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明代三百多年,青花畫法創新不少。如果對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筆法有深刻的理解,看到很多青花瓷不但可以迅速斷代,還可以馬上判別真假。本專題根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講師陳殿授課內容節選整理,從畫法角度來探尋青花瓷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的鮮明特徵,為青花瓷鑑賞提供一個直觀可察的視角。
明青花
畫法只是鑑定青花瓷的一個重要依據,鑑定青花瓷還有胎、釉、青花料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不過畫法的因素容易在照片上看出來,因而顯得直接和重要些。例如萬曆時期部分產品勾勒輪廓後不再填色,成為淡描青花,這是與當時國畫喜歡白描息息相關的。
點和線的新畫法
點和線的新畫法
點最早用在表現人物和木葉上。至明代,青花畫法中點可以分為如下幾類:山石紋、動物紋、植物紋、裝飾紋以及文字上的點。
山石之點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永樂青花海浪仙山雙耳三足爐上,用雨點皴來表現山石的層次感,而元青花裡面的山石是沒有用雨點皴的。
永樂青花海浪仙山雙耳三足爐
假山之點
臺北故宮藏嘉靖青花嬰戲圖套杯內假山的點比較疏朗,是點假山之苔,給假山增添了一點生氣。假山適用點苔來表現,而不適用線皴來表現。
點翅膀
景德鎮御窯廠出土宣德官窯青花海怪紋大盤,用點在海怪的翅膀上,用疏密的陰影來表現光影的投射方向。
宣德官窯青花海怪紋大盤
植物紋樣上的點
永樂青花開光雙桃紋執壺的點,是用來表現桃紋上的質感。
永樂青花開光雙桃紋執壺
裝飾紋樣上的點
景德鎮御窯廠出土宣德青花仿波斯金屬三壺連通器殘片上的點,用來填充紋樣的空間。臺北故宮藏萬曆青花鳳凰紋碗的足部用點組合成梅花形圖案。明宣德青花卷草斜格網紋蓋罐上點,用來表現幾何對稱。
宣德青花卷草斜格網紋蓋罐
文字上的點
景德鎮御窯廠出土成化晚期青花藏紋小杯以及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欄板殘片上的點,分別為藏文和阿拉伯文等文字符號上的點。
線條的新畫法
相對於元代,明代青花的線條出現了兩種新畫法:
1、界畫法畫直線
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國畫的界畫法是五代以後才有,從出土和傳世資料看出,明代官窯青花瓷畫是從正德時期開始用界畫法畫直線。未用界畫法的框線顯得起伏不平,使用界畫法,則長直框線畫得既均勻又直。
2、圓規法畫圓
弘治時期已經在官窯青花瓷上用伊斯蘭紋飾,但裡面的圓圈畫法並不是很工整。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的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欄板殘片和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方盆殘片上的圓,比較規矩而不走形,可以看出是用圓規法所畫。
界畫法畫直線和圓規法畫圓,都是正德時期出現,在正德之前的朝代都沒有。
混水畫法
明代青花瓷畫法通常以描線和設色為主,描線與同時代繪畫筆法基本相同,但著色方法中的混水畫法卻與傳統的繪畫方法截然不同。
青花料水被引導的流速和方向不同,料水會沉積出不同方向和深淺不同的顏色,並像水漬一樣有顏色深淺不同的交界線。這一特點是判斷是否混水畫法的重要依據。
景德鎮御器廠遺址地層堆積中,直到成化晚期地層才看到混水的標本,而成化早中期地層以及更早時期出土的青花瓷片都沒有看到有混水的青花瓷。因此可以推斷混水畫法的出現是在成化晚期。
根據出土青花瓷器可以看出,弘治時混水法畫的青花瓷能比成化時期的更高。從正德時期超過12釐米的壺和渣鬥都用混水畫法填色可以看出,正德時能用混水畫法所畫器型比成化和弘治向更高的方向發展。
嘉靖朝青花混水開始出現以深淺不同的色調處理畫面的手法。如臺北故宮藏嘉靖蓮塘魚藻牡丹花式洗,鱖魚頭和魚身用深淺不同的兩種色調混水,層次分明規範,富有表現力。
嘉靖蓮塘魚藻牡丹花式洗
隆慶開始,混水畫法從圓器發展到了鑲器上。所謂鑲器是用一塊塊坯板鑲接而成的。如天津博物館藏隆慶青花仕女撫嬰圖長方盒的側面也是用混水法填色。
隆慶青花仕女撫嬰圖長方盒
(高16釐米,長27.4釐米,寬16釐米)
萬曆時混水以多色調處理不同部位的畫法,已經成熟並廣泛運用。如臺北故宮藏萬曆魚藻梅花式洗中的魚,頭是深色,背鰭和尾是淺色,魚肚留白顏色最淺,混水已有三個色階,已經混出三種料水的濃淡。明代的混水從單色到雙色,再到三色,是慢慢發展出來的。
萬曆青花魚藻梅花式洗
混水畫法在明清以後廣泛應用,它的時代特徵變化對青花瓷的斷代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漸變搨水畫法
萬曆及其之前的青花瓷上都未用漸變搨水畫法,漸變搨水畫法是萬曆之後景德鎮畫工發明的新畫法,一方面可以表現國畫的斧劈皴法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表現西方的高光效果。該畫法既是傳承古法又吸收西洋畫法,是融貫中西畫法的產物。
元代兩筆漸變畫法與明末漸變搨水填色法的區別:
1、元代是畫兩筆,第二筆重筆顏色較深,與第一筆對比顯示顏色較深,而漸變搨水法是讓料水越來越濃,表現淺深漸變。
2、元代的畫法表現出來有深淺變化的色階,能看出一筆壓一筆的繪畫痕跡,因為所蘸青花料水中的青花料顆粒分布不均勻,筆所見顏色也不均勻,深淺顏色之間沒有漸進過渡。
3、明代漸變搨水法的深淺變化比較自然,由於所蘸青花料水經煮沸後,青花料的細小顆粒平均分散在水中,顯現出筆觸的顏色均勻。
如果對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筆法有深刻的理解,看到很多青花瓷不但可以迅速斷代,還可以馬上判別真假。有些仿製的青花瓷,筆法沒有按照當時青花筆法的規則來畫,所以一看就知仿得假。
(下節預告:清青花)
館藏文物欣賞
此壺為明代永樂的典型器,青花裝飾紋飾有雲龍、穿花龍、纏枝花卉、海水白龍紋等。器圓口微外撇,長頸自上至下漸闊,扁圓式腹,橢圓淺圈足。此器形制高大,製作規整,青花濃豔,繪製與刻劃裝飾技法相結合,紋飾奔放,氣勢宏大,堪稱明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名稱: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
年代:明
尺寸:高46cm,口徑8cm,足徑15x10cm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