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揭秘戰國全新星象系統

2021-01-18 人民網重慶視窗

原標題:前所未見的佚文創多個「首次」有望明年在清華大學校慶期間展示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成果日前發布。此次收錄了8篇竹簡,包括《四告》4篇,《四時》《司歲》《行稱》和《病方》,都是前所未見的佚文,並創多個「首次」。其中,《四時》篇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戰國時期全新的星象系統,《司歲》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病方》是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文獻。

  專家介紹,《四告》是清華簡整理團隊自《尹誥》《說命》《攝命》等篇之後,又一次整理髮布的書類文獻。《四告》全篇有五十支竹簡,分別是周公旦、周公之子伯禽、周穆王滿、召伯虎的告辭,共有四篇。「竹簡中關於周初政治的描述、分封制的描述等,對現有歷史資料進行了補充和印證。」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介紹,這些告辭由誰記錄、記錄後又作何用是一件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古人講究以史為鑑,我個人推測,這些竹簡很可能用作古代貴族子弟的『教學』中。」

  《四時》與《司歲》連續編號,抄寫在同一卷。其中,《四時》詳細列舉了每月一、四、七、十、十四、十七、二十、二十四、二十七日的星象和雲、雨、風等物候。專家介紹,《四時》篇的星象術語自成體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戰國時期全新的星象系統;其星象的記錄方式多樣,對於研究戰國時期的天文曆法和月令物候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司歲》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

  《行稱》與《病方》也抄寫在同一卷。《行稱》是目前所知首篇專述一月內政事宜忌的先秦時令類文獻。《病方》殘存33個字,記錄了三種病方,前兩種屬酒劑,末一種為湯劑,是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文獻。

  「清華簡」於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整理報告目前已順利出版十輯。黃德寬說,「清華簡」整理已進入攻堅階段,整理團隊將克服困難,保證每年一冊的出版進度,早日將這批重要材料向社會與學界公布。同時,讓「清華簡」走出書齋、走向大眾也是團隊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清華簡」的通俗本和英譯本都正在推進中。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完成的「清華簡」複製品,有望明年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期間得以展示。本報記者 和冠欣 攝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清華簡」研究再出新成果 發現周公禱辭、最早藥方等珍貴文獻
    本報訊(記者王洪波)11月20日,由中西書局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在京首發。這是「清華簡」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其中包含:清華簡整理團隊自《尹誥》《說命》《攝命》等篇之後,又一次整理髮布的書類文獻《四告》;目前所見最早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司歲》;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文獻《病方》,等等。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共刊布五種竹簡文獻。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四告》。
  • 訪談︱郭永秉:清華簡之「高大上」,足以抗衡汲冢竹書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長期從事出土文獻和古文字研究,著有《帝系新研》《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續編》,對包括清華簡在內的戰國簡一直有關注和研究。他認為,清華簡的最大特色,正是其內容的「高大上」。就具體內容來說,則是清華簡引人注目的正經正史著作。
  • 清華簡:開啟古史研究新境界
    自2008年以來,清華大學入藏的一批戰國竹簡被陸續整理出版,已發行十輯。與過去發現的戰國竹簡相比,其顯著特點是多為經史類文獻。其中有的篇章至今還保留在《尚書》《逸周書》中,有的散佚兩千年後橫空出世,有的長期蟄居地下而不為人知。清華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為中國古代文明探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出土文獻資料,開啟了古史研究的新境界。
  • 清華簡成春秋史爆料王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或有新解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六輯整理報告日前發布,報告收錄的文獻揭示了春秋時期鄭國在開國早期時的面貌。更為重要的是,這批文獻填補了春秋最初50年的史料空白。「清華簡」再次立功。    這批共2500餘枚竹簡自2008年被入藏清華園後,在李學勤先生帶領的團隊努力研究下,已經六次公布驚動歷史考古學界的資料,堪稱國寶。
  • 在《戰國的星空》中尋找中華文明的星象圖
    一部戰國史,縱看是歷史,橫看是哲學。而撐起這一切的,是人,是平凡的人,是偉大的人。墨翟、孫臏、商鞅、孟軻、莊周、屈原、藺相如、荊軻等等,命運彼此勾連的一個個人,微妙地影響著歷史的走向。墨家、兵家、法家、儒家、道家、縱橫家、雜家,諸子百家輪番登場,能量彼此傳遞,終於,在兩千兩百年前,點亮了戰國的星空。
  • 清華簡上有《湯之屋》一文,它號稱國內第一篇小說,內容挺有意思
    清華大學曾收藏過一批簡牘,文史專家們對其進行了研究,並從中發現很多關於戰國時期的重要信息。除此之外,在簡牘中還出現一篇名文《赤鳩之集湯之屋》的文章,它居然是我國第一篇小說著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赤鳩之集湯之屋》的內容又會是什麼?
  • 清華簡十年:古書重現與古史新探
    清華簡十年:古書重現與古史新探來源:《光明日報》2018-12-24 程浩釐清中國古史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中國作為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與十三億多人口的泱泱大國,經過四十年的全面建設與飛速發展,已經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 戰國古籍流失街頭,清華學生買下贈送母校,專家:顛覆歷史認知
    根據研究發現這些竹簡全部都是戰國晚期的文物,文字風格是楚國的,竹簡共有2500枚,是我國考古界中發現的竹簡數量最多的戰國竹簡,被人們稱之為「清華簡。」專家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對其進行解讀後專家驚訝的說道:內容顛覆歷史認知!原來這本竹簡上所記載的都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但是竹簡內卻記載了一些歷史之外的事情。
  • 也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孔子刪詩」問題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被認為是《詩》之「逸詩」是有道理的,它具備為孔子刪取的可能性。  關 鍵 詞:周公之琴舞/孔子刪詩/逸詩/《樂》本  作者簡介:馬芳,女,安陽師範學院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   《清華簡》中詩類作品《周公之琴舞》組詩包含周公作儆毖詩四句、周成王作儆毖詩九首,其中成王作九首詩中的第一首與今本《詩經·周頌·敬之》幾乎全同,可確定為是《詩經》作品,其餘八首及四句不見於今本《詩經》也不見於其它傳世文獻。如何解釋這一現象,牽涉到了詩經學史上迄今沒有定論的「孔子刪詩」問題。
  • 星象傳說 《神魔鬥》觀星系統譜寫夜空神話
    91wan《神魔鬥》觀星系統,起星辰之力,譜寫夜空神話! 妖精與美女同行 【星象傳說】 觀星獲得星象,將星象注入玩家的多根經脈槽之中,會獲得其附帶的屬性,從而對人物進行屬性加強。 太陽星魂隨處可得!
  • 從「清華簡」「安大簡」看《楚世家》中早期楚史的建構
    唯一弔詭的是,季連作為楚國認可的羋姓得姓始祖,卻不在戰國最重要的「三楚先」之列。所幸,2015年安徽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史料。「安大簡」全文未公布,據整理者黃德寬《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概述》一文透露,「安大簡」有一批楚史類文獻,其中記載了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吳、韋(回)四兄弟。黎氏即祝融,有子六人,幼子為季連。
  • 從清華簡中,圖解《明夷》卦裡的丹法:「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這套心法,記載在清華大學館藏的一批戰國竹簡上。清華簡在清華簡的聖人卦象圖中,我們已經看到,左上角那位奇特的由卦象組成的人體上,他的腹部的丹田部位,畫的正是一個《明夷》的卦象!就在清華簡卦象人體圖的下腹處,《明夷》的卦象所在的位置!「夫氣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氣之初,所稟父母精氣而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極也。其名不一, 曰氣海, 日關元, 曰靈谷, 曰下田, 日天根, 曰命蒂, 曰歸根竅復命關, 即一處也。」
  • 簡塔曼塔天文臺,齋普爾—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日晷!
    簡塔曼塔天文臺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的齋浦爾,是印度最重要、最全面、保存也最完好的古天文臺。該天文臺是由十九部以固定裝置為主體的天文儀器組成的。這些天文儀器是已知古代觀測裝置中的不朽傑作,並在許多方面有著自身的特點。天文臺中的薩穆拉日晷(Samrat Yantra)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日晷。
  • 揭秘清華大禮堂的百年往事 | 清華風物
    那一天,我親眼見證了5萬多校友從世界各地返回清華校園,已經滿鬢斑白的老人,在我的面前拿著大喇叭,尋找昔日的老同學。那一天,「清華育我·我譽清華」百年校慶校友聯歡會在我的注目下舉行,本場晚會主要由老年校友組織和參與,看著這一批歷經風雨滄桑的清華人,始終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回想起曾經激蕩風雲的歲月,我不禁也感慨萬分。簡直不敢相信,這樣清晰的記憶,竟已經是十年前的往事。
  • 河北博物館這件國寶,揭秘戰國時龍鳳樣貌,現代工藝卻無法複製
    古代龍鳳的變遷中國人最喜歡的神獸除了麒麟以外,莫過於龍和鳳凰了,龍鳳呈祥的圖案其實在中國古代一直都是備受歡迎的,甚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紋飾就被廣泛的使用了。古代的龍鳳造型的變遷其實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原始社會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龍。中國有件國寶被稱作玉豬龍,其實當時的龍還僅僅是個C字。
  • 「人文清華」講壇 | 黃德寬:了不起的漢字
    形聲造字法,一方面其形符與字義相關,繼承了以形表意的傳統;另一方面其聲符利用系統中已有的符號表示字的讀音,實際上開闢了通過字符表音來記錄語言的廣闊道路,從而突破了以形表意的構形困境。到西周時期形聲造字就已逐步成為主要構形方式,經統計西周時期的新增字約有81%是形聲字。到春秋、戰國時期新增字中形聲字佔比為96%和99%。
  • 《戰國BASARA 真田幸村傳》新系統技能公開
    [NextPage故事看點]  預計在2016年8月25日發售的PS3/PS4平臺遊戲《戰國BASARA 真田幸村傳》近日公布了故事劇情,予約特典,戰鬥系統等詳細情報,下面待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
  • 中國戰國時期天文曆法:「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據古代文獻統計,戰國前中國的星官約有38人,其中包括200多顆星,公元前2世紀司馬遷的《史記·天宮書》也有這樣的記載。在「天書」中,約有500顆恆星92座星官全部被系統地記錄下來。中國古代最常見的恆星是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形成了中國古代的天文空間劃分體系。
  • 類腦晶片研究的春秋戰國時代!清華北大中科院大牛聯合談進展與挑戰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團隊過去七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融合。美國腦計劃負責人之一、惠普公司威廉博士認為,清華團隊是類腦計算研究領域全球最好的團隊,他將用這個中心的模式組建美國的項目。清華類腦計算研究的目標是發展支撐人工通用智能研究的類腦計算和系統。類腦的精髓是方向感,通用類腦計算架構的難點是算得快、算得省、算得了,這需要理論、晶片、軟體、系統協同發展。
  • 《戰國英雄》全新地圖「東海島」已經開放
    為了清除這些隱藏的威脅,戰國的英雄們將開始更驚險刺激的冒險。一場更激烈的戰鬥即將展開……   2005年2月21日,《戰國英雄》全新地圖「東海島」隆重開啟!更多超強的BOSS及裝備都將揭開其神秘面紗,更強大的高階職業技能、更多遊戲場景都將一一展現在廣大玩家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