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熱議:品牌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
眾議堂
十九大後,「鄉村振興」成為熱詞。不久前召開的四川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對今後一個時期全省「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不少提案不約而同地聚焦「鄉村振興」這一話題。
在不少省政協委員看來,「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而培育農業品牌則是發展農業的重要切入點和抓手。
做強農業品牌
農工黨四川省委在提交的集體提案中分析道,四川擁有很多高品質的農產品,但其品牌影響力大多僅限省內或區域範圍內,世界和全國範圍內品牌認可與忠誠度都不高,尚未形成「產出好產品、賣出好價錢」的良好局面。
不過,也有例外。「全國每賣出10個檸檬,就有8個來自安嶽。」省政協委員、資陽市副市長周齊銘聚焦有近百年種植史、已初步形成口碑效應的安嶽檸檬。他介紹,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已將安嶽檸檬的品牌價值評估為173.61億元,品牌價值居全省首位。
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安嶽檸檬在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上,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我家去年光種植檸檬年收入就達到了9萬元。」66歲的張從銳是安嶽縣偏巖鄉轎頂村種植檸檬的「第一人」。他的生活,因檸檬而改變。
因檸檬富起來的不止張從銳一個。去年安嶽檸檬產值突破100億元,果農收入55.44億元,安嶽縣農民檸檬單項人均純收入2974元。雖然安嶽檸檬目前在全國遙遙領先,但周齊銘已有了一種危機感,「重慶、雲南等省外地區規模種植檸檬雖是從近幾年才開始的,但其基地的大規模擴張,市場佔有率的逐步提高,品牌形象、產品名氣的不斷攀升,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安嶽檸檬不僅是資陽農業的『金字招牌』,更是全省豐富多樣農產品中一張獨特的名片。」他建議,把安嶽檸檬產業作為全省重點支持的特色產業來制定發展規劃,出臺檸檬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設立省級檸檬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安嶽檸檬發展壯大。
注入科技力量
如何複製更多像「安嶽檸檬」一樣有影響力的四川品牌農產品,推動鄉村振興?周齊銘認為,安嶽檸檬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鑑,「安嶽檸檬已通過近30個國家的40項檢測標準,銷售至全球150多個城市,10年來從未出現一例農殘安全問題。」
品質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農工黨四川省委也建議,在打造類似「安嶽檸檬」這樣的四川優勢農產品時,要汲取國內外地域品牌、地理標誌與產品形象打造的成功經驗,融入粉絲經濟的適度「稀缺」理念,堅持門檻標準、品質優先、動態管理、切實維權,「必須堅持品質優先,每年固定吸納數量,實施產品比選,擇優選擇。」
安嶽檸檬的案例還印證了另一個道理:農產品品牌的打造中,科技力量不容忽視。
周齊銘介紹,兩年前,安嶽檸檬就開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是提質增效,通過推廣營養袋脫毒育苗、水肥一體化、現代物聯等技術,實施中低產園示範改造工程,開展農藥化肥「雙減」及專用機械試驗示範,如今在安嶽,不少檸檬果園已經實現「傻瓜化」管理,700畝檸檬園僅需2人管理。雖然前期投入大,但檸檬成熟期更短、質量更好、人工成本更低,「要引導農民在科技上捨得投入。」
如何讓科技在農產品打造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民盟四川省委的集體提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要注重農業生產一線科技需求整理。省、市、縣政府應成立專門的班子,整合分散在各部門的農業科技人員,整理農業生產一線的科技需求,分析態勢,制定規劃,為引導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實據和科研支撐。」
對於農產品品牌打造,致公黨四川省委提案建議,完善各項獎補政策,「企業初創時,政府應在稅收、信貸、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建立農業品牌發展基金,完善品牌創建保險制度,有效降低企業品牌創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