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風景就在我們身邊,可我們卻總是想著要去遠方。在北京昌平區住了將近20年,不知道家門口就有座著名的「鐵壁銀山」,更不知道銀山南麓有遼金時代的塔林古蹟,與鎮江金山齊名,有「南金北銀」之說。「銀山塔林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有前、中、後三座主峰,中峰「獨出雲霄」最高,海拔達726.81米。這裡不僅有冰川時代「冰湖石林」的地質遺蹟:冰川飄礫物、冰臼和巖漿流動構造遺蹟,更有遼金時代名寺法華寺高僧的墓塔群和古「說法臺」遺址,所謂「銀山寶塔數不清」。當我遠遠地望著威嚴佇立的塔林,那一刻的感覺就是——一路跋山涉水,僅這一眼,就值了。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胡楊 文/攝
在北京昌平區住了將近20年,不知道家門口就有座著名的「鐵壁銀山」,更不知道銀山南麓有遼金時代的塔林古蹟。明清時期,銀山的風光是「燕平八景」之一,名震一時。而早在唐、遼時代,銀山就是佛教名剎所在地,與鎮江金山齊名,有「南金北銀」之說。早在2014年,我就帶著父母去鎮江專門遊覽了金山寺。
2019年7月的一個周六,聽先生說要跟驢友一起去爬銀山,「野山很有趣的」,一個「野」字,令我欣然跟隨。
登頂銀山:看冰湖石林地貌,賞山花爛漫美景
在家門口乘坐地鐵8號線到昌平縣城,轉乘公交,整點發車。8點整一輛中巴車帶著我們上路了。車行駛在希望的田野上,穿果園,過十三陵景區,很快就盤旋在山路上。
山路彎彎,層戀疊嶂。而這一路上,上上下下的都是山裡的村民,他們相互打招呼、彼此問候。大約40分鐘後下車,不遠處看到一塊巨石,上面紅紅的大字寫著:長壽·望寶川,據說這個名字與一個聚寶盆的傳說有關。大家約好在這裡集合,這次一起上山的有20多人。
我查資料發現:望寶川明代成村,這裡是著名的盆地村、長壽村,風景秀麗,村北山體石林聳立,據考證為冰川時代「冰湖石林」的地質遺蹟,山體土壤呈酸性,適合核桃、慄樹生長,林果業是村裡主要經濟來源。
9點整,一隊人馬沿著村頭的山路出發。前半小時走的是蜿蜒山路,後來就是亂石林立的石碓子路了。確實很野,因為腳下根本沒路。同行的驢友說,這就是山上的排洪道。大石頭小石頭七零八落,必須小心謹慎。
由於山路崎嶇陡峭,只顧看腳下了,偶爾抬頭看周圍,山巒疊翠,白雲繚繞,不斷有擎天柱高聳雲天,山花爛漫,風景獨好。
明代阮旻錫《燕山紀遊》這樣描述銀山:「兩旁如削,下臨萬仞,不可凝視。」望寶川一帶都是冰湖石林地貌,石柱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地質專家在這裡還首次發現了重要地質遺蹟:冰川飄礫物和冰臼。這種冰臼現象的出現,是冰川融水以滴水石穿的方式衝蝕下方基石形成的。此外,在望寶川一帶分布的石英二長花崗巖中,還發現了十分罕見的古巖漿流動過程中產生的遺蹟——巖漿流動構造遺蹟。
翻過一道山,越過一道嶺,我們進入蒼松翠柏、雲霞縈繞的山間美景。大約11點半,終於登上了頂峰。往南眺望,群山繚繞,一覽眾山小,空氣沁人心脾,喊一聲,回聲陣陣,登山的疲勞瞬間一掃而光。此時不斷有上山的遊人,一問才知道,我們來到了國家4A級景區「銀山塔林風景區」。景區有前、中、後三座主峰,中峰「獨出雲霄」最高,海拔達726.81米。
流連塔林:探尋高僧說法處,銀山寶塔數不清
在山頂平臺吃完午餐,我們下山,開始探尋塔林古蹟。下山的路是景區山道,拾級而下,緩緩而行,沿途能看到散落在密林深處的磚塔,有的布滿苔蘚,有的磚瓦零落……
再往下走,遇上「說法臺」。查資料發現:這是「鄧隱峰說法臺」。當時心裡一驚,因為在馮學成先生的《禪說莊子》中,他曾多次提到著名禪師鄧隱峰的故事,印象頗為深刻。《帝京景物略》有這樣的記載:「唐鄧隱峰禪師,修於此山,道成此山」,「峰下石巖,隱峰晏坐處;巖下石如臺,隱峰說法臺。」「此山」即指銀山。說法臺又作誦經臺。
約1200年前,鄧隱峰以銀山為道場,這裡的一石一木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可惜今天已遺蹟難尋,唯有銀山峰下石巖尚存,石巖上刻有一個大大的「佛」字,巖石前還依稀可見當年柱礎石等古建築的痕跡。
「秋山面面翠屏回,孤石支撐說法臺。想見高僧開口處,峰峰曾與點頭來。」這是明代大儒唐順之所作的《銀山說法臺》,說的是唐代禪宗高僧鄧隱峰在銀山說法,點化群峰的故事。繼唐代鄧隱峰之後,來銀山講經說法的高僧還有很多。這也是銀山塔林形成的原因。
再往下走是古佛巖,銀山古蹟之一。清代顧炎武《昌平山水記》和清光緒《昌平州志》均有記載,巖石上至今留有古人的鐫刻和佛像。
當我在心裡無數次念叨「說好的塔林呢」,原來要下得山來,才見「寶塔」真容。
銀山塔林為遼金時代名寺法華寺高僧的墓塔。據考證,這是中國遼金時代的寺院雲集之處,當時有大小寺院庵堂72所,法華寺就是其中最大一座。由於年代久遠,現僅存墓塔7座,其中金代5座,元代2座,今日統稱銀山塔林。
我坐在一棵結滿核桃大樹下的石凳上,遠遠地望著威嚴佇立的塔林,那一刻的感覺就是——一路跋山涉水,僅這一眼,就值了。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那個村的名字叫「望寶川」了。過去有句俗語叫做「銀山寶塔數不清」。
此時,頭頂的藍天白雲,漸漸密集成陰雲密布。當時我最想的是,就這樣坐在那裡,看一場塔林日落。可是要下雨了,於是趕緊起身,一座座塔地匆匆觀賞。
塔林中心區佇立的金代所建5塔形制相同,皆為密簷式磚塔,高20-30米,外形高大挺拔,塔身細部均有精細雕飾。整個塔身細看均勻布滿精細的花紋和小雕像,遠看峻秀挺拔,近觀精美絕倫,讓人不由得感嘆古代工匠高超的藝術水平。元代2塔則比較小巧,一個是密簷式塔,另一個為密簷閣式與覆缽式相結合。
據說銀山塔林還是很多影視劇的取景地,《箭士柳白猿》結尾的塔林大戰就是取景於此,還有由趙文卓出演的《霍元甲》裡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塔林大戰。
匆忙欣賞完塔林,此刻已是烏雲壓頂,暴風雨就要來了。我們急急忙忙往出口走,還沒跑多遠,山雨劈頭蓋臉迎面而來。路邊樹上的板慄,個個刺毛張開,在雨中歡快地旋轉、跳躍……
在公園門口的長廊裡避雨,看暴雨如注從廊簷上飛流直下;密集的雨點打在路面上,濺起水花朵朵,也帶來一道道紫色的彩虹……回想這一天,爬了山,看了塔林,還遇上一場吉祥雨。美好的夏日,最美不過一場午後喜雨。
其實,如果僅是走過、看過就放過,如果不寫這篇遊記,我跟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到此一遊」。而當我坐下來翻看查找資料、回味旅程中的山山水水和歷史典故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望寶川」啊。
「獨弦琴子為君彈,松柏長青不怯寒。金礦相和性自別,任向君前試取看。」有時候,風景就在我們身邊,可是我們卻總是想著要去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