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14納米的製程工藝以經在2019年實現量產了,14納米製程工藝的成功應用證明了中芯國際已經掌握了與14納米製程晶片有關的全部工藝和技術,而這些工藝和技術被掌握的意義幾乎比得上先進光刻機了。同樣的光刻機,在不同的公司生產出來的晶片製程工藝就不同。比如臺積電可以用DUV光刻機生產出7納米製程工藝的晶片,而三星就不行,這就說明了,在同樣的設備下,製造工藝和技術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說,中芯國際可以量產14納米製程工藝的晶片,對以後向7納米,5納米,3納米製程工藝推進的意義是很大的。
只不過,中芯國際14納米製程工藝用的光刻機還不是國產的,而是從ASML進口的DUV光刻機,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上想要去米國話,還要依靠國內光刻機的突破。上海微電子的28納米製程工藝的光刻機,也將在不久之後交付,屆時中芯國際製造晶片的設備將完全實現國產化。最起碼,中芯國際現在掌握了製造14納米晶片的所有技術,到時只需要將ASML的光刻機,換成國產設備即可。
中芯國際14納米製程工藝對國內科技發展的作用
事實上,除了手機,電腦對晶片的製程要求較高外。其他行業的晶片對晶片的製程並不像手機和電腦那樣苛刻,14納米,28納米完全可以滿足性能需求。其實,中芯國際量產14納米的晶片只能解決國內14納米晶片供應的問題,也可以帶動就業,獲得更多的訂單。
另外,就是可以提升國防工業,機械行業所用晶片的性能。尤其是軍備所需要的晶片,保密性要求極高,是不可能用進口晶片的。要知道國產光刻機最小的製程也只是90納米,也就是說,軍備所需的晶片也只能停留在90納米製程上了。不過隨著中芯國際解決了14納米製程工藝,那麼當國產光刻機被應用後,就可以不受制裁的為軍備量產先進的晶片了。
儘管軍用晶片對製程工藝要求不高,只是對耐高溫性能,可靠性有極高的要求。但是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武器裝備也需要處理更多的信息,性能越好的晶片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處理更多的信息,從而獲得信息上的優勢。機械行業也正是如此。
事實上,高科技不單單指的是晶片而已。還涉及了精密製造,材料,微電子等基礎工業。這些往往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趕上來的,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實驗。所以說,中芯國際量產的14納米製程工藝的晶片,可以起到鼓勵國內高科技發展的作用,但是再多就沒什麼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