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有「開一代未有之奇"之稱,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和永樂青花瓷器並稱永宣,又被稱為宣青,是我國名貴的青花瓷之一。
市場價值逐年上漲
有關注的宣德瓷器的藏友們肯定還記得在2011年5月的內地春拍中,一件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以8000萬元起拍,經過幾十輪的競拍,最終以2.24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了截止目前為止宣德青花瓷成交價格的最高紀錄。而且隨著宣德青花市場行情的屢創新高,明宣德青花大碗的拍賣價格也隨之逐年上漲。
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
說這些官話藏友們也看煩了,那我們就今天來點通俗易懂的。因筆者我自身是一位業內資深古玩經紀人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於出手,想找正規平臺參加拍賣,有緣者可與筆者聯絡壹叄玖,貳貳壹玖,叄伍伍壹不成交無任何前期費用。話不多說直接上我們的鑑定步驟。辨別一件瓷器的好壞看市場價值,器型,完整度,但是辨別瓷器的真假就得了解更多了,所以從以下幾方面來了解。
鑑定特徵
一,胎土
有看過筆者寫的元明青花都了解,明前期的胎土都是使用麻倉土。但是此時的麻倉土又要比元代的麻倉土更為精製,為什麼那麼說呢?因為當時國力強勁,不惜工本,淘洗到位,陳腐時間長,所以瓷胎多數潔白無瑕。
至於火石紅的問題,少數保管不當的宣德瓷器也出現了火石紅,這是因為它形成於二次氧化的結果,胎裡的鐵在還原氣氛中應呈現青白色,在爐內接觸到氧,才能產生火石紅,這是火石紅形成的機理,但不能成為定例。
二,釉面——亮青釉,橘皮釉
宣德青花釉面分為亮青釉和橘皮釉,亮青釉釉水肥厚,白中閃青,特別是瓷器的底部和積釉處,多有一種淡湖水綠色,肥厚滋潤、光澤均勻柔和,而且宣德瓷多有橘皮紋,就是釉面有一種類似於橘子皮的細小棕眼。一般無款帶橘皮紋者為宣德瓷器。
三,青料——蘇麻離青,國產青料
我們都知道宣德青花的特點發色濃豔,並且釉面看上去帶有黑色的斑點。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蘇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屬光澤的黑斑,在盤上青料濃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鐵鏽疤痕,下凹深入胎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咬胎現象。這也就成為我們後面鑑定宣德青花瓷器的一個重要特徵。
當然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國產青料,其特點是青花發色淡雅,少有暈散和結晶斑。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澤淡雅,當為使用國產青料描繪而成。
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
四,畫工紋飾
我們了解到明成化青花瓷器它的色澤明顯感覺淡雅一些,用我們現在畫家來講是有水墨畫風格,因為使用的是雙勾平塗技法。而宣德瓷器青花因為採用繪畫手法是小筆觸,由於筆小蘸料有限,需不斷重新蘸料繪畫,這樣就使得紋飾留下許多深淺濃淡的筆觸痕。出窯的作品具有濃淡的層次感。
在紋飾上宣德青花瓷一直都是以紋飾取勝,紋飾畫得十分規矩,從不出邊線。紋飾取材範圍比較廣闊,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無所不有。主要紋樣是纏枝和折枝花卉。人物紋由於受蘇麻離青原料易暈散的限制,燒造的不是很多。
五,釉面氣泡老化
宣德青花瓷的釉面氣泡密集,大小不一,呈乳濁狀。琢器的器裡釉汁流淌不均,可見垂流痕。清代仿宣德器中,特別多乳濁現象。雍正時仿宣德器最多,但釉色青中泛白,釉泡大小一致而無層次
當然,宣德青花瓷的鑑定,絕非三言兩語就可說得清楚。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感謝各位看官,喜歡的麻煩點讚收藏加關注,後續還會持續更新,我是喜歡文物,愛好收藏,中意古玩的話天下說收藏,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