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榆林風光無限,既有紅鹼淖,鎮北臺,還有紅石峽,榆林古城,沙漠國家森林公園,統萬城等等景點。2019年,榆林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935萬人,旅遊收入276億多。
榆林還是個出名人的地方,著名人物像南宋名將韓世忠,還有赫連勃勃,以及李繼遷,楊繼業等。榆林還有個特點,有錢。GDP高達4000多億,人均GDP達12萬多,人均GDP陝西第一。
榆林長城一線的北邊,有個巨大的沙漠,叫做毛烏素沙漠。榆林原來叫做駝城,因為沙漠太多了,雖然和塔克拉瑪幹沙漠比起來,毛烏素還有點小。毛烏素沙漠,也是在氣候變化,過度開墾的過程中,逐漸沙化的,最早也是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地方。
生在榆林的人都知道,現在毛烏素沙漠,已經在多年堅持不懈的治理中,逐步在消失。一方面這裡降水量比較多,每年約250毫升到400毫升,確實有利於防風固沙的植物的生長。過去種的是楊樹,現在種的都是樟子松。本世紀初,已經有600多萬畝沙地被治理。原來沙漠橫亙的時候,毛烏素沙漠每年有四億噸的沙子流入黃河。
確實毛烏素沙漠這片廣袤的土地,原來是適合人居的。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匈奴大夏國都城遺址統萬城,也叫白城子,赫連城,原來就在毛烏素沙漠之中。它是東晉時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一手締造的,後來被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攻克,成為統萬軍鎮。赫連勃勃當初締造統萬城時,這一片還是環境優美,牧馬放羊的好地方。
有人甚至撰文,說統萬城是毛烏素沙漠裡的廢都。陝西作家高建群,還寫了一本書《最後一個匈奴》,還寫了一本書叫做《統萬城》,高建群是陝軍東徵三駕馬車之一,也是陝軍東徵五虎將之一,他對榆林統萬城,似乎有著別樣的深厚情誼。《最後一個匈奴》,這本書連金庸都看過。
毛烏素沙漠,原來面積4萬多平方公裡,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這裡80%的沙漠得到了治理,過去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還有良田。榆林,從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上「消失」。現在街面上賣的陝北沙土地馬鈴薯,都是榆林毛烏素沙漠裡的,吃起來綿甜甘爽,味道不錯。
它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萬裡長城從東到西穿過沙漠南緣,從唐代開始有了積沙,一直到明清時期,這裡成了茫茫大漠。在北宋和南宋年間,毛烏素沙漠向東南擴展,明代國家甚至要為長城城牆扒沙,費用浩大。毛烏素沙漠,被人們馴服,為人們造福,可見人心齊泰山移,沙漠也能披紅掛綠。