開車也要打雙閃,出門要戴上厚厚的口罩,晚上看不見星星,只在記憶中念叨月亮時,我們洛南正在享受藍天白雲,晚上或賞月朗星稀的蒼穹,或陶醉於繁星如流的銀河,追逐閃著燈光的飛機衛星從眼前飛過。
洛南縣的中部,洛河的北岸有座神仙居住的高山一一雲蒙山。雲蒙山從草璉嶺逶迤連綿向東,在洛河白昶河以北聚仙氣,攏奇峰巨崖,秀群山俊嶺,如群龍勁舞,稱之為洛南的龍脈,也是洛南的花蕊。站在雲蒙山極頂處北望,華山諸峰聳立在藍天裡,山上的廟宇樓閣盡入眼帘,雄壯的山峰顯得蒼勁又仙氣盈盈。雲蒙山顛寺院門邊有幅對聯:嶽色遙臨,秦嶺難遮天外目;書堂宛在,洞門猶觀雪中花。道出雲蒙山的絕美。西望草璉嶺,夏天叢林草甸滿目蒼翠,秋後冬春皚皚白雪覆頂與藍天形成獨特的風景,宛如到了西藏。東望兌山如椎,山頂古寺通信高塔相映成趣,古老和現代和諧地存於一幅畫中;南望九燕撲饅活靈活現。在洛南,無論你走到那裡,雲蒙山始終伴你風裡雨中,日照月滿。
隨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由多位周易大師堪輿,洛南縣治所由武谷川的古城街遷現址。後歷代不斷完善城池,終成規模。城池築有四座城門,東門,西門,南門。在南門西築有禹門,城北因靠塬,沒有設門。縣城設於清池川,背後九燕呈祥,古有詩曰:王榭堂前燕。因為燕子從不在衰敗之家築巢。燕子築巢的庭院要麼是書香門第,富貴人家,要麼是將要富貴,興旺發達的家庭。因而在九燕拱照下的洛南縣城,為最佳洪福聖地。縣城所在北塬宏大廣博,沿塬底濤濤向東流過的就是洛南的母親河一一洛河。北有雲蒙山為靠山,南有饅頭山逶迤的塬頭為案,東有東寨坡,西有西寺梁使縣城形成巨大的龍椅形勝。洛南治所自遷現址後的一千多年,縣衙大堂在洛河漲水時,能聽見奔騰的洛河浪濤聲。古時洛南小八景就有洛水吼堂一景。可見古人對風水的選擇和把控己達登峰造極的境界。洛南治所的選定凝聚了天文地理,易經玄學的精華。
走進洛南小城,冬天可盡情地欣賞河濱路穿過一城的金絲柳,在陽光下,金燦燦的枝條隨風擺動,好似一城的金項璉舞動燦燦金花。春夏,縣河兩岸柳樹成蔭,縣河如飄帶蜿蜒,河邊綠草絨絨如毯,城中街道梧桐遮天蔽日,在火熱的夏天充著滿滿的清涼。改革開放後,洛南縣城迎來了春天,低矮雜亂的民居得到了改造,拓出了許多縱橫交錯的街巷。樓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這十幾年來,洛南迎來了大發展,東城有了城市的模樣,西城區有了大城市的氣息。河濱公園讓人流連的綠化,寬闊的馬路街道,高入雲天的摩天大樓,次林櫛比的高擋小區,讓人顛覆對山區小城的認知。城在林中,林中藏城。我們的城沒有大城市的紛紛擾擾,一擲千金的財富橫溢,但卻有著大都市不能望其項背的慢城的恬靜和舒適。恣意奔跑不顯瘋態,大口呼吸空氣香甜,大聲講話彰顯質樸,健步如飛也屬老道。走過一城,讓我們懂得:抖落了浮華,在我的世界裡頂天立地,在我的城,變得高大!
我們的城藏在巍巍秦嶺裡,雲橫秦嶺會遮住我們的雙眼,雪擁藍關會阻隔我們的步伐。但我們洛南小城的人在雷電冰霜中挺立,在刀光劍影中衝鋒,在困難與挫折中錘鍊,至遠古以來,追求進步,創造文明,雄冠天下。幾萬年前的猿人徵服自然的石爺石錘刮削器和大量炭灰,表明人類徵服和改造自然可追朔到更加遠古的時期。洛水出書在靈口,讓洛南不但首開了華夏文明,更推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數理,堪輿,風水,奇門遁甲,推背圖,無不從洛書中取其精義。也直接影響和推動了華夏文字的創立。倉頡順應天意在洛南縣西洛水之濱的陽虛山"仰觀奎星元曲之勢,俯察龜紋鳥跡山川之靈,在玄(元)扈山之龍山崖上"指掌而創文字,造為六書。華夏文字中"衙"字,就是多人居於街中,古人把我為「吾"。"五"為旺,″口」為洛書之形狀。天下衙門即政府為什麼一定要朝南開呢?因為南為火,為陽,從洛書的精義就是南火北水西金東木中間土,衙門朝南開,即面萌數一,居旺數五,背朝頂數九。也就是說,面向朝氣蓬勃之勢,居最旺之形勝,靠自然數之頂數,意最大靠山之意。因為自然數中,5為旺,9為頂數,10為滿數,世界從無十全十美。因此,皇帝只能稱為九五之尊。華夏文字是世界最博大精深,最神奇最富想像力的文字,沒有之一。全國有兩千八百多個縣,自原始社會開始,就誕生深刻影響文明進程的《洛書》和倉頡造字這兩大文明的,僅洛南一縣。
洛南的發展史,就是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四皓結廬隱居,韋善俊遍採三秦神草救民於病疫,陳綬著書興文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洛南人不懈的追求。
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興起,很快就在洛南播下革命的種子。一九二八年初,做為陝西省委委員的唐澍首次到洛南三要司參加許權中旅的整訓工作。西北工農革命軍總司令唐澍,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劉志丹在渭華起義失敗後,向秦嶺轉移到金堆城,黃田溝嶺堅持鬥爭後轉移至洛源草璉嶺丶黑彰丶姚坪澗丶兩岔河一帶宣傳革命,堅持鬥爭,並在姚坪澗成立"藍洛縣人民政府」。在當地開明紳士高老五的資助下人槍都有較大發展。他們懲治土豪劣紳,剿除匪患,打擊反動武裝,一次在保安街西雷家院駐訓的一大隊遭遇軍伐李虎臣部四個旅的包圍及反動民團合擊,唐澍帶領一百餘人星夜趕往救援。為掩護大部隊突圍轉移,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的西北工農革命軍總司令唐澍壯烈犧牲。如今洛源鎮政府後牆上還有當年藍洛縣政府的宣傳標語:″抗日救國」四個大字。一九二九年春,劉志丹帶領四百餘人槍突奔霸源,出藍田,跨渭河到照金,然後在陝北建立了陝甘寧邊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長徵保存了彌足珍貴的落腳的地方。
洛南是片紅色的熱土,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王軍從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徵。在長徵中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在河南盧氏縣官坡,蘭草,洛南鐵鎖關(箭杆嶺),三要司,庾家河連續打敗國民黨反動武裝的圍剿和封鎖,鼓舞了部隊鬥志,擴大了隊伍,打破了敵人的重重包圍,最早到達陝北,奇蹟般創造了百戰百勝,在長徵部隊都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成為唯一在長徵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的隊伍。建國後,當年在我們洛南戰鬥過的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二十五軍,授大將一人:徐海東。上將二人:劉震,韓先楚。中將6人,少將88人。其中劉華清後來官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還有程子華,鄭位三,郭述申,戴季英等省部級領導幹部。可見一心為人民謀幸福的人,到洛南不會「落難",只會一帆風順,走上更大的政治舞臺。
1949年4月30日,商洛武工隊第七區幹隊隊長任志英帶隊攻打四皓鄉公所,四皓解放。5月24日,商洛武工隊在官橋河油房溝發現洛河北岸潘家村有一股敵人,經周密部署,釆取猛衝猛打,速戰速決的戰術,俘獲從縣城想經永豐逃往西安不成,又轉身從保安出藍田被截擊,之後又延洛河到孤山想從石門去華縣仍遭堵截,最後想從洛河出河南的國民黨洛南縣長何逸夢。5月30日,武工隊攻抵縣趙子嶺,控制了饅頭山,東龍山,北塬。下午6疇,武工隊進駐縣城,洛南縣城解放。6月6日,商洛地委領導來洛南宣布華中局批示,同意成立中共洛南縣委,洛南縣人民政府。陳效真為書記,嚴敏為縣長。
洛南解放後,縣委政府領導在深入農村工作中發現,四十裡梁塬人吃水要到幾裡路遠的洛河裡去擔,一響只能擔兩擔水。四十裡粱塬廣褒的土地,因缺水,人稱″苦瓜梁塬黃柏川,吃水下塬洛河擔」。而洛河水卻是"洛州有水不澆田,流到河南澆竹園」。為了改變梁塬的缺水問題,縣委書記馮培智,縣長張東穿草鞋,吃幹饃,帶上水利技術人員一星期踏堪了梁塬和保安一百多裡的溝壑大山,初步形成方案。縣長張東為解決修建資金問題,十多次騎上騾子上省城,爭取資金500萬元,58年動工,59年順利引洛水上塬。為了存蓄洛水,在梁塬上修建了古樓河,辛嶽,李村三個大水庫,並建14個小水庫及山塘,配套修建了南北中三條輸水乾渠,使苦瓜梁塬黃柏川變成″四十裡梁塬,七十二窪,窪窪結出金圪塔富饒之鄉。如今的人們爭相傳頌紅旗渠的壯美,而紅旗渠的修建是河南林縣人考察了洛惠渠工程後,模仿修建的。
洛水上塬,徹底改變了梁塬的生態,使梁塬上有了河,成為最適宜人居住的地方,成為洛南的米糧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鎮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縣委政府又審時度勢在洛惠渠管理處和縣政府後塬修建了兩個水廠,在洛惠渠進水口處又修建了張坪水庫,把洛水上塬提高到新的高度,惠澤二十多萬人。
走過洛南,你一定被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所深深吸引,也會被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革命家在十四五歲正是貪玩的年齡,為了民族解放,國家富強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和擔當所折服。也會被為洛水上塬,用著最原始的鋼釺,鐵錘,生了病只能享受四兩豆面的艱難困苦中,硬是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了千米保持一米的落差的大灌渠的改天換地人竟勝天的精神感動得不能自己。
走過一城,就會讓你明白,在全國都在喊汙染嚴重的當下,我們的小城卻自然而然,理所當然地享受藍天白雲,欣賞月朗星稀,繁星撤滿天河的愜意。當許多高傲的城裡人戴著防霾紅罩,在若隱若現的鋼筋水泥林中穿雲破霧地去上班時,我們的城卻可以大口呼吸浸潤著甜甜花香的空氣,喝著清涼甘洌的山泉,吃著不打農藥的蔬菜和散養的土雞蛋。走過一城,什麼健康養生在大城市需花大價錢才能買到的時尚,而在我們的城可以不用思考的享用!
梁頭塬韭花醬,全國包郵12元,聯繫電話:18991443512(微信同號)
作者簡介:
吳書斌,男,洛南縣人。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本科學歷。政協洛南縣二屆,三屆,四屆委員,政協四屆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曾有《洛水豐碑》(陝西民政),《一路拼搏一路歌》(農家女百事通)《要重視對主觀世界的改造》(陝西廉政),(此文被收入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的《中國跨世紀戰略文獻》一書,並被九七年中央黨校《燧石》雜誌做重要肯定評論)。《小橋》(商洛報)及文字,政論,新聞視頻,廣播稿若干被中、省丶市丶縣電臺,電視臺播出。
往期作品薦讀:
吳書斌(陝西洛南)|| 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思考
洛南文友匯運營團隊
刊首題字
石冬鰲 原康生 車振山 陳濤 麻新平 李民 孫安樂
顧 問
張宏運 張忠良 劉劍鋒 呂三運 何慧娟
編 委
陳大維 胡永宏
長期友情
合作夥伴
洛南宏安車輛檢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