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畫法看青花瓷的特徵——明青花

2020-12-19 騰訊網

編者按

明代三百多年,青花畫法創新不少。如果對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筆法有深刻的理解,看到很多青花瓷不但可以迅速斷代,還可以馬上判別真假。本專題根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講師陳殿授課內容節選整理,從畫法角度來探尋青花瓷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的鮮明特徵,為青花瓷鑑賞提供一個直觀可察的視角。

明青花

畫法只是鑑定青花瓷的一個重要依據,鑑定青花瓷還有胎、釉、青花料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不過畫法的因素容易在照片上看出來,因而顯得直接和重要些。例如萬曆時期部分產品勾勒輪廓後不再填色,成為淡描青花,這是與當時國畫喜歡白描息息相關的。

點和線的新畫法

點和線的新畫法

點最早用在表現人物和木葉上。至明代,青花畫法中點可以分為如下幾類:山石紋、動物紋、植物紋、裝飾紋以及文字上的點。

山石之點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永樂青花海浪仙山雙耳三足爐上,用雨點皴來表現山石的層次感,而元青花裡面的山石是沒有用雨點皴的。

永樂青花海浪仙山雙耳三足爐

假山之點

臺北故宮藏嘉靖青花嬰戲圖套杯內假山的點比較疏朗,是點假山之苔,給假山增添了一點生氣。假山適用點苔來表現,而不適用線皴來表現。

點翅膀

景德鎮御窯廠出土宣德官窯青花海怪紋大盤,用點在海怪的翅膀上,用疏密的陰影來表現光影的投射方向。

宣德官窯青花海怪紋大盤

植物紋樣上的點

永樂青花開光雙桃紋執壺的點,是用來表現桃紋上的質感。

永樂青花開光雙桃紋執壺

裝飾紋樣上的點

景德鎮御窯廠出土宣德青花仿波斯金屬三壺連通器殘片上的點,用來填充紋樣的空間。臺北故宮藏萬曆青花鳳凰紋碗的足部用點組合成梅花形圖案。明宣德青花卷草斜格網紋蓋罐上點,用來表現幾何對稱。

宣德青花卷草斜格網紋蓋罐

文字上的點

景德鎮御窯廠出土成化晚期青花藏紋小杯以及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欄板殘片上的點,分別為藏文和阿拉伯文等文字符號上的點。

線條的新畫法

相對於元代,明代青花的線條出現了兩種新畫法:

1、界畫法畫直線

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國畫的界畫法是五代以後才有,從出土和傳世資料看出,明代官窯青花瓷畫是從正德時期開始用界畫法畫直線。未用界畫法的框線顯得起伏不平,使用界畫法,則長直框線畫得既均勻又直。

2、圓規法畫圓

弘治時期已經在官窯青花瓷上用伊斯蘭紋飾,但裡面的圓圈畫法並不是很工整。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的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欄板殘片和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方盆殘片上的圓,比較規矩而不走形,可以看出是用圓規法所畫。

界畫法畫直線和圓規法畫圓,都是正德時期出現,在正德之前的朝代都沒有。

混水畫法

明代青花瓷畫法通常以描線和設色為主,描線與同時代繪畫筆法基本相同,但著色方法中的混水畫法卻與傳統的繪畫方法截然不同。

青花料水被引導的流速和方向不同,料水會沉積出不同方向和深淺不同的顏色,並像水漬一樣有顏色深淺不同的交界線。這一特點是判斷是否混水畫法的重要依據。

景德鎮御器廠遺址地層堆積中,直到成化晚期地層才看到混水的標本,而成化早中期地層以及更早時期出土的青花瓷片都沒有看到有混水的青花瓷。因此可以推斷混水畫法的出現是在成化晚期。

根據出土青花瓷器可以看出,弘治時混水法畫的青花瓷能比成化時期的更高。從正德時期超過12釐米的壺和渣鬥都用混水畫法填色可以看出,正德時能用混水畫法所畫器型比成化和弘治向更高的方向發展。

嘉靖朝青花混水開始出現以深淺不同的色調處理畫面的手法。如臺北故宮藏嘉靖蓮塘魚藻牡丹花式洗,鱖魚頭和魚身用深淺不同的兩種色調混水,層次分明規範,富有表現力。

嘉靖蓮塘魚藻牡丹花式洗

隆慶開始,混水畫法從圓器發展到了鑲器上。所謂鑲器是用一塊塊坯板鑲接而成的。如天津博物館藏隆慶青花仕女撫嬰圖長方盒的側面也是用混水法填色。

隆慶青花仕女撫嬰圖長方盒

(高16釐米,長27.4釐米,寬16釐米)

萬曆時混水以多色調處理不同部位的畫法,已經成熟並廣泛運用。如臺北故宮藏萬曆魚藻梅花式洗中的魚,頭是深色,背鰭和尾是淺色,魚肚留白顏色最淺,混水已有三個色階,已經混出三種料水的濃淡。明代的混水從單色到雙色,再到三色,是慢慢發展出來的。

萬曆青花魚藻梅花式洗

混水畫法在明清以後廣泛應用,它的時代特徵變化對青花瓷的斷代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漸變搨水畫法

萬曆及其之前的青花瓷上都未用漸變搨水畫法,漸變搨水畫法是萬曆之後景德鎮畫工發明的新畫法,一方面可以表現國畫的斧劈皴法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表現西方的高光效果。該畫法既是傳承古法又吸收西洋畫法,是融貫中西畫法的產物。

元代兩筆漸變畫法與明末漸變搨水填色法的區別:

1、元代是畫兩筆,第二筆重筆顏色較深,與第一筆對比顯示顏色較深,而漸變搨水法是讓料水越來越濃,表現淺深漸變。

2、元代的畫法表現出來有深淺變化的色階,能看出一筆壓一筆的繪畫痕跡,因為所蘸青花料水中的青花料顆粒分布不均勻,筆所見顏色也不均勻,深淺顏色之間沒有漸進過渡。

3、明代漸變搨水法的深淺變化比較自然,由於所蘸青花料水經煮沸後,青花料的細小顆粒平均分散在水中,顯現出筆觸的顏色均勻。

如果對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筆法有深刻的理解,看到很多青花瓷不但可以迅速斷代,還可以馬上判別真假。有些仿製的青花瓷,筆法沒有按照當時青花筆法的規則來畫,所以一看就知仿得假。

(下節預告:清青花)

館藏文物欣賞

此壺為明代永樂的典型器,青花裝飾紋飾有雲龍、穿花龍、纏枝花卉、海水白龍紋等。器圓口微外撇,長頸自上至下漸闊,扁圓式腹,橢圓淺圈足。此器形制高大,製作規整,青花濃豔,繪製與刻劃裝飾技法相結合,紋飾奔放,氣勢宏大,堪稱明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名稱: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

年代:

尺寸:高46cm,口徑8cm,足徑15x10cm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關焦點

  • 淺談青花瓷幾種畫法,看了之後就會區分
    對青花瓷藝術性影響最大的當屬「畫法」,因為青花瓷與水墨畫的基礎差不多,都是在白色的背景下,用黑色做畫,它的藝術性來自於國畫中對山水、花鳥、人物的寫意,即符合人文精神又符合文人氣質,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青花瓷中的「畫法」。
  • 詳解「空白期」青花瓷重要特徵
    土木堡之戰在這段動蕩時期,由於皇朝頻繁更迭,導致基本沒有官款的瓷器出現,但近些年通過一些學者的研究,發現了一批風格獨特的青花瓷,同時具備明初和明中期瓷器的特徵,以此為據,進一步分析特點二:畫法介於宣德、成化之間。根據一些專家的分類,宣德以前青花瓷符合明早期風格,畫法多是「一筆點畫」,成化以後青花瓷符合明中期風格,畫法多是「勾勒點染」,而偏有一批瓷器,兩種共用,但以「一筆點畫」為主,這樣分析下來,這些瓷器只能是明中期以前、略靠近明初的產品,因此界定為「空白期」青花瓷。
  • 《鬼谷子下山圖罐》究竟是元青花還是明青花?
    當這個「鬼谷子下山圖罐」拍出天價並流失海外的消息傳到國內,人們感慨萬端之後,有人卻撰文說,這個「鬼谷子下山圖罐」不是元青花,而是明青花。他還說所有繪製人物的青花瓷不可能是元青花,只能是明青花。這位學者如此說,他的依據是什麼?首先他認為所謂元青花是有典型樣式的,叫做「至正型」。「至正」是元朝的一個年號。
  • 記住這些特徵,在明初民窯青花瓷鑑定方面,你就是半個專家
    我們平時在古玩店見到的瓷器除了假的之外,多是一些民窯器,青花瓷所佔比例最大,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明初民窯青花瓷,記住這些特徵,就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足以對付一些不太高明的仿品了,如果這些知識對你的胃口,可要認真看哦。
  • 乾貨:淺談康熙青花瓷的相關特徵及分期斷代
    故大量的碗、盤、缸等生活用瓷,都是以青花瓷這種形式燒制出來的。青花瓷集諸多優點於一身,更因其由內而外具有明亮素雅、安靜和諧的特點,故也深得文人士大夫的欣賞與偏愛,倍受民眾的喜愛,清代康熙朝的青花瓷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 周杰倫歌詞裡描寫的青花瓷,知道是什麼嗎?來,給你科普一下!
    天王周杰倫的青花瓷想必大家都聽過,悠揚動聽的旋律搭配詩情畫意的歌詞,好像真正的把青花瓷器栩栩如生的勾勒了出來。青花瓷不像唐三彩那樣出名。想必很多人也都是因為這首歌,才知道有青花瓷這類瓷器。但歌詞畢竟是歌詞,不能把青花瓷真正的特點表現出來!不能讓大眾了解什麼是青花瓷!
  • 耿寶昌:讀懂宣德時期青花瓷,這幾點鑑定方法簡單方便,記得收藏
    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 說這些官話藏友們也看煩了,那我們就今天來點通俗易懂的。辨別一件瓷器的好壞看市場價值,器型,完整度,但是辨別瓷器的真假就得了解更多了,所以從以下幾方面來了解。 鑑定特徵 一,胎土 有看過筆者寫的元明青花都了解,明前期的胎土都是使用麻倉土。但是此時的麻倉土又要比元代的麻倉土更為精製,為什麼那麼說呢?
  • 從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牡丹紋梅瓶,閒說元青花瓷
    元青花瓷在中國歷史上的消失應該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主張有關係。「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明太祖在立國之初應該曾掀起過一場肅清蒙元文化的運動 ,作為蒙元文化載體的元青花就在劫難逃。現代存世的元青花,除了元代以貿易方式流傳海外的,國內館藏的元青花多是1969年後陸續出土所得,其中窖藏所出最重要的有元大都遺址窖藏,江西高安窖藏,河北保定窖藏以及內蒙古地區。
  • 宣德青花瓷——青花高峰
    宣德青花瓷——青花高峰宣德青花經元及明早期發展沉澱,達到頂峰。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宣德青花有釉質薄厚兩種。釉厚多配以國產青料,青花發色幽藍,改洪武、永樂半邊淡半邊濃的特徵,青花發色足,遮蓋率高,繪畫筆觸雄渾。釉厚及聚釉處瓷片較青。宣德青花以紋飾、雄渾盛,釉面有橘皮紋,沒有永樂朝瓷器勻淨,胎體也較厚。釉下氣泡較多。明瓷的特徵是大小氣泡都有,大氣泡很多,青瓷由於燒制工藝改進,氣泡勻淨,較少有大氣泡。
  • 「陶瓷乾貨」青花瓷的製作特徵、圖案花紋和鑑定要點
    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元,高28cm,口徑22.3cm,足徑18cm青花瓷的製作特徵(1)器底無釉。多數器物底部有明顯旋紋,個別有跳刀痕,並粘有填砂,小型器如碗類等的底足中心往往有乳釘狀突起。青花瓷的圖案花紋名為青花瓷器,當然以釉下鈷藍彩繪裝飾為主,但在傳世品中,還可以發現有印花和青花兩種裝飾方法同用於一器的例子,一般典型元青花瓷器的圖案裝飾大多分較多層次,在器身上以主題紋飾和輔助紋飾密切結合,構成整體。
  • 青花瓷18清朝不同時期主要的青花瓷繪畫的思想意識表達
    青花對清朝文明發展的作用與幫助青花瓷從最初作為盛放食品的器物以及裝飾擺件開始,逐漸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寄託。那麼又是由哪些題材體現出來的呢?這些題材在清朝的歷史當中又存在哪些作用和影響呢?二、貼近漢文化的青花瓷到了康熙中期以後就沒有這種題材了,因為國家基本安定,達到盛世了。這個時候,畫得最多的就是漁樵耕讀。這種題材是希望通過人民的勞作,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生活走向安定,國家走向富庶的一種理念。所以漁樵耕讀這種題材在康熙中晚期特別多。這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正能量的題材。
  • 亞洲文明展 | 伊朗釉陶瓶神似「明青花」 見證東西方文化交流
    田雲華:這件器物看上去像一件明青花,其實不是,它是一件土生土長的伊朗文物,製作於公元1563年,現藏於伊朗國家博物館。因為伊朗沒有高嶺土,所以它不是瓷器,而是一件陶器,上了釉色。從它上面的紋飾,我們可以看出它深受中國風的影響,同時上面還有波斯語,可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
  • 青花瓷20之古人在青花瓷中表達的五福不是福祿壽喜財,你知道嗎
    但是在青花瓷上唯一的題材就是達摩東渡。這個題材在明代比較多,這也是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佛學,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而言之,縱觀中國青花瓷在人們使用的過程中,一定給你提供了一種正能量。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教化你。二、概述不同題材的青花表達的不同含義我這裡有塊瓷片的圖案是童子舉蓮。
  • 所見即所有:鑑賞明永樂青花瓷的珍、精、稀(附高清圖)
    明永樂青花瓷產品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明永樂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兩類: 一類發色濃豔,有「鐵鏽疤痕」。
  • 明青花大龍缸的前世今生,真的有人以身祭窯嗎?考古學家揭開真相
    明青花大龍缸的前世今生,真的有人以身祭窯嗎?考古學家揭開真相今天小編要和您繼續聊一聊,明代青花瓷器中的最大的器物——青花大龍缸。作為瓷器收藏界的寵兒,明代青花瓷一直深受收藏界各位人士的喜愛。
  • 元明清青花瓷拍賣頻現高價 文房四寶受歡迎(圖)
    不過,隨著青花瓷在市場上越來越受追捧,仿古瓷、贗品也相繼出現,魚目混珠,要注意鑑別和比較。據了解,首先要基本了解各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背景,有助於從宏觀方面的判斷。尤其是明、清兩代的帝王年號一定要記牢。  另外,要牢記各時代青花瓷的青料、紋飾、胎釉、造型、款識的典型形象特徵,爛熟於心。
  • 看國內著名花鳥畫家劉新春:牡丹畫法
    看國內著名花鳥畫家劉新春:牡丹畫法 2010年09月07日 23:20作者:劉菁 來源:鑑寶編輯:巴力立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宣德時期的青花瓷該怎麼辨別
    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和永樂青花瓷器並稱永宣,又被稱為宣青,是我國名貴的青花瓷之一,宣德青花,承接了永樂青花瓷器的輝煌,由於鄭和在永樂期間多次下西洋,帶回來了不少青花瓷彩繪所需要的蘇麻離青,所以早期宣德青花瓷都是採用進口材料燒制的
  • 少兒創意美術《青花瓷》,美輪美奐的感覺!
    2、了解不同瓶子的造型特徵,並學會繪製瓶子不同的花紋和圖案。3、通過青花瓷的學習,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之情。教學重點:1、簡單運用點、線、面的結合來組織畫面內容。2、通過藍色和白色的結合來體現青花瓷的效果。3、運用多種材質工具的結合,鍛鍊學生對繪畫工具多樣性的了解和創作。
  • 陶瓷之路——古越南青花瓷
    越南以元青花瓷為範本,在陳朝(越南一個朝代,14世紀後半段),一邊應用釉下彩繪的技術,一邊在半瓷胎的胎土上施白色化妝土,生產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青花瓷。由於明代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中國瓷器對海外出口量銳減,與此同時,特別在中東、近東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中國青花瓷依然廣受歡迎,並有很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