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一座劇場拔地而起,一躍成為那時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四大京劇舞臺」之一,與文明大舞臺、天蟾舞臺、共舞臺齊名。在當時戲劇舞臺林立的上海,中國大戲院曾是城市文化地標的代表,京劇藝術的象徵,鐫刻著中國京劇史的輝煌篇章。9月,「中國大戲院90周年戲曲展演」將拉開帷幕,邀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陳少雲領銜,京劇名家奚中路、史依弘、李軍、嚴慶谷、胡璇、熊明霞等攜手上京中生代演員郭睿玥、楊楠、郭毅等,登上眾多京劇大師、名角都曾留下戲史佳話的舞臺,請老戲迷與新觀眾在這充滿深刻過往的劇場中上座,用新的視角親眼看藝術的呼應迴轉,感受深藏在一個建築裡的歷史穿透感,去思考戲曲在世界與時間長河中的意義所在。
《紅鬃烈馬》《霸王別姬》作為開幕大戲,與戲迷共襄傳統戲曲盛會。其中,《紅鬃烈馬》是京劇傳統劇目,講述了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原劇含13場折子戲。此次選取其中三折:武家坡、算軍糧、大登殿。《武家坡》講薛平貴與王寶釧夫妻二人分別18年後在武家坡再相見的情形;《算軍糧》寫薛平貴與王寶釧團圓後,適逢王允壽辰,兩人商定過府賀壽,屆時與魏虎算糧,以圖報復。《大登殿》講最終薛平貴登寶殿,王寶釧被封為正宮娘娘的大團圓結局,《武家坡》《大登殿》都是全本《紅鬃烈馬》中的重點篇目,為老生、青衣對手戲,唱念並重,且各流派均有上演。
本次《紅鬃烈馬》演出中,飾演王寶釧的是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她的表演經常突破傳統京劇行當的局限,具有節奏明快、演唱與表演結合緊密、人物性格時代特色鮮明的特點。
中國大戲院90周年戲曲展演的第二場演出,是奚中路、郭睿玥、範永亮、吳響軍等京劇名家聯袂呈現的京劇經典《霸王別姬》。《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曾多次亮相於中國大戲院的舞臺。1922年,梅蘭芳在北京首演該劇目,之後於1937年在上海演出,這齣劇當時在上海演出的頻率在京劇界是最高的。
雖說是京劇舞臺上的常演劇目,但全本《霸王別姬》近年來卻尤為鮮見。中國大戲院此次邀請上海京劇院著名大武生奚中路、國家一級演員梅派青衣郭睿玥領銜主演的全本《霸王別姬》,為觀眾更完整地展現項羽與虞姬這對英雄美人間的動人愛情。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為祝賀中國大戲院90周年,中國郵政推出《中國大戲院九十周年》紀念郵冊。該冊是國內首套劇院版個性郵卡集,由上海一年華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協助策劃設計,內含中國大戲院90周年個性化郵票一套、紀念封一枚、及上海都市旅遊卡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慶祝中國大戲院90周年聯合交通卡一張,發行數量限量1000套。
【來源:上海黃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