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句:「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雲 健筆意縱橫。」詩中的「庾信」,是南北朝時期的大文學家,而這一文脈又可以上溯到庾信的祖先。庾信出身於一個「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為東晉時期文學家庾闡的後人。他的祖父庾易,才高八鬥,卻隱居不仕; 父親庾肩吾,曾在南梁為官,是當時著名文學家。庾氏家族一脈曾聚居於此地,庾村也因此而得名。
最近有點迷上了拍街景,以前總覺得畫面裡沒有人更好一些,現在只要不是人山人海,總是能夠拍出一些好看的照片,人文氣息更重一些,也可以讓照片更自然好看。但是作為 莫幹山 的門戶,多少年來卻因為它的內斂和低調,一直被人忽略,許多到 莫幹山 旅遊的人都會與它擦肩而過,在這裡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之前,很少有人停下匆匆的腳步,細細打量一下這個不起眼的地方,聽它講述自己的歲月故事。路上三三兩兩的人,很悠閒的走著,這裡就是一個慢生活區,大家都把腳步放慢了,不過幾千米的道路,卻林立著許多的餐飲店、咖啡店和小雜貨店,走累了喝個咖啡,吃個西餐,過一下有情調的生活;吃不慣西餐,也可以考慮下中餐,麵館、農家菜也是很多很多,總之這是一個能放鬆心情的地方。
這裡就是庾村老車站。這座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建於1929年,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原武 康縣 的三大車站之一,到 莫幹山 的人們幾乎都會在這裡下車,在庾村歇腳。現在,這個老車站已經開闢為「 莫幹山 交通歷史館」,這個稱謂和命名,表明了庾村和 莫幹山 的深切關係。展館展示了1990年以來從 上海到 莫幹山 的交通變遷,涵蓋珍貴的圖片、歷史文獻等資料,是個值得去看一看的好地方。在這裡你會發現,在百年前交通極為落後情況下, 莫幹山 卻依然成為令人嚮往的風景勝地。
庾村像是一個佛系的旅遊景點,它沒有大肆招攬遊客的迫切感,總是覺得它慢悠悠的,村子住著許多當地人,大部分是老年人,一到傍晚就到相熟的人家門前乘涼,聊天。這裡也不像是那種時尚新衣的古村落,失去原有的味道,庾村給我的感覺是雲淡風輕、處之泰然,它是自信的,它很沉靜,視熱鬧額喧囂為過眼雲煙,但是它又不落伍,有它自己的格局和氣度。
小時候經常光顧的小賣部,在 杭州 生活久了,喜歡扎到熱鬧的市中心逛商場,生活便利到不用逛超市,app上下單就可以把菜和生活用品直接送到家。可是總覺得失去了某些樂趣,走到這個小賣部,讓我想起了,失去的就是一種情懷,逛逛買買的喜悅感。
庾村廣場, 是庾村的地標吧,整個庾村以廣場為中心點,向四面八方延伸開去,每一個不同的岔路都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
一對小情侶在這裡拍照,好溫馨的畫面,廣場上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小孩來玩,這裡空氣好,也沒有車來往,小孩子可以肆意奔跑,廣場中央,定點還有音樂噴泉。
所有的沿街建築都有民國風情的感覺,沒有高樓,大部分建築都是一到三層的建築,穿過沿街的小巷子,裡面分布著很多的民宿,還有特色餐館,青芷也是從這裡轉彎進去。這裡簡直就是寶藏村莊,好看好玩的東西太多,還帶有一些些小資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