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北海市的中山路以北到濱海路之間便是著名的北海老街,道寬9米東西延長1.27公裡,沿街全是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多為二、三層木混磚結構,建築飽受十九世紀英、法、德建築風格的影響,滿街南洋風味;每一棟房子中堂都刻有自家的印記與字號;漫步於騎樓之下仿佛游離於歷史之間,騎樓下櫛比鱗次的商鋪重現出往昔的繁華盛景。
翻開中國近代史這部畫卷,北海老街書畫著太多的百年精彩,也承載著太多的百年滄桑,許多近代著名人物與事件都在老街留下了足跡。
夾在騎樓之間的有條小巷子,狹窄到僅容一人自由漫行,這便是著名的「摸乳巷」,也稱「君子巷」;黃昏時分,透過狹長的小巷子可望得見海面的碧光漣漪翩躚。
一路逛著,突然眼前一亮,不用說是宜仙樓到了,這是一尊建於1906年的茶座,六個開間的磚木混合建築,門面雕梁畫柱,屏風為梅蘭竹菊,格外的雅致,宣統年間的齊白石先生小住北海並暢飲此樓。
晚清以來,自初一到清明,中元節到臘八,北海人借著酬神祭祖之際常在老街搭設戲臺過足了戲癮,期間出現了不少戲劇名角,至今北海老街依舊保留著唱戲會友的風俗,老街的大戲臺幾處可見,雖已殘破不堪依稀可見昔日的輝煌。
北海老街是我國海域經濟發展的傳奇,也是北海在中國近代史發展史上的一記的坐標,許多近代大事記都在老街留下了歷史的印記。
當年震驚中外朝野的「九三事件」原發地丸一藥房,這裡本是當年日本人中野川三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時期的據點,1936年9月3日中野在藥房被刺殺成功,為此日本軍艦兩次企圖強行登陸北海基地,大戰一觸即發,這就是震驚中外朝野的「九三事件」。
1883年光緒年間修建的海關大樓,頂樓建有回字形的瞭望塔,當年監視港口內外的船渡情況的樓簷如今僅剩殘垣,依舊可見昔日輝煌非常。
在鄰近的中山路上,還有家我國最早開辦的郵政分局—北海郵政分局,宣統三年(1911年),北海郵政分局年處理郵件達到55萬件,足可見當年北海經貿之繁榮。如今該遺址已設為北海近代郵電歷史陳列館,面向公眾開放。
夜幕降臨,華燈初綻,巷子裡燒魚的香味迎面飄了來,觸摸著老街光影,感懷著老街厚積而雋永的歷史沉澱,儘量多地把能夠留下的統統留在鏡頭裡、留在腦海裡。
(文字:千旅拾玉丫 )有刪改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網、北海旅遊集團
▍圖片:僅做分享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