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方「中山科學研究院」排定4、5月密集火炮射擊,軍事專家研判,試射的火炮從火箭到飛彈,甚至可能有臺灣自製研發的「雄二E巡航飛彈」。
「中科院」4月間的射擊公告有1日、7至10日、14至17日分為火炮試射與UAS(無人飛機)偵照,火炮射擊範圍從九鵬基地往臺東外海。
其次,4月9、10、13、14日是夜間火炮試射沒有無人機偵查,管制時間為晚上7時40分至8時45分,射擊高度無限。
最後,4月22、23日中午從屏東九鵬往蘭嶼、綠島之間海域射擊。4月總計公告12個射擊日,不過,有些是準備日,有些因特殊因素並未實際射擊。
臺「中科院」最新公告的射擊管制是5月6、7、14、15日,其中5月6、7日的射擊時間是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2時,公告危險範圍130公裡至160公裡。
5月14、15日時間為上午9時至10時30分,公告危險範圍從九鵬基地往北太平洋海域到宜蘭外海,距離300公裡,彈道高度無限,呼籲作業船隻注意。
臺灣軍事專家施孝瑋昨天接受訪問時指出,「中科院」的密集火炮試射,有火箭、也有飛彈,甚至可能有「雄二E巡航飛彈」。
施孝瑋表示,4月22、23日公告試射的火炮雖然範圍大、距離管制130公裡到160公裡,但從彈道高度研判,有可能是雷霆2000多管火箭增程型飛彈。
至於5月14、15日的射擊,施孝瑋指出,從射擊高度是無限高度及將近300公裡的管制範圍研判,有可能是未曾正式曝光的雄二E巡航飛彈。
2018年間出版的加拿大某軍事雜誌指出,根據衛星影像顯示,臺灣軍方已於2018年3月在桃園市楊梅區部署2部新型飛彈發射車,推測是「雄二E」型遠程戰略飛彈。
這份雜誌指出,以1000公裡射程計算,包括福建、浙江、上海、廣東、江西全境、江蘇、廣西、湖南、湖北、安徽一部分的戰略目標都在雄二E射程內。
不過,當時的臺軍方發言人陳中吉對此回應,對於媒體的臆測不予評論。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