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經驗:10萬礦工自發回到礦山恢復生產

2020-12-20 搜狐網

  本報記者 郭志昆

  董澤民,開灤集團外宣科長。30年來,他寫過大量關於唐山大地震和開灤煤礦恢復重建的稿件,被各級新聞媒體採用,成為記述地震災害後唐山人民抗震救災的最前沿的資料。董澤民既是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者,也是開灤煤礦恢復生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他感慨萬千,話出泉湧。

  ■整個唐山都聽不到哭聲

  記者: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和死去的親人,活著的人是怎麼度過去的?

  董澤民:這也正是我們唐山人最自豪的。

唐山地震發生後,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哭聲。死的人已經死去,活著的人還要生活,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幾乎所有的防雨棚都是災民自己搭起來的,解決軍到來時看到人們已經能避雨和做飯,就去別的地方搶險去了。

  一年後的7月28日,堅強的唐山人才真正地哭出來,那時的唐山到處都在燒紙,祭奠在大地震中死去的親人,整座城市陷入無盡的悲痛中。這不是唐山人不會哭,而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災,唐山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應對,依靠自力更生,堅強地生活下去,這是對死者最好的祭奠。

  ■第三天礦工自發回來恢復生產

  記者:當時你從事什麼工作?單位的情況怎麼樣?

  董澤民:我在開灤煤礦的呂家坨礦工作,是單位的報導員。震後第三天我去單位上班,當時沒有了火車和公交車,自行車已經被砸壞了,只好步行到單位,30多華裡走了4個多小時。我到單位時,礦上已到了很多人,頭上纏著繃帶的,手上裹著紗布的,因腿傷拄著木棍的,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儘快恢復生產,爭取早日能出煤。呂家坨礦共死亡1000多人,能出來工作的全部來到了礦區,沒有一個人當逃兵。當時大家的口號是「先恢復生產,再重建家園。」

  礦山救護隊和消防隊第四天就下井搶險,當時巷道裡都是水,大家先排水,很快黑龍江、河南等地援助的大功率水泵運到,晝夜不停地排水,抽了1個多月,才把井下的水排乾。地下不能工作時,就恢復地面建築,加固車間、井口和維修設備,能下井後大家迅速下井搶修設備、電纜和巷道。到11月18日,呂家坨礦就全面恢復了生產,是全礦區第一個實現原煤、洗精煤恢復生產的礦。

  ■早日恢復生產彌補地震損失

  記者:請你簡要地介紹一下地震給開灤煤礦造成的損失情況。

  董澤民:開灤在地震中有6579名職工不幸遇難,2153名職工受重傷;礦區地面建築物有80%遭到嚴重破壞,整個礦區除3個礦外,建築物幾乎全部倒塌,變成一片瓦礫廢墟;生產礦井工作面被水淹沒;巷道需要整修和清理;採掘巷道被破壞了20多萬米;10萬多米的軌道需調整清理;被砸被淹的機電設備達3萬多臺件,供電、排水、通風、通訊、提升、運輸系統全部中斷,百裡礦區處於癱瘓。

  記者:開灤煤礦恢復生產在當時為什麼顯得十分重要?

  董澤民:開灤的原煤產量當時佔全國統配煤礦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洗精煤佔全國六分之一,生產的煤炭主要供應鞍鋼、包鋼、唐鋼和北京、天津的煉焦制氣廠,對國民經濟發展和京津煤炭供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記者:當時整個煤礦是怎樣進行恢復生產的?

  董澤民:震後第三天,水電部組成電力搶修隊進駐唐山搶修電力網。在震後不久,10萬礦工採取下巷被淹上巷採,沒有正規工作面就掃浮煤、找殘煤、回收煤柱、套修煤巷、快速掘進,千方百計早出煤、多出煤。馬家溝礦採一區於8月7日震後第十天在全礦區第一個出了抗震煤。全礦區職工為了補回地震造成的生產損失,在勞動模範和抗震英雄的倡議下,進行勞動競賽。

  當時有很多事例非常感人。全國勞動模範侯佔友在地震中有8位親友死亡,1977年春節他帶領全家8口人到井下挖煤,一家人在井下過了一個團圓年。青年突擊隊隊長王煥明帶領大家,爭取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在幾個月內補回來,累得自己吐血。到1977年底,整個開灤煤礦的生產就恢復到地震前的生產水平。

相關焦點

  •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恢復開放首日迎來四方賓客
    2020年7月24日,閉園6個月的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正式恢復對外開放恢復開放首日,多批團隊和遊客走入中國礦業文化神聖殿堂,品賞黑色魅力,追憶紅色經典。許多唐山本地市民也帶上放假的孩子前來參觀,他們說,疫情好轉後,就一直關注礦山公園的動態,昨天看到開館公告後就即刻進行了預約,測溫掃碼這些疫情防控措施讓我們參觀遊覽的很放心,這裡既能消暑納涼,又能讓孩子體驗井下的神秘刺激,了解煤炭的生產、採掘過程,感受礦工的辛苦與偉大。
  • 淄博35個生產礦山成了「生態公園」
    張德平說:「由於全省尚沒有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淄博市開創性地提出了『試點先行,摸索經驗,樹立標杆,全面啟動』的綠色礦山建設總體工作思路,首先選擇2處露天礦山和2處地下開採礦山作為綠色礦山建設試點,探索經驗。」
  • 唐山有一座礦山公園,遊客在這裡可以追憶工業文明,體驗井下探秘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更是不能錯過。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位於唐山市中心區域,坐落在有141年開採史、被譽為「中國第一佳礦」的開灤唐山礦 。唐山位於華北平原地震帶,地質運動較為活躍,這也是唐山大地震慘劇的地質基礎。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性,這裡也得到了遠古地質活動的饋贈——豐富的礦產。
  • 唐山遊記2——開灤礦山公園
    這些標籤,都是屬於唐山的。唐山,是中國工業的起點。父親1954年就讀的學校叫開灤煤炭建築工程學校,是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來開灤礦山,也算是到父親曾經學習的地方。2016年12月12日,在「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被授予「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是開灤國家礦山公園2016年獲得的又一國家級榮譽稱號。這樣的公園要門票,有點出乎我的意料,買了門票後,說下井需要另外加錢,僅遊覽礦山公園和博物館。
  • 河北唐山開灤煤礦國家礦山公園來了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位於「中國路礦之源」,是由國土資源部批准建設的全國首批國家級礦山公園。公園坐落在有140年開採歷史、被譽為「中國第一佳礦」的開灤唐山礦,是一座匯聚紅色經典、凝聚黑色魅力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座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一座重溫百年歷史、細讀工業文明、科普休閒、研學旅遊於一身的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一座廣大中小學生開展科普
  • 唐山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入圍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
    長城新媒體石家莊11月22日訊(記者 鄭光昊)從國家旅遊局網站獲悉,21日,根據《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規範與評價》行業標準,經各地推薦,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專家組評定,並於2017年11月14日至18日公示無異議,確定推出包括河北省唐山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在內的10個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
  • 唐山「十一」假期文旅市場恢復強勁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十一」期間國慶、中秋「雙節」疊加,廣大遊客出遊意願增強,唐山文旅行業信心持續提振。1-8日,唐山全市累計接待遊客519.8萬人次,旅遊收入5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3.3%。市場恢復強勁,激活了城市發展內生動力。
  • 河北:露天礦山修復重塑綠水青山
    長城網訊(記者 吳新光)記者從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河北各地探索出礦山復綠、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空間再用、休閒公園、文化造景、邊採邊治、礦山公園等8種礦山環境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技術方法體系。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是武安市一座典型的礦山修復公園。
  • 陝西涇陽縣紮實推動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陝西鹹陽市涇陽縣積極推動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北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面積約6.6平方千米,平整土地約3.33平方千米,栽植各類苗木約170萬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37.5平方千米,並完成18千米的沿山扶貧路東段改造工程,整個礦區綠意初現、生機煥發。
  • 礦山恢復方案_2020年礦山恢復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涉及的主要工程有:地表沉陷治理、煤矸石治理、水資源保護、土地復墾、水土保持、礦區造林綠化、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山西省從2007年開始向煤礦企業徵收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每噸原煤收取10元。資金由政府監管,將全部用於本企業礦區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汙染治理和環境恢復整治。
  • 唐山「十一」假期文旅市場恢復強勁繁榮有序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十一」期間國慶、中秋「雙節」疊加,廣大遊客出遊意願增強,唐山文旅行業信心持續提振。1-8日,全市累計接待遊客519.8萬人次,旅遊收入5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3.3%。市場恢復強勁,激活了城市發展內生動力。市場活動精彩紛呈。
  • 山西治山經驗:十年樹木,昔日廢棄礦山轉身城郊森林公園
    十年樹木,礦山復綠。如何讓廢棄礦山變身森林公園,這是一場有關自然生態修復治理的艱難歷程和啟示。9月22日,澎湃新聞隨中華環保世紀行2020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探訪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示範工程的實踐經驗。玉泉山位於山西太原西山地區,如今已成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示範工程。
  • 夏季旅行玩轉唐山,從主題公園到足球酒店,從溼地風光到礦山碼頭
    從唐山市的開灤國家礦業公園,到中國首家足球主題酒店,從南湖丹鳳朝陽廣場的燈光水舞秀到曹妃甸溼地的漫天夕陽,從礦山碼頭的波瀾壯闊到多瑪樂園的歡樂時光,唐山旅遊豐富多彩,充滿了樂趣。>唐山旅行的第一站,來到工業旅遊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河北唐山作為近代工業的搖籃,在我國的百年工業發展史上,開灤煤礦起到了裡程碑的作用。
  • 唐山10大必玩景點
    很多從唐山、北京等地出發的遊客到古城遊玩都會當天返回,不過若深度遊玩或喜歡攝影、休閒的遊客也會在古城住宿一晚。開灤礦山公園:煤礦井下探秘遊景區主要分為博物館和井下探秘遊。博物館內介紹了開灤煤礦的創辦經歷;井下探秘遊是景區的特色項目,乘坐悶罐式電梯直接下到開灤煤礦曾經的礦井內,井下有當年礦工採集煤炭的現場。抗震紀念館:感悟生命與自然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紀念館,紀念著那場令國人心痛的巨大自然災難。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是那麼的渺小。館內也展示了震後唐山人民重建家園的堅強精神。
  • 萍鄉市蓮花縣考察組來我縣考察綠色礦山創建和廢棄礦山修復工作
    8月31日下午,萍鄉市蓮花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曾國祥率考察組來我縣考察綠色礦山創建和廢棄礦山修復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邵九思,副縣長戢東曉陪同並介紹有關情況。考察組一行先後來到江西長峰實業有限公司、宏浩麻山礦業有限公司,實地察看我縣綠色礦山創建及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具體做法和成效,並認真聽取相關情況介紹。
  • 品賞「路礦之源」大美 感受「唐山周末」熱度——市旅發大會嘉賓參觀開灤國家礦山公園
    2020年9月11日,第四屆唐山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200多名嘉賓,走進中國礦業文化神聖殿堂——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據景區客服中心負責人介紹,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自7月恢復開園以來,已掀起一股參觀潮。在每個周末均有京津冀大批遊客前來參觀,近幾天有來自全國六省市近5000人「旅遊專列」陸續到園,全市在職職工「牢記囑託、回望歷程、敢為人先、再創輝煌」主題教育活動參觀人數預計將達3萬多人。
  • 礦山生態恢復工程_2020年礦山生態恢復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2012年起,江西省尋烏縣石排廢棄稀土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啟動,共6個治理區,治理總面積為17.53km2,項目總投資2.5億元。我公司承擔了「尋烏縣石排廢棄稀土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II標段項目」施工工程,中標金額7084萬。該工程於2015年12月開始啟動,目前已接近完工。
  • 【安全生產隴原行】金川集團三礦區用「婆婆嘴」念好礦山「安全經」
    採訪團走進金川集團三大主力礦山之一的三礦區。(記者韋德佔/攝)三礦區井下一角。(記者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訊(記者 韋德佔)9月13日,「2017安全生產隴原行」採訪團走進金川集團三大主力礦山之一的三礦區,探訪三礦人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所走出的安全發展之路,實現7年內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的長周期安全生產目標。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穿上工作服和雨靴,戴上礦燈和自救器,在觀看進礦安全教育視頻後,乘車通過斜坡道進入位於地下300多米的三礦作業區。
  • 玉泉山廢棄礦山變綠色礦山
    生態環境好了,社會效益也初步顯現,每年花期,50萬棵梅花、25萬棵櫻花,吸引著超過100萬人(次)的遊客前來觀賞。為了幫助企業解決這個問題,運城市自然資源局多次來到礦山現場進行指導,先後組織人員赴綠色礦山企業對標學習。同時,在聞喜縣上院村委會的協助下,公司鋪設輸水管道,解決了礦區地質生態環境治理恢復用水瓶頸的問題。
  • 在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get煤炭產業的前世今生
    【網媒看山西】在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get煤炭產業的前世今生2020年11月21日 13:50:56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太原11月20日電(王浩慶)披上「綠衣裳」的矸石山、以煤炭為造型的博物館、生態各異的礦工照片組成的照片牆……坐落在晉北大地的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風景如畫,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