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桂生——滲溫運脾湯
【組成】六一散12g,茯苓10g,炒蒼朮6g,炒薏苡仁10g,煨葛根6g,藿香10g,陳蒼米45g,炒谷麥芽10g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藥液400ml,棄藥渣,再將藥液置鍋內入陳蒼米,煮至湯稠,取湯分6~8次餵服。每日1劑,2天為1個療程。
【方解】方中六一散清熱利水溼;茯苓,慈苡仁健脾滲溼;藿香化溼和中;蒼朮燥溼健脾;炒谷麥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煨葛根生津、止瀉。綜觀全方,共奏芳化滲利,運脾止瀉之功。
【功用】健脾滲溼,運脾止瀉。
【主治】小兒病毒性腸炎。
【加減】本方遵古訓「脾健不在補貴在運」,故臨床收效理想。但若如發熱者,可加蘇葉10g;如嘔吐者,可加姜半夏10g、陳皮6g;如腹脹者,可加煨木香6g、炒萊菔子10g;如尿少者,可加車前子10g,澤瀉10g;如大便熱臭者,可加黃芩(炒)6g,金銀花炭12g;如大便腥臭者,可加煨肉蔻3g,乾薑6g;如大便酸臭者,可加焦山楂10g。
【療效】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124例,其中痊癒108例,好轉1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5.16%。
謝斌——小兒腹瀉湯
【組成】肉桂、肉豆蔻。藿香各3~4g,黨參6~10g,白朮、茯苓各6~8g。
【用法】將上藥水煎後,少量頻服,每日1劑。
【方解】小兒病毒性腸炎以洩瀉為主要臨床症狀,病久則傷津耗氣,故出現脾腎陽氣不足等臨床表現治則宜用止瀉、溫中、健脾為重點。投以肉桂、肉豆蔻溫中補陽,澀腸止瀉,黨參補中益氣;白朮、茯苓補脾燥溼,利水和中;藿香和胃止嘔,芳香化濁。諸藥配合,共奏健脾溫中,燥溼止瀉之效。
【功用】健脾溫中,燥溼止瀉。
【主治】小兒病毒性腸炎。
【療效】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117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5例;年齡6個月至4歲;病程最長11天,最短5小時。結果:治癒者109例,好轉者8例,總有效率為100%
柴英勤——秋瀉湯
【組成】銀花炭5~10g,炒白朮6~10g,板藍根炭5~10g,茯苓6~10g,車前子(另包)20g,米殼2~4g,甘草2g
【用法】將上藥水煎,分3次口服,每日1劑。
【方解】小兒病毒性腸炎,現代西醫尚無特效療法,柴氏根據祖國醫學「無溼不成瀉」和「溼多成五瀉」的理論,治宜清熱利溼止瀉。方用銀花炭、板藍根炭收澀止瀉,清熱解毒,利水,二藥合用,還具有良好的抗輪狀病毒作用;白朮、茯苓補脾燥溼,利水和中;車前子利水通淋;米殼收澀止瀉;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合而成方,共奏清熱滲溼,收澀止瀉之效。
【功用】清熱滲溼,收澀止瀉
【主治】小兒病毒性腸炎。
【療效】用上藥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小兒秋季腹瀉)200例,其中2-3天痊癒150例,3~4天痊癒22例,4~5天痊癒19例,6~7天痊癒9例。
葛茂芳——止瀉湯
【組成】葛根5g,黃芩4~5g,黃連3g,白朮5~6g,澤瀉4~5g,白茯苓5~6g,豬苓4g,神曲4g,甘草4g。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分3~4次口服,每日1劑。
【方解】中醫認為,嬰幼兒病毒性腸炎,多因感寒傷溼,溼熱蘊積腸中,水溼下注所致。治宜清熱疏風、利溼止瀉。方中葛根生津、止瀉;黃芩、黃連清熱瀉火、利水;白朮、茯苓健牌和胃;神曲消食和中;豬芩、澤瀉利水、滲溼、洩熱;甘草調和諸藥。綜觀全方,共奏清熱解毒,利溼止瀉之功。
【功用】清熱解毒,利溼止瀉。
【主治】嬰幼兒病毒性腸炎
【療效】用上藥治療要幼兒病毒性腸炎患兒30例,其中治癒者27例,好轉2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為96.7%
張湘屏——秋瀉合劑
【組成】銀花,雞內金6g,車前子10g,地榆10g,澤瀉10g,葛根10g,白朮10g,甘草3g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後合併藥液,分4~5次服完,每日1劑
【方解】小兒病毒性腸炎,屬祖國醫學小兒洩瀉的範疇。方中銀花清熱解毒;地榆瀉火斂瘡,涼血止血;車前子利水通淋;雞內金主要由蛋白質構成,並含有胃激素等,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有作用;澤瀉、白朮補脾燥溼,利水和中;葛根生津,止瀉;甘草調和諸藥。合而成方,共奏健脾利水,清熱止瀉之效。
【功用】健脾利水,清熱止瀉
【主治】小兒病毒性腸炎。
【療效】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57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齡2~5個月者12例,6~11個月者25例,12~14個月者20例。服藥後4天內大便每日2次者40例,5~7天大便每日2次者7例,無效10例,平均大便轉為正常為2.1天。
陳建平——芩葛苓參湯
【組成】黃芩6g,車前子6g,煨葛根10g,黨參6g,扁豆花6g,焦楂曲10g,炒意苡仁6g,茯苓10g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後合併藥液,分3次口服,每日1劑
【方解】方中黃芩清熱燥溼;車前子利水止瀉;黨參補氣扶正;葛根生津、止瀉;扁豆花健脾化溼;焦楂曲消食化積;薏苡仁、茯苓健牌利水。合面成方,共奏扶正祛暑,清熱利溼之效。
【功用】扶正祛暑,清熱利溼
【主治】小兒病毒性腸炎。
【加減】在應用本方時,可隨證加減如高熱者,可加銀花、連翹;如嘔吐者,可加半夏、竹茹;如洩瀉無度者,可加煨訶子肉、肉豆蔻;如腹脹腸鳴者,可加廣木香、炒枳殼。
【療效】用上藥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102例,均為門診病人,並經西藥治療效微或無效者,其中男53例,女49例;年齡最小1個月,最大4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周;腹瀉次數最少5次,最多每日10次。大便檢查:均不同程度有膿細胞,粘液,未消化食物。結果:治癒者96例,服藥1~2劑46例,3~4劑43例,5劑以上7例,佔94.1%;好轉6例,服1~3劑後改服其它藥,佔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