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菌每天都會發一篇學習文,來看看今天被翻牌的是誰?
你們想看什麼,我們就發什麼!歡迎留言區評論~
▼
一、韓國飲食文化的相關知識
飲食包含了該國的自然地形和文化。
在大米種植文化圈的韓國以米飯( )為主食,副食是湯和菜( )。韓食文化就是主,副食型的飲食文化。
1.主食
以"米飯"為中心制定食譜,為了吃米飯而吃東西。因此,沒有中餐、西餐中的主菜是其特點。
「米飯」是大米、大麥、大豆、紅豆、穀子( , , , , )等雜糧的統稱。
2.副食(湯和菜) - 特點是帶有鹹味
湯( ):帶水分的食物,和米飯一起吃。
- 根據水分的多寡分為 , , , 。
- 用英語說成soup,stew,但是並不一樣。
小菜( ):帶鹹味的食物
勺子( ):不同於使用叉子和刀的「西洋菜",使用勺子和筷子。
- 勺子在吃飯和喝湯時使用,筷子在吃菜時使用。
- 使用勺子和筷子一起用餐的國家只有韓國,非常罕見。(中國和日本大體上也只使用筷子。)
二、韓國的代表飲食
-通過泡菜,拌飯,糕( , , )看韓國的飲食文化
1.等待的美學:泡菜、發酵食品
1) 發酵食物:泡菜
韓國的發酵食品文化很發達。
- 泡菜有336種,醬菜,魚蝦醬,醬類( , , )等有370多種。
提問:為什麼在韓國發酵食品很發達呢?
- 因為四季分明,夏天和冬天溫差大,食物很難長期保存。
- 為了將食物材料保持最接近自然狀態並長時間儲存食用。
2) 泡菜的發酵和保管
- 泡菜根據材料的不同,有很多種類。
- 泡菜的味道和營養價值根據發酵溫度和保管溫度而不同。
- 在2~7度的溫度中發酵2~3周的泡菜味道最好,營養價值也最高。
- 泡菜最好在0度~5度下保管。在0度以下保管的話,泡菜會受凍,變得不好吃。
- 冬天為了不讓泡菜結冰,經常把泡菜缸埋到地裡。這被稱為"泡菜倉( )"。在現代,泡菜冰箱( )起到了"泡菜倉"的作用。
2.混合拌菜的韓國料理美學:拌飯
米飯中加入各種蔬菜和肉,加入辣椒醬等調料拌著吃。
通過一起務農、一起生活的農耕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共同體意識。
拌飯與韓國人喜歡多人聚到一起的特點相似。
3.在韓國人的生活中可以輕易接觸到的「糕」
年糕湯( ) : 將條形糕放入清新的醬湯中煮,是過年時吃的節日食物—意味著長一歲
松糕( ) : 中秋時用新谷做成的節日食物
諺語:有「 (易如反掌,不費吹灰之力)」和「 (畫餅充飢,鏡中花,水中月)」這樣的表達。
節食( ):每個節氣都會做的食物
- 正月初一(農曆1/1):以"乾淨的心開始新的一年( )"為意義,做白糕煮成年糕湯( )吃。
- 陰曆三月三3日(農曆3/3):在宣告春天到來的日子裡,用金達萊花瓣做花煎餅( )吃。
- 端午(陰曆5/5):用春天盛產的艾草做艾蒿切糕( )食用。
- 中秋 (農曆8/15) :在耕種出來的大米中,用最先產出的大米製作松糕( ),向祖先致謝。
- 陰曆10月 : 用帶有驅鬼之意的紅豆做成發糕( )祭祀,與鄰居分享。
過渡儀式的食物:
- 孩子出生第100天的日子 : 用什麼都沒有混合的白米蒸糕為孩子祈福。相信厄神不喜歡紅色,所以用高粱紅豆糕( )來阻止朝著孩子而來的厄運。
- 婚禮和花甲宴會的日子 : 舉行宴會,做糕點,和鄰居分著吃。結婚後,新娘家給新郎家送結婚答謝禮糕( )的習俗仍然延續到今天。
在節日、周歲、結婚等慶典上,做糕點分著吃等,和鄰居互贈糕點作為彼此情誼的表示的文化色彩仍在持續。
三、飲食禮儀
- 以吃飯的人為基準,飯要放在左邊,湯要放在右邊。
- 韓國的飲食文化以右手為主,不同時使用雙手。
- 飯碗,湯碗不拿在手上,放在桌子上吃。
- 傳統飲食禮儀以年長者為中心,長輩先端起筷子,然後開始用餐。
- 如果比長輩先吃完飯,不提前離座,靜靜地等待。
PS.你還想知道什麼主題,想看什麼知識點,歡迎留言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