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賈不妙(特約評論人)
臺灣海軍誤射雄三飛彈,險引發第二次臺海飛彈危機。雄風三型是艦對艦飛彈,卻不幸造成一位漁船船長死亡,設若誤射的是尚未曝光且極為神秘的雄風二E巡弋飛彈,真有可能如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所言,打到廈門。事實上,增程型的雄二E也可打到上海、南京。
海軍接連發生虐狗與誤射飛彈的烏龍事件,軍紀渙散可見一斑,蔡英文更怒斥這是 「目無軍紀,人謀不臧」,死亡船長的太太說,「這種事情根本不應該發生」,然而,它真的發生了,只因為一名飛彈士睡眠不足,在精神恍惚下犯了難以挽回的錯誤。這次誤射的是艦對艦飛彈,要是發生在紀德級軍艦上,發射出去的可能是一枚可以打到大陸東部沿海大城市,以及中部大城武漢的雄風二E巡弋飛彈,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慶祝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臺灣防務主管機構去年在新竹湖口舉辦武力展示,雄三、天弓、愛國者等各式飛彈先後呈現在世人眼前,唯獨雄二E巡弋飛彈及雲峰中程地對地飛彈仍未曝光。雲峰是射程達1200公裡的中程飛彈,可直抵北京;代號「戟隼項目」的雄二E射程為600公裡,但可增加射程至1000公裡以上。這兩型飛彈屬於戰略性反制武器,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因考慮兩岸關係和緩,下令中止量產射程超過1000公裡的增程型飛彈。
今年520政權交接後,蔡英文是會否針對這兩型射程超過1000公裡的飛彈恢復量產計劃,目前尚不清楚,媒體報導稱,民進黨幕僚表示,戰略性反制武器等防務議題,小英上任後會先聽取臺防務主管機構專業的意見與討論後,才會決定是否啟動量產計劃。
根據民進黨智庫所屬防務政策諮詢小組,去年五月公布的「防務政策藍皮書」第九號報告《2025 年臺灣軍事防衛能量》,針對下一帶兵力整建,藍皮書主張五項建軍重點,其中第四項是持續研發不對稱武器:「不對稱武器負有打亂敵作戰節奏之任務,以增加解放軍犯臺困難度與不確定性,爭取戰力重整以遂行抵抗反擊的時間。而臺軍過去業已研製出性能優異、相對價廉的不對稱武器,如對地攻擊巡弋飛彈、攻船飛彈、水雷等,未來除持續維持研製動能外,無人飛行系統將是另一研製要項。」
基於藍皮書所言,理論上蔡英文應有意持續發展對地攻擊巡弋飛彈,假如沒有意外,雲峰與雄二E將是蔡當局未來遂行對大陸不對稱作戰的兩大利器。
據臺灣媒體報導,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經過計算,若部署在陸上,其射程涵蓋到上海;若部署在海軍紀德級軍艦上,北京也涵蓋在內,因此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被歸類為戰略性反制武器。
臺媒指出,臺防務主管機構規劃未來在每艘紀德艦上,配置8枚以上雄二E巡弋飛彈,該型巡弋飛彈採用4聯裝發射箱,再放入一個特殊的平放式發射架中,發射架具有油壓升降器,安裝位置選擇在紀德艦艦首的Mk 26型雙臂式飛彈發射架後方兩側。由於雄二E射程超過600公裡以上,未來紀德艦不但是海軍戰鬥群的旗艦,也是臺灣反制大陸或是南海爭端的戰略部署海上打擊的主力。
此外,臺媒引述軍事相關人員的話說,雄風二E巡弋飛彈為低空、貼地表,隨地形、地貌變化起伏飛行的次音速巡弋飛彈,安裝在紀德艦後,只要先輸入攻擊坐標,在海上發射,經衛星導航後,再由巡弋飛彈隨地形、地貌比對計算機進行導引,攻擊目標。
雄二E以「戟隼項目」從2008年開始編列研發與量產經費約350億元臺幣,以12年的期程、到2020年,預計生產245枚。臺防務主管機構把量產期程拉長,規劃從2017年後加入增程型的量產,亦即未來量產的雄二E有射程600公裡與1000公裡兩款。不過,馬時期以兩岸關係緩和為由,對1000公裡的雄二E打了回票。
在當前兩岸關係停滯情況下,蔡英文若真的依照「防務政策藍皮書」的構想,恢復兩款雄二E巡弋飛彈的量產計劃,必將引起北京方面的高度關注,認為這是一種極不友善的舉動,打破了先前馬時期不量產增程型的現狀,尤其是在7月1日臺灣海軍誤射雄三飛彈,無端引發臺海緊張,一位飛彈士竟能輕易地發射飛彈,換作是發生在紀德級軍艦上,誤射的可能就是雄二E,那事情就大條了,臺海兩岸極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這次誤射事件除了大陸高層重視外,相信美國也會做出反應,一旦臺灣量產雄二E巡弋飛彈,而軍紀敗壞未見改善,軍隊又不受控制,再來一次誤射,其結果絕非美國所能處理,未雨綢繆起見,華府或許會重演1988年張憲義攜帶臺灣發展核武資料叛逃美國,阻斷臺灣核武夢,將臺灣發展中程對地飛彈的能力予以拆散。(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