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師團被稱為日本的「御林軍」,卻馬失前蹄,被臺灣義軍擊垮

2020-12-14 黑老歷史課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一支王牌軍隊叫做近衛師團,在日本近衛師團被稱為天皇的「御林軍」,近衛師團的成員都是從日本軍隊各部隊當中挑選出來的精英,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衛日本天皇和皇室的安全,可謂是日本軍隊當中的精銳。

當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當中,日本本土唯一沒有被調動的軍隊就是近衛師團,後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滿清政府與日本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中國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割讓給了日本。

日本早就想要將臺灣據為己有,於是在《馬關條約》籤訂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日本政府就派遣日軍前往臺灣,因為當時日本軍隊大部分在中國的遼東和山東一帶,所以前往臺灣進行「武裝接收」的也只剩下本土的近衛師團,因為當時日本將滿清政府擊敗,所以認為中國沒有實力能夠威脅到日本本土,於是就放心大膽的將「御林軍」近衛師團派往臺灣進行接收管理。

近衛師團在日本天皇的叔叔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掛帥,前往臺灣,自負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認為臺灣只是一個小地方,再加上清朝軍隊腐敗無能,毫無戰鬥力,沒有任何威脅,於是開開心心的去了臺灣,結果另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所親率的日本近衛師團竟然在臺灣被臺灣抗日義軍打的傷亡過半,甚至第二旅團和旅團長山根信成一起被全殲。

實際上,近衛師團雖然號稱精銳,但是其性質屬於半禮儀性質,並且近衛師團福利待遇相當好,於是當中有眾多關係戶和養尊處優的「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們,就是這樣一支只會花錢喝酒找花姑娘的軍隊,到了臺灣人生地不熟,被臺灣義軍擊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後來近衛師團的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竟然因為水土不服再加上戰事不利,病死在了臺灣。

而臺灣抗日義軍和當地土著約7萬多人不僅人數多於近衛師團,還英勇善戰,其中主要是滿清王朝的黑旗軍和臺灣本地土著、幫會再加上綠林好漢等人組成,抗日情緒高漲,團結一心。

雖然日本後來還是佔領了臺灣,但是臺灣人民從沒有放棄過抵抗,據統計在與日本侵略者抗爭的五十年時間當中,臺灣軍民總共有65萬人犧牲。

相關焦點

  • 近衛師團被稱為日本的「御林軍」,卻馬失前蹄,被臺灣義軍擊垮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一支王牌軍隊叫做近衛師團,在日本近衛師團被稱為天皇的「御林軍」,近衛師團的成員都是從日本軍隊各部隊當中挑選出來的精英,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衛日本天皇和皇室的安全,可謂是日本軍隊當中的精銳。
  • 日本「御林軍」近衛師團為何被臺灣抗日義軍打的傷亡近半
    文/寂寞的紅酒近衛師團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一支王牌部隊,素有天皇「御林軍」之稱。近衛師團由各常備師團選拔精銳組成,負責保衛日本皇宮和皇室的安全,是日本軍隊中的「天之驕子」。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近衛師團成為日本本土唯一一支沒有被抽調的常備兵團。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給日本。日本對臺灣垂涎已久,所以匆匆調集部隊前往臺灣進行「武裝接收」。當時中日雖然停戰,但日本軍隊全都集中在遼東和山東一帶,本土能調動的主力部隊只有近衛師團。
  • 日本「御林軍」近衛師團為何被臺灣抗日義軍打的傷亡近半
    文/寂寞的紅酒近衛師團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一支王牌部隊,素有天皇「御林軍」之稱。近衛師團由各常備師團選拔精銳組成,負責保衛日本皇宮和皇室的安全,是日本軍隊中的「天之驕子」。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近衛師團成為日本本土唯一一支沒有被抽調的常備兵團。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給日本。日本對臺灣垂涎已久,所以匆匆調集部隊前往臺灣進行「武裝接收」。當時中日雖然停戰,但日本軍隊全都集中在遼東和山東一帶,本土能調動的主力部隊只有近衛師團。
  • 死在中國戰場上的日本皇族:爺爺臺灣被炸死,孫子張家口被砸死
    1895年3月,腐敗無能的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與日本籤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將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等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償白銀2億兩。當時日本為了侵佔臺灣派出了兩支部隊,一支由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率領的直屬部隊,另一支由與明治天皇爭奪皇位的堂弟,時任陸軍中將的北白宮能久親王帶領的近衛師團。北白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共有官兵1.5萬人,常駐東京,屬於日本天皇的御林軍。
  • 1937年,日本戰鬥力最強的5個師團,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二戰期間,日本總計擁有100多個師團。但甲級師團只有17個,也就是最初期的17個常備師團。在這17個常備師團中,又有5個師團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這些師團分別是:近衛師團、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五師團、第六師團。那麼,這些師團都有哪些過人之處,都參加了什麼戰役。
  • 1937年,日本戰鬥力最強的5個師團,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二戰期間,日本總計擁有100多個師團。但甲級師團只有17個,也就是最初期的17個常備師團。在這17個常備師團中,又有5個師團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這些師團分別是:近衛師團、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五師團、第六師團。那麼,這些師團都有哪些過人之處,都參加了什麼戰役。
  • 甲午戰爭時期,數十萬清軍為何沒有數萬臺灣義軍消滅的日寇多
    而在不久後臺灣軍民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乙未戰爭中,臨時拼湊起來的數萬臺灣義軍和日軍血戰五個月,竟然消滅了4000多名日軍,還擊斃了日本天皇的叔叔、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近衛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整個乙未戰爭中日軍的傷亡超過3.2萬人,遠遠高於甲午戰爭中的傷亡。那麼為何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清軍竟然沒有數萬臺灣「民兵」消滅的日寇多?第一,作戰對象不同。
  • 甲午戰爭時期,數十萬清軍為何沒有數萬臺灣義軍消滅的日寇多
    而在不久後臺灣軍民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乙未戰爭中,臨時拼湊起來的數萬臺灣義軍和日軍血戰五個月,竟然消滅了4000多名日軍,還擊斃了日本天皇的叔叔、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近衛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整個乙未戰爭中日軍的傷亡超過3.2萬人,遠遠高於甲午戰爭中的傷亡。那麼為何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清軍竟然沒有數萬臺灣「民兵」消滅的日寇多?第一,作戰對象不同。
  • 二戰時日本陸軍十七個精銳常設師團的最後結局
    之後,在1915年前,組建了編號7-20師團,1925年宇垣裁軍時裁撤4個,最終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形成16個師團+近衛師團(御林軍),即17個常設師團,由於當時日本雖發動侵華戰爭,但沒有全國總動員,故這17個師團是日本陸軍永久性常備師團,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力爆棚,在中國戰場中有「一個師團可打十個國民黨師」的講法,這17個師團的士兵被中國軍隊稱為「老鬼子」(相對於其他新編部隊)。
  • 回顧百年臺北圓山歷史:日本殖民臺灣的「神社」已倒,但「皇民化...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看中這風景的不僅有宋美齡,捷足先登的卻是日本殖民者。飯店的原址上建有日本殖民者在臺灣的最大神社一一臺灣神社。 臺灣神社建於1901年,主要是紀念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北白川宮能久是日本皇族,也是1895年日本殖民者武裝佔領臺灣的近衛師團師團長。1895年5月29日下午,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第一旅團在臺灣澳底灣鹽寮登陸,開始他在臺灣的徵服之旅。
  • 甲午戰爭後臺灣波瀾壯闊的抗日怒潮
    早在1700多年以前,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就曾經派官兵到過臺灣。從此,中國人民不但開發和建設了臺灣,而且為了保衛臺灣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甲午戰爭失敗以後,腐敗的清政府與日本侵略者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島割讓給日本。
  • 歷史上的今天,日本派兵佔領臺灣島和澎湖列島,臺灣人民奮起抵抗
    1895年3月26日(距今123年) 日本派兵佔領臺灣島和澎湖列島,4月17日 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日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割讓臺澎,舉國同憤。5月20日 清政府勒令臺灣巡撫及大小官員內渡大陸,決意放棄臺灣。5月25日 邱逢甲等地方紳民出面創議成立「臺灣民主國」,以之抗擊日冠侵佔臺灣。邱逢甲等舉唐景嵩為「臺灣民主國總統」,劉永福為「臺灣民主國大將軍」,邱自任「義勇統領」守臺中,建號「永清」。6月3日 基隆失守。
  • 世界3大皇家禁衛軍:中國1個,日本1個,你們知道4大皇家禁衛軍嗎
    今天,中國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的皇家衛隊,亦稱呼為御林軍,所司職責有保衛安全、參與外交儀式等。御林軍imperial guard,歷史上還稱為「 羽林軍」,羽林軍是中國古代最為著名並且歷史悠久的皇帝禁軍。不同的歷史時期,其隸屬系統、機構統領、職能權力和地位都不一樣。
  • 歷史上的今天,日本派兵佔領臺灣島和澎湖列島,臺灣人民奮起抵抗
    1895年3月26日(距今123年) 日本派兵佔領臺灣島和澎湖列島,4月17日 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日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割讓臺澎,舉國同憤。5月20日 清政府勒令臺灣巡撫及大小官員內渡大陸,決意放棄臺灣。5月25日 邱逢甲等地方紳民出面創議成立「臺灣民主國」,以之抗擊日冠侵佔臺灣。邱逢甲等舉唐景嵩為「臺灣民主國總統」,劉永福為「臺灣民主國大將軍」,邱自任「義勇統領」守臺中,建號「永清」。6月3日 基隆失守。
  • 「臺灣民主國」抗日史——日軍大舉南侵與保衛臺南之戰
    十月九日,日本近衛師團向嘉義發動了總攻。進攻前,北白川能久晉升阪井重季為少將,接替已死的山根信成的步兵第二旅團長職務,並令松原睃三郎中佐為步兵第二聯隊長。北白川此番率近衛師團進攻嘉義,傾巢而來,志在必得,然自侵臺以來,歷時將近半載,多次苦戰,傷病在身,與他從臺北南下到佔領彰化時的心情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 「臺灣民主國」抗日史——日軍大舉南侵與保衛臺南之戰
    十月九日,日本近衛師團向嘉義發動了總攻。進攻前,北白川能久晉升阪井重季為少將,接替已死的山根信成的步兵第二旅團長職務,並令松原睃三郎中佐為步兵第二聯隊長。北白川此番率近衛師團進攻嘉義,傾巢而來,志在必得,然自侵臺以來,歷時將近半載,多次苦戰,傷病在身,與他從臺北南下到佔領彰化時的心情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 第一個被臺灣人民殺死的日本少將,曾屠村殺死400餘人
    他是死在中國臺灣土地上的。日本殖民統治權力機關臺灣總督府資料顯示,山根信成是日本山口縣人,1847年出生,青少年時代曾參加過日本天皇軍隊與幕府軍之間展開的戊辰之役。在此後的1871年,山根信成成為「御親兵」,不久後升任近衛步兵第二聯隊副官。1877年參加西南戰役,後又升為大隊長。1881年2月19日山根信成升任步兵第十二聯隊聯隊長。
  • 中國臺灣網刊文:臺灣神社已倒,但皇民文化仍在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看中這風景的,不僅是宋美齡,捷足先登的卻是日本殖民者。飯店原址上,原來就建有日本殖民者在臺灣最大的神社一一臺灣神社。臺灣神社建於1901年,它主要是紀念日本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北白川宮能久何許人也?此人乃1895年日本殖民者武裝佔領臺灣的近衛師團長。
  • 第一個被臺灣人民殺死的日本少將,曾屠村殺死400餘人
    他是死在中國臺灣土地上的。日本殖民統治權力機關臺灣總督府資料顯示,山根信成是日本山口縣人,1847年出生,青少年時代曾參加過日本天皇軍隊與幕府軍之間展開的戊辰之役。在此後的1871年,山根信成成為「御親兵」,不久後升任近衛步兵第二聯隊副官。1877年參加西南戰役,後又升為大隊長。1881年2月19日山根信成升任步兵第十二聯隊聯隊長。
  • 二戰時的日本第四師團,真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個商販師團嗎
    現在網上常常傳說二戰時期日軍的第四師團兵員都來自大阪,而大阪在日本以商業聞名。所以第四師團沾染上了商販習氣,作戰貪生怕死,打仗根本不行。網上還給第四師團取了一個外號,叫「商販師團」。不過實際上第四師團在日軍中也是真正的主力部隊,一點都不好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