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考放榜了!
在香港,高考更準確的叫法其實是文憑試,或者DSE。
跟內地100或150滿分制不同,香港每科按5**、5*、5、4、3、2、1評級,一共考中文、英文、數學、通識4個核心科目+2至3個選修科目。
要上大學,必須達「33222」的成績,也就是中文、英文3級,數學、通識、選修2級。
不要以為這個分數很容易拿,香港的大學錄取率出了名的低!
香港每年約有7萬考生參加考試,但進八大的只有18%。換句話說,有近5萬人要落榜,絕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不過,近年參加DSE考試的人逐年減少,錄取率也因此有所提高↓
今年共有56,159名考生參加考試,最後19,676名日校考生過了分數線,能成為準大學生!
香港考評局公布2019DSE考試情況
每年高考成績一出來,內地各省市高考狀元就備受關注,香港也不例外!
12名狀元創新高!
今年香港有9男3女,成為7科5**狀元,比去年狀元多3人。
其中6名狀元在數學延伸科也獲得了5**,成為8科全5**的超級狀元!
這12名狀元分別來自9間學校,包括拔萃男書院、拔萃女書院、喇沙書院、皇仁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聖保羅書院、培正中學、瑪利諾書院、聖馬可中學。
請學霸們登場↓
超級狀元,蔡欣平,來自拔萃女書院,準備去讀劍橋大學經濟科,已獲有條件錄取
狀元,施雲芳,同樣來自拔萃女書院,希望成為一名醫生
超級狀元,周伯儒,來自拔萃男書院,想入讀本港醫學院成為一名醫生
喇沙書院出了3名狀元,人數最多,左起:許友灝、黃子峰(超級狀元)、蕭子聰,三人都想讀中大環球醫學
超級狀元,餘曉逸,來自皇仁書院,他想留港讀醫
超級狀元,甘浚祺,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由於自己曾患白血病,所以想學醫
超級狀元,黃瀚賢,來自聖保羅書院,想讀港大工商管理學(法學)及法學雙學位
狀元,葉卓穎,來自培正中學,她想學醫
狀元,陳韋諾,來自筲箕灣聖馬可中學,是該校首次誕生狀元,希望讀中大醫科
狀元,杜焯賢,來自觀塘瑪利諾書院,是該校首次誕生狀元,想讀港大牙科。
你沒有看錯,今年12個狀元,有10個都想學醫,醫科又雙叒一次喜提「香港狀元最愛專業」!
一如既往,醫學大熱!
既然狀元都學醫,想必香港醫科要求很高?
沒錯,比如讀港大醫學,必須在DSE中拿到39分,比普通大學門檻22分高出17分!中大環球醫學,更是要求40分!
而且即便考上了,還要完成5年以上的醫學課程,通過專業知識、醫學英語、臨床技能三方面資格考試,再經過1年實習才能成為正式駐院醫生!
成為實習醫生後的晉升之路
不過付出多收穫自然多,駐院醫生起薪就5萬,甩香港工資中位數1.75萬一大截!
如果再進修6年成為專科醫生,工資也翻倍。之後再熬十年,成為專科主治醫生,月薪又跳一級到10萬+港幣。等做到顧問醫生,月薪就是20萬+了。
而且政府曾公布一個數據,到2030年香港醫院人手大短缺,其中醫生和護士都缺過千人!(有機會啊)
香港各類醫護人員短缺推算
所以,向來招生嚴格的醫科,比如港大和中大今年共增加了60個招生名額。
而且,據說港大還會因此降低錄取線,由過去的39降到36分!
既能救死扶傷,又能補上社會職業空缺,還能拿高工資,難怪香港狀元都愛!學!醫!
不過同樣專業,到內地境遇就不同了......
內地醫學爆冷,狀元不學醫!
醫科在內地狀元裡並不受歡迎,近10年(2007-2016)內地共產生837個狀元,最後僅有12人,也就是不到1.5%,選擇學醫!
辣麼,內地狀元都學了什麼專業?
根據《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發現內地狀元最喜歡的是管理學、經濟學專業,醫科不入前十,榜上無名。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除了清華北大,內地狀元很愛來香港讀大學。
港大、中大、科大就名列「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Top3、Top4、Top6。
看完了尖子生們,不知香港這屆學生,整體又是什麼情況?
恒生大學逆襲大熱!
香港八大每年都擠破頭,這個大家都知道,但今年香港還出現了一匹黑馬!
恒生大學大家還有印象吧?
就是那個去年才由「恒生管理學院」改名,剛剛躋身香港第11所大學的恒生大學。
改名之後,恆大的報考人數也逆襲式上升,今年較去年漲了5成。在今天DSE放榜後,估計競爭會更激烈。
而且除了香港考生越來越愛恆大,內地考生也是!
恆大今年給內地預留了130個學位,但至今已收到1000多份申請。
恆大校長何順文表示今年報考人數大漲
在內地考生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是金融分析學、金融及銀行學、數據科學及商業智能學、文化及創意產業、新聞及傳播學。
而香港考生則偏愛市場學、金融分析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管理學、新聞及傳播學。
除了恆大這匹黑馬,小紫荊還沒想到,越來越多香港學生想去內地讀大學!
香港學生想來內地讀大學
年初香港學友社對2000名應屆考生做了調查,發現有20%考慮去內地上大學,比去年多了1%,反而往年大熱的臺灣下降了3%。
香港學生想去內地,主要是因為學習環境好,以及受大灣區影響。
而選擇去臺灣的減少,則是認為發展機會不明朗。
就像內地考生可以報香港的大學,香港學生也能以DSE成績直接報讀內地院校。
比如今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就有3,511名香港學生報名,比去年增加了9.2%。
參加錄取的大學包括清華、北大等112所高校,不過香港學生還是偏愛廣東的大學。
比如從第一志願看,今年最多港生選擇的Top5是暨南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清華大學。
至於香港考生來內地大學,學什麼專業?
免試招生(第一志願計)最熱的Top3是經管金融類(佔28.4%)、醫學類(佔15.6%)、工程類(佔12.4%)。
果然,金融走到哪裡都是熱門,香港學生對醫科也是真愛!
此外,由於內地對香港居民開放了教師資格考試,今年內地師範大學突然大熱,報考人數1239,增長8.1%,一轉往年的大跌。
其實小紫荊覺得這樣的趨勢挺好,畢竟如今香港很多不和諧的聲音,都是由於兩地間缺乏了解造成。
如果作為未來中流砥柱的年輕人間能有更多交流,那以後彼此也會多一份體諒,社會也會多一份融合。
最後小紫荊想對所有香港、內地的考生說一聲畢業快樂!高考僅僅是一個人生新起點,邁入大學後你們的人生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