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看上海,河之3-張涇

2020-08-31 史客郎騎行

金山區博物館的公眾號,2019年6月20日有一篇《金小博說:關於張涇河前世今生,我講的跟你知道的很不一樣》,我最近才看到,於是元旦騎過去看看。

金山有張涇,松江也有張涇,一條是匯入泗涇的支流,另一條在松江城南,叫大漲涇,或者大張涇,在明代黃浦奪淞前,和金山張涇是同一條河。


引自該公眾號文


引自該公眾號文

從示意圖上可以看出,現在的大漲涇是原先的北米市塘河道。




從松衛北路,過松浦三橋,到葉新公路向西,過松金公路再往前四五百米,是泖新南路,從這條路向南,有二條小路通到張涇口。歷史上著名的汆來廟在此,這二條小路應該就在原來廟址的前後。


從蘆葦叢裡踏出的小路看,有人來探察過


由東向西看,匯入大泖港的張涇口


向北望,過了葉新公路橋,就是匯入橫潦涇的大泖口,橫潦涇在此拐彎,改名豎潦涇,再拐彎,為黃浦江



據說,原先張涇是直接匯入橫潦涇,那是北口。其南面在張堰鎮南接舊運鹽河,舊運鹽河在金山衛城北接小官浦入杭州灣。明代在海岸邊修築捍海塘,把小官浦的出海口堵塞了,使得張涇的水量大減,河道束狹,到清代,其北口南移到泖口,就是今天這樣的。但不清楚那時候大泖港是怎樣的流向?


金山大道和杭州灣大道處的小官橋港




回到松金公路,繼續向南,很快到松江區和金山區的交接處,是一條窄窄的灌溉渠,向西一百米後延伸到一片大棚邊上,大棚是連著一起的,難道承包戶要向二個區政府申請用地?



前面過姚涇港,是東西流向,我覺得本來應叫姚家港,後來涇、港不分,混在一起了。從地圖看,匯入張涇的河浜沒幾條,其實一路向南,跨過無數的小橋,下面都是某某浜、某某港、某某江,潘家的河流至少有二條。



每條支流,無論大小,匯入張涇前都有一個水閘。有沒有水閘,可以用來判斷何為主流、何為支流


在姚涇港匯入張涇處,西北望






松金公路到亭楓公路後就不見了,一直到出了張堰鎮才再次遇到。到地圖上查,原來松金公路拐去了亭林。亭楓公路的松隱到亭林段,七公裡左右,是和松金公路重合的。

從松隱中心路進入松隱鎮區,確實農業氣息較重,此處有張涇、亭楓(松金)公路過境,位於朱涇/亭林、松江府/金山衛的正中間,交通要道,水陸便利,怎麼會只發展了一座禪寺,鎮子本身卻沒有繁榮起來?



松隱鎮西,張涇河邊北望,遠處橋的所在是亭楓公路


南望


松隱中心路大概1.5~2丈寬,過駁岸村、後崗塘到後崗村,路名改為前顏路,前可能是指前崗塘,顏指的是顏圩村,屬呂巷鎮。這些鄉間公路西距張涇二三百米,但都建有房屋、有農田,看不到張涇。




朱呂公路和稍南的朱幹公路,都有橋跨過張涇。



朱呂公路張涇橋北望




轉顏家路向南,路盡頭是白玉蘭路,紫石涇前來相匯,和張涇形成一個尖尖的夾角,目前正在治理這個三角。張涇和紫石涇都是大河,不能說誰是主流誰是支流,一般這種情況叫互入。



治理中的張涇/紫石涇夾角處,圈起來先,不知道將來會是怎樣一番風景


白玉蘭路的紫石涇橋,盡頭是二涇交匯處,此處沒看到有水閘




然後就進入張堰鎮。張涇最早的源頭大概是在南面的查山和西面的秦望山,查山和秦望山都不高,如何讓水穩定地流向下遊?這大概是修築堰的原因吧,如果是為了防止海潮湧入,應該修捍海塘、修閘。這二支源頭來的小溪,就在今天石皮弄口處交匯,利用這個堰(土壩)抬高水位,再向北流去。從秦望山來的一支,叫張溪。


張溪來的方向


南宋的紹興四年(1134年),提舉浙西茶鹽王珏,主持開鑿了運鹽河,使得鹽運暢通,但這條運鹽河位置略偏東,到張堰鎮南需要拐個彎,才在今天的張涇板橋下連通張涇。


引自該公眾號文


這樣二個直角彎很容易使水流不暢,久而瀦為一個水塘,當地人稱之為南湖,當年的留溪第一樓正對著南湖,成為一處勝景,姚光故居、高天梅故居,都在南湖北岸,不愧為本地大族。


明代在查山西面另浚一條運鹽河,向南流入青龍港,新浚的運鹽河稱新運鹽河,俗稱鹽船河。原運鹽河稱為舊運鹽河,又稱舊港。新運鹽河和張涇在查山可能沒有直接相通。

1958年大躍進開始後,新運鹽河併入張涇,原先從查山流到張堰南湖頭的上遊段截彎取直,新運鹽河與張涇合稱張涇河。帶有封建殘餘和小資產階級情調的(張堰)南湖也就沒有了。因為金山衛城就建築新運鹽河與青龍港連接區域的岸邊,張涇延伸至金山衛城西北角。




從張堰鎮出來,又遇到松金公路,緊貼著張涇,一路並行向南,不久到查山,已經可以望見金山市區的樓宇了。查山海拔23米多,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晚期,因火山噴發和巖漿活動所成。顯然查山是熔巖流動的末端了,在流淌的路上還留下一點痕跡,在查山西面約一裡,有一塊巨石,被稱為查山之足,形成一個小村,就叫大石頭村。


查山附近的大石頭橋


查山是禁區,過不去。1970年代駐軍在配合當地基建時,挖出馬家浜文化遺存,表明六七千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生活




過了查山,松金公路和張涇又岔開,往前一裡路,松金公路到頭。右轉到龍航路,左轉到西靜路,過金衛倉河,一公裡到金衛城河(北城河),這就是當年金山衛城的護城河。1980年,金山衛西城河併入張涇,張涇延伸到金山衛城河西南角。



金山大道張涇河橋北望,下面是西城河,遠處向右是北城河


老衛清路大概是金山衛城的東西大街,溝通衛城的東門和西門。


西門大橋北望



想去看看金山衛城河的西南角,但完全被若干企業佔據了,這次沒有看門大叔行個方便放我進去拍照。後來繞到城外,才意識到,即便放我進去,也拍不成照片,沿河都被二米左右的擋板圍起來了。

南安路應該是金山衛城的南城牆內大道,1937年11月5日凌晨,侵華日軍第10軍近10萬大軍在海空掩護下,在杭州灣登陸,金山衛城首當其衝,當時駐守衛城的國軍大概一個團1千多人,日軍迅速由衛城南門入城,佔據金山,之後向松江、閔行、蘇州攻擊前進,幾乎把淞滬戰場上的國軍圍殲。犧牲慘烈的八一三淞滬抗戰隨之結束,國軍一步步沿著長江退往內陸,這就是持久戰中的第一階段:戰略防禦階段。







據去年底的一期《金山日報》報導,金山將在杭州灣新增一個出海口,大致上是2019年金山衛東城河計劃併入張涇,衛二路將復路為河,與張涇相通,南通杭州灣。




看起來衛二路口是圍了一塊,但不像是要挖成河的樣子,要不就等等吧,天色不早,還是先回家。

相關焦點

  • 騎車看上海,河之2-白蓮涇
    「江南製造局對面附近有一條河叫做白蓮涇,河的盡頭便是川沙鎮。從這條河進去不遠,對面就是董家渡碼頭。」當時從浦西去往川沙,陸路交通很不方便,最好的方式是坐船,而白蓮涇是首選。當時的白蓮涇,有可能是貫通老城廂南北的某條河(可能是中心河)的一段,黃浦江形成後,留在浦西的白蓮涇被填埋,只留下浦東的一小段,與別的河浜攪合到一起,整個河道顯得特別虯曲。六裡生活園區是很大的一片,現在歸南碼頭街道管轄。
  • 騎車看上海,河之1-洋涇港
    北洋涇港匯入黃浦江之處,楊浦大橋近在咫尺,對岸為楊浦濱江棲山路上的洋涇水閘公利醫院後側前幾年可能還有一條河,在定水路的東首,有一塊石碑,上書「洋涇之脈從這兒開始稱三八河,據說洋涇港剛改造好的時候,沿途幾處標註為三八河、三八河橋,引起洋涇鎮老居民的憤慨,遭到投訴,後來全部改回洋涇港。
  • 騎車看上海,古鎮之9-朱涇
    掘石港古稱朱涇,據《金山縣誌》記載,朱涇原稱朱裡,三國初期,吳將朱治因功封朱裡,河、鎮皆以朱治得名。朱治是丹楊故鄣人(今安吉),不屬於江東四大家族「顧陸朱張」中的朱氏家族,是外來戶。朱治是最早跟隨孫堅的將領之一。孫堅戰死後,跟隨孫策在袁術帳下暫時安身,一直勸說孫策回江東發展,此時太尉馬日磾巡視到壽春,任命朱治為吳郡都尉,駐紮在錢塘。
  • 騎車看上海,古鎮之8-亭林
    前面有一條小河,傍著亭林的老街,匯入市河,這條市河和亭林鎮西首的南泖港,在鎮南交匯,大體上勾勒出亭林老鎮的規模。沿著市河與中山街,有一個大寺新村,是寶雲寺的原址,當年香火旺盛。太平軍與清軍曾經在此交戰,隨著攻守易位,雙方分別依託寶雲寺防守,激戰中,太平軍放火焚燒寶雲寺,然後趁亂突圍。
  • 騎車看上海,古鎮之10-金澤
    普濟橋問題是,鹹淳三年是宋元襄陽保衛戰的開始之年,據金庸大師記載,郭靖郭大俠率領天下武林同道多孔橋的橋墩有薄、厚之分。薄墩利於洩洪和船舟航行,並使全橋輕盈優美,與水鄉環境相協調。」以三孔石拱橋為例細部結構分析圖,水中的木樁可能是薄弱之處。
  • 騎車看上海,老鎮18-曹行
    張乃清先生於2010年主編的《梅開隴上》,我幾年前看過,看過也就看過了,沒當回事,騎車四處轉悠的時候沒有關注此地。張先生的小冊子介紹的是梅隴鎮,由原曹行鎮和梅隴鎮與2000年10月撤二合一併成。很長時間裡,除了知道靜安寺那邊的梅隴鎮廣場,我並不清楚梅隴鎮在哪裡,更不用說曹行鎮。
  • 騎車看上海,老鎮24-馬橋
    清末以前的鎮大於市,所謂「以商況較盛者為鎮,次者為市」,「貿易之所為市,市之大者為鎮。」這麼說,不太可能是先有山海鎮,然後縮編為馬橋市,再升級為馬橋鎮。蘇南不會有馬市,也沒人提到此地的馬姓,那麼比較大的可能還是諧音,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考證出來。
  • -張涇新村一區...
    今天小編為各位朋友們介紹一下張涇新村一區這個樓盤中的戶型,將124平米的房子裝修成二居室,裝修方式採用的是全包,整個裝修下來僅僅花費11萬,裝修風格採用了非常時興的現代風格,話不多說,一起看看這款現代風格是如何設計出來的吧!業主需求:業主喜歡精緻優雅的混搭風設計理念:用簡潔大氣的手法進行室內創造,它更需要設計師具有較高的設計素養與實踐經驗。
  • 新視角·坐觀光巴士看上海
    「換個角度看上海」 — 藍線浦東遊:看風景最佳路線 外灘 / 東方明珠 / 環球金融中心 / 金茂大廈 / 老碼頭 / 十六鋪,從外灘出發最後回到外灘 - 路線 3
  • 535公裡外的太空看上海城市之光,有腔調的夜生活可不止網紅市集...
    535公裡外的太空看上海城市之光,有腔調的夜生活可不止網紅市集,還有…… 2020-06-14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簡筆畫帶我看上海】外白渡橋繪畫活動
    【簡筆畫帶我看上海】外白渡橋繪畫活動 2020-12-16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騎車看上海,老鎮15-吳涇寺嘴角
    如果遠在松江西邊的「浦江之首」可以稱為黃浦江源頭,那麼寺嘴角這個地點確實可以被稱為浦江第一灣,黃浦江在此拐了一個小於90從名字看就知道,橫潦涇是一條到處亂流的河,但水量很大。召稼樓的水利專家葉宗行就建議夏原吉治理橫潦涇,然後用橫潦涇的水去衝刷吳淞江的河道,流到老閔行以南的這一段河道,就稱為春申江。到了寺嘴角這個位置,把春申江和吳淞江的支流黃浦鑿通,春申江由西往東流,黃浦由南往北流。
  • 騎車看上海,古文化4-福泉山遺址
    景區廣場上原來寫的是「上海歷史之源」,現在換成千篇一律的語錄了;景區大門上提到了「土建金字塔」,無語。最初是因為形似覆船得名,後因井泉之味甘美,改為福泉山,此地是否有泉值得懷疑,而覆船與福泉在本地話中發音是差不多的。
  • 是不是沒什麼機會從這樣的角度看上海?超酷的夜上海
    是不是沒什麼機會從這樣的角度看上海? 來源:堃哥我是文化人 原標題:是不是沒什麼機會從這樣的角度看上海
  • 騎車看上海,古鎮11-北橋與顓橋
    當年,顓橋老鎮跨六磊塘有一座安眾石拱橋,俗稱磚橋,後來改成顓橋,取紀念顓頊帝之意,希望本鎮百姓和善、謹慎。中溝路六磊塘橋,可能是原安眾橋的位置,黃浦奪淞前六磊塘與周浦塘可能是同一條河《國語.楚語》的記載比較有代表性:「.......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這其實是很大的一件事,對後世中國文化的發展影響巨大,它代表的是神權與君權的分離。從此以後,天上一套系統和地上一套系統是平行的,互不幹擾,天上的老大(比如玉皇大帝)管不了地上的老大(比如皇帝)。
  • 在滬臺灣大學生看上海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聯合組織的「在滬臺灣大學生看上海」一日遊活動,於12月5日在滬舉行。
  • 五五購物節|酒店民宿的優惠了解一下,換個視角看上海
    「五一」不出上海,也可以在酒店、民宿中,換個視角,看上海。5月4日,上海市文旅局公布「五五購物節」上海市區兩級主推活動。作為上海「五五購物節」的活動之一,「換個新家看上海」活動在2020年4月底至6月底期間,為市民遊客們帶來上海星級酒店、鄉村民宿的優惠活動。上海崇明有喜來登酒店、上海嘉定凱悅酒店、上海興國賓館等星級酒店以及東籬竹隱、藤緣、知谷1984等民宿參與此項活動。
  • 騎車的好處 這才是騎車的正確方式
    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健身了,一般人們會通過跑步、打球、遊泳等健身方法來健身,今天小編主要介紹的健身方法是騎車,相信一定有有很多人也喜歡騎車健身吧,那麼騎車的好處有哪些呢?騎車的注意事項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
  • 成都有哪些地方適合騎車春遊?
    一轉眼,成都就入春了,四川都洋溢著暖暖的春意,暖暖的陽光,讓人忍不住想要騎車和朋友們出去逛逛,成都有哪些地方適合騎車春遊呢?成都市婦聯策劃了「三·八」婦女節的騎行活動,從IFS出發最終到達塔子山公園,猛然發現,這是一條不錯的春日騎行線路。
  • 騎車看上海,古鎮12-莘莊
    傳說黃歇未封吳地之時,松江這兒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濫,老百姓苦不堪言。黃歇到後,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績顯赫,深得民心。後世紛紛以其姓或號為許多山、水、地方命名,比如黃歇浦,比如春申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