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校長:莫慧平
莫慧萍,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負責人、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1995年8月參加工作,曾先後在拱宸橋小學、楊家門小學(現已合併為大關中學附小)任數學教師,在德勝小學任教學副校長,曾獲得杭州市教壇新秀、拱墅區優秀教師、十佳教師、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在教學上敢於探究和實踐,教育教學碩果纍纍。
剛走進校園,一個長滿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的小花園映入眼帘,一張可愛的小牌子上寫著「夢想菜園」。經過幾個小花園,緊挨著學生上課的教室,就是莫慧萍校長的辦公室了。
2015年2月,莫慧萍來到育才京杭小學(下稱京杭小學),擔任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下簡稱育才)負責人、育才京杭小學校長。整個談話過程,讓記者體會最深的是,莫慧萍不僅僅是個12歲女兒的媽媽,更是在用為人父母的心在乎著學校裡的這群孩子。
1995年,18歲剛剛師範學校畢業的莫慧萍,邁入了拱宸橋小學的大門,也是從此時起,她的教育生涯正式開啟。正值青春年少時,有著無限的激情和精力,雖然遇到的這群「熊孩子」並不好管,但她卻主動向校長提出要當班主任。因為在她看來,只有和學生在一起,教師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當時的她,每天都跟學生「膩」在一起,就連自修課,都不捨得回辦公室,默默的待在教室裡,哪怕靜靜地看著學生也好。有一回因學生不聽話,她「任性」地說不教了,這可把學生嚇壞了,幾乎全班都哭著讓她留下來。時隔多年,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莫慧 萍都會淺淺一笑。「不管學生有多調皮,他心裡都知道到底誰對他好。」莫慧萍因此堅信,老師的付出從來不是白費的。
在拱宸橋小學的6年時間,莫惠萍感觸最深的莫過於「用感情去教育孩子」。她說,那時候的自己年輕,學生就跟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用感情去跟他們相處是最好的方式。教育的種子是在拱宸橋小學埋下的,而楊家門小學(現大關中學附小)是她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生根發芽的地方。
在之後的10年裡,她依然以情感教育學生。但不同的是,她不再以激情主導教育,而是更踏實地去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方法和課程。她始終認為,僅僅靠情感去牽住孩子是不夠的,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還必須要有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於是,她沉下心來,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教育教學的研究上,讓自己在業務上更精、更深。
慢慢地,她開始發覺,沉浸在教學研究中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雖然為了呈現一節好課,要備課到很晚,每天披星戴月。往往別人已經吃晚飯或是休息時,她還在工作。「值得嗎?」莫慧萍總在心裡這樣問,但不管問幾百上千次,答案都是肯定的,值得!
付出總有回報,在教學業務上她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自實施新課改以來,她先後在省、市、區展示了20多節公開課,發表論文 10餘篇,還四次參與編寫了省編和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配套?音像教材、教師參考書、同步練習和相關書籍。
2011年,擔任德勝小學教育教學副校長的莫慧萍,依然沒有停止教研的腳步,反而更加堅定。「做了十多年的教育之後,我似乎頓悟了,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以父母之心辦教育』,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考慮,而課程和教學是非常好的『抓手』。」莫慧萍堅定地說,學校和家長的初衷是一樣的,就是要培養出優秀且能善待世界的孩子。
直到目前,莫慧萍的教育生涯進入了第21年。這二十多年裡,她始終堅持一線數學教學,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跟學生打交道,特別是後進生。因為在她眼裡,每一個後進生都不該被放棄。
2015年2月,莫慧萍擔任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負責人、育才京杭小學校長。一提起育才教育集團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知道,但育才京杭小學跟育才集團是什麼關係並不大了解。莫慧萍介紹,京杭小學是由育才集團託管的公辦小學,去年首招,按學區招生,辦學目標、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等都延續育才教育集團。校址在趙伍路288號,預計今年9月可建成投入使用。
去年京杭小學招收了1個班29個學生,由於新校舍未完工,學生一直在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的校園裡學習。不過因為兩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一致,對每個學生的培養都是一樣的。
莫慧萍說,在育才,每一個孩子都是VIP,他們的校園生活不僅精緻還很精彩。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對每位家長來說不難,但對學校而言,能關注到每個孩子,並做到無微不至確實不易。不過,育才上下,都在努力踐行這一目標。
每年開學進入育才校園的新生都很開心,因為他們手上都有一本非常精緻且具有育才特色的錄取通知書。這可不是一般的錄取通知書,而是高年級學長學姐親手畫的題為《育才,我來了》的繪本,只有育才新入學的小朋友才能拿到。
不僅如此,在莫慧萍眼裡,VIP體現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育才小學生非常幸福,在家裡有爸媽想著、護著,在學校裡,有老師的呵護和關愛。學校知道每個學生的生日,在生日當天,就能在廣播裡聽到送給某某小朋友的生日快樂歌,全校老師、孩子一起唱。並且,過生日的孩子還能享受到一碗非常豐盛的生日面,被滿滿的祝福包圍。
無時無刻,育才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愛。如果學生病了,學校有專門準備的病號餐;冬季值周過後,學校會送上一碗薑湯暖暖身……學生需要被重視、被關注,而在育才,在莫校長眼中,學生都是她的VIP。
莫慧萍常說,有夢想的孩子都可以了不起。在育才的校園裡,每個學生都要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夢想,擁有實現夢想的勇氣。夢想可大可小,有時候哪怕是籃球場上一次自己看來非常「完美」的扣籃。
育才有一個夢想球場,在這個球場上,分別有1-4號籃筐,每個籃筐的高度不同。最高的是四號籃框,高度是標準的3.05米,最低的是一號籃框,只有2.25米。莫慧萍說,只要學生有勇氣,就能在育才實現「人生第一扣」。學校設置不同的籃筐高度,是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並且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不光有夢想球場,還有讓學生們非常喜歡的夢想菜園、夢想舞臺、夢想花園和夢想課程等等,為育才學子實現夢想提供了豐富的平臺。莫慧萍不希望任何一個學生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半途而廢,而學校能做的,就是陪著他們追夢到底。
在莫校長眼裡,讓每個學生變得優秀固然重要,但能打造出適合學生發展的學校更為重要。那如何打造?根源在哪兒?課程。課程是一所學校的根,是最能反映一所學校特?色的重要載體。
學校除了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基礎課程,還組織全校老師一起研發了深受學生喜歡的校本課程。莫慧萍認為,有些時候,普通教材不一定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校本課程全部由學校的教師團隊根據學校實際自主研發。
從一年級起開設「趣味實驗」科學課,基於學生的興趣發展,開發適合低段學生的課程,培養學生實踐探究意識和能力。學校不僅有設備先進的實驗室,還有「夢想菜園」做實驗基地,學生們自己種菜、管理、分享果實;學校還開設了魔法作文和數學樂園等校本課程,教材全部由學校的教師自編,一個年級分上下兩冊,總共十二冊,與規定課程同步。通過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語文和數學素養得到充分發展。另外,數學樂園課程有彈性的評價機制(考級),學校會定期組織考試,發相應的等級證書,激勵學生。
還有一些特色課程,比如外教口語課,從一年級開始,請外教進課堂,教孩子們說純正的口語;再比如「男籃女舞」體藝課程,這可是育才學子的「標配」。也就是說,男生要人人學會打籃球,到了高段,每班組建一支籃球隊,不定期舉行對抗賽;女生則要人 人學會跳江南舞,並不一定都要跳好,重在培養江南女子的婉約氣質。
莫慧萍說,學校還開設了不少活動性課程,比如動會團體操、育才好聲音、舞林大會、科技節等等,倡導人人參與。總之,課程的開發始終圍繞學生的發展。每周三下午是社團課的走班時間,每個老師承擔一門,共有30多門社團課任學生自主選擇。這麼多社團課,開展起來場地也是個問題吧?這個完全不用擔心,育才校園是24個班的規模,但目前全校只有12個班級,所以每班有兩個教室,一個用來日常上課,一個作為活動室,因此學生的活動空間非常大。
育才的每位老師都有一門社團課,這在其他學校可能不多見。「老師好不好,主要看?一點,那就是他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是多還是少?」莫慧萍經常跟老師說:學校要呆得住,課堂要陪得住,辦公室要坐得住。「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老師的陪伴正是對學生最好的關懷和教育。
除了學校教師為學生上課,她還不忘「家長資源」,請來不少家長開辦「彩虹課堂」,給學生講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故事,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