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銀山看塔林,賞遼金建築

2020-09-03 看北京看中國看世界

一到假期,各旅遊景點就會人滿為患。新冠肺炎前這一年五一北京遊人更多,一是因為天氣很好;二是因為開了一個世園會。我聽旅遊局說國內跟團遊目的地北京排前三;自由行目的地也排前三;雖然出行地還是排前三,但我看還是進來的人多。所以,可以想見各景點人數肯定都是接近上限,五一當天北京各景點進去了二百三十萬人,你看看這得站多少個天安門廣場?我肯定不敢加入全國人民逛北京的隊伍,我還是把著名景點讓給好不容易有時間來北京逛逛的人吧。我撿一個連北京人都不常去的地方看看,圖的是好賴出去走走,莫負春光似水流。去哪兒呢?北邊,十三陵?肯定人多,那就十三陵旁邊的銀山塔林?這個要得。按照慣例,節日出遊肯定還是夥同妻兄。

銀山是個地名,當然也是個山名,說的是下雪以後的外觀。其實那座山和十三陵的天壽山是一回事,天壽山是因為壽比天高所以吸引了明朝皇帝們紛紛來葬。天壽山的一個山窩裡還另外吸引了一批僧人在此傳經。最早,這些僧人在這裡搭了一座臺,後來蓋了一座寺。紅火的時候號稱南金北銀,南金說的是金山寺,北銀說的就是銀山寺。有一條真理叫做「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既然有和尚在此奮鬥,那一定就會有在這裡犧牲的和尚。小和尚犧牲後就都風化了;大和尚不一樣,大和尚犧牲後都是火化,然後把火化後的骨灰建一座塔埋在裡面。佛祖的骨灰有彩色結晶叫做舍利,大和尚如果有凜凜風骨,他的骨灰裡可能也會有彩色結晶,但是這個不能叫舍利,也不是叫做什麼?總之,有大和尚的名寺大剎才會有塔;塔多了就會如林。這是銀山塔林的來歷。

銀山塔林屬於十三陵特區管理,1982年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十三陵,其中就包括了銀山塔林。雖然銀山塔林1982年就被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它一直都僅僅是被保護,就是不讓附近的老鄉再拆了,但並沒有修繕。十年後的1992年,十三陵特區才開始修繕銀山塔林;1993年寺、塔修繕完工。現在算是四A級景區,那就是說這處全國重點文物的旅遊評級是四A唄。

銀山塔林評定為四A級非常好,好在哪兒呢?還是要用數字說話,這第一是門票很便宜,網上說是每人25元,到現場售票處一問,人家只收20元。這二一個嘛,那就是停車不收費,我趴好車對停車場主任說「出來給你錢」,人家卻說「去吧,不收費,免費給你看車」。這三一個就更好了,景區裡面沒有高價貨賣。這四一個說的是景區裡雖然有戴著紅袖章的安全員,可是人家不像別處安全員那樣見著遊客就喊「哎,前面那個老幾,別往前走了,那裡不開放」。

進了大門就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我問旁邊的工作人員離塔林還有多遠?他說不遠,也就走三幾分鐘。我走了一會兒,肯定過了「三幾分鐘」,還是沒到。我一想,這古人說「山中一日,世上百年」真是蠻有道理的,山裡人計時的刻度和我們肯定是不一樣。幸虧他說是「三幾分鐘」,要是說走一天,我還不得走上一百年?

走著走著,路邊欄杆外面就出現了一座塔。

這種覆缽式塔是藏塔,也就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塔,塔身是缽型的。內地的藏塔肯定是信奉藏傳佛教的寺廟建的,最早的可以見到遼代的,比如薊州觀音殿遼塔。遼代覆缽塔和這個塔的風格完全不同,薊州白塔覆缽塔身是上面小、下面大,是真正的覆缽。而且,遼代的覆缽塔的覆缽下面都還有一座樓閣式塔身,看上去最突出的是樓閣式塔身,而不是那個覆缽。這座塔須彌座上的覆缽塔身是上面大、下面小,類似於北京的兩座白塔。北京白塔寺的白塔是元代的,果然,這座塔的介紹上說這是元代的塔。

這座塔的結構特點說明它是和尚塔而不是佛塔。下面的八角須彌座光溜溜的,沒有磚雕,不知道是掉了還是本身就沒有。須彌座每個角都有一個翹角,這個不常見。須彌座之上是五層金剛圈,一般用在小型塔上。再往上,覆缽塔身和上面的十三天相輪相比,塔身小了不少,說明這是和尚塔,實心的。塔身上有一個小塔室,塔室的門叫做眼光門,裡面就是大和尚的骨灰。這塔上面的華蓋是一座蓮花,塔剎沒有了。

再往前走不遠,又看見一座更小一點的塔,和上面那座一模一樣,就是小了一號,更殘破。

繼續走了好幾個「三幾分鐘」,終於看見了塔林之塔。

哇!太震撼了!這樣規模的五座塔堆在一起真是罕見!

這個一看就是遼金時期的塔,密簷仿木磚塔。密簷磚塔是從樓閣式木塔演變來的,最早是從唐代開始,房山雲居寺唐塔就是這種密簷磚塔。我們常見的密簷樓閣磚塔每層簷下通常都有一座假的拱券門,比如正定天寧寺凌霄塔,像這裡這麼密的簷是遼代風格。這麼大的磚塔聚在一堆也不常見,太原永祚寺有二座磚塔,大理崇聖寺有三座磚塔,雖然那裡的塔都比這裡的規模大,可沒有這裡的數量多。少林寺塔林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塔林,也都是磚塔,有密簷的,也有覆缽的,但是沒有這麼高大的。這麼大的五座密簷磚塔在一起真是很震撼。

走到側面再拍一張,嗯?後面好像還有二座小塔?

果然,最後排還有二座元代覆缽塔。

再看看,這兩座覆缽塔比前面看見的二座都大,形制一樣,那二座是石頭覆缽,這二座是磚砌的,塔剎也沒有了。這裡的覆缽塔都沒有像北京白塔寺元塔那樣抹灰刷白,它這個應該算是黃色塔。據說黃色屬於密宗,白色屬於顯宗。中國佛教以顯宗為主,就是只要念公開的佛經就會成佛;密宗說的是光念佛沒用,還要念不公開的佛經密訣才能成佛。這二座塔和純正的元代覆缽塔不大一樣,純正的元代覆缽塔一般都是矮胖,像白塔寺白塔那樣。後來,到了明清時期,覆缽塔就趨於瘦高,像北海白塔那樣。所以,我看這二座塔更像是清代的。

看看這覆缽塔的基座,這個還算是須彌座,但是這樣帶翹角的須彌座真是不常見。

站在後排往前看,發現這些塔不是在一條中線上對稱排列,看來古人對測繪還是不太在行。

地上是當年寺廟的遺蹟。大殿已經蕩然,還留下一些柱礎,看上去這座寺的規模還不小,因此有南金北銀之說。從遺蹟上看,這七座塔不是在塔院裡,也不是在寺外的大和尚墓地,而是就在寺院裡,好像是每一進院子裡都有塔,這個很少見。

這是露陳臺?不對,應該是倒個的須彌座。

在最前面還有遺留的抱柱石,這應該是經幡柱。

這裡最早有唐代的華嚴寺,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最早至少是遼道宗耶律洪基的壽昌年間有大師在這裡建了一座寶巖寺;金朝太祖完顏晟的天會三年(1125年),這座寶巖寺被改造成了大延聖寺,這可能就是本寺最輝煌的時期了。到了明代英宗朱祁鎮的正統十三年,這座寺被再建,叫做法華禪寺。

回過頭再來欣賞前面的五座密簷磚塔。下面這是中間的那座大塔。

前面戳著一頂不知從哪裡踅摸來的香爐,上面蓋著食堂蒸籠的蓋子。奇怪的是還擺著一座祭臺,看這地上遺蹟,似乎這裡原來有一座小殿房,而且在山門內中路上,莫非是天王殿?那這祭臺沒準兒是彌勒佛像的基座。

看看後面兩座密簷塔。

塔邊還有石碑。

上前仔細看了一下那塊大碑,修補過的殘碑,字跡不全,可以看見題目是《同楊中丞登銀山鐵壁》,看不見落款。漢代有御史臺御史大夫二人,一個是御史丞;另一個就是御史中丞。遼、金、元都沒有御史中丞,這碑只能是明清的。明代的御史臺叫督察院,副院長相當於過去的御史中丞,也被叫做中丞大人。清代的都御史出任巡撫的時候也稱中丞,但多數還是叫巡撫大人。估計這碑是明代的,查了一下,明朝有一位楊兆,曾經做過右僉都御史,這裡的揚中丞可能說的是這小子。

看看這些密簷塔,也有很多奇妙的地方。

後晉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後,遼國契丹人進入華北,包括當時屬於幽州的昌平這裡。契丹人玩木頭不在行,但是會玩磚頭,他們就建了很多磚塔,還仿造宋地的木塔結構。到了金朝完顏阿骨打趕跑了契丹人,這幫子女真人和契丹人一樣,不會刻木頭,就會燒磚,也就接著建磚塔。

根據介紹,這裡密簷塔的這五座都是金代的;我看它們和遼塔風格完全一致。塔的最下面是須彌座,上沿是仿木鬥拱,束腰是非常精美的磚雕,有花卉和祥雲,壺門裡的金剛力士像基本都沒有了。

看看這個下沿的磚雕,應該是原裝的,非常精美。

這五座塔的須彌座之上並不直接坐著塔身,而是還有一層蓮花座,大部分遼塔都有這個蓮花座。

五座塔的塔身也各有特點。看看中間這座塔的塔身。

你看正面這座券門,兩邊的立柱是兩座五層密簷小塔,遼塔在這個位置是兩位磚雕金剛力士。那門扇是仿木隔扇門,五抹,雙交四椀欞花,上檻上居然還有門簪!門楣上有字,好像是「故佑國佛覚大禪師」,這是金熙宗皇統年間的海慧國師,圓寂後建了五座靈塔,這應該是其中一座。最奇妙的是拱券上有磚雕飛人,漢傳佛教沒有菩薩飛天一說,那太輕浮了。藏傳佛教好像也沒有飛天菩薩一說。仔細看看,應該是圓拱上一邊一位飛人,有一側掉了,這邊像是一位仙女。這樣的形象叫做「飛天」,我見到的最早磚雕飛天是從遼塔開始。

塔身之上是完全仿木結構磚雕,鬥拱、檁、椽俱全;歇山頂,垂脊上的脊獸也有,連套獸都有。戧脊前端不是仙人騎雞,也不是脊獸,而是站著一位仙人,雞不知道去哪兒了。

這座塔從塔身往上有十三層密簷,上面的簷都密得不得了。而且,簷下也沒有鬥拱了,全是疊澀出簷。最頂上是八角攢尖,塔剎是雙層蓮花座上面有火焰寶珠。這座塔是這裡面最大的一座。其它幾座和它基本一樣,但有一些特殊點。

看看這座拱券門上相對完整的飛天,門楣處沒有字,是一尊菩薩坐像。

看看這座塔磚雕窗戶上的欞花,一個是萬字;一個是套方。一座塔上的窗戶還不一樣,這是遇見造塔狂人了。

看看這後面的兩座塔,塔身。門邊既沒有小塔,也沒有金剛,就是光禿禿的立柱。其中一座的門楣上寫著「圓通大禪師善公靈塔」,這是金宣宗貞祐年間的圓通國師。門簪居然給做成梅花簪,拱券上的飛天除了沒頭還算完好。這座塔只有七層,可是沒見比那十三層的矮,原來不僅下面第一層屋簷,上面的每一層下面都有仿木鬥拱。

再看前面這座十三層塔。

有什麼奇妙之處嗎?你往最上面看,看那塔剎,火焰寶珠之上還有一個仰月寶珠,雙料塔剎。這個仰月寶珠和我們常見的完全不一樣,它不像別處是仰月在下寶珠在上,而是相反的。神奇吧?你再細看脊端,這最上層的仙人居然有翅膀,難道這是八個小天使?更神奇吧?

最神奇的是:為了看到雙料塔剎,我站在遠處用相機標準鏡頭拍了一張此塔全身照,然後在1:1圖像上切下來塔頂這一小塊,再放大二倍,結果清晰度還這麼高。

這七座塔是在寺內,寺外還有一座塔,也是七層密簷磚塔,五層以上沒有了。

這座塔和寺內的也有所不同,塔身每個角都有一個五層密簷小塔當作立柱,門拱上沒有飛天,每層塔簷下都有仿木磚雕鬥拱。它最特殊的是塔簷不是平的,而是內凹的弧。看來這座塔是按照規矩建造的,所以在寺外,還可以看見當年塔院的遺蹟。

看完了塔林,時間還早,我們商量著要不要去附近的水長城看看,距離這裡十幾裡地。順著路下山,反向上山的路已經被來車堵死。幸虧我們到的早,否則就會像他們一樣被堵在路上。到了山下三岔路口一看,完了,去往水長城那條路也被堵死了。算了,我們別去看水長城了,回城吃午飯去吧。去哪兒吃?選了一所離家近、有情調的餐廳,友誼賓館俄羅斯餐廳。

很好,今天看了一處古蹟,很震撼;吃了一頓西餐,很有情調。這個五一節過得很圓滿。

(修訂版)

相關焦點

  • 登銀山賞冰湖石林逛塔林尋遼金佛寶
    而早在唐、遼時代,銀山就是佛教名剎所在地,與鎮江金山齊名,有「南金北銀」之說。早在2014年,我就帶著父母去鎮江專門遊覽了金山寺。2019年7月的一個周六,聽先生說要跟驢友一起去爬銀山,「野山很有趣的」,一個「野」字,令我欣然跟隨。登頂銀山:看冰湖石林地貌,賞山花爛漫美景在家門口乘坐地鐵8號線到昌平縣城,轉乘公交,整點發車。8點整一輛中巴車帶著我們上路了。
  • 景區說之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裡處,是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西湖雷峰塔的風格,又有兔耳嶺的天然公園之美。是遼金以來北方佛教聖地,為明清時期「燕平八景」之一。
  • 秋季自駕銀山塔林景區遊玩攻略
    即便你不生活在北京,銀山塔林景區聽起來應該也不會覺得陌生,它曾被世人稱之為「鐵壁銀山」,也為古代「燕平八景」之首。  位於京北昌平縣,峰巒高聳,山脈由墨赫色的花崗巖石構成,石壁千仞,猶如巨大的鐵影壁。冬日峰谷涼雪層積,色白如銀。
  • 燕平八景之銀山塔林[組圖]
    燕平八景之一銀山塔林。中國網圖片庫 董年龍攝影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裡處,是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遼金以東佛教聖地,為明清時期「燕平八景」之一。位於昌平區北部,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牆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後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銀山的遼代塔群是中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塔群自金元以來,經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群在六百年中經年累造,民間素有「銀山寶塔數不盡」之說。
  • 關閉多年銀山塔林,山谷驚現「龍」樹。
    銀山塔林已關閉修整近三年了,今天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得以通融,走進了空蕩蕩、靜幽幽的景區,看到上圖那株「龍」樹,更增添了幾分遊興。在景區林立、文物遍地的北京,銀山塔林算是一個低調的景區,對很多在北京生活多年的非景區周邊的人來說,很陌生,更遑論來北京直奔故宮長城頤和園的外地遊客。其實,真實了解之後,還真不容小覷。
  • 北京市資訊|跟著小豆包去北京銀山塔林,賞「雷鋒塔」,觀「兔兒嶺...
    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跟著小豆包去北京銀山塔林,賞「雷鋒塔」,觀「兔兒嶺」之美景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就是,號稱「兼有西湖雷峰塔風格及兔兒嶺公園之天然美景」的銀山塔林。
  • 遼代建寺,金元築塔:遊子分享銀山塔林
    遼代建寺 金元築塔 遊子分享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裡處,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 爸爸帶娃去尋找藏在深山的遼金塔林,你知道這些古塔在哪兒嗎?
    嗯,今天豆包群們來了銀山塔林,因為各家的情況不同,竟然最後成了「爸爸去哪兒」主題,三個爸爸帶了四個孩子,不過一切順利。銀山塔林就在昌平,開車一個小時出頭,算是比較小眾的景區吧,雖然景區成立蠻早的,但是幾年前曾經關閉過,好像17年還是18年才重新開放。銀山塔林有許多遼金明清的古塔,最主要的景點塔林五座塔看上去有點動物園旁邊五塔寺的感覺,造型好看,都是金代古塔,看塔身應該是原塔,基座的石磚應該是重新復建的。不過說塔林不是很準確,應該是一個塔院,不過除了塔以外的其他院落建築都沒了,只剩下一些建築基座。
  • 野鵝自駕:望寶川-銀山塔林,登山穿越之旅,一路賊開心!
    採集時間:2017年11月25日景點名稱:望寶川、銀山塔林門 票:免費停 車:免費望寶川-銀山塔林路線圖這天周六,原本應該在家睡懶覺或者吃火鍋的好時候從望寶川穿越到銀山塔林,算是比較輕鬆的線路了(見路線圖時間),從進村起都會有路牌指示。前期的道路不是太好走,以土石路為主,有裝備的還是帶上為妙,別學我們的輕裝上陣,費鞋!路上碰到的小紅果,生在崖壁邊緣處,太危險了沒敢往前走。
  • 跟著小豆包去北京銀山塔林,賞「雷鋒塔」,觀「兔兒嶺」之美景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就是,號稱「兼有西湖雷峰塔風格及兔兒嶺公園之天然美景」的銀山塔林。銀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西湖村。距離北京市中心有50公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4A景區。銀山塔林,原名鐵壁銀山。因它的山崖陡峭顏色呈黑色,冬天下雪時積雪覆蓋又變成銀色,所以才得名鐵壁銀山。
  • 北京賞秋去哪裡?去昌平延壽湖門村,漫步銀山塔林秋日玩法
    ,看古塔賞秋色 湖門村是距離銀山塔林最近的村子,藏覓於深谷間的銀山遼塔,在銀杏葉的半掩下更顯遼塔壯美,登高銀山,賞層林盡染滿目秋色。銀山塔林是北京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塔群自金元以來,經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群在六百年中經年累造,民間素有「銀山寶塔數不盡」之說。
  • 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北部,距北京市區50公裡,是國家4A級旅遊區。這裡群峰連綿,山勢險峻,巨石累累,松林遍布。冬季,瑞雪紛飛,山上積雪如銀,又因山崖陡峭,巖壁色黑如鐵,故稱「鐵壁銀山」,在明朝時曾被列為明清時期「燕平八景」之一。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延壽鎮,是由6座密簷式佛塔、1座密簷式覆缽塔及11座覆缽式塔組成的佛塔群。該佛塔群建於金代至清代年間,是周邊寺廟的僧人的墓塔。1988年,銀山塔林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北京銀山塔林觀覽記
    銀山塔林銀山塔林坐落在北京昌平區東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距北京市區50公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文物景點。銀山塔林雖然名氣不大,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優美的風景,是一處旅遊勝地。
  • 北京昌平「銀山塔林」:佛教聖地、明清時期的「燕平八景」之一
    •明清「燕平八景」之一]一一這幾天在整理資料,又找出來 前幾年到位於北京昌平區銀山莊開會時,在「銀山塔林」拍攝的一組圖片。北京昌平「銀山塔林」:佛教聖地、明清時期的「燕平八景」之一。從北京城區開車,一直北上,過昌平區城再向北行車約30千米,就可以到達銀山塔林景區。這個景區不大,卻名氣、來頭很大。銀山塔林是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 京郊神秘的遼金古塔,是明清時期的「燕平八景」之首
    「盧溝橋獅子數不清,銀山佛塔數不盡",這裡曾是明清時期著名的「燕平八景」之首。景區內的遼金古塔歷經風吹雨打、戰亂劫掠,仍有數十座留存於世。在這裡,你可以體味古塔建築的獨特奧秘、體味鐵壁銀山的秀美風光、呼吸京郊山林的新鮮空氣、品味甘甜可口的京郊板慄。
  • 銀山塔林遊記
    銀山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裡處,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牆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後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遼金時代,這裡是寺院雲集之處,當時有大小寺院庵堂72所,法華寺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 風景圖集: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北京市北部,位於十三陵特區,距離北京市中心車程約為60公裡左右,是一處愛好訪古的遊客們出遊的好地方。景區原為著名的寺院法華禪寺所在地,後來寺院被毀,僅剩下寺內的古塔,其中以廣場上的五座金代時期的古塔保存最為完整,塔身古樸壯觀,來此參觀感覺十分的古樸,歷史韻味深厚。
  • 人間忽晚,山河已秋,穿越銀山塔林,探秘「燕山八景」之一
    在昌平銀山塔林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裡既是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山塔林銀山塔林是有西湖雷峰塔的風格又有兔耳嶺的天然公園之美遼金以來北方佛教聖地為明清時期&34;之一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歷史更是十分悠久接下來就帶大家走進「鮮為人知的」銀山塔林
  • 北京銀山塔林風景區旅遊景點門票及交通攻略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裡處,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牆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後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國慶北京皇城文化三日遊  鐵壁銀山風景宜人,更以眾多古塔著稱。銀山的遼代塔群是中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