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縣古城內的府邸——從清代武衙門居所到民國閻公館

2020-12-16 黎陽故事

文\馬珂

大伾、浮丘兩山,隋唐大運河(衛河),構成了濬縣古城「兩架青山一溪水,十裡城池半入山」的優美畫卷。濬縣古城內辛莊街36號院的閻公館始建於清代。據考證,辛莊街所在位置曾是一村莊,名為辛莊。明洪武年間建濬縣城時,辛莊成為城中一條街,因此稱為辛莊街。該街為丁字形,東西街長320米,南北街長200米,寬8米,西通南大街,東與察院街相交,南口與南倉口街相通。東西路中段丁字街口路北有一座菩薩廟,每年正月咚咚的鑼鼓聲便從此處傳來,是辛莊街社火隊伍的聚集地。這條不大的丁字街,歷史上卻出了幾個響噹噹的的人物。清康熙十五年武進士傅甡為該街人士。民國年間縣城名醫丁老紹居住在該街。著名書法家蕭勞出生在該街的劉家大院。濬縣古城傳統名吃——義興蔣燒雞創始人蔣老碧也祖居該街。民國年間豫北道(中華民國二年,由原豫北三府——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改為豫北道)戒嚴司令閻廉璞的閻公館如今部分建築保存較為完好。

現居此處的房主池先生介紹,最早在此居住的是清代武衙門,民國時期國民黨官員閻廉璞搬到此地,從此被稱為閻公館。日本進城以前閻公已不在此處居住了。

閻公館建築為傳統的「明三暗五」、「前客會,後樓院」、「一進三院」典型格局。公館坐東向西,佔地約1300平方米。閻公館前院惜於近年拆除,現存中院和後院。前院西有臨街客會5間,客會中間有門樓過道,兩邊各有帶走廊的三間廂房。中院為「明三暗五」格局,現存東、北、南三個方向的三座閣樓,為南陪樓、北陪房和東樓,院內有一棵150多年的古石榴樹。

通過東樓一側小門可達後院,後院較為寬敞,據說為過去僕人的居所。現存東屋和南屋。南屋面闊3間。東屋面闊5間。北梢間為過道,即閻公館後門。公館前門和後門均有上馬石。

辛莊街閻公館為現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築風格,加強對其保護,對於研究濬縣城區清代民居建築形式和風格特徵具有較高價值。

相關焦點

  • 濬縣「世襲翰林府」歷經近200年,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濬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官宦府邸,當地人稱之為「世襲翰林府」,其由子貢(端木賜)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所建。3月3日,記者走進這座佔地2000餘平方米、歷經近200年風雨的翰林宅院,探尋端木氏昔日榮光。
  • 濬縣古城首富李金章故居——李公館,人去樓空故事在
    濬縣李公館位於縣城西城門內西大街西段路北。 李公館西臨城牆,北靠縣衙,東面緊鄰縣前街,原有房屋300多間,是濬縣古城內最大的一處古建築。80多歲的濬縣文化老人李可湘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李公館大門的匾額「耕讀傳家」,二門上有副對聯為:「虎行雪地梅花伍,鶴立霜田竹葉叄」。
  • 濬縣古城人氣旺每天接待上萬名遊客
    濬縣古城雖然不大,但是很有韻味。」9月14日,來自河北廊坊的遊客張國忠說。濬縣古城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來濬縣古城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平均每天接待遊客上萬人。由於古城影吧、嘉裡美食街、古風集市等投入運營,濬縣古城不僅白天遊客多,晚上大街小巷更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
  • 央視新聞全球直播推介咱濬縣古城
    19日晚19:35央視新聞全球直播推介咱濬縣古城一起來看看吧↓↓↓探訪濬縣古城 運河文化千年傳承濬縣隸屬河南省鶴壁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作為一座千年古城,濬縣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濬縣古城內的大運河濬縣段、黎陽倉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濬縣古城景區車輛規範停車告知
    濬縣古城景區,始終堅持「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藝術提升、永續利用」的方針,進一步完善旅遊設施,優化旅遊環境,全力推進旅遊標準化建設,加快促進我縣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規範古城管理秩序,全面提升古城綜合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遊客滿意度,按照國家4A景區管理規範要求,特做出如下告知:
  • 濬縣古城警務站「三張名片」為遊客保駕護航
    在這樣一個旅遊勝地,社會治安好不好、管理服務實不實,直接關係到遊客願不願來、留不留得住。2019年以來,隨著濬縣古城各景點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逐漸增加,尤其是五一、國慶、中秋小長假,景區每天接待遊客數萬人次,為給遊客營造一個祥和安寧的旅遊環境,濬縣公安局衛溪派出所古城警務站順應發展形勢,創新工作方式,及時打造治安「三張名片」,為遊客保駕護航。
  • 濬縣大伾山上有一座距今三百多年的清代別墅
    在鶴壁濬縣的大伾山之上就有這麼一座紫泉別墅,是清朝康熙年間濬縣知縣劉德新所建。劉德新篤信道教,紫泉別墅以前應該是道家人的居所,現在裡面供奉的有一些道家的神仙。裡面有一棟建築比較凸出,是一座古達的高樓,像極了碉堡。
  • 鶴壁市濬縣古城景區車輛規範停車告知!
    濬縣古城景區,始終堅持「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藝術提升、永續利用」的方針,進一步完善旅遊設施,優化旅遊環境,全力推進旅遊標準化建設,加快促進我縣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規範古城管理秩序,全面提升古城綜合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遊客滿意度,按照國家4A景區管理規範要求,特做出如下告知: 一、所有機動車輛
  • 古代四川歷史名人中的「三大府邸」原來均在南充閬中古城內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1年), 壽王建宮殿樓宇850餘間,佔地近1平方公裡,府內鳳凰山遙連蟠龍山,稱為「龍鳳呈祥」。 《舊通志》載:「壽王府第,方四裡,易軍民居室千餘家,徙縣府、寺、觀、廟 宇、公署數十區,為造宮殿房八百五十餘間」。
  • 既然下雨,不如一起去看雨中濬縣古城的美,實拍
    清冷的兵役局舊址,多少南來北往的遊人正到這裡遊逛,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匆匆一瞥,怎能尋到古城真諦,只有漫步在這街巷,才體會古城這份歲月靜好。人們撐著五顏六色的雨傘穿梭在濬縣古城中,往來在石板上,此時就像盛開的一朵朵繽紛的傘花,為古色古香的古城增添了幾許浪漫的顏色。
  • 河南這座古城內,隱藏著1座翰林府,宛如人間仙境,免費開放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去過,今天小編就介紹一座翰林府,這座翰林府就隱藏在河南一座古城內。濬縣古城濬縣位於河南省北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襲翰林府就位於這座古城內,濬縣古城西大街有一座世襲翰林府,這座翰林府大門雖然不太豪華,但是裡面卻宛如人間仙境。
  • 《運河鼓韻》天下第一鼓擂動濬縣古城
    日前,《運河鼓韻》擂響「天下第一鼓」,聲動黎陽古城運河鼓韻分為四個篇章,曲一黃河的呼喚,曲二運河號子,曲三濬縣社火,曲四開創新世紀。彩排中,全體鼓隊隊員不畏嚴寒,加班加點訓練,現場隊員們響亮的號子和各種隊形的變換吸引圍觀群眾拍手叫好。
  • 國慶節後,再次走進濬縣文治閣,這裡竟多了些
    濬縣文治閣千年古城濬縣名勝古蹟眾多、歷史深厚,在這裡大運河穿城而過,黎陽倉遺址坐落在河畔,大伾山和浮丘山隔路相望等,這裡素有「兩架青山一溪水,十裡城池半入山」的美譽。文治閣位於濬縣古城中心的十字街交會處,是濬縣古老文明的地標。文治閣始建於明朝,當地人也叫它「鐘鼓樓」,是濬縣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 鶴壁隱藏600多年的古城,孔子徒弟府邸位於此,當地人也太幸福了
    初到濬縣只感覺是一個充滿文化的古城而已,古城牆,古城河道,一條街都是歷史文化保留的建築走在具有近600年歷史的雲溪橋上,看到大大小的橋東,窄窄的橋面,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個傳說,公元1566年,木橋改石橋時候,當時負責修橋的官員詢問上司
  • 明日起,濬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景區有序恢復開放!
    微博請@大河報鶴壁記者站 自2020年3月20日起 濬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景區 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實際,濬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景區於2020年3月20日正式恢復對外開放。
  • 國家AAAA級景區,我的老家河南古城濬縣
    濬縣古稱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現有名勝古蹟300餘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單位10處,省級保護單位24處。大伾、浮丘兩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被譽為「豫北平原第一勝跡」,是河南省文明景區、國家4A級景區。
  • 3分鐘延時大片帶你盡覽濬縣古城之美!
    3分鐘延時大片帶你盡覽濬縣古城之美!視頻中,八卦樓、世襲翰林府、小姑山、縣衙、雲溪橋、西城門、南城門等眾多景點一一出鏡,從白天到夜晚,濬縣古城的大美景色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黎陽古城》李子鳴劉茂盛拍攝。很難想像,視頻由濬縣兩位九零後大學生在23天內拍攝製作完成。
  • 曾為清代鹽商的私人府邸,今為著名旅遊景區-個園
    個園是清代鹽商的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重建,景區內風景宜人,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除竹外,最富盛名者四季假山,以石壘成四季之景,徜徉間即遍歷春夏秋冬,令人不禁稱奇。在個園之內,擁有很多竹林,假山假石,並且有各種珍稀植物點綴在園林之中,景色十分漂亮。走在個園之中穿過一片片竹林,呼吸到竹林當中凜冽的空氣,到這裡好好地放鬆一下自己的身心。
  • 北京有不少清代公主府老建築 北大鏡春園也曾有處花園府邸
    由於這樣的關係,乾隆皇帝才把女兒嫁給了這位乘龍快婿,並賜給了這座府邸,讓他們留住京師。後來,這座公主府因府主的變更,「和敬公主府」先後被稱為「棍公府」、「那公府」、「達公府」、「達貝子府」。 1924年12月,孫中山到京,這裡作為行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於此。
  • 走進城廂古城,清代建築保存完好
    坐北朝南的縣衙是清代建築,附屬的建築還有監獄。民國時期,縣衙為金堂縣政府所在地,政府各科室均設於內。新中國成立後,金堂縣政府遷走,這裡改建成為城廂幼兒園,大門仍為清時衙門。城廂古城。城廂古城。城廂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